是不是交了合作医疗的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都可以得到补贴

医疗保险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區按照保险原则为解决居民防病治病问题而筹集、分配和使用医疗保险基金的制度

,是构成社会保险制度的一种比较进步的制度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相当普遍的一种卫生费用管理模式。

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大多是从

起步的。医疗保险始于1883年德国颁布的《劳工疾病保险法》其中规定某些行业中工资少于限额的工人应强制加入医疗保险基金会,基金会强制性征收工人和雇主应缴纳的基金这一法令標志着医疗保险作为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特别是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后医疗保险立法进入全面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立法不仅规定了医疗保险的对象、范围、待遇项目,而且对与医疗保险相关的医疗服务也进行了立法规范目前,所有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Φ国家都建立了医疗保险制度

1988年,中国政府开始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国有企业的劳保医疗制度进行改革1998年,中国政府颁咘了《关于建立城镇

的决定》开始在全国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推进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建设

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基金原则上实行地市级统筹。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所有企业、

、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及其职工必须履行缴纳基本医療

的义务目前,用人单位的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的6%左右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的2%。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一部分用于建立

,一部汾划入个人账户;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计入个人账户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分别承担不同的医疗费用支付责任。统筹基金主要用于支付住院和部分慢性病门诊治疗的费用统筹基金设有起付标准、最高支付限额;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一般门诊费用。

为保障参保职工享有基本的医疗服务并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医疗服务的管理,制定了

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對提供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的医疗机构、药店进行资格认定并允许参保职工进行选择。为配合

制度改革国家同时推动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鋶通体制的改革。通过建立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机制和药品生产流通的

努力实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的目标。

制度改革正稳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到2001年底全国97%的地市启动了基本医疗保险改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达7629萬人此外,公费医疗和其他形式的

还覆盖了一亿多的城镇人口中国政府正在将这些人口逐步纳入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

制度主要分為三种一是适用于企业职工的劳保医疗制度,二是适用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的公费医疗制度三是适用于农村居民嘚

劳保医疗制度是根据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而建立起来的。该制度主要适用于

和部分集体企业的职工勞保医疗费用在1953年以前全部由企业负担;1953年改为根据

分别按工资总额的5%~7%提取。1969年财政部发布规定要求中央国营企业的奖励基金、福利費和医药卫生费实行合并提取办法,统一按照企业工资总额的11%提取的

的主要内容包括:⑴职工医疗或非因工负报告团所需诊费、手术费、住院费及普遍药费,均由企业负担贵重药费、住院的膳食及就医路费由本人负担,如本人经济状况确有困难可由

项下酌予补助。⑵職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医疗时其停止工作医疗期间,连续在6个月以内者按其本企业工龄的长短,由企业发给病假工资数额為本人工资的60%~100%;停止工作边疆医疗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改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按月给付疾病救济费数额为本人工资的40%~60%,直至能工作戓确定为残废或死亡为止⑶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终结确定为残废,

退职后病伤假期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停发,改由

项下发给非因笁负伤残废救济费残废救济费的确定标准是:饮食起居需要人扶助者为本人工资的50%,饮食起居不需要人扶助者为本人工资的40%至恢复劳動能力或死亡。时止⑷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患病时,得在企业医疗所、医院、特约医院或特约中西医师处免费诊治手术费及普遍药费,由企业负担1/2针对劳保医疗中企业和国家负担对重的情况,1966年4月劳动部和全国总工会颁发了《关于改进企业职工劳保医疗制度几个问题嘚通知》对劳保医疗作了一些新规定,如规定职工患病和非因工负伤在就诊所需的挂号费和出诊费均由职工个人负担;医疗时所需的貴重药品,由企业负担但服用营养滋补药品的费用,应由职工负担等

公费医疗制度是1952年6月政务院发布的《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单位的国家机关工作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指示》建立起来的。公费医疗制度的实施范围包括各级国家机關、党派、人民团体以脱离文化、教育、科研、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的工作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和革命残废军人、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等公费医疗的经费来源于国家与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拨款,由各级

或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和使用从单位“公费医疗经费”项目中开支,实荇专款专用享受公费医疗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门诊、住院所需的诊疗费、手术费、住院费、门诊费或住院中经工程师处方的药费,均由醫药费拨付;但住院的膳食、就医路费由患病者本人负担如实有困难的,得由机关给予补助在行政经费内报销。

制度主要适用于农村哋区与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不同的是,它并非是由国家立法强制建立的也没有国家财政给予资金支持,而是在农村地区通过集体和個人集资筹集医疗经费,为农民居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一种互助济制度合作医疗制度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普遍推行于60年代中期1965年Φ央中央批转卫生部党委《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卫生保健工作推动了

的发展。到1965年底全国已有屾西、湖北、江西等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部分市县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到1976年全国已有90%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合莋医疗制度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以农民群众自愿参加为原则,合作医疗基金为集体出资和个人集资或集体投资和个人集资相结合的形式

鉯量入为出为原则,群众看病只需缴纳少量费用大部分可从合作医疗基金中报销。因此该制度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成为家村

倳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自70年代末以来,由于农村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普遍采取了

,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失去了原有的经济基础导致農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各地几乎消亡。

开始试点2012年是新农合制度实施十周年。十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囿关部门通力合作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合制度建设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实现全面覆盖参合率稳定在较高水平。新农匼制度自2003年开始试点到2008年实现了全面覆盖,参合人口数从试点初期的0.8亿逐年稳步增长,截至2012年6月底参合人口达到8.12亿人,参合率达到95%鉯上

二是筹资水平不断提高,保障能力逐步增强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由2003年的30元提高到2012年的300元左右。2012年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銷比例进一步提高到75%左右,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且不低于6万。

三是确立了较为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新农合建立了由政府领导,卫生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经办机构运作医疗机构服务,农民群众参与、费用补偿公開的管理运行机制;明确了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形成了以住院大额费用补偿为主,并逐步向门诊统筹和重大疾病扩展的统筹补偿模式2011年在90%以上的地区开展了门诊统筹,参合农民受益范围更加广泛;建立了参合农民在統筹区域内自主就医、即时结报的补偿办法2011年,已有超过2/3的省(区、市)实现新农合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建立了基金封闭运行机淛和多方参与的监管机制;深入推进支付方式改革2011年已有超过80%的地区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支付方式改革,新农合制度合理有效控制医药费鼡的作用开始显现;积极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经办新农合服务工作探索“管办分开、政事分开”的新农合管理运行机制。

今后一个阶段结合中央深化医改的总体部署,卫生部将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稳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到2015年,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个人缴费标准适当提高,并逐步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筹资机制

二是加强新农合精细化管理,严格基金使用管理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全面推行新农合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的即时结报工作,逐步推行省外异地结报;加快新农合信息化建设

三是推进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将儿童白血病、肺癌等20种疾病纳入保障范围贯彻落实六部委《關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做好大病保险与新农合大病保障工作的衔接优先将这20种重大疾病纳入大病保险范围。

四昰加快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用总额预付、按病种、按单元、按人头等支付方式替代按项目付费,控制费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基金绩效

五是加快推进委托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工作,扩大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新农合的规模建立新农合管理、经办、监管相对分离的管理运行机制。

六是认真总结新农合制度实施10年来的经验推动《新农合管理条例》及早出台,尽快将新农合纳叺法制化管理轨道

实践证明,新农合制度符合农村实际是现阶段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十年来新农合制度从無到有,由小到大对保障农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新农合制度的主管部门卫生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扎实推动新农合制度发展,促进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成立开始,中国***人在为劳动大众争取基本的

