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C Markets为加强中国的投资者购房能力评估应包括哪些方面教育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编者按:人民币加入IMF提别提款权貨币篮投资者购房能力评估应包括哪些方面权衡市场疲软数据美股收跌,道指下跌的技术分析师福阿德拉扎克扎达(Fawad Razaqzada)说道

这种策略“到目前为止未能奏效,(欧佩克的)竞争对手已被证明拥有令人意外的强大回弹力”他说道。“与此同时原油价格已进一步下跌,洏且油价受抑制的持续时间长度也超过了沙特阿拉伯以及其他很多产油国在去年作出的预期”

不过,“(欧佩克维也纳会议上)不太可能达成减产决定原因是跟某些竞争对手相比,沙特阿拉伯及其他一些欧佩克成员国仍有能力在长得多的时间里经受住当前油价所带来的壓力”拉扎克扎达说道。因此虽然低油价的环境可能“就目前而言会令欧佩克感到不适,但从长期来看(欧佩克的策略)仍有可能奏效”原因是有些比较弱小的非欧佩克产油国将被迫退出市场。

原油交易商将还密切目前关注本周各大央行的动作来寻找市场未来走向的線索目前市场预期,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将在本周四召开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推出一轮新的宽松措施目标是为欧元区经濟提供支持。

在美国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将于周四提供她对美国经济前景的预期。另外美国劳工部将于本周五公布月度非农就業报告。分析师将关注这两次事件以寻找有关未来美国利率走向和美元汇率变动的线索

美联储加息可能会削弱黄金对投资者购房能力评估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吸引力,这是因为黄金是一种非付息资产与此同时,美联储加息还倾向于推动美元汇率上涨而在通常情况下,美え汇率上涨会促使黄金等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期货的价格下跌原因是持有其他货币的投资者购房能力评估应包括哪些方面买入这些商品的成本将会变高。

与此同时私人投资公司The Kerr Organization的负责人帕特里克科尔(Patrick Kerr)指出,中国经济的疲弱表现也继续导致原油价格承压“中国的各项经济指标表现疲弱,如基本金属库存继续累增等这表明经济增长减速的基础是很广泛的。”

在纽约商业交易所的其他能源交易中12朤份交割的RBOB汽油期货价格下跌3.2美分,报收于每加仑1.359美元跌幅为2.3%;12月份交割的取暖用油期货价格下跌1.6美分,报收于每加仑1.337美元跌幅为1.2%。這两份合约都已在周一收盘后到期据财经信息供应商FactSet统计的数据显示,基于主力合约计算汽油期货价格在11月份的交易中下跌了4%以上,取暖用油期货价格则下跌了10%以上

12月份交割的天然气期货价格上涨2.3美分,报收于每百万英国热量单位2.235美元涨幅为1%。在11月份的交易中天嘫气期货价格则下跌了3.8%左右。

人民币小幅收贬 监管层有意打压离岸看空情绪影响||金融界股票||###||2015年11月30日 21:54

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周一小幅收贬美指赱高则推动中间价继续刷新三个月低点。交易员称尽管美指小幅走高,但在干预盘支撑下离岸人民币走升近300点,一度推涨在岸汇价泹人民币贬值预期仍较强,加之境内有客盘购汇令人民币小幅贬值。

交易员指出在岸市场未现干预身影,监管层通过干预离岸市场打壓市场的看空情绪而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结果基本成定局,预期基本已经消化对汇市影响有限。在干预预期之下料市场短期維持区间波动。

香港财资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月日美元/人民币(香港)即期汇率定盘价为6.4277。

“现在客盘和银行间交易看空(人民币)情緒较重今天央行要出来打压一下看空情绪。”一股份行交易员指出

“境外升了快300点,境内还贬了这已经很好了,毕竟是同向波动的”另一股份行交易员指出。

另有股份行交易员指出离岸人民币走升扭转了部分在岸预期,有些交易员转结汇盘有些做多美元的盘子忣时止盈,加剧市场观望情绪成交量亦较前日明显缩窄。

“每天一会砸上来一会买上去,我都要疯了又怕央行来砸,大家又都看空市场没什么流动性,我们交易员都没法做了”他并指出。

人民币是否被纳入IMF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即将晚间揭晓。离岸人囻币兑美元 CNH=D3 盘中涨势气势如虹早盘一度从低点6.4601急升逾370个点子至6.4230,后有所反复交易员指,焦点均在人民币是否会“入篮”而一些中资機构的美元卖盘亦让市场反应“敏感”。

今日IMF将决定本次SDR评估是否将人民币纳入货币篮子外界普遍预期,IMF将承认人民币是全球主要储备貨币与美元、欧元、日圆和英镑并列。通过此举IMF成员国将认可中国经济改革者的努力,并希望以此促动中国发生新的改变(报导全攵)

而10月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对人民币形成一定提振。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周一公布按美元计价,中国10月货物贸易顺差598亿美元服务贸噫逆差141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较上月扩大而服务贸易逆差则较上月缩小。

离岸市场上1年期美元/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报人民币6.6235元。

全球汇市方面美元兑一篮子货币周一小幅上涨,触及八个半月新高欧洲央行本周推出进一步刺激措施的可能性令欧元处于守势。

中國外汇交易中心今日更新的16点人民币兑美元参考汇率为6.3976外汇交易中心自8月24日开始,每天五次分别为上午10点、11点、下午2点、3点和4点时发咘一个参考汇率。

美联储和欧洲央行背道而驰 外汇市场波动或加剧||金融界股票||###||2015年11月30日 15:35

金融界美股讯:美国和欧洲的新进展或将导致这两個地区在利率政策上的分歧进一步扩大,同时外汇市场波动也将加剧年初至今,美元兑欧元已经上涨12%

在本周四举行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欧洲央行有望进一步下调欧元区利率至更低水平目前,欧元区利率已经位于负值区域本周五,美国11月份就业数据将亮相分析人士預计,新的就业数据将让美联储确认最早会在12月中旬宣布9年来首次加息12月15,美联储将召开政策会议

2014年6月份,欧洲央行宣布将再融资利率由0.25%下调至0.15%,存款利率由0下调至-0.1%在实施这一超常规货币政策手段后,欧洲央行成为首家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全球主要央行实施“

负利率”政策的背后,是欧洲疲软不振的经济状况2014年第一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速仅为0.2%与上一季度的增速持平,其中法国、意大利等欧元区經济大国的状况尤其令人担忧法国经济出现零增长,意大利甚至出现了0.1%的负增长

在即将召开的政策会议上,欧洲央行或将宣布降息10基點0.3%或0.4%的负利率,可能会迫使欧洲各银行宁愿选择资金用于风险性较高的私营部门或投入挣扎中的欧洲经济中。此举可能还会削弱欧洲資产的吸引力从而导致欧元再度受挫。

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在货币政策问题上的背道而驰可能会令美元兑欧元进一步走强。这意味着媄国出口商的日子会更不好过,而欧洲出口商则会欢呼雀跃当前,美元正接近12年来的新高美元的强势反射出市场对美国经济增长强劲嘚预期,但是也令美联储旨在将通胀率提振到目标值(2%)的努力变得更复杂

负利率或迫使银行做两件事

法国兴业银行经济学家MiChala Marcussen指出,“峩们认为欧洲央行和美联储之间的政策分歧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到2018年早些时候美联储将会把关键利率上调至2.75%,洏同一期间欧洲央行将不会有任何幅度的加息”

从好的方面来讲,负利率政策允许那些面临通货紧缩风险的欧洲国家的央行将通胀调整後的利率保持在低位此举应该能够支撑贷款发放,同时弱化欧元提振出口和通胀。

但是如果负利率影响到更多的大型或小型存款者,企业和消费者或将拒绝将钱存入银行如此一来,银行的利润将会遭受重创不过,这样的事情似乎不太可能发生没有人知道“临界點”在哪。部分经济学家认为欧洲的决策者能可以将利率下调至更低水平。可以确定的是欧洲的央行们已经准备好考验自己的底线。

蘇格兰皇家银行的Alberto Gallo预计欧洲央行的存款利率将被下调0.2个百分点,而每个月600亿欧元的量化宽松计划将会保持不变他说,降息“在拉低欧え和提振出口的同时打压投资和银行贷款发放”。

在低利率的环境下部分央行会将新印制的货币通过从银行购买债券或向银行发放廉價贷款的方式注入金融市场。以前那些金融机构可能会将额外储备转移给央行,为的是赚取一点利息但是,这些钱不会流入家庭和企業的口袋

现在,负利率可能会迫使银行做两件事:增加为私营部门提供风险性较高的贷款或拿央行新印制的钞票来购买海外资产。

本朤早些时候美联储主席耶伦说,她认为没有考虑负利率的必要性但是美国经济若出现萎靡不振的局面,并不排除实施负利率的可能性在国会听证会上,她表示若实施负利率,美联储“将不得不谨慎研究”负利率在美国将如何发挥作用

美国货币政策困境:提高利率與出口额间的权衡||金融界股票||###||2015年12月01日 00:46

金融界美股讯:美国财政政策,在提高利率和出口额之间的权衡

美联储官员本周将抓紧“噤声期”来臨前的最后机会向市场发出强烈的加息的信号。但事实上美联储目前没有理由来进行加息。在没有来自经济和通胀的压下来进行政策調整事实上是非常不寻常的事情。

另外美联储正面临着压力,要去财政货币缓和政策之间的不平衡这使得稳定经济的努力削减了目湔的宽松信贷环境所产生的效果。

市场对于美国联邦政府收紧财政政策的做法表示不解这样的做法并不会减少美国日益增加的巨额国债。

美国经济的在减慢这主要是因为世界经济放缓和美元汇率升高而造成了出口减少,从而使美国经济减慢

试想一下:收紧的财政政策與扩大的贸易逆差与美联储增加就业,收入以保持价格稳定的能力相关

先看财政政策,美国一度高达GDP4.5%的财政赤字是工业国家中第二高的仅次于日本。同时赤字是欧元区的两倍。尽管近年来的财政整顿取得一些成绩但是美国国债总额(目前已经达到1.87万亿美元)已经达箌了GDP的111%。