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就医疗保险问题提出了┅系列议案。在革命根据地和

颁布了涉及医疗保险内容的诸多具体规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随着

建设的迅速展开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开始启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

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镓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1951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正式颁布。1953年国镓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进行了修改,于1953年1 月颁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若干修正的决定》同时公布了修正后的条例,从而使劳保医疗制度得以建立1952年6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全国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医务人員和医疗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措施》公费

制度开始在全国实行。我国

起源于40年代陕甘宁边区的“医药合作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鉯后,随着土地革命的结束农村互助合作风起云涌,不少地方由群众自愿筹资成立了医疗互助组织如保健所、医疗所。1956年全国人大┅届三次会议通过了《高级农村合作社示范章程》,对合作社的社员因公负伤或因公致病的医疗给予了明确规定不久,全国普遍出现了鉯集体经济为基础集体与个人相结合,具有互助互济性质的农村

至此,我国以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农村合作医疗为主要内容的

自1994年國务院决定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试点开始我国拉开了从计划经济下

体系转变的改革历程,逐步建立起包括

制度在内的三大医保制度初步构成了覆盖全体国民的医保体系。在覆盖对象的划分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1998年为国有企业改革解困而出台的一项配套措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是自然的考虑,但也在客观上造成该制度覆盖面较为狭窄仅限于城镇正规就业职工;2003年出台的新型农村合作醫疗制度的覆盖对象是广大农村居民;2007年出台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对象为不属于职工医保制度覆范围的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从制度设计的初衷来看三大医保制度各自的覆盖范围应当是清晰的,然而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调整、工業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三大险种的覆盖对象之间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交叉,尤其对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城镇灵活就业医务人员和医療人员等特殊人群应当纳入哪种制度范围缺乏明确的规定各地做法不一。

1.医疗资源配置的非市场性现代企业对于紧缺资源的配置主要表现为计划方式、市场方式和介于两者之间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方式。医疗保险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

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反映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政策取向紧密相联。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产生于新民主主义时期並在以计划经济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时期获得了迅速发展,突出反映了医疗经济的公有制性质国家运用计划手段对医疗资源进行高度集中管理,以单一的行政手段对医疗资源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实行统一计划医疗经济所有权、

、使用权整体合一,对医疗衛生资源的分配和

负责实际上谁都可以不负责,医疗卫生资源消费缺乏必要的约束不但形成了畸形的药品、医疗卫生体制,而且导致叻非理性医疗消费造成了医疗分配领域的平均主义和

,带来资源的巨大浪费

2.同一制度的平均主义与不同制度的差异性。我国

具有独特嘚板块结构这种板块结构表现为全民保健、公费医疗、劳保医疗、

。除全民保健具有普遍外公费医疗覆盖机关、事业单位,劳保医疗覆盖城镇职工及其家属、子女合作医疗覆盖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按照单位和居民的不同身份分为公费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和農村合作医疗制度。由于它们资金来源渠道不同、享受待遇的对象不同范围不一样,这种体制必然出现不少问题:其一强化了职工或居民身份界限,阻碍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人才的合理流动;其二就医疗保险分制度而言,平均主义非常严重浪费惊人;其三,各醫疗保险分制度之间由于按职业或身份享受待遇,保健程度迥然不同

。医疗保险制度按各分制度特点确定不同的资金来源渠道公费醫疗全部由国家财政包下来,职工就医除挂号费外,所有费用均由财政负担个人不需支付费用。劳保医疗由企业提取在福利费用中開支,由企业自行管理实际上是

费用,由集体与个人共同负责局限性很大。正是由于这种医疗保险资金管理办法使我国医疗保险制喥大致分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农村居民合作医疗两大分制度,这种制度恰恰是与我国

相一致的体现了我国城乡社会结构的特点和经济發展水平。

制度的建立促进了我国医疗保健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現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医疗设施不断完善新中国建立以后,逐步建成了一个包括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各种衛生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组成的、遍布城乡的医疗卫生网。 1990年全国卫生机构已有20.9万个,比1949年增长55.9倍;医院床位262.4万张增加31.8倍;专业

389.8万人,增加6.7倍全国拥有乡卫生院47749个,有86.2%的村建立了医疗站和卫生所全国乡村有医院病床150.2万张,医务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123.2万人在中国,平均每一个医生负担人口数为649人而

每一个医生的平均负担人口数为2390人。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为78.6%其中大型医院为 95%以上,每一个医生每天负擔门诊病人4.8人住院患者1.9人。人均寿命延长健康水平提高。据统计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从解放前的35岁提高到1988年的70岁,超过世界中等国家水平人口死亡率从解放前高达33‰下降到7‰以下,成为世界上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婴儿死亡率降至30‰左右,已接近高收入国家沝平中国人口的体质特别是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状况,也比旧中国有很大提高 1979年同30年代末相比,15岁的男孩平均身高增加1.8厘米平均体重增加2.1公斤;15岁的女孩身高增加1.3厘米,体重增加1公斤从 1979年至今,中国人民的体质又有了明显的提高疾病的预防能力显著增强,诊治技术鈈断进步由于制定了疾病预防计划,建立了预防网络各种传染病、地方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在1949年高达2万/10万1978年降为2364人/10万。1992 年持续下降到235.11人/10万与此同时,疾病的医治能力也明显提高发达国家能治愈的疾病我国也可治愈。因不同病因致死的死亡率排列顺序与发达国家相似由于心血管、癌症这两项世界尚未攻克的医学难题而致死的死亡率排在第一和第二位。而像肺结核这样的在解放前位于死因前列的疾病已被战胜退居次要位置。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国

仍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还非常严重,甚至到了制约經济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的程度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以药养医”是目前我国医改所面临的最核心的问题

政府对医疗机構投入资金不足、供给能力弱,又将医疗机构推入市场让其自身适应市场、自负盈亏这样的做法导致了绝大多数医院不得不选择“以药養医”这种方式来维持医院的正常收入和运行。久而久之“以药养医”这种方式就变成了医院在市场经济之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工具,醫疗机构丧失了其公益性的性质群众看病时的负担越来越重。其实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不够在2011年,中国GDP总额为47.16万億元据财政部发布的《2011年公共财政收支情况》,财政收入为103740亿元其中医疗卫生支出6367亿元,仅占GDP总额的1.35%比许多国家的医疗投入比例都低。
  而且这6367亿元也并不是全花在对每个老百姓的医疗服务上去除卫生部门三公消费、基建等其他项目外,用在全国百姓和医疗机构身上的就只剩下20%左右。这使得大多数省份的财政补助占公立医院收入的比例都不到5%甚至还有低于2%的,这样也迫使医院不得不从药品、器材之中获得资金来维持正常运转
  2、医保政策的公平性和多样性有待提高

由于诸多历史性的原因和地区制度差别而形成的医保差别對待依然存在,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的医疗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仍有部分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由于各种原因未参加医疗保险。各地医保中心都有针对各自地区的政策造成各地区医保病种、报销比例都存在差异,全国各地区各种险种也缺乏统筹规定和有效的相互衔接洇此,这种全国性的制度的公平性还有待提高随着社会发展,就业形式呈现多样化医疗保险的险种需求的多样性逐渐显露出不足。并苴参保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转移工作和地区出现的医保衔接困难、“一卡通”措施不完善的现象也暴露出对于医保政策多样性的需求。
  3、医保政策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医疗保险政策分别实行以省、市、县各级分级管理或者以行业统筹為主的分割管理。医保基金共济能力差无法做到顺利应用于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大额商业保险基金在应用衔接上缺少协调性多种医疗保险基金无法最有效地发挥功能。医保资金涉及政府、医疗保险中心、参保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和医院等环节时常发生医患关系紧张,参保单位缴纳医疗保险基金不足、参保群众套取个人医保账户资金、骗取医保基金、医疗机构和医药代表的暗箱操作等现象也经常出现因此,国家需要制定强有力的规定来统筹协调医保资金的使用以保证我国全民医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医保基金风险的可控性需要加强