这意味着财政政策的宽松不会带来经济的稳定和就业率的增长紧缩的财政政策必须继续来降低财政赤字并且逆转国债的增长趋勢。

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多久时间目前还没有办法估计,如果要减少国营经济部门的负债美国必须开始实行初级财政盈余的预算。目前美国的初级财政赤字达到GDP1%。如果坚持目前的政策赤字会在几年内降下来。

美联储必须用低信贷成本来抵消掉现行的财政收缩所带来的影响以保持经济的稳定性和就业率的增长

通过保持经济的增长,美联储使国营经济部门的收入增长从而降低了赤字。同时美联储的低信贷成本策略也使赤字减少,因为这样的策略使国债的利息成本降低目前赤字占GDP3%,但由于负债的增加和市场对于加息的预期赤字肯萣会增加

扩大的贸易逆差对于经济和就业率的负面影响也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在今年前三个季度在世界经济衰退和美元走高双重因素的影响下,美国的GDP增长已经减少0.6%而如果看一整年的话,经济增长肯定会减少1%

明年情况可能会恶化。不断增长的危险和政治的不稳定使欧盟本已黯淡的经济更加地衰退而欧盟占据美国五分之一的出口份额。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已经降低了15%而且欧洲央行未来的宽松的政筞可能会使欧元走低。日本的货币政策依然保持宽松而且会一直保持下去,因为东京没有政策来进行财政宽松来刺激衰退的经济日元茬过去一年已经对美元贬值超过4%。中国也开始货币宽松的政策同时使货币贬值(人民币对美元已贬值4%)来刺激经济增长,以加速房地产市场和服务业的增长结果就是在今年的头九个月美国与这三个经济体之前的贸易逆差增加了8%,占总的贸易逆差的80%

现在的问题是:既然外汇的升值的效果相当与货币紧缩,那么是否有必要在提高利率的同时使美元升值

另外:即将到来的货币紧缩是否是因为美国正面临经濟过热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这两个问题的***都是否定的在利率提高的同时使美元升值显然是错误的决定。而且现在世界上其他经济体衰退同时面临政治不稳定的风险许多人有可能转向持有美元以规避风险。

同时没有证据证明美国经济的增长带来了通货膨胀。美国前彡个季度的增长为2.6%几乎和去年同期2.4%持平

而且,更重要的是美国今年前十个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与去年同期水平(1.5-2.0%)相比增长减少了。產品价格的波动主要是由于石油价格的波动油价降低降低了美国国内生产和消费成本,并且对于其政治对手俄罗斯等则构成了更大的压仂同时也压缩了恐怖集团“伊斯兰国”走私出口原油的收入。因此美国或许仍乐见油价维持在低位,虽然这可能导致其国能能源领域損失一些就业岗位

因此,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美联储似乎都没有足够的理由大幅加息,而且也没有这一方面的暗示

美股的行情是看漲的,经济体的流动性增加会扩大利润分成因此,美国的跨国公司股票仍是世上最好和最安全的财产。

欧元一诞生就是美元的噩梦昰因为欧元对欧洲金融市场的统一效应,形成了美国之外世界最大的资产美国解决欧元问题目前应该有三个选项。

冷战结束后世界发達国家进入了虚拟资本主义时代,美国走在经济虚拟化的前边欧、日则相对滞后。

但次债危机后先有日本经济加快了虚拟化的步伐,鉯今年欧洲央行的QE为标志欧洲经济也大幅迈开了虚拟化的步伐,世界发达经济体由此进入了全面经济虚拟化的时代

因为美欧是世界最夶的两个发达经济体,所以对虚拟利益的争夺主要在美欧之间展开

次债危机后,由于美国率先大幅度QE使美国的资产泡沫再度面临崩溃,但欧洲因为长期以来不鼓励虚拟经济的发展相对于美国其金融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所以美欧金融的荣枯将随欧洲的政策转向而显著互易这就迫使美国不得不再次采取行动打击强势欧元。

自欧元诞生以来美国已经运用经济、军事手段多次打击欧元,这次由于欧洲宏观政策转型导致欧洲资本可能从美国长期离场所以美国有彻底解决欧元问题的打算,或者迫使欧元解散或者与欧洲搞货币统一,建夶西洋元

迫使欧洲降服的办法可能是以断掉欧洲的石油供应为胁迫,美国近年来的增产、增储是迹象之一制造乌克兰危机,扶持IS和策動也门乱局是迹象之二发动的时间可能是在美联储加息引起美国股市危机的时刻美国打击欧元将可能迫使欧俄联手抗美,美国则可能拉攏部分东欧国家和英、日等支持则有爆发第三次欧战的前景。

欧洲迫于美国的压力正在把祸水东引对此中国必须警惕。美欧冲突将削弱老牌帝国主义的实力加快中国的崛起,中国要趋利避害而行

冷战结束后,世界资本主义的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经济运行规律洇此而出现了颠覆性改变,也相应改变了国际政治与军事关系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将接替美国的地位成为新的世界经济、政治与军倳大国,但是由于冷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的这些改变中国走向世界中心地位的过程,与过去两百年英美先后走向世界中心地位的过程就會有很多不同点。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起源于欧洲主要战场也在欧洲,但在一战前美国的经济规模就已经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苐一,显然战争的爆发不是因为世界出现了新的经济增长极而是因为原有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发展到对抗性阶段。

两次大战严重削弱叻欧洲的力量加快了美国走向世界中心地位的速度,这个重要的历史经验值得中国学习我们研究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就是要看看这个已经改变了的世界是否也会给中国类似的机会。

一、虚拟资本主义的分析逻辑

冷战结束后世界资本主义的变化是沿着资本的主體逐步离开了物质生产过程,从而延续了200年的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特征被短缺所取代而展开的

由此,在发达国家内资本的主体开始与传統的物质生产过程逐渐分离,生产过剩转向生产不足这种资本主义的新形态,我把它称之为虚拟资本主义

冷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形態的改变,并没有改变资本要占有剩余劳动的本质只不过是从国内物质生产过程中对工人剩余劳动的直接占有,转向通过虚拟产品与实粅产品的跨国交换参与实体经济国家的剩余产品分割。

在发达资本主义进入虚拟资本主义阶段后由于资本占有剩余劳动的方式发生了變化,相应引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利益矛盾点也发生了根本转变这些矛盾点的转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从争夺成品输出轉向争夺成品输入

产业资本时代由于生产过剩,引起资本对海外市场的争夺进入虚拟资本主义阶段后,从生产过程的外移导致了国内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所以短缺就取代了过剩,贸易逆差就取代了顺差

但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物生产国以净出口形式提供的剩余产品仍有限因此主要虚拟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就必然存在着对工业制成品的争夺

这种争夺首先采取的不是暴力形式,而是向实体生产国竞相出售金融商品由此完成虚拟商品向实物商品的转换,这是参与实体经济国家剩余产品分割的基本条件

如果对产业资本来说,商品转变成貨币是"惊险的一跳"那么对金融资本来说,货币资产能够转换成实物商品才是"惊险的一跳"

而若金融商品完不成向实物商品的转换,就成叻一堆废纸资本就无法获取剩余价值,就可能采取暴力形式

但暴力的使用方向,不会是实物生产国因为实物生产国不是争夺的对手洏是对象,所以暴力的使用方向是世界金融市场中的主要竞争对手,这就是虚拟资本主义时代战争的新形态、新起源

第二,从争夺资源转向争夺资本

获取自然资源是扩大物质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国内资源不够用产业资本就要到海外去抢。

在虚拟资本主义时代资本嘚主体离开了生产过程,争夺资源就失去了意义但增加货币资本投入却是扩大金融再生产的基本条件,而货币资本的来源一个是国内嘚储蓄,另一个就是外部的资本流入由于经济的虚拟化引起国内储蓄不足,所以国际资本就成了虚拟资本主义时代发达国家间新的争夺對象

第三,从弱势货币竞争转向强势货币竞争

在产业资本时代,生产过剩迫使资本主义国家必须进行商品输出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就需要本币的弱势

之所以有"特里芬悖论",就是因为美元作为世界货币需要强势而只有顺差国的货币才会有强势地位,这就与输出美え的要求产生了矛盾因为美元输出必然会产生逆差。

但是在进入虚拟资本主义时代后由于强势货币才有利于国际资本增值,从而吸引其流入所以强势货币才符合金融资本的利益,也成了新的利益争夺点

第四,从稳定全球秩序转向破坏全球秩序

产业资本主义在进入渧国主义阶段后,由于生产与流通体系的跨国化发展要求全球秩序也要保持稳定,由此产生了各种国际化的经济、政治与军事组织和法律规范

但是进入虚拟资本主义时代后,由于国际资本要求保值增值而保值的要求取决于安全因素,所以通过改变不同金融市场间的安铨环境就能引起国际资本流动。

这个特性使得虚拟资本主义大国都会要求保持本国经济、政治的稳定,而要破坏其他国际金融市场的咹全环境所以,主要发达国家就会从世界秩序的维护者转变成破坏者

用虚拟资本主义的分析方法,还可以解释诸如为什么危机后投放貨币最多的国家货币反而最坚挺,为什么货币超发反而伴随通缩为什么菲利普斯曲线会消失等等许多反经典理论的现象。本文不是要探讨理论而是为了后面理解方便,所以只择相关的要点而言

从十月革命到苏联解体,东方阵营持续了70年时间相同地,虚拟资本主义吔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消失,在新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上升迟滞而发展中国家在迅速仩涨,就是全球统一市场体系对生产要素价格体系的校正

中美两国是当代最大的实体与虚拟经济国家,若未来按现价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叺水平年均增速中国为9%美国为2%,则会在2040年前后拉平虚拟资本主义时代就结束了。

但是由于自冷战结束后到危机爆发前发达国家只是唍成了轻工产业转移,占制造业产出2/3的重工业转移目前才刚刚开始所以在未来20年中,发达国家的经济虚拟化还会深入发展由此所导致嘚世界性金融危机也会反复发作。

目前的世界经济是高度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东亚这三大经济区域,大约占全球经济的70%经济总量各为18萬亿美元GDP。

目前美国的经济虚拟化程度最高欧洲与日本仍在向虚拟经济形态的转换过程中,但欧洲有欧元和成熟的资本市场东亚经济則是以中国的实体经济为主,日本的经济规模只是美欧的30%金融市场的规模更只有美欧的1/5,都无法与美欧相比

所以,当今与未来20年内發达资本主义国家围绕虚拟经济利益的争夺,将主要集中在美欧之间

这就是本文分析问题的逻辑。

二、欧洲:脱实向虚反守为攻

欧洲昰现代资本主义的发源地,长期率先于北美和东亚的发展使得在欧洲聚集了大量的财富、知识与技术工人,二战后美国利用欧洲帝国主義国家间在战争中彼此削弱把欧洲的经济利益收入手中,而战后长期的冷战过程欧洲仍处在华约组织军事威胁的前线,不得不用经济利益换取美国的军事存在与保护所以只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唯美国马首是瞻。

在1985年的广场协定中美国能逼迫马克升值,就是例证

战後欧洲经济长期处在美国下风,还由于欧洲虽然经济发达但被国界所分割,极大地限制了欧洲企业的规模化发展

所以,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欧洲对美国失去了军事需求美欧的经济矛盾马上就凸显出来。1992年以"马约"和欧盟为标志欧洲国家开始走向经济、货币与政治統一。

客观的说欧盟与欧元的产生,目的并不是与美国争夺虚拟经济利益而是为了打破国家边界来促成欧洲的统一市场,以此来提升歐洲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使得市场与企业规模都能与美日在同一水平上竞争,货币统一则是为了减少资本流动障碍和汇兑费用而这所囿的新制度安排,都主要是为了提升欧洲的物质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货币统一,欧盟提出参加欧元的国家必须把公共赤字控制到累计不超過GDP的60%年度不超过3%的标准,但大多数国家在1992年提出这个目标时都不达标因此在年之间,以压缩赤字为目标欧盟各国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宏观紧缩,这十年间欧盟的工业年均增长率为2.7%(欧元区19国定基比较),但是在年间猛降到1.1%其中年的关键时期只有0.5%。

所以欧元在启动湔的准备阶段,其结果不是在加快欧洲的实体经济增长而是因为宏观需求紧缩而强烈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增长空间。

1999年欧元顺利启动,進入新世纪初在新全球化的浪潮中欧洲经济也开始出现了加速增长,但是欧元也带来了新矛盾就是南欧经济与北欧经济的分化。

南欧國家利用欧元的优势不断扩张国际债务借债务来提高社会福利与消费水平,北欧国家则在南欧国家的债务扩张需求下加快了实体经济增长。新千年以来南北欧的关系很像中美关系,即虽然同是经济增长但在南欧是消费、进口和债务的增长,在北欧是生产、出口和债權的增长

但是欧洲经济是南轻北重,南欧5个重债国的GDP在欧元区中不足1/3怎能产生像美国虚拟经济拉动中国实体经济增长那样的强大效果,因此这种半虚拟半实体的格局,仍然不能提升欧洲实体经济的地位

从实际结果看,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速年均为2.5%,而德、法的制造業年增速都在2.5%以下分别为2.1%、1.1%,只有荷兰略高为2.7%

2007年美国爆发次债危机后,2009年欧洲紧跟着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欧洲对付危机的政策与美國有很大不同,美国在危机后主要是靠大规模货币超发,把债务负担向国内外债权人转嫁是用货币扩张的办法解决债务问题,所以不僅很快恢复了经济增长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都照样可以持续。

但欧洲还是在贯彻德国的实体经济理念即量入为出,通过宏观紧缩求得歐洲经济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

按照这种解决危机的思路,欧债危机后欧元区各国的社会福利和居民消费普遍受到压缩,欧元区货物淨出口额从2007年的453.9亿欧元猛增到2014年的2424亿欧元可是就是这样的勒紧肚皮还债,欧元区的主权债务率却不降反升从危机刚爆发时2009年的69%,猛升箌2013年的92%

而根本的原因,说到底还是本文在前面所讲的世界资本主义在冷战结束后的新全球化过程中,彻底丧失了物质产业竞争力不論是走向虚拟的美国,还是坚持实体的欧洲采取什么样的宏观政策,都不可能在发达国家内部保持实物产品供给与消费的平衡

在经济虛拟化的道路上,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只有程度上的不同没有趋势上的不同,所以欧洲想通过"马约"和货币统一来提升实体产业竞争能力的设想,在经历20多年的实践后终成一场空梦。

但是另一方面欧元统一已经为欧洲经济脱实向虚,与美国争夺货币霸权准备好条件因为欧洲经济规模与美国相当,贸易规模还大于北美30%所以欧元统一能立即形成与美元相抗衡的另一个大货币。

1991年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其经济规模也只是美国33%马克的货币规模是美元的31%,但当1999年欧元区12国开始统一货币时欧元的规模是4.4万亿欧元,汇率与美元是1:1恰巧的是,1999年美元的广义货币规模也是4.4万亿美元

但是欧元出现后就立即展现出与美元争锋的一面:在发行后不久,欧元的现金流动规模就超过了美元以欧元计价的债券发行量也超过了美元,在次债危机爆发前欧元在国际结算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欧元区贸易占世界的比重,欧元占国际外汇储备的比重也在持续上升

这些因素都促成了欧元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自1999年欧元启动后欧元区现价GDP增长了56.8%,但欧元广義货币供应量却增长了1.34倍到次债危机爆发的2007年,欧元的广义货币规模已超过10万亿美元而当年美元只有7.5万亿美元,只是在危机后美国货幣投放规模显著超过欧洲到2012年后美元的规模才又超过欧元。

所以欧洲的虚拟经济不发达,不是经济与货币规模的原因而是宏观政策取向的原因,实际上欧洲的产业与金融资本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早就走入了虚拟经济领域只是因为欧洲的金融市场环境不如美国洏发展得慢一些。

例如据美国期货行业协会的统计到次债危机爆发前在全球超过600万亿美元的衍生金融品交易中,美元交易占有超过一半嘚份额欧元份额也超过了1/5。

次债危机后由于欧洲金融资本在欧洲的实体经济中更加找不到拓展空间,因此进入虚拟经济领域发展的要求就更强烈

欧洲央行最近的一份报告称,在近3年中欧洲影子银行间的联系出现了跨越式发展,许多业务形态都超出了欧央行的监管范圍欧洲的对冲基金在2008年后猛增了150%,各类投资基金的总额也增长了120%达到9.4万亿欧元。

新全球化以来特别是次债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Φ虽然贸易逆差规模空前美元的地位却如日中天,欧元区经济虽然保持了20多年的贸易顺差欧元对美元却长期处在弱势。

经济与货币规模虽然与美国相等欧元却长期不如美元坚挺,除了美国为捍卫美元地位对欧元的多次经济甚至军事打击外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在虚拟資本主义时代货币地位的形成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

在实体资本主义时代信用货币的强弱与实体经济的强弱紧密联系,货币超发必然會引起贸易逆差进而贬值,但是在进入到虚拟资本主义时代后货币运动的主体已经不在实物领域,因此货币的强弱就不再取决于实体經济的强弱而是取决于在虚拟经济领域中对某种货币的需求力度,或者说是取决于使用某种货币所完成的资产交易规模的大小。

2013年铨球GDP总值75万亿美元,国际贸易额18.8万亿美元但当年的国际货币交易额却高达2300万亿美元,而在当年的国际货币交易额中87%是美元交易。

正因為美国的金融资本在冷战结束后的20年中用美元开拓出了远远超过实物生产规模的新交易空间,因此美元在先脱离黄金、又脱离石油等实粅产品后仍能保持住美元在世界货币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因此欧元若想与美元争锋,就必须创造出相等乃至超越美元的金融资产池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欧盟领导人痛定思痛终于决定对宏观政策取向作重大调整,开始转向促进虚拟经济发展并且一开始就动莋狠辣,标志性的事件是2014年6月11日欧洲央行宣布将隔夜存款利率水平调降至-0.1%。

这种负利率的做法彻底颠覆了货币与银行的历史直接目标雖然是通过降低利率与推升通胀来为欧洲主权债减负,但更重要的效果是把欧洲银行体系内的钱都赶入欧洲的资本市场以创造出欧洲金融体系与欧元的强势,这样极端的货币政策连美国和日本在危机后都没有推出过,可见欧洲领导人脱实向虚的转变是多么坚决

另一个偅大转折就是自今年1月22日,欧洲央行也开始实施大规模QE目标是在18个月内购债1万亿欧元,这是欧洲央行直接进入资本市场推升欧洲资产价格

由于欧洲的虚拟经济发展长期滞后于美国,所以欧洲目前的资本市场与资产价格相对于美国就有很大上升空间,例如从股票交易额對GDP的比率看2013年美国是135%,而德、法、意三个欧元区主要国家都在45%以下

所以,在今年初欧央推出QE后欧洲的资产价格立即出现了对美国资產价格的压倒性优势。

很多人都认为欧洲即便有欧元,资本市场仍无法与美国较量因为欧元的主权是虚拟的,并且直到今天不仅没能邁出主权统一的关键步伐还面临着因希腊退欧而分裂欧元的风险。

这样的认识当然有道理但是必须看到,当发达国家进入到供给不能茬国内满足而必须靠央行发行货币来支付贸易逆差的时代,央行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代替了财政部的职能

这个替代在美、日等主权完整的国家,可能感觉不出太大的变化但对欧元区的意义则完全不同,因为欧洲央行通过购债分配在欧洲实体经济停滞乃至萎缩,税收早就陷入"零增长"背景下实际上决定着欧元区内各国的财政支出的全部增量份额,所以欧洲的政治统一在转入经济虚拟化方向后反而得鉯加强。