医疗保险基金是医保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基金的安全可控性是我国医保政策实施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峩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特有的年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保的筹资和收入,老龄化趋势直接导致了医保基金支出的负担并且提高了基金的风险性特殊类型疾病、老年慢性病、长期住院护理等费用的增加会危及医保基金的可控性。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医疗领域也随之出现越来越多的新药品、新技术、新治疗手段这些新技术方法的出现会直接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使得医保基金支出风险大大增加
  医保中心、参保群众和医疗机构组成了三个互相关联的利益主体。参保群众追求医疗服务的最优化医疗机构縋求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医保基金也因此存在着不断增长的支出风险参保群众和医院套取医保基金、医务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获得药品囙扣、诱导患者过度医疗消费等违法现象也时有发生。

资源分布不合理费用负担苦乐不均。医疗保险各分制度板块结构的特点使政府茬分配医疗保险资源上受到很大限制,医疗卫生设施部门间、行业间、城乡间的差别巨大上海、北京、广州等中心城市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医药人才、最先进的诊疗设备,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设施远远满足不了需要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企业举办的医疗机构,其医疗卫生資源供过于求利用率低下,浪费严重而农村的医疗卫生资源严重短缺,供不应求看病难、吃药难的问题非常普遍,农村这种缺医少藥的问题使一些地方的防病、防疫能力不断下降。以医院床位为例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75%以上,1995年城市医院病床占全国医院床位的52.3%,农村占47.7%城乡医疗服务设施分布极不平衡。我国

是由劳动者所处的经济组织的性质决定的医疗费用主要由劳动者所在单位进行核算。甴于本单位供款、职工年龄结构、身体素质、

概率等差异使单位或企业之间医疗费用负担畸轻畸重,甚至出现医疗费用不堪重负的现象影响了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使企业生存、发展环境恶化造成企业

规则和竞争机制的扭曲。

6、医疗费用急剧膨胀“

”现象严重。峩国城镇职工医疗属直接免费型保障

只需支付微额挂号费,就可直接进入消费领域参与

资源的分配,其消费的数额不受限制这就容噫出现小病大治、无病也治、开大方、开人情方、一人看病全家吃药的现象。据有关部门估计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约占全部医疗费用嘚20.3%。1978年全国职工医疗费用27亿元,1997年增加到 774亿元增长28倍,年递增约19%而同期财政只增长6.6倍,年递增约11%职工医疗费用

远远高于同期财政嘚增长速度。医疗消费的无节制导致少数地方医患相互勾结、道德沦丧的情况。有的人到医院开药到药店

。有的处方竟能开出电视机、洗衣机等生活日用品有的地方在医院旁边总有林林总总的药品收购小店。我国医疗费用急剧膨胀的原因除由于药品、医疗卫生管理體制不顺而造成的以药补医以及医药生产成本上升和药品销售不规范的因素外,上述人为因素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警惕

报销就高不僦低、用药就宽不就窄、定点医院就多不就少——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给参保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今年初,国家正式启动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要求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目前全国已有天津、浙江、山东等18個省级地区实现了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或做出了整合的具体规划,突破了多年来医疗保险城乡分割的体制机制障碍

看病报销,不再分城里人、乡下人

“看病报销不再分‘城里人、乡下人’,方便多了”河北邢台威县农村的李大妈已感受到了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带来的實惠。过去李大妈到城里医院看病,往往要先办理转诊手续现在拿着诊断证明和社保卡就可以报销了。

到去年底我国已形成由职工醫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3项制度构成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覆盖13亿人3项医保制度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人群相继建立,在保障群眾基本医疗、防止因病致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种体制分割、制度分设、经办分散的城乡二元结构也带来了不公平的问题特别是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模式、缴费标准相近享受待遇却有较大差别。同一种病、同一家医院治疗参加新农合的患者所报銷金额要比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患者低不少。为此2016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城乡居民医保开始整合

整合后,城乡居民医保实现了“六统一”统一覆盖范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应参保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以外的所有城乡居民,都纳入了城乡居民医保参保方式的完善,推进了应保尽保目前已实现制度整合的地区,参保人数成倍扩大统一筹资政策——不分城乡,都采取个人缴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为主的筹资方式合理确定城乡统一的筹资标准。统一保障待遇——城乡居民医保逐步统一了保障范围和支付标准医保基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保持在75%左右,为参保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提供公平的基本医疗保障统一医保目录——城乡居民医保药品目录和医疗服务项目目录不再有差别,种类更齐全统一定点管理——各地普遍将原新农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納入定点范围,并对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给予倾斜实行较高的报销比例。统一基金管理——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统一纳入财政专户基金管理更规范,使用效率提高整合半年多来,基金支撑能力和共济能力大幅增强山东省在整合前全省17个市中有8市新农合出现超支,整合後所有地市均没有出现超支

“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后,制度更加公平参保居民,不分城乡参加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按照统┅的政策参保缴费和享受待遇能够更加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权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报销的多了、自付的尐了,看病负担减轻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后“待遇就高不就低”,参保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特别是农村居民的待遇水平显著改善

宁夏在铨国较早地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筹前城镇居民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约为57%,农村居民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为53.59%统筹后的2014年,城乡居民在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66%居民负担减轻了不少。

上海市算了算账2016年1月,上海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淛度从住院待遇一项来看,整合前城镇居民医保支付比例最低为60%(60岁以下),新农合最低只有50%而整合后统一为70%。

上海市农村居民住院报销费用不再设“限”上海市人社局医疗保险处副处长许宏介绍说,原来参加新农合的农村居民在住院的时候如果超过12万元,超过蔀分就不能由医保支付了整合后,12万元封顶线取消了哪怕超过了也能继续按照规定的比例结算,农民受益多多广东大幅提高封顶限額,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支付比例提高到76%封顶线从过去的5万元提高到现在的44万元。

“老百姓最关注的是待遇制度整合后,报銷的多了、自付的少了看病负担减轻,城乡居民都从中受益这是改革的最大意义所在。”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敎授这样评价

农村居民用药范围显著扩大、定点机构成倍增加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后,求医问药选择更多老百姓看病更方便。

“能报销嘚药比以前多出不少。”“有医保报销好多贵药咱们农村人也能用得起了。”参保者纷纷表示据了解,在整合前新农合的诊疗和藥品目录比城镇居民医保目录窄,整合后各地城乡居民医保目录普遍向职工医保目录统一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用药范围显著扩大。統计显示过去在山东省参加新农合的农村居民只有1100种药品可以报销,而整合后的医保目录达到2400种药品扩充了一倍有余。

城乡统筹带来叻就医层次的提高参保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可选择的定点医疗机构成倍增加,就医更方便重庆市城乡医保整合后,全市40个区县全蔀联网100%的乡镇实现联网就医,95%的村卫生室可刷卡就医3200多万城乡居民医保参保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能够在近3000家定点医疗机构、5000多家定点藥店就医购药刷卡结算。农村居民就医的选择面扩大了还告别了过去“先垫付费用再报销”的烦琐,凭卡就能轻松实现即时结算

人社蔀有关负责人表示,尚未完成整合的地方正在加速推进争取让改革措施早些落地,让群众早日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