冷战结束后欧洲在经济虚拟化的道路上走在了美英甚至日本之后而欧洲国家脱实向虚的转变,也宣布了世界资本主义在次债危機后全面转入到虚拟资本主义阶段。

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指出经济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帝国主义国家间产生矛盾的原因之┅这个规律在进入到虚拟资本主义时代的今天,仍然正确

冷战结束后美国在虚拟资本主义道路上走在了最前边,因此用金融商品与实粅商品交换的方式基本上独占了世界的剩余产品,直到次债危机爆发前欧洲和日本不仅没有与美国争夺世界产品净剩余,还是重要的貿易顺差输出国

但是自2011年开始,以安倍激进的货币政策为标志日本也已经转入了全面的经济虚拟化过程,长期的贸易顺差被迅速扩大嘚贸易逆差所取代从年,每年的贸易逆差都超过千亿美元

由于欧洲经济规模与美国相仿,欧洲的脱实向虚从未来看也会产生可与美國相比的逆差需求。所以欧洲脱实向虚的转变应该看成是发达国家对世界剩余产品资源争夺矛盾走向激化的转折点。

这个大趋势美国人能看不到么

三、美国:由盛而衰,濒临新危机

现在我们来看看美国的情况

冷战结束后,日本陷在资产泡沫危机中不能自拔欧洲则忙於启动欧元一再紧缩,美国既无政治对手也无经济敌人,所以能够通过转向虚拟经济占尽新全球化红利,贸易逆差从1991年的不足千亿美え猛增到危机前的近万亿美元美元的地位却如日中天。

年美国的经济增速是日本的2.7倍,比欧元区也快了90%但增长的是需求不是供给,所以贸易逆差的增速是同期经济增速的10倍

美国由于在虚拟经济道路上领跑,由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不对称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就一场紧哏着一场,先有2000年的网络泡沫崩溃接着是2007年的次债危机,而今天这一幕正在美国重演且比次债危机前的情况更严重。

比如年,美国嘚GDP增长了5.5%但同期的制造业产出却下降了17%,因此使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危机爆发前的15.3%下降到2013年的12.3%。

美国的失业率虽然从危机后的高峰10%以上丅降到今年一季度的5.4%但新增就业主要是在服务领域,其中吸纳就业第一位的是餐饮业制造业就业直到去年末,比危机前还少200万人

更嚴重的是,美国的企业正在大批死亡危机后的2008年,美国倒闭企业数自有统计以来第一次超过了新开办企业数到2011年,死亡企业数已大于噺开办企业数7万个目前美国的注册企业数约830万个,即是说美国企业的"自然死亡率"已经高达8%

而且不只是中小企业在死亡,美国的上市公司数也从危机前的6800多个减少到目前的5000个即在危机后消失超过1/4。企业数量的净减少说明了美国实体经济的萎缩是经济虚拟化后的直接恶果。

有人说美国经济还很强大,新一代信息技术、3D打印技术等都在引领美国走向再工业化。

不可否认的是美国的确还有很多先进的產业技术在开发中,许多高科技产品仍然在世界独占鳌头但是根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最近发布的《美国先进产业报告》,美国50大先进产業的就业比重从2010年的15%下降到2013年的9%,产出比重也从2000年的19%下降到2010年的17%

另有报道说,美国高科技的代表苹果公司由于受到中、韩等国的围攻,其市场占有率已从2012年的19%下降到去年的12%

顺便指出,目前国内盛赞德国4.0版的工业升级但是如果德国的资本主义真的能逃过经济虚拟化夶趋势,中国高铁就不会打败西门子而进军德国市场朴茨茅斯特、施耐英等德国的顶级机械工业品牌,也不会被卖给中国

所以发达国镓的"再工业化"只能是空话,大量开发中的先进技术更多的是被金融资本当作圈钱的题材和工具。

然而另一方面美国的虚拟经济规模却夶幅度超过危机前,2014年道指从2007年的高点14200点,最高上升到超过18000点标普从1500点到去年超2000点,纳指更是从2700点暴增至破5000点几乎翻了一番。

实体經济停滞虚拟经济却可以再度膨胀除了美联储的巨额QE提供股市动力,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2009年以后美国上市公司对股票进行的大规模回購掩盖了股市泡沫。

股市泡沫主要看市盈率而市盈率是流通市值与利润的比率,如果利润增长缓慢只要缩小流通市值,市盈率就可鉯保持稳定

从标普500企业看,长期平均市盈率为16倍目前在18倍左右,似乎变化不大但是自2009年至去年末,美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购总额高達2万亿美元相当于回购了总市值的1/10,占流通市值的比重就更高

去年标普500公司的股票回购额是5500亿美元,今年到4月末已宣布的回购额已达1.2萬亿美元回购的好处是上市公司可以利用美联储提供的廉价贷款,置换出对股东的分红但回购到极点了就是退市,这场资产游戏就没嘚玩了所以用回购来包装市盈率的空间也是有限的。同时包装出来的盈利只能骗骗小股民,资本市场中的大投资人有谁看不懂这个玩法

所以美国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早已使国内外投资人都生了退场之心自去年四季度美国三大股指都创出历史新高后,到今年5月末已經在高位上出现了超过半年的"横盘"即已经失去了上涨动力,只是还没有跌下来

但是,资本的本性是要盈利如果在一支股票上停留太玖而又不赚钱,资本就会离开这就是"久盘必跌"的道理。

同时欧洲的QE已经展示出欧洲资本市场繁荣的前景,所以去年12月美国的资本流絀规模创出了1740亿美元的历史高峰,今年3月再度出现千亿美元规模的净流出而今年一季度美国的股票基金减少了506亿美元,欧洲股票增加了503億美元基本成对等的涨消。

但奇怪的是在资本大规模流出美国的同时,美元对欧元却呈现出持续的强势即使在去年创出资本流出新高峰的12月,美元对欧元仍然上涨了4.4%

对这种情况只有一个解释,就是美国在欧洲美元市场在大幅度做空欧元,因为只要在欧洲美元市场莋空欧元的规模大于美国的资本流出额就可以出现在美国资本净流出的时候美元对欧元仍然上涨。

目前全球外汇交易额中美元占87%而美え的境外交易市场有一半是在伦敦,所以美国完全有条件在美国境外做出美元对欧元的强势

做空欧元可能已经是美国金融资本打击欧元資产的最后手段,因为如果美元对欧元持续上涨以美元计算的欧洲资产就是在相对贬值。

但是前面的分析已经说过因为欧元资产有着仳美元资产更大的上升空间,如果欧元资产上涨幅度持续大于美元对欧元的涨幅国际资本迟早会形成从美至欧的大规模流动潮,使美元對欧元的强势彻底颠倒

此外,美国金融资本为了自身利益强行不断提升美元币值使本来就复苏微弱的美国实体产业处境更加困难。

例洳从美国刚公布的数据看美国工业生产指数已经自去年11月后,出现连续5个月的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美元不断升值导致出口減少,这样就使得美国实体与虚拟经济不对称的矛盾更加尖锐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美国爆发新危机与上次次债危机的不同点,就是不僅会有美股泡沫的崩溃还会有美元泡沫的崩溃,会出现美国金融机构大量持有的欧元空仓合约无法兑现

自2013年底上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任期的最后几个月,美联储就提出要退出QE和加息是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资产泡沫危机会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希望通过主动的调整实现"软著陆"但是耶伦上台后已经一年多了,联储却迟迟不敢加息原因就是怕像上次的次债危机一样,成为刺破泡沫的导火索

但是欧洲正在淛造新泡沫,美国制造泡沫的空间却已经顶到了天花板如果因欧洲资产价格狂飙而导致美国金融市场的资金大量流出,美国还是逃不掉爆发新危机的命运

还要看到,如果欧洲本次的QE是对虚拟经济态度的根本转变则欧洲资本的离场就可能意味着在很长时间内不会回头,這将使美国金融市场下一次从危机中的复苏不会有以往那么容易。

同时在次债危机后,美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已经用到了极致如果爆发新危机,可使用的政策工具与空间也不多了所以如果美国爆发新金融危机,程度可能会更猛持续时间可能会更长,也更难以复苏

综上所述,美国经济正在与欧洲经济攻守互易荣衰互易,这样的大趋势美国人能看不到么?

四、美国可能有彻底解决欧元的打算扼住欧洲石油咽喉是制服欧元的可能武器

欧元一诞生就是美元的噩梦,是因为欧元对欧洲金融市场的统一效应形成了美国之外世界最大嘚资产池,所以一旦美国金融市场有什么风吹草动国际资本就可以立即用欧元资产来避险。

而战争与经济手段并用来打击欧元的强势始终也是进入经济虚拟化后的美国,阻挡资本外流和防止危机扩展的主要手段

1999年美国已经坐在了网络泡沫的火药桶上,所以欧元的出现馬上就引起了国际资本从美至欧的流动欧元在诞生前十天内对美元暴涨10%,3月22日道指暴挫328点,3月24日凌晨就爆发了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利鼡战争手段,阻止国际资本外流和抑制欧元强势的第一次行动2002年欧元从底部攀升,2003年3月的海湾战争再次阻止了欧元的强势,保证了美國在网络泡沫破灭后向房地产泡沫的转型

2007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爆发了次债危机欧元再次被作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欧元对美元的彙率从年初的1.2狂飙到年末的1.6此后下浮到1.3以下,但是在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倒台后又猛升至2009年11月的1.5,而同年12月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突然同期宣布调低对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由此爆发

2009年后,美国股市泡沫再度膨胀到2012年下半年由于国际资本恐惧美国金融泡沫而离场,导致欧元再度对美元走高升至2014年3月1日的1.38,而在此时爆发了乌克兰危机导致欧元再次走低。

总之在欧元诞生后不管是否想與美元争霸在客观上也早已成为了美元的最大敌人,并且因此而受到美国的反复打击

前面分析已经说明,由于欧洲的脱实向虚美国目前所面临的麻烦可能比以前要大得多,要想像2001和2009年那样让金融市场快速恢复生机也没有了以前的条件,所以就很有可能想要彻底解决歐元问题

美国解决欧元问题目前应该有三个选项。

第一是打软欧元就是像上面列举的那样,在欧洲周边继续制造地缘危机让国际资夲感到恐慌而向美国回流。但问题是软也是一时之软由于前面所分析的原因,只要欧洲的地缘危机稍有缓和国际资本就会回流。

同时欧洲人也并不是不明白美国人在欧洲周边搞事的原因,所以今年2月8日德法俄首脑在莫斯科闭门会谈达成明斯克协议,确定了在乌克兰停火把美国明显边缘化于欧洲事务之外。因此打软欧元的难度将会不断增加对国际资本的驱赶效应也会越来越小。

第二是打垮欧元僦是通过制造一场大型的欧洲安全危机,迫使欧元解散现在看来,即便是希腊退欧也只能产生打软欧元的效果,而不会导致欧元解体何况希腊用回德拉克马,恐怕一分钱的国债也不会有人买还不如留在欧元内部等着欧央行的国债配额。所以从欧元内部找到打垮欧元嘚因素已经不可能

但是若有来自外边的强力迫使欧元解体,使欧洲的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重新回到欧元统一以前的分散状态则美国就既可从当前的危机中解套,又可防止后续的危机

然而问题是,欧洲自二战后的统一之路从1951年的"煤钢联盟"到1991年的"马约",再到1999年的欧元统┅直到目前战胜了主权债危机维护了欧元的地位,经历过那么多波折也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就算迫于一时无奈宣布欧元解散很难说鈈会趁美国以后的危机,让欧元死灰复燃

第三是统一欧元。金银由于是自然物因此是无主权货币,货币进入到纸币时代则必须由主權来保证其信用。欧元的伟大创举在于它通过虚拟主权,使得货币重新回到了类似自然物货币那样能多国通用的时代。

欧元既然可以實现跨国统一美元与欧元的统一就不是妄想,所以早就有学者提出过"欧美元"或"大西洋元"的构想而若欧美元合并,肯定是美国的金融资夲为主导这既是货币的未来发展趋势,也符合美国金融资本的利益还彻底解决了欧美之间的金融对抗问题,我认为这很可能是美国對解决欧元问题的真正选项。

打软欧元只需要在欧洲周边制造动乱但是打垮和统一欧元,美国就必须更迫近欧洲使用暴力手段

货币霸權一靠经济实力,二靠军事实力欧洲虽然经济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但自二战后由于一直靠美国的军事保护而没有独立的防务所以欧洲在军力上远不是美国对手。

我说这话并非认为美国会直接对欧洲使用武力而是说由于美欧的军事实力不对称,美国在欧洲周边无论怎樣搞出乱子欧洲人也没有用军事实力制止的可能。

我现在认为最有可能的乱子,是美国会用扼住欧洲石油咽喉的办法来迫使欧洲在貨币问题上屈服。

根据BP的数据欧洲目前年消费石油约10亿吨,扣掉俄罗斯和英国、挪威等欧洲产油国的消费欧洲大陆的石油消费量年约6.5億吨,基本全靠进口天然气消费也有超过一半依靠进口。

如果截断了欧洲的油气供应以欧洲目前的石油储备量,顶多能撑3个月如果媔临油气断绝,欧洲人会怎么办

我这么想并非无凭无据,而是有三个迹象可资判断:

第一是美国人为什么会在国际油价不断走低的时候不顾亏损也要开足马力产油、进油和储油。

页岩油的历史已经有200年但自次债危机后美国才突然加大开发力度以提升石油自给能力,并洎2012年后出现暴发性增长使页岩油产量从2008年的日均60万桶猛增到今年5月末的565万桶,使美国的石油总产量从同期的不足500万桶/日增长到目前的1芉万桶/日以上。

由于石油产量大幅提升目前在10亿吨的年石油消费量中,已有超6亿吨国产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一度低至每桶50美元以下巳显著低于美国页岩油每桶80美元的成本线,但美国的石油产量却不断创出新高同时今年一季度进口也从去年的日均440万桶猛增到830万桶,且洎年初以来连续16周商业石油储备量增长都在千万桶上下,以至于国内已经没地方存油不得不高价从国际上租用油轮来储油。

5月份以来雖然原油库存有所减少但是炼厂却开足马力在炼油,在世界经济低迷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下行趋势明显的时期,美国这样做完全是商業行为吗

此外据彭博社报道,按去年油价美国页岩油的投入产出比是2 25:1即投入2美元只能赚不到1美元,今年一季度竟掉到4 15:1但今年一季喥美国页岩油生产商仍能在债券市场融资720亿美元,相当于前15年美国页岩油企业债券发行总额的44%可见若没有美国金融资本给钱支持,美国油企的亏本生产根本进行不下去

根据有关数据,美国目前的政府加商业石油储备量已达2.5亿吨还是BP的数据,美国去年进口的3.6亿吨原油中有7个来油方向,但2/3进口量是来自南北美洲21%来自中东,其它来自非洲和北海等地

即是说,如果设定在一场国际危机中来自美洲以外的石油供应受到干扰仅靠美国自己和美洲地区的石油供应,美国能坚持两年

第二是美国若想扼住欧洲石油咽喉,那么到目前就已经完成叻战略布局

从欧洲的石油进口来源看,55%靠从俄罗斯进口其中有八成以上是走经乌克兰到欧洲的管线,其余走丹麦海峡和黑海;有20%从中東进口其中有七成是用油轮,或管线--油轮联运最后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到欧洲,还有一部分是经伊拉克北部的管线到土耳其再進入欧洲;其它25%从西、北非靠船运进口。

那么若美国要断掉欧洲的主要石油进口来源,只要在乌克兰、伊拉克北部和红海与亚丁湾一带淛造出地缘动乱就可以达到目的。

我们已经看到自去年3月美国已经制造出乌克兰危机,先是用乌克兰的社会动乱搞出克里米亚公投普京见到这个馅饼不会不吃,但并吞克里米亚就掉入了美国精心设计的陷阱引诱俄罗斯与北约进入军事对峙,让欧洲重新感到恐惧并給了美国打卢布和联合欧洲经济制裁俄罗斯的借口,把俄罗斯经济推入危机从而达到了分裂欧俄的目的。

另一个点是伊拉克的IS已经有樾来越多的迹象表明,IS是美国豢养的走狗比如它的最高领袖巴格达迪,此人原是个普通的老师海湾战争后由于拉了个十几人小队伍抗媄而被捕,但是在坐了5年美国人的监狱后却突然飞黄腾达先是在加入基地组织后因高层领导大量被捕而获高升,2年后就反出基地组织自竝门户建立了IS如今已拥有5万人的军队和20亿美元的年收入,在中东和北方到处攻城掠地的超级国际恐怖组织首领

奇怪的是在目前IS的12个高層领导中,竟有9个是与巴格达迪来自伊拉克的同一所美军监狱而美军在伊拉克的监狱有24个之多。

还有奇怪的事情是美军对IS的空袭到目前為止已经进行了4千多次但竟有90%是不投弹,且投了也炸不准被国际舆论称为"空中旅行"。

若IS是听命于美国则中东地区面向欧洲的石油管線就很容易被控制和破坏,由于IS目前也控制了利比亚的多个重要港口欧洲自北非地区的来油也会被干扰。

第三个点是也门也门胡塞武裝的兴起已经有十多年时间,但是今年初以来却突然发力攻入首都亚丁并占领了总统府,引来沙特为首的海合会十国的联合空袭有人說这是沙特和伊朗在背后角力,但俄罗斯又说空袭只是打跑了胡塞地盘又落入IS手中,总之是陷入了无政府状态

不管战乱由谁而起,也門的战乱都对国际航运有重要影响因为也门地处曼德海峡两岸,紧扼出入红海--苏伊士运河的南端通道如果战乱蔓延干扰了国际航运,從海湾到欧洲的7成原油运量就会受阻当然油轮还可以绕行东非--好望角--西非航线到欧洲,但行程要长3倍如果世界多余的油轮都被美国先租走储油而没有更多运力可用,欧洲来自中东的原油供给仍会减少1/3

第三是欧洲周边的地缘危机集中出现。

1999年科索沃战争与2003年海湾战争都昰在一个点爆发地缘危机但自2014年3月的乌克兰事件,到6月29日成立IS开始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攻城掠地,再到今年1月29日也门胡塞武装攻占首都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在欧洲周边突然爆发出这么多危机热点,位置又都可以威胁到欧洲油路恐怕不是偶然的吧?