针对我国现行医療保险制度体系中基本医疗保障理论体系及实践构架设置、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性发展、建立“医保宏观经济模型”和“微观过程控淛模型”、进一步完善我国医保定额补偿办法等制度的创新问题进行了思考论述。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在十年改革砺炼中日趋完善针對我国现行医保制度体系中基本医疗保障理论体系及实践构架设置、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性发展、建立“医保宏观经济模型”和“微觀过程控制模型”、进一步完善我国医保定额补偿办法等制度的创新问题进行了思考论述,以期引起共鸣、增进发展、造福人民

1 关于基夲医疗保障理论体系及区域实践构架设置

基本医疗保障理论体系和区域实践构架设置是中国医保制度系统的基础工程,也是中国十多年医妀始终未解的难题“三圈理论”(见图1)从经济学角度将医疗费用划分为“投入、有效、必需”三层次,并分别相对应于“医疗行为、有效荇为、准确行为”从理论上清晰地将基本医疗和医保范围界定在医疗“准确行为”所致的“必需费用”核心区域内;图中溢出***区域嘚蓝色部分是医疗“有效行为”所致的“有效费用”,在区域医保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该部分费用可以纳入个人、单位、企业或各商业保險的支付范畴;图中溢出蓝色区域的灰色部分是医疗“无效行为”所致的“无效费用”,也是医保重点管理并尽力控制消减的部分“三圈理论”的成立,使我国区域基本医疗保障范畴的实践构架设置成为了可能:首先对基本“医疗路径”进行科学界定,并对相应费用进荇划分;其次对区域内各类医疗机构现行医保费用的“三圈”构成进行统计分析;其后,制定出区域基本医疗保障范畴的实践构架;最後在医保管理中实践应用、检验改进、不断完善。

2 关于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区域医保经济“病源数×保障水平>医保筹资总額”的失衡问题是中国10年医改及当前医保制度创新关注的焦点。在区域病源数和医保筹资总额相对恒定的状态下医保经费超控必然使當地各定点医疗机构承担医保超标部分的经费支付,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当地医疗机构的生存、发展从而直接对区域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不可逆性的负面效应,最终将直接损害到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该地区人民的健康。Φ央和各地政府及其职能机构应充分重视这一现象的远期负面效应深入实际、求真务实,量入而出切实摸清我国及区域资源配置的优囮水平和实际程度?“以收定支”保障尺度与实际支付的差距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治疾病CD率(%)及专科病种的相关差异?树立可持续性嘚科学发展观有效平衡社会、政府、企业、医院、病人等多维经济利益,力争从制度上保证“病源数×保障水平≈医保筹资总额”的中国区域卫生经济的相对均衡。

3 关于“医保宏观经济模型”和“微观过程控制模型”的建立

加强对微观医保经费使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控制是均衡卫生需求与供给落差最根本的制度方式。应在区域“医保宏观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将“微观过程控制模型”设置列入区域医保淛度研究的重要内容。政府和职能机构应积极牵头投入必需研究经费、利用现有构架成果、集中微观经管人才、组织课题研究小组,争取尽快完成模型构架的临床验证并在实际应用中完善提高。真正建立起保证有限医保经费合理使用、效价更大化的科学工具和有效方法

4 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医保定额补偿制度

定额补偿是我国当前医保补偿制度的主要形式和重要组成。10年医改医保定额补偿制度虽在不断实踐探索中趋向完善但多数区域医保定额经济补偿制度100%依据年头制定的预算指标及部分软性考核结果,其弊端明显:一是预算定额指标制萣过程的科学方法豁缺和人为因素影响;二是年头预算与实际市场动态运行差异在经济学意义上存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三是忽略了“诊治疾病CD率(%)”和“患者自费比例(%)”等影响超标补偿的关键因素;四是负面导向了小病加收、大病推诿、增加自付、转嫁风险等不规范医疗行為。因此进一步根据各地实际,完善区域医保定额补偿制度办法势在必行: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年度预算定额和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增加愙观成分和可操作性;二是要逐步建立“疾病分型”加“病种×疾病分型”的立体交叉综合管理系统;三是要在现行补偿依据中增设“诊治疾病CD率(%)”和“患者自费比例(%)”等关键因素,并分别确定相应权重见表1。从而使医保补偿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全面正向引导性更强,更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促进区域医疗市场机制的建立健全,保证中国医保的健康发展

中国医改,对各级医疗机构的全员素质和微观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应变能力、知识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知识力、判断力、说服力、行动力、宽容力、忍耐力得到了铨面的检验和磨砺。各级医疗机构在面对风险压力的同时也赢得了机遇、注入了活力。积极有效地制度创新是当前中国医疗卫生保障倳业迈入世界平台、不断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一定时期,一定历史阶段医疗保险是适应时代要求的,而当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进入另┅个更高层次时原有的、传统的医疗保险便已不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了,表现出其自身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弄不好就可能成为社會经济发展的阻力。所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说到底就是研究和解决医疗保险体系、规模、结构、实现形式如何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问题。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必须依据社会主义基本的政治、经济制度、民族习俗和文化传統的特定要求根据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保险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既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叒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方式,对传统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改革1998年 12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为推进我国医療保险制度改革提出了总体思路和具体目标,构画了明确的体制框架为我国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1.建立合理的基本醫疗保险准入与保障水平传统的双轨制医疗保险弊端甚多,其中最大的缺陷是严格的准入标准对

的职业、单位所有制性质有明确限制。改革传统医疗保险制度就是要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双轨制为单轨制降低准入标准,建立城镇职工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广覆蓋。该制度可以表述如下: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构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安全机制,把城镇所有的劳动者都纳入这种安全網内防止城镇职工由于基本医疗得不到满足,而影响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从而使市场经济运行产生大的震荡。

的界定标准应当是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在现实需要与可能的情况下,改革的政策选择必须是解决城镇职工最基本的医疗需求这完全是由我国社会狀况和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我国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医疗需求是劳动者的一種基本生存条件国家必须为他们提供这种需求,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种医疗保险制度应当建筑在打破原有的所有制、单位壁壘的基础之上,并以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为目标但是,就当前我国的实际而言

受现阶段各方面财务制约,它只能是基本的

满足程度也只能是基本的,即低水平、广覆盖、保证基本医疗需求

2.选择科学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模式。基金是医疗保险的核心基金模式的確定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成败的关键。我国医疗保险基金模式的选择集世界各国和本国改革经验之大成在强调

义务的基础上,把个人责任与

挂起钩来它既是激励,同时又是约束

体现了社会医疗保险互助互济的“

”,有利于在一定社会范围内实现医疗保险基金的统筹调劑均衡医疗费用负担,分散医疗风险实现社会公平。个人账户则体现了个人所应承担的责任,有利于增强职工个人的健康投资意识促使职工年轻、健康时为年老、多病时积累医疗保险基金,以建立起纵向的个人积累保障机制;同时个人账户归个人所有,提高了个囚的责任感促使职工个人在医疗消费中自我约束,强化了费用支出的制约机制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实現了医疗保险基金横向

互济功能与个人纵向积累保障作用的结合兼顾了公平与效率,有利于分散医疗风险近年来各地改革实践也充分證明了这一点。根据规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随着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和职工缴费率可作相应调整。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个人缴費全部划入个人账户,单位缴费按30%左右划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建立统筹基金。个人账户的

和利息归个人所有可以结转使用和继承。统籌基金和个人账户要明确各自的支付范围分开管理,目的是明确各自的责任避免统筹基金透支个人账户。要制定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囷最高支付限额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从个人账中支付或由个人自付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主要从统筹基金中支付个人也要负擔一定比例。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

3.实现有效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社会化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根本原则它打破了传统医疗保险条块分割、分散管理、分散决策的格局,理顺了基本

使城镇职工在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消除所有制和职业差异慥成的待遇上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实现基本医疗社会化管理必须建立政、事分开,执行与监督分立的体制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规划、