既然美国已经用战争掱段两次打击过欧元的强势在面临新的、更大危机的时刻,以断绝油路攻击欧元就已经露出端倪

五、过程推演:第三次欧战的可能性

先来讨论一下战争的时机,这主要取决于美国金融市场何时会爆发新危机如果美国是想用战争给危机解套,就必须使危机爆发与战争爆發的时间相匹配那就不如采取用加息刺破泡沫的办法,如此才能在危机中掌握主动权

如果以切断欧洲油路为手段,则9月份以后加息会哽加合适因为从切断油路到耗光欧洲石油储备的时间,正是欧洲进入冬季的时间就更容易用断绝能源来迫使欧洲屈服。

再来看看战争嘚力度前面分析说明,此次欧洲的QE是宏观政策转向的标志而美国则面临着更难收拾的危机,因此即便是以打软欧元为目标力度也必須比以前加大很多,如果以打垮和统一欧元为目标则就不仅仅是让国际资本看到欧洲经济的危机,还必须把美国的目的明确告诉欧洲的政治领导人并迫使他们在面临油气断绝的时候做出选择。

还有就是战争的准备军事专家说,打一场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至少需要一姩以上的准备时间。的确我们直到目前还没有看到美国在进行这样的准备但是之前我们已经看到,美国为了造成欧债危机曾经准备了十姩美国利用页岩油提升石油自给率,也是自次债危机后就开始了

至于还没有大规模的军事调动,是因为如果在乌克兰和中东爆发战争也不是首先就由美军出场,还是从"代理人"性质的战争开始的

关于这场切断欧洲石油供应战争的过程,不考虑打软欧元的选项我认为囿三个前景:第一是美国很快胜,第二是美国很快败第三是战争规模不断扩大,直至第三次欧战爆发

说美国可能很快胜,是因为欧洲油路一旦被切断且又面临漫长的冬季,欧洲完全没有反抗能力被迫接受美国所提出的条件。但从战争开始到完成打垮或者统一欧元的過程可能都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这可能就是美国需要2年以上石油储备能力的原因

美国也存在很快败的可能,是因为国内金融风暴肆虐引出政治、社会动乱在非扩大势态不能取胜的时候,却无力向外只能草草收场。

以我个人的能力给不出以上两种可能的权重,只能说是相差无几

但是还有第三种可能,就是第三次欧战这个变数是建立在俄罗斯对这场战争的态度,以及德法在面临危机时会怎样处悝欧俄关系的基础上

先看俄罗斯。俄是前超级大国拥有可与美国匹敌的核武,常规军力中虽然海军早已不是美军对手但陆军实力仍遠超欧洲,若在乌克兰爆发战争乌克兰政府军根本不是俄军对手,若是对阵美军俄有地利,美军却是劳师以袭远又没有欧洲作为补給基地支持,未见得打不赢

此外,从短期看要切断欧洲能源,对于石油收入占财政收入40%的俄经济来说也是严重问题从长期看,俄3/4的囚口与经济在欧洲部分俄罗斯历来认为是欧洲国家,普京也把入欧当成长期国策因此若欧洲领导人在外部压力下联俄抗美,并承诺今後在欧盟中给予俄相应地位普京应不会拒绝。

从欧洲看在乌克兰事件后,德法早就明白了美俄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否则就不会有德法俄的莫斯科闭门峰会。欧元的软肋是军事若想对付美国的军事强权,除了联合俄罗斯对付美国只有认输一条路

长期以来欧盟领导人沒有拉俄入欧盟,反倒是因为俄军事体量太大在没有外部军事威胁的时候让俄入欧,就会抢了德法的领导地位但是若美国要威胁欧元嘚存在与欧洲的独立地位,欧洲领导人当然会下决心拉俄入欧

当然还有一个选项,就是俄军出兵乌克兰后欧洲同意由俄并吞,换俄不加入欧盟

在欧盟的外部来油中,俄罗斯占了55%若德法俄联手出兵平息乌克兰战乱,清除掉美国的军事存在美国的这盘棋就彻底输光了。

但若走到这一步美国会否认输呢?如果美国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支持美国对外用兵美国会否把驻乌军人从目前的300人增加到足以控淛局势的规模呢?

还有就是波兰等东欧国家的立场欧盟的石油储备主要集中在西欧,东欧各国几乎没有什么储备若战争爆发油源断绝,东欧国家会最先撑不住

美国自冷战后就一直在拉拢东欧各国,若以保障油源为条件要求东欧国家提供帮助,则不仅是军事后勤补给囿了依靠还成功分裂了欧盟。

此外英国近来一直叫嚷要脱离欧盟,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一向听命美国如此,西欧与俄罗斯为┅阵营美国与英、日、加、澳和东欧为一阵营,第三次欧战的敌对双方由此形成

可以简单设想一下这场战争的过程:首先是几十万乌克兰政府军在数百美军顾问的率领下攻入乌东部闹独立的地区,战争过程中导致俄-欧油气管线被炸断欧洲大陆一半的油气供给断绝。

然後应是在同时IS在伊拉克北部截断了输往欧洲方向的油管,沙特从海湾通往红海延布港的油管也可能被IS炸断;此时由于也门动乱曼德海峽的通航受阻,苏伊士运河的油轮通行也被截断

至此,欧洲大陆的石油供应被截断了3/4若索马里海盗和占领了利比亚港口的IS同时有所动莋,则欧洲大陆的石油供应可能被截断8成以欧洲的石油储备,顶多能撑4、5个月

在欧俄协商谈定后,俄军出兵乌克兰打垮乌军进攻恢複油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伤及美军人员,美军派更多部队入乌随即德、法、意、西、荷、奥、比等国军队也投入战场,第三次欧战爆发

这很像是在写小说,我也越写越觉得像小说但欧洲因经济转型与美国加剧货币金融矛盾的前景是客观存在的,美国的金融泡沫再佽濒临崩溃边缘也是事实而危机总是战争的催生婆,同样是历史的规律

所以我相信,类似我上面描写的场景即使今天不出现,明天戓者后天也会出现看到而有准备总比没看到而无准备好。

六、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

关于美欧冲突乃至第三次欧战对中国的影响我想主偠有三方面: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猜想了美欧冲突的三个可能前景,即美国很快胜;美国很快败;以及随冲突规模扩大演变成第三次欧战

洳果是美国很快胜,结果是统一了欧元成功建立了由美国主导的"大西洋元",则这个前途对中国最为不利因为美国收服了欧洲后再来收拾中国将易如反掌。美国是虚拟经济中国是实体经济,本来互补性最强但长期看能替代美国地位的只有中国。

美国对此前景并非不清楚然而当前的威胁主要是来自欧洲,所以解决中国问题只能放在欧洲之后但解决了欧洲问题就轮到中国,而中国以10万亿美元的GDP来对抗媄日欧40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根本没有胜算,就很可能沦为被虚拟经济阵营压抑、控制与利用的地位何谈崛起?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欧矛盾是短期矛盾大于长期矛盾,经济矛盾大于政治矛盾而中美关系则正相反,是长期矛盾大于短期矛盾政治矛盾大于经济矛盾。

美国紦短期经济矛盾摆在长期政治矛盾之上是金融资本的理智选择,否则连当前日子都过不去想什么长远?而且美国也没有同时摆平中欧嘚能力只能有一个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为避免两线作战在"扰乱欧洲"的时候,只能先"稳定亚洲"

如果是美国很快败,则美国只能退回丠美一隅从世界大国的地位衰变成区域大国。欧洲从此因摆脱了美国干扰经济版图扩大,政治走向统一在亚洲,中国实体经济继续荿长逐渐整合东亚。则未来30年是北美、欧洲和东亚"三分天下"之势这个前途说不上好坏,但可以接受

如果演变成第三次欧战,则对中國是最有利格局因为美欧包括俄罗斯的力量,都会在这场大规模战争中彼此削弱则中国重复了美国的老路,即因老列强被战争削弱夶大加快了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的步伐。

必须说明我并非乐于看到战争,希望把中国的崛起建立在他国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毁灭上但中国鈈是战争当事双方,决定不了美欧如何冲突以及到何种规模只是说如果有这种客观可能,中国应该看到并懂得善加利用历史机遇

总之,第一种前途对中国最为不利是中国最需要避免的。

第三次欧战将是美欧为争夺货币霸权的战争争夺的目的还是为了用美元或欧元资產换取东亚的实物产品,所以战火不会烧到东亚这有些类似于美国在两次大战中的地位,即欧战中的双方都需要美国的战争物资支持

囿学者认为,美国的下一个攻击目标是伊朗并会影响东亚的油源。我也曾这么认为但现在不这么看了,因为美国已经在乌克兰和中东擺开了阵势但中东的地缘危机都是在围绕地中海一线,而在东部地区则在积极推进伊朗六方核会谈取得成果。

因此若爆发第三次欧戰,美国在封锁欧洲油路的时候会保东亚油路畅通,否则若破坏了东亚特别是中国的实物生产美国的军需物资乃至日常消费品供给都會断源。

但是若最终打成世界大战世界大国最终都得被迫选边站,美国在两次大战中最后都出兵欧亚也不能始终置身事外。美国甚至鈳能也用断绝油路来迫使中国做出选择或者是提出用石油换军需,这就要看美国是否到那时还能分出力量来胁迫中国

中国的最好选择昰学两次大战中的美国,即两边都帮但收多了美元欧元都没用,是要他们承认中国在亚洲的领导权

认清大国博弈形势,不出头不越位。

目前正是美欧博弈的关键时期正像当年美国要连中抗苏,欧洲在面临美国巨大压力的时候也在运营"巧实力"把美国这股祸水东引,莋法是推动中国的金融市场与人民币开放让中国顶在欧洲前面去抢美国的金融奶酪。

第一招是欧洲大佬蜂拥而入亚投行中国发起搞亚投行本来是为了配合"一带一路"建设,但欧洲大国突然纷纷主动加入把亚投行捧成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开端。

第二招是欧洲人主导的IMF提出让囚民币加入SDR并鼓吹说能由此引来超过万亿美元的外资,就让中国领导人对开放人民币的预期大大提前

在今年3月的博鳌论坛上,中国领導人提出要加快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此后开始对A股不断增加刺激力度,甚至有人提出要造出上万点、超40万亿美元的股市规模目的就是为囚民币开放铺路,让中国股市在人民币开放后能够引起国际资本流入形成开放后的强势地位。

但是这些都是在与美元和美国的金融市场哋位争锋美国金融资本目前的主要敌人是欧洲,若中国此时杀出来且势头比欧洲还猛,的确会打乱美国以前的布局可叹的是,真正嘚得益人不是中国而是欧洲

前面的大篇分析,都是说明美欧矛盾爆发在即中国真正的战略利益是让美欧在冲突中削弱,但目前做的却昰让美国的矛头对准自己除了为欧洲人分担压力,只是在中国经济不断下行的时候使中国的实体经济也走上泡沫化道路。

在不应出手嘚时候出手是战略错误,人民币国际化是方向但现在不是好时机。若需要繁荣A股当美欧冲突起来的时候,肯定会出现美欧资本大量逃向东亚避险到时它不请自来不是比现在强造出来的势好?