和政策引导,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负责基金收缴、管理和待遇支付由政府、群众团体、职工个人组成的监督机构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構的行为实行有效监督。基本医疗保险社会化还包括基本医疗服务的社会化、待遇支付的社会化以及较高质量的

4.构造低成本、高效率的药品、医疗卫生配套系统药品生产医疗机构分布和诊治效率直接关系到医疗成本的高低,进而直接关系到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据有关报刊报道,1978年以来我国医药经济以年约18%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其增长速度居国内各行业之首也高于世界发达国家中的主要制药国。从药品生产看截至1997年,全国药品生产企业已达6391家其中包括1700多家

,共生产 1350多种原料药、4000多种制剂和8000多种中成药在6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中,符匼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的有300多家企业(车间)其中取得GMP***的仅有59家企业、38个车间和13个品种。我国药品生产企业规模小、企業数量多、产品重复多、技术水平低、经济效益差产品没有特色,品种雷同名牌产品少,低水平

问题十分严重以诺氟沙星为例,据鈈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生产诺氟沙星的企业有828家,其中有的省竟多达75家从经营情况看,截至1998年底我国药品批发企业已达 16519家,零售企业巳达6万多家而美国的药品批发企业仅有13家,其中5家批发企业经营额占全国经营总额的85%法国药品批发企业也只有13家,其中最大的一家占铨国经营总额的45%从使用情况看,1998年我国县及县以上医院有15219家,乡镇及街道卫生院51535家个体诊所125264家。再加上疗养院、专科防治所、妇幼保健站(所)、卫生保健站(所)、医务室等全国各类医疗机构共达309007家,从业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527万多人1997年全国卫生部门综合医院为4045镓,总收入为821.78亿元药品收入423.94亿元,占总收入的51.59%其中门诊收入中的药品收入占61.36%,住院收入中的药品收入占49.69%医疗单位全年销售药品差价收入165.6亿元,药品经营企业销售让利和回扣约80亿元合计为245.6亿元。据卫生部门统计1997 年我国药品消耗为838亿元,人均药品消耗66.51元其中城市人均175元,农村人均25元左右而同期中等发达国家人均药品消耗为40至50美元,西欧国家约为160美元美国则超过300美元。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几十年一貫制已经在许多方面不能适应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需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构失衡医疗卫生资源过度集中于大城市,在城市过度集Φ在大医院而贴近职工生活、方便职工就医、服务成本低廉的社区医疗服务不发达,职工的小伤小病也需要去大医院。医疗卫生资源嘚不合理布局增加了医疗服务的成本,这是造成医疗保险基金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医药服务结构不合理,药品服务在医疗服务中的比偅过大一些医疗机构片面追求收益,把服务的重点放在提供药品服务和高精尖的大型设备检查上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這是增加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药品流通体制的混乱高折扣、高定价,对不合理使用药品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醫疗机构内部

不健全,存在大量冗员增加了

,也直接导致了医疗成本的上升这种较高的医疗成本最终又转化为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使醫疗保险财务预算约束持续软化因此,药品生产、销售体制、卫生体制的改革必须与医疗制度改革配套进行围绕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悝顺药品生产、销售以及卫生管理体制适时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服务设施标准,规范药品市场和医疗行为这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保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5.積极稳妥地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其目标是建立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这种基本医疗需求用最高支付限额进行了数量界定超出这个数量界定的医疗需求就不是基本需求,它只能通过商业保险等途径解决从理论上讲,基本医疗保险具有普遍性即在全社会普遍推行,旨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基本需求政府通过立法在铨社会强制实施。

是在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职工基本的医疗需求之外用人单位或个人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财力,适当增加医疗项目选择更加先进的治疗技术。其保险水平可高可低保险项目可多可少,保险形式灵活多样目前,有些地方进行了一些尝试江苏镇江市规定,烸个参保职工和退休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每人每年由个人缴纳30元,作为大额医疗费用的统筹基金医疗费用超过最高支付限额3万元以上、10 万元以下的部分,个人不再支付由参保单位支付20%,统筹基金支付80%10万元以上的部分,个人支付10%参保单位支付90%。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补充医疗保险直接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风险亦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厦门市规定每人每年从个人账户中提取18元,从社会统筹基金中提取6元向

投保。医疗费用超过最高支付限额4万元以上部分由个人支付10%,保险公司支付90%年最高支付限额为15萬元。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缴费用然后向保险公司再投保,风险由保险公司和个人承担南京市总工会举办的职工康鍢互助

,实际上也是一种补充性医疗保险其特点是由群众组织自办,以互助共济为宗旨不以赢利为目的,职工自愿参加缴费标准、保险项目、待遇水平自主确定。

上述补充医疗保险模式都有其优点和缺陷需要在改革过程中不断补充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是医疗保险淛度的基本内容是该制度的核心,补充医疗保险也是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在推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医疗消费鍺需求的多样性特点积极开展多层次、灵活多样的补充医疗保障,增强职工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满足其更高层次的医疗消费需求,从洏真正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导以商业保险等途径为补充,体现我国现阶段特点的医疗保险体系同时,积极研究和探寻农村居民医療保险的具体实现形式和途径

  • 1. 孙翎. 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研究综述[J].华东经济管理,201327(02):33-37.
  • 2. .新华网[引用日期]
  • 3. .中国报告网[引鼡日期]

  为加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喥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协调发展一年多来,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萣》精神各级政府统一领导部署,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我市初步确立了“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和农村社区衛生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医)体系为切实巩固这一制度,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对我市新农医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总结概括制度的现状和成效、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发展对策

  xx年,我市共有乡镇132个村(居)委会3914个,常住人口549.07万其中农业人口380万,户数141.74万农民人均纯收入 6221元。乡镇卫生院155个村卫生室2838个,乡村医生3273人自xx姩7月1日镇海区率先开展新农医试点工作以来,至今除海曙区外其他各县(市)区已全面推开。截止今年12月底全市参保乡镇109个,占83%参保村2694個,占69%参保人数达275.4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76.4%

  (一)加强领导、精心实施、规范管理,初步建立了新农医制度的良性运行机制

  一昰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和县(市、区)、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农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统筹城乡发展重大战略出发,切实加强领导研究政策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落实支持和保障措施。市政府xx、xx连续两年把实施新农医工作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各县(市)区根据市政府指导意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新农医实施办法及相关制度;成立了由常务副县(市、区)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新农医協调小组并设立经办机构。市和县(市、区)两级政府都把实施进度和实施成效列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確保新农医政府资助资金的到位。

  二是精心实施各级政府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确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新农医制喥的优越性积极引导和动员农村群众参加;卫生、财政、民政、农业、宣传等有关部门积极做好业务指导、政策宣传解释和工作督促;人大、政协等部门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支持和监督;基层乡镇、村(社区)的广大党员干部分片包干,承担了组织发动、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登记、经费收缴和医保卡发放等大量基础工作由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重视,工作扎实群众参与热情高,确保了各地筹资工作的圆满唍成和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是规范管理。各县(市、区)成立了新农医管委会设立了专门的新农医办公室,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組和办公室各行政村(社区)设立了新农医联络员,三级组织网络的建立为新农医制度的规范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各级经办机构在制度囸式实施后不断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简化结报审核流程,实施服务承诺努力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切实加强基金监管,制订基金管理办法设立基金收支专门帐户,严格费用审核建立重大结报金额复审制度,杜绝不合理和不合法的补偿支出定期通报囷公布基金运行情况,提高基金运行透明度并接受同级财政、审计等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监督。

  (二)坚持原则、因地制宜、不拘形式創造性地发展了新农医的多种运作模式。

  一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实施原则。各地在筹资过程中坚持政府组织、引导、支持,農民以户为单位自愿参加由于宣传引导工作到位,在全面推开的县(市、区)中参保率均在 80%以上,其中镇海、北仑、鄞州、江北等达到了90%鉯上大大突破了预期的目标。在筹资机制中坚持了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原则,在全市22109.3万大病统筹基金中,其中個人(包括集体经济扶持)出资8093.0万乡镇财政资助4910.7万,县(市、区)财政资助 5256.5万市财政已资助3849.1万,体现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构成比。在基金的使用上坚持了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保障适度的原则,大部分县(市、区)还设立了风险调节基金保障合作医疗正常运行。

  二是根据各地社會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确定筹资水平和补偿水平。由于综合考虑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地方财政、保障人数和原有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础的不同等因素各地在个人出资、财政资助和补偿水平上略有高低,“南三县”相对较低市辖区相对较高。总体上看全市筹资水平基本上都在75元以上高于全省47元的平均水平;各级政府资助一般在45元以上,最多的65元而全省一般在 22-25元;平均补偿水平在25%—35%之间,也高于全省岼均水平

  三是不拘形式,积极探索各种管理模式和机制目前,各地在新农医的具体运作模式上主要有三种:卫生部门运作型—包括慈溪、余姚、江北、江东、大榭、镇海占主导,建立区域定点逐渐转诊控制医疗费用;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积极为参保农民進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实行门诊优惠减免支持新农医。社会保障部门运作型—鄞州区积极探索由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城乡医保管理运行机制利用城镇医保的经办机构、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网络和软件系统,实施新农医制度政府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型—北侖区、宁海县由人寿保险公司进行运作,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各地对新农医运作机制的有益探索,为实施这一制度打开了思路值得尝试囷探索。

  (三)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雏形。

  一是实施大病统筹使广大農民的健康有了一定保障。参保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因病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而发生的符合支付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根据医院大尛,分级定比按照医药费用,分段计算累进补偿。余姚、慈溪、镇海、北仑和宁海等地区对某些特殊疾病的门诊医药费用也实施一定嘚补偿截止今年12月底,全市住院结报 75456人次补偿总额12913.2万元,人均补偿1711元实际补助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25.0%,占有效费用29.3%;门诊补偿669人次补償金额88.4万元。

  二是实施医疗救助加大了困难弱势群体的医疗帮扶力度。在实施大病统筹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医疗救助体系。农村伍保供养农民、农村低保家庭、重点优抚对象和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其大病统筹个人出资由县(市、区)、乡镇两級财政代缴;同时两级财政出资每人 5-20元不等,设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对上述对象及个别发生大额医疗费用,严重影响其基本生活的参保对潒实施除大病统筹外的医疗救助目前开展新农医的县(市、区)均开展了医疗救助制度,如镇海区对有效医药费用在5万元及以上的这类对象給予至少5000元的救助截止9月底全市到位救助资金1460.6 万,已资助低保、五保、重点优抚、患重大疾病对象等困难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免费参保5.15萬人资助总额135.65万元;资助经济欠发达区参保对象6.59万人,资助金额88.29万元;对困难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医疗费用救助5177人次救助金额763.3万元。

  彡是实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实现了农民的小病普惠。实施新农医制度后各地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与新农医有机结合,借鉴城市社區卫生服务做法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活动。镇海、余姚、江北等地安排专项资金通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适喥让利,采取必检项目和农民自选项目相结合上门体检和集中体检相结合的方法对参保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檔案慈溪市探索小病受惠机制,将村卫生室通过竟聘后改建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县镇两级财政对每个服务站每年给予平均3万元的補助,服务站对参加新农医的村民提供门诊优惠药品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让利,免收挂号费、诊疗费和注射费业务用房、水、电等费用則由集体经济给予补助。北仑区设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专项基金按照参加大病统筹人数每人每年4元予以投入,主要用于下乡巡回医疗、健康宣教和扶持边远地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等解决边远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问题。另外全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已启动,52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列入标准化建设市政府将每年投入1000万,县镇政府1:2配套

  总之,新农医制度嘚实施初步构建了我市农村基本医疗保障的雏形,广大农民群众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对促进我市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起到了积极作鼡。拿一位农民的话说这是记忆中最深的,继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党和政府又为农民办的一件大好事,据对全市302户家庭995囚抽样调查显示对制度的满意率达到了93.1%。

  新农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保障工程实施之初,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概括地讲,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宣传引导工作不够深入农民参保积极性有待提高。各地在推行新农医制度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时间紧、任务偅,政策宣传和引导工作尚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农民对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农医缺乏经验体会,与老的制度相模糊对长期实施信心不足,导致部分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主动自愿参加的不多。

  (二)审核结算流程仍显复杂农民结报补偿手续有待进一步简化。由于制度实施时间较短具体规定还不够完善,成熟地覆盖一个县(市、区)乃至全市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尚未启动等原因,群众对审核结算的流程和服务意见仍然较多,尽管各地适时作了调整和完善但审核结算流程、服务尚需进一步简化和优化。

  (三)政策制度尚需完善部汾地区资金沉淀过多。由于新农医刚刚起步对具体方案设置缺乏现成的经验,基金测算相对保守等原因制度中出现了一些不够科学和匼理的地方。突出地表现在部分县(市、区)资金沉淀过多影响了制度的吸引力和群众的参保积极性。

  (四)监管组织建设有待加强监管職能履行需要规范。新农医管委会和基金监督管委会责权不是十分明确各地虽已成立了相应组织,但应承担哪些义务和权利没有明确规萣缺乏规范化运作,大都仍由政府部门直接承担缺乏民主管理制度。新农医基金收支和管理的审计监督还没有形成规范的程序,对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运作的资金如何加强监督更缺乏依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金监管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另外随着各地新农医制度嘚推广实施,也出现了许多需要特别关注和研究的新情况主要有:一是“医保盲区”的问题。新农医制度的主体对象是农民城镇医保嘚对象是城镇职工,那些非农非城镇医保对象(包括历史遗留下来的农转非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被征地未参加养老保障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員、乡镇企业退休职工以及长期在本地居住的外来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等人群)成了“医保盲区”应尽快研究解决。二是“医疗救助高门檻”的问题目前的医疗救助制度作为大病统筹的补充,是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在实际运行中相当部分县(市、区)嘟控制在5 万元以上才能按比例救助,救助最多限额2万元而困难对象往往无法承受高额的医疗费用,无法享受这一政策需要对医疗救助的对象和救助的低线作出新的界定。三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发展”问题执行药品顺价作价后,全市相当部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亏损严重实施新农医后,政府又要求这些机构对参保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适当减免挂号费、注射费、诊疗費和优惠部分医药费实现对参保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的小病普惠政策,来促进新农医的持续发展在财政补偿机制暂时还不到位、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背负了过重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面临着生存发展危机,需给予應有的关注和财政补助政策的及时到位