同时中国自2013年就开始在南海造礁,但今年美国突然一反挑动南海周边国家鬧事的做法直接与中国制造军事摩擦,并不断升级事态就是因为中国今年初以来开始要动美国的金融奶酪,迫使它产生了要教训中国嘚打算

从长远看,美国国土广阔又拥有南北美洲的资源与中国的资源矛盾几乎不存在,但欧洲没有资源中国也没有资源,中国的"一帶一路"是奔向中东和非洲的资源地带其西出指向已说明了与欧洲的资源竞争关系。

目前欧盟有来自中国的年均3千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相應可以把中东与非洲的资源让给中国,但长期看当中国的资源不敷自己使用而减少出口的时代迟早会到来,与欧洲经济的竞争性就会凸顯因此中国的长期敌友关系十分明显,让美国来消耗欧洲符合中国的长期利益。

所以在美欧争霸的关键时期,中国不应急于搞人民幣国际化不应急于拉高A股股指,不要与美国争夺货币金融利益而是要利用好美国和美元的力量。

在上个世纪前半叶我们已经看到过甴产业资本发动的两场世界性战争,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我们也许会看到由金融资本发动的又一场世界性战争。

在冷战结束后的20多年内我们已经多次见识过金融资本的贪婪,在产业资本时代马克思曾经说过若有300%的利润,资本会铤而走险但比起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在亚洲金融(港股00662)风暴中2000%的增殖倍率,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我们也已经见识过金融资本的凶残,在科索沃、伊拉克和乌克兰都是在用人命堆出貨币利益,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资本虚拟化后就不嗜血金融资本对战争的狂热可能正与其资本的增殖能力成正比。

在进入虚拟资本主义时玳的今天美欧的虚拟经济利益矛盾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并且由于欧洲的经济转型越来越具有对抗性。这种世界格局最有利于中国嘚崛起中国不主动出手,而是等待美欧矛盾的发展国际形势就会变得对中国更加有利。反之则会铸成历史大错

从方法论看,不仅仅昰研究中国的经济问题也不仅仅是研究中国一国的问题,而是站在全球角度以经济利益为主线,综合研究国际政治、外交、军事与安铨问题在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大国的过程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金融界美股讯:又到展望新一年行情的时候了,高盛(GOLDman Sachs)、德銀(Deutsche BAnk)等6家顶尖投行对美国股市2016年的行情做出了预测

2015年华尔街对股市的预测呈现出稳步下调的特征。上周五标普500指数收于2090点而彭博数據显示华尔街对指数年底目标的中位值为2150点。去年12月华尔街的预测值为2213点。

对明年的展望也不例外即便最乐观的策略师也预计2016年美股呮能温和上涨。

高盛策略师DaVid KOstin写道:“我们预测标普500指数2016年将连续第二年止步不前我们2016年目标2100点比当前位置(2089)高出1%,而当前位置也仅比2014姩年底的2059点高出1%”

美银美林Savita Subramanian写道:“我们预计美国蓝筹股2016年温和上涨。在我们看来美国经济未来12个月出现衰退的可能性较小,但估值巳经从过去的低估水平正常化预计未来回报率将会下降。”

瑞银策略师Julian Emanuel写道:“如果不出现无法预见的外部冲击或衰退在盈利继续改善的情况下,2016年美股应该会上涨尽管如此,我们依然预计波动率将会比较高即风险将会上升,无论向上还是向下”

瑞信分析师Andrew Garthwaite指出:“我们认为美股牛市已经进入后期,来自于估值、宏观环境不确定性、自下而上的干扰、盈利动能不足、市场宽度下降等方面的负面影響将会上升”

巴克莱Jonathan Glionna写道:“我们的宏观逻辑非常简单直接。我们相信美国利率走高将会推动美元上涨从而限制企业每股盈利的增长、压低股市回报率。我们预测EPS增长4%标普500上涨5%。”

德银策略师David Bianco指出:“我们将标普500指数2016年的EPS预期从128美元下调至125美元从最近大宗商品和汇率市场的走势来看,投资者购房能力评估应包括哪些方面应该不会对我们的下调感到惊讶”

欧银宣判+非农决战 下周重磅核弹连环炸敬请防备||金融界股票||###||2015年12月01日 01:21

11月23日至11月27日金融市场概述:巴黎恐袭事件的阴霾尚未消散,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又导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茬这个多事之秋,美国感恩节假期的气氛也难以让人轻松

美元指数周五触及八个月高位,有关美元和欧洲主要货币间的利差将日益扩大嘚预期推升美元指数接近年内峰值100.39为2003年6月以来最高。

市场主流观点认为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将在下月升息,美元因此走强另外,市场预计欧洲央行和瑞士央行将会进一步放宽政策

本周美元/瑞郎上扬逾1%,周五触及五年高位美元/瑞郎连续第二周升幅超过1%,上周涨幅接近1.2%

欧元/美元本月迄今下跌3.7%,本周收于1.0600下方因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将在12月3日的会议上宣布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

英镑本周稍早曾在英國财政大臣奥斯本发表“秋季声明”后上涨奥斯本在“秋季声明”中放弃了取消部分低收入者福利这一不受欢迎的计划,同时还缩小其咜政府支出的削减幅度

美联储12月加息已经是大概率事件,争论的焦点不再是升还是不升而是此后的升息步伐将会怎样。至于欧洲央行几乎肯定会放宽政策,问题在于将选择哪些具体措施内部核心成员意见分歧。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篮子近在眼前无疑将增強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信用背书。

展望下周欧洲央行周四的政策会议将成为焦点,澳洲、加拿大和印度央行也将举行政策会议此外,丅周将出炉的数据颇多关注重点包括美国11月非农就业、以及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德国力组宽松欧洲央行宽松政策戓“难产”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上周发出最强烈暗示,为央行在12月3日会议上出台新举措埋下伏笔欧洲央行官员本周在法兰克福召开一系列高规格会议。数位消息人士对路透表示各国央行官员正在考虑是否对银行业者实行两级存款利率,以及是否采用扩大购债等选项

根據荷兰合作银行的估算,货币市场反映出的利率下调幅度仅为12.6个基点但周四时则预期下调15.3个基点。

野村外汇分析师Yujiro Goto称:“路透报导过后市场有关欧洲央行将进一步调降存款利率的预期升温。下周欧洲央行会议之前欧元买盘机会不大因此欧元跌破1.05美元的下行风险在加大,”

一位了解磋商情况的官员表示,“他们还在努力确定应包括哪些举措许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在这些磋商中德拉基与德国持怀疑态度的决策者出现不和,而身为主要决策制定者之一的央行执委劳滕施莱格罕见地公开反对扩大印钞计划

法国巴黎银行驻伦敦分析师Ken Wattret表示,“既然已经提升了采取行动的预期它(欧洲央行)不会冒让市场失望的风险,”他的看法反映了市面上多数分析师的看法

先不論下周欧银是否加大宽松力度,目前有专家认为即便欧洲央行下周下调存款利率,但仍可能落后于市场一步外媒报道指出,如果作为債券购买项目最低线的存款利率自-0.2%下调10个基点则可供欧洲央行刺激项目购买的债券将增加3730亿美元,但历史经验表明这些债券可能很快蒸發

欧洲央行已经对这个举措的潜在影响有了初步了解,据外媒统计的欧元区主权债券指数显示自欧洲央行上次会议以来,约4530亿美元从箌期日上看符合购买项目条件的债券的收益率跌破了-0.3%

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驻伦敦利率策略主管RiChard McGuire称,“进一步下调存款利率增加可供购买债券规模的好处恐怕不会持续欧洲央行在这个问题上可能陷入自我追逐的怪圈,无法买入核心市场曲线短端的债券而欧洲央行放弃以存款利率作为最低线可能更有用。”

俄土纷争引发三战臆想 中东局势走向何方

土耳其周二在叙利亚边境附近击落一架俄罗斯战机,称其侵犯了领空俄总统普京表示,这将“给两国关系带来严重后果”这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成员国和俄罗斯在半个世纪来公开承认的最嚴重冲突之一。

俄罗斯一架苏-24战斗机周二(11月24日)在土耳其和叙利亚边境叙利亚一侧坠毁土耳其方面说,因军方对一架进入土耳其凌空嘚俄罗斯战斗机多次警告无效随后击落了该战机。而俄罗斯方面则表示飞机飞行一直保持在叙利亚境内领空,这架战机遭到地面火力攻击在叙利亚境内坠毁。

俄罗斯在推特上声明:苏-24战机在叙利亚境内返回途中被土耳其F16击落。监控显示战机完全没有越境。

俄罗斯總统普京晚些时候的讲话增加了两国发生严重冲突的担忧普京称,俄罗斯战机是在叙利亚境内被土耳其F-16发射空对空导弹击落距离土耳其边境1千米,随后在距离土耳其边境4千米处坠毁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提振了避险欧元和日元的需求,日元兑美元周三触及一周半高位美元指数在本周初曾触及8个月高点,因对美国下月升息的预期升温但战机被击落事件发生后小幅回落。

国际社会呼吁俄土双方保持冷靜但两国均不愿让步。俄罗斯威胁对土耳其实施经济报复而埃尔多安称俄罗斯的做法“不理智”且“不合适”。

野村分析师Timothy Ash称:“(汢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是个厉害角色又很情绪化,如果俄罗斯的报复行动做得太过我觉得土耳其不免会反击,比如以牙还牙地实施贸噫制裁甚至可能波及俄罗斯核协议等方面,不过我觉得也存在一个清楚的共识即这样的行动是两败俱伤,谁都不想见到现在决定权茬俄罗斯一方。”

美国三季度GDP上修 12月加息概率提高

美国商务部(DOC)公布的报告显示美国三季度GDP年化季率修正值增长2.1%,预期增长2.1%初值增長1.5%。美国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加快较初值"强势"上修,主要得益于库存再度飙升所提振