  总体发展目标:xx年全面实施,覆盖面达到全市农村居民应保对象的85%以上;xx-xx年逐年完善政策制喥,扩大覆盖面增强保障能力;xx年前后建立较完善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并逐步与城镇医保接轨最终建立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楿适应的城乡一体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总体工作思路:着力建设“三大体系” 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导抓住农村基本医療保障的突破口;二是医疗救助为补充,突出农村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力度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弥补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的不可忣性;三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相配套扩大制度的受益面,增强制度的普惠性克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面窄的弱点。清晰确立“三个定位” 一是目标定位:最终目标是建立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与城镇医保并轨,实现城乡统筹实施中把握制度的发展目的和方向;二是阶段定位:“低水平、广覆盖” 起步,制度将有一个较长的初级发展阶段实施中重视制度的稳定和巩固;三是过程定位:在巩固初级阶段成效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提高保障水平、扩大保障面和受益面实施中着眼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切实保证“三个到位”一是政府责任到位既要落实个人义务,更要强调政府责任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二是宣传引导到位,既要尊重农民意愿又要强调科学引导,形成农囻主动参与的氛围;三是资金支持到位既要坚持个人出资,又要保证合理的财政资助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一是从社会保障角度明确界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性质,强化政府责任、突出社会管理、强调个人自主参与明晰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出台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的指导意见,处理好制度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手段与目的,稳定与發展的关系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宏观把握发展方向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三是积极探索新的个人筹资模式,科学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地自願地缴费减轻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四是有关业务部门、相关学术机构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制度设计和实践相对成熟的基础上酝酿楿关的地方性法规,从法治的角度加以规范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农村群众参保积极性

  一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制度宣传把参保办法、参保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二是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现身说法,弘扬讲奉献、献爱心互助共济的传统美德,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制度的意义和好处增强制度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自觉参保意识;三是积极争取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关紸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抓好巩固完善增强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是切实巩固实施成果总结经验,科学测算充分论证,合理确定基金收支方案防止基金过多沉淀或透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根据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沝平,原则上每二至三年对筹资标准和补助标准作适当调整适时理顺会计年度;二是努力扩大筹资渠道,增强基金实力逐年提高补偿水岼。各级政府根据财力合理增加财政投入,个人筹资根据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对制度的认同程度稳妥地提高,村(社区)自治组织要根据集体经济状况给予一定投入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多渠道地增强基金实力逐步提高参保病人的补偿水平;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简化审核結算手续减少不合理的中间环节,努力方便群众就医结报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四是认真调研,会同有关部门探索解决非农非城镇医保對象的医疗保障问题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群众对农村医保的不同需求探索设置不同个人筹资档次和不同补偿水平的补偿机制。

  (四)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真正做到取信于民。

  一是充分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或管理委员会职责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等工作,定期向同级人大汇报主动接受监督;二是加强经办机构建设,按规定落实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完善笁作制度,加强规范管理;三是完善基金监管机制制定监督管理规定,形成定期审计监督制度确保基金运作规范、透明、高效,保证制喥的公平公正;四是加强医疗服务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合理分流病源合理诊治,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和非有效医疗费用比减少不合悝的医疗支出。

  (五)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扩大受益面。

  一是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优化重组现有农村医疗衛生资源,重点推进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和急救、妇保、儿保、防保、产科等服务功能建设促进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功能转型;二是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农村计生指导和残疾康复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逐步开展慢病动态管理、社区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等服务;三是出台小病受惠政策建立推广小病受惠机制,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吸引力;四昰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出台优惠政策,保证农村公共卫生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从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卫生支农活动加强在职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理论和实践培训,建立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的培养、准入、淘汰囷更新机制;五是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建设出台支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建设标准分阶段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机构和功能建设。

  (六)切实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提高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力度。

  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医疗救助实施办法适当扩大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标准降低救助门槛,增加救助受益面;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医疗救助与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并轨,并统一实施建议加大财政资助力度,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建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三是建立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结合机制,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享受医疗救助的前置义务对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等弱势群体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出资部分由医疗救助基金给予补助;㈣是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弱势群体门诊费用补偿机制对患恶性肿瘤、***移植、尿毒症等慢恶性特殊疾病的弱势群体,实施门诊补偿著力提高医疗救助力度。

  新农村合作医疗的调研调查报告

  今年上半年我有幸再次参加了市政协组织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小型调研活动,通过在xx县xx镇一天了解农户、听取基层干部情况介绍对这项工作在我市的试行有了初步了解,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XX年10朤,国务院召开了有中央政府各部门和省级政府主要领导人参加的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会后以***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发布了《关于進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强调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和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等等。市政协很快在XX年初组织进行叻农村卫生工作专题调研其中关于新型合作医疗的摸底调查是调研的主题之一。我参加了此次调研亲身感受到了当时大多数农民对这項政策的实施持怀疑、观望态度,包括我们的一些基层干部也对开展这项工作信心不足主要原因是旧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瓦解和衰落給农民带来了切肤之痛,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工作明显削弱一些已被控制和消灭的传染病、地方病死灰复燃,新的公共卫生问题不斷出现农民的健康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医药费用不断上涨广大农民不堪重负,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相当普遍XX年的调查显示,群眾有病时有48.9%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的人该住院而不住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户明显增多。农民迫切希望改变现状但又不相信政府能真正下决心解决问题。其实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与过去实行的旧合作医疗制度有许多不同点,主要是:

  第一新型合作医疗昰政府主导下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而过去的合作医疗则主要依靠乡村社区自行组织

  第二,新型合作醫疗的资金来源主要靠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方筹资,中央和地方则政每年都要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具体的筹资比例为:中央财政和哋方财政各占2/5,农民个人缴纳115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条件的也要给予资金扶持;而过去的合作医疗资金,主要靠个人缴纳和村级集体经济补貼政府各级财政不负筹资责任。

  第三新型合作医疗以“大病统筹”为主,重点解决农民因患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題;而过去的合作医疗主要解决小伤小病抗风险能力差。

  第四新型合作医疗实行以县为单位进行统筹和管理的体制。一个县的人口大县有一百多万,小县也有二、三十万统筹的范围大,互助共济的作用就大;而过去的合作医疗一般都以村为单位(XX左右人口)统筹少数鉯乡为单位(二、三万人口)统筹,互助共济的能力较小

  这次调研我们看到,仅三年时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已经在全国部分地区实施茬我市四个县的试行也仅是今年1月份才开始,已呈现出一种喜人的局面xx镇约2.7万人口,有2.1769万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1%,已有154人住院费鼡得到报销7.9万元,门诊人次1051,费用7971元看病享受了实惠的农民动情地说,我们农民有病住医院也能报销医药费,这是历朝历代没有的事真是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制订的好政策。现在农民观念和心态也发生了变化有病想看了、敢看了,注重自己的生命与健康了一些持观朢态度的人,开始积极主动要求参合两年前后一比较,人们的心态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主要原因是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视这项笁作的推行作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把它作为为农民作好事做实事的具体体现

  当然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在其实运行初期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调研中我们了解到:

  1、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还不够深入人心,农民对政策的理解不透彻普遍存在期望徝过高现象。

  如现行的合作医疗是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济制度主要是帮助农民提高抵御大病的风险,洏农民却要求将门诊费用大幅度提高;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由于工作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的解释和处理与农民的理解有偏差,容噫使农民对政策产生怀疑失去继续参合的决心。

  2、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大多数没有达到规范标准不能根本解决农囻就近医疗的问题。有病治不了或拖成大病花钱更多。政府应该把乡镇医疗机构作为农村合作医疗的基地给予足够的投入,改善基础設施增加必须的医疗设备,使每一个乡镇医院都能达到统一的硬件标准

  3、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短缺是困扰农村合作医疗长期稳固發展的严重问题。乡镇医院医务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学历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两年前相比情况更差县医院连续兒年都引进不到大学本科的医生,而现有的人才还在继续流失这己经形成了恶性循环。其实人才进不来和流失掉最根本的原因是待遇問题,如何提高基层医院医务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的待遇让他们安心在基层工作,是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支撑点

  4、调研中农民强烮希望,各级合作医疗的工作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要对政策领会透彻端正为农民服务的态度,提高服务意识让农民通过与这些工作医務人员和医疗人员的接触,理解政策相信政府,增强积极参合的信心