报告称,美国三季度企业获利暴跌但昰奇怪的是,工人收入攀升

美国商务部则称,此次GDP数据被上修主要得益于消费的增长非耐用品及耐用品的消费都有所上涨,服务业方媔医疗保健消费增长明显

数据公布之后,华尔街日报称美国第三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修正值表现好于前值,主要原因在于商业库存增多但与第二季度3.9%的GDP增速相比仍处于低位,其中企业税后收入增幅录得2014年第四季度以来最小涨幅暗示今年年底前美国经济仅以温和步伐增長。

美国3季度GDP年化季率好于前值这支持美联储在12月启动近十年来的首次加息。

尽管随后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表现不尽如人意美国11月综匼制造业指数为负3,10月为负1此外,美国谘商会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美国消费者信心下跌至2014年9月以来最低。具体数据显示11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0.4,远低于分析师预估中值为99.510月经修正后为99.1,前值为97.6

不过,这些不佳的数据难以改变美联储12月加息的既定轨道

断头铡刀——黑周五A股迎来大甩卖

美国的“黑色星期五”中国股市意外迎来了“挥泪大甩卖”。周五(11月27日)沪深两市双双大跌,上证指数创下近彡个月来的最大跌幅这一“断头铡刀式”的下跌让投资者购房能力评估应包括哪些方面惊呼,A股的反弹难道要就此终结

截至收盘,上證指数下跌5.48%至3436.30点创下自2015年8月25日最大跌幅。本周上证指数累计重挫5.4%创下逾三个月来单周最大跌幅。今日A股成交额4631亿元昨日成交4256亿元。

基本面来看证监会对部分券商立案调查对市场情绪产生了冲击,对于市场人气打击明显分析人士认为,这一因素也是引发今日券商板塊调整的导火索同时,分析人士指出证监会再发布场外衍生品融资五项禁令,继续出手去杠杆千亿融资遭打压,也是市场下挫的重偠原因

此外,下周新股发行(IPO)将正式重启无论认购规则如何改变,对市场的负面影响总是存在

天信投资认为,“从今天这种疯狂嘚杀跌以及股指破位的走势来看杀跌的动力十分充足,这也是对近几个月以来连续上涨带来的最直接的反击短期市场不容乐观,投资鍺购房能力评估应包括哪些方面切记要不断降低仓位短期看看3350点附近能否出现支撑,然后重新做好新一轮投资策略”

中证投资指出,“消息面上券商违规连、融资交易收益互换叫停以及IPO下周一开启申购都在本已脆弱的市场情绪上加上了‘最后一根稻草’。昨日市场虽嘫再度出现大幅杀跌以释放短期调整压力,但从量能上看较8月底大跌时量能依然明显较低,预示短期市场调整空间较为有限”

下周展望——人民币或迎来历史性时刻

展望下周,重磅事件扎堆会让投资者购房能力评估应包括哪些方面应接不暇首先,市场重点关注欧洲央行(ECB)利率政策决议、美联储主席耶伦讲话以及美国11月非农数据这些信息将决定投资者购房能力评估应包括哪些方面是否会继续卖出歐元和买入美元。

市场目前预计欧洲央行预期将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同时将量化宽松政策延长至2017年3月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Draghi)应该會继续保持扩大量化宽松政策的大门敞开。虽然降息幅度可能小于市场预期但资产购买期限的延长方案或更加激进。

如果下周耶伦讲话囹美元过强的担忧浮出水面美元走势或迎来一轮回调。此外美国11月非农数据预期向好的驱动因素已逐步在美元当前汇价中得到体现,戓将刺激美元多头获利了结

市场交易主线方面,投资者购房能力评估应包括哪些方面需关注美元融资成本提高以及欧元区资本外流引起嘚欧元卖压预期美元兑瑞郎和日元的买盘将保持强劲,而兑欧元的上行空间已经有限欧元方面,德拉基很难继续提升量化宽松预期洇此欧元存在一定的上行风险。美元则需紧盯非农就业数据下周非农数据应该不会改变美联储政策。而耶伦周二和周三分别发表的讲话將会成为市场走势的重要驱动因素

商品货币方面,澳纽系这里澳洲联储(RBA)货币政策态度难再改变,汇价走势关键在于市场风险情绪加元方面,除了加拿大央行货币政策例会外原油价格仍是汇价的主要驱动因素,下周即将召开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政策会议值得关紸

国内市场方面,A股在经历又一次集体跳水后将如何演绎成为市场关注焦点而市场首先将迎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定于11朤30日召开的会议,讨论人民币是否应被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近段时间中国经过多措并进的冲刺,已为“入篮”做好准备

在全浗陷入安全资产荒之际,人民币一旦加入SDR无疑增强其在国际市场的信用背书但就此寄望人民币资产需求高歌猛进恐不现实。惠誉认为將人民币纳入SDR篮子料不会引发对人民币资产的全球需求有明显改变。对于人民币入篮后的走势多家国际投行报告预测人民币之后将出现┅轮贬值。但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加入SDR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成为国际关注的标杆汇率,中国央行将竭力茬短期内增加其相对稳定性

下周重要经济数据和事件

21:00 德国 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初值

21:30 加拿大 第三季度经常帐

23:00 美国 10月NAR季调后成屋签约销售指数

23:30 媄国 11月达拉斯联储制造业指数

09:00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对名古屋当地企业领袖讲话

21:30 美联储理事就多德-弗兰克修正案举行公开会议

21:00 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在布鲁塞尔召开新闻发布会

09:00 中国 11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14:45 瑞士 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23:00 美国 11月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數

11:30 澳洲联储政策会议,并宣布利率决定

15:00 英国央行公布今年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并发布金融稳定报告

17:00 英国央行行长卡尼召开新闻发布会

意夶利央行行长维斯科在罗马发表讲话

18:00 欧元区 11月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初值

23:00 加拿大央行货币政策会议,并宣布利率决定

21:30 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全国高校美联储挑战赛上致欢迎词

21:30 美国 上周季调后初请失业金人数

23:00 美国 10月耐用品订单修正值

20:45 欧洲央行公布利率决议/21:30德拉基召开新闻发布会

01:25 美联儲主席耶伦在华盛顿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

03:00 美联储发布经济状况褐皮书

23:00 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作证

08:30 澳大利亚 10月季调后零售销售

21:30 美国 11月非农就业人口变动

02:10 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在该行与财政部金融研究办公室联合主办的会议期间的餐会上致欢迎词

02:15 美联储副主席費希尔将在餐会上讲话

23:15 在费城联储银行主办的“美国经济新常态”论坛上费城联储主席哈克致开幕词

21:30 意大利央行行长维斯科在罗马发表講话

加息升温美指破百 欧银非农将压轴超级周||金融界股票||###||2015年12月01日 01:22

金融界美股讯:11月23-27日当周美国三季度GDP上修,美联储年内加息预期持续升温美元指数两度图破100大关,创逾八个月新高100.20;欧洲央行官员称欧洲央行或采用新的宽松利器欧元弱势震荡,创逾八个月新低1.0566;下周人民幣或将迎来加入SDR的历史性时刻关键性欧洲央行决议与美国非农报告将携手霸气登台,汇市将风云再起

美国三季度GDP上修,美联储年内加息预期升温

本周二公布的美国第三季度GDP一如市场预期上修为增长2.1%表明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良好,将向美联储传达有利于加息的信号市场預期的美联储12月加息几率持续上升,美元指数两度图破100大关创逾八个月新高100.20。

周二晚间公布的美国第三季度GDP年化季率修正值上修为增长2.1%符合预期,初值为增长1.5%美国商务部随后指出,此次GDP数据被上修主要得益于消费的增长非耐用品及耐用品的消费都有所上涨,服务业方面医疗保健消费增长明显。

数据公布之后华尔街日报称,美国第三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修正值表现好于前值主要原因在于商业库存增多,但与第二季度3.9%的GDP增速相比仍处于低位其中企业税后收入增幅录得2014年第四季度以来最小涨幅,暗示今年年底前美国经济仅以温和步伐增长

随着美联储12月会议的日益临近,市场预期的美联储12月加息几率持续上升目前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市场预期的12月加息几率为74%2016年3月加息几率为87.8%。

虽然周三公布的美联储重视的PCE物价指数略不及预期但料不足以明显阻碍美联储年内加息,市场预期的美联储年内加息几率仍将高企美元强势仍将持续。

高盛(GOLDman Sachs)本周指出联储基本已经确定在12月会议上加息,高盛预计2016年联储还将继续加息100基点每个季度加息一次。

不过就目前而言,高盛认为这一预测面临向下的风险即最终加息幅度存在低于这一预期的可能。

宽松预期升温欧元两喥跌破欧银决议或推宽松“新杀器”

本周路透援引欧洲央行官员消息称,欧洲央行或采用新的宽松利器投资者购房能力评估应包括哪些方面对欧洲央行扩大宽松的预期进一步升温,欧元持续承压欧元两度跌破1.06关口,创逾八个月新低1.0566;下周四欧洲央行将召开议息会议料欧银会议前欧元将维持弱势震荡格局,或下测1.05逢高做空。

周三欧洲时段路透援引消息称欧洲央行正考虑购买地区性债券,甚至将冒著得不到偿还的风险购买银行贷款;此外欧洲央行可能会在12月的会议上讨论“最新的宽松利器”--对银行存款采取分级利率。

路透援引欧洲央行官员的话指出这种“分级利率”也就是依据银行在欧洲央行存放的现金数量来决定利率水平,相当于对囤积现金超过一定数额的銀行处以“罚金”

法国巴黎银行在消息传出后

编者按:人民币加入IMF提别提款权貨币篮投资者购房能力评估应包括哪些方面权衡市场疲软数据美股收跌,道指下跌的技术分析师福阿德拉扎克扎达(Fawad Razaqzada)说道

这种策略“到目前为止未能奏效,(欧佩克的)竞争对手已被证明拥有令人意外的强大回弹力”他说道。“与此同时原油价格已进一步下跌,洏且油价受抑制的持续时间长度也超过了沙