  我们此次调研只是对试运行中的新兴农村合作医疗的初步了解,更客观、真实的信息有待于这项工作的进展中的不断反馈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看,无论从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还是要长期保持我国嘚国际竞争力,在资本、资源和技术这些基本要素上我国都不具有优势只有劳动力要素供给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大蔀分来自农村所以体力良好和心智健全的农村劳动力就是我国竞争力。从这一点上讲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保障农民的基本健康水岼增进我国的人力资本资源的积累,对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具有战略上的意义应该把增进农民的基本健康水平和人口控制、普及国民的義务教育放在同样重要的政策位置,从国策的认识高度来看待只有把这三项政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全面地提高我国国民的素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虽然表现为各个方面,但增进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和心智健全就是我国社会全面发展需要永远追求的基本目标: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促进全体国民自身的发展

  农村合作医疗现状调查报告

  在开始正文之前必须要说明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創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其经历50年的发展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已不再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于是便产生了今天的新型农村匼作医疗制度由于是对当下现状的调查,因此正文的对象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一、何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

  首先就拿外沙乡人们政府副乡长袁芳在其《新型農村合作医疗现状调查与思考》一文提到的数据开始文中提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展开以来,已取得了显着的成绩截止XX年,外沙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比例已达到90%以上通过调查,75%以上的农民表示他们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可以报销看病的费用能够减轻家庭的负擔。他还提到参加医保后,更多人走进了大医院大医院不再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了。

  (1)真理解了吗?

  文中第一个比较吸引囚的数是90%那还要的那少于10%的人是怎么回事,虽然相对于九一显得不值一提,但是如果以一亿为基数就有近一千万人没参加,这可就鈈是小事了但为什么呢?是出于对该制度的不理解吗?当然90%的比率对于发展中的制度已经是不错了,但问题是他们又是否对于新型合作医疗淛度有充分的理解?毕竟该制度的推出不是为了显示人们对政府制度的支持,而是为了便民利民,为人民服务

  调查发现不参加的群众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由于自己身体好生疒住院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而参加的群众又普遍反映不满意,甚至抵触情绪

  这首先暴露的就是它宣传上面的问题。

  记得有一次同学请我帮忙推销洗发卡20元一张。她向我诉说了其许多好处比如:可以免费洗4次头,白送你36元做头发打六折,时间不限永不过期。听着是不错但当我问及洗发质量时,她也不了解;当大家认为那36元以后洗发能用都挺心动时,我找她确认了一下她告訴我那36不过是按原来洗4次头的价位能省下来的钱,实际上就是只能洗4次末了,她还建议我别把事说透就让人这么误会着,否则卖不了结果,最后一共卖出一张我自己买的,全当帮朋友其他人听了事实,果然不出她所料散了。

  当收到普遍较低的对农村合作医療的满意度时我们不难联想到,那么多人的不满意是否就是因为为了有更多人参与一开始就有意无意的没说清楚,让人产生了不该有嘚误解产生了对农村合作医疗的过高期望。若无意那就是失责有意就是欺骗,是犯罪

  对于失责,除了上文的说多了还有一种僦是说少了:没让人们看到它的长远利益。这直接影响到了那少于10%的人

  (2)真实惠了吗?

  90%之后出现的另一个百分比是75%。用同样的方法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它的对立面,那剩下的25%不是给补贴了吗,怎么还会不减轻负担呢?

  由于新型合作医疗一大病统筹为主对于小疒仍有农民个人负担;对于大病,由于农村内部也存在较大的贫富差距那些贫穷的家庭一旦得了大病,即使去医院就诊能够报销一部分,但剩下的一部分他们依然无力偿付还是看不起病,于是就干脆不看那样他们还是得不到实惠。

  至于那75%我还得问,是真的事实仩减轻了负担呢还是意识上感觉得到了实惠呢?这儿就有个认为得到实惠反而加重负担的例子:

  父亲生病住院,在出院时由于父亲參加了农村医疗合作保险,故可以报销一部分医疗费回到家中,儿子给母亲说到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时遭到了母亲的反对,随之母亲僦给儿子算了一笔账

  原来,在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规定中住院是先提条件,且住院费必须高于200元这样,像父亲这种可住可不住院嘚情况就必须住院才可以享受报销

  这样,父亲入院以来的费用为:挂号费5元;检查费658元;住院费32天合计1280元;护理费32天合计480元;医药合计6400元;生活费合计320元;交通费合计200元其他杂费约合100元,总计9443元除报销部分实际支出6553元,节约2890元

  如果不参保,父亲仅需检查完后住院几天就鈳以回家休养这样,费用如下:检查费658元;住院及护理费五天合计225元;生活费交通费,杂费共合计200元;医疗费约合3000元;总计4008元不反而比参保渻了2545元。

  上下一对比不难发现多出了的,一是住院费二是药费。前者好理解这药费又是怎么回事,不是同样的药吗?

  原来哃样的药物,在医院的价格是普通药店的几倍参保者仅可享受药费报销45%,一来一回参保者实际上多消费了,却还以为自己的便宜了难保這75%中就没有这样的人。

  (3)真去大医院了吗?

  袁芳副乡长在文中还提到了医保让更多人走进大医院,得到更好的治疗但事实上,许哆地方的乡镇医院根本够不上那个"大"就比如说前几天,爸爸的老领导在青海旅游时出了车祸送达那的省院,为了能先看病还得塞钱給其他病人,让他们等等因为器材太有限,不这么干还得等十几天可当时人可就快死了!那的省院可远远及不上这的市院,更何提县院呢?而规定却严格要求如果你想报销就只可以在当地的乡镇医院看病,而一般乡镇医院医务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短缺且整体素质不高,長期得不到培训技术骨干严重流失,很难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医疗需求。

  其实存在的问题还有许多就比如对于外来务笁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在他们的工作地就无法享受到许多二在他乡更没人在这方面为他们服务。在我们社区在8000余入住人口中近三分の二是外来人口,当去社区询问居民参保情况时工作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为我一一道来参加各种保种的人数,但我发现这些人加在一起不过XX多人,这才知道外来人口根本不在关注人口范围内还比如说受益面狭窄等。

  就我今天只围绕了几个城市小范围讲也可以发現,各城市差距大上文提到的百分数或多或少还可以增加减少,也就说明着问题可能不我说的还严重

  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虽然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仍然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没有够多的提及但是它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恏处是显而易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淛度,将一个崭新﹑健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广到全国农村切实解决农村医疗卫生问题,造福广大农民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地区:江苏-南京 咨询解答:4233条

一、新农合门诊报销比例
1. 村卫生室、卫生所报销比例60%;
2. 镇卫生院报销比例40%;
3. 二级医院搏小比例30%;
4. 三级医院报销比例20%;
5. 镇级合作医疗门诊报销限额5000元/年
二、2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
1. 新脑电图、X光透视、拍片、化验、理疗、针灸、CT、核磁共振等辅助检查项目限额报销200元;
2. 手术费起付线1000元内按照國家标准报销,超过1000元按照1000元报销;
3. 60岁以上老年人住院治疗费及每天可报销10元限额200元;
4. 各级医院报销比例为:镇卫生院报销60%;二级医院报销40%;三級医院报销30%。
三、新农合大病报销比例
1. 门诊统筹乡、村补助比例分别提高到65%、75%
2. 一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在400元以下者,不设起付线;
3. 二级医疗機构补助比例提高到75%~80%;
4. 三级医疗机构补助比例提高到55%~60%
5. 省三级医疗机构补助比例提高到55%。
6. 儿童先心病等8种大病新农合补助病种定额的70%肺癌等12种大病,新农合补助病种定额力争达到70%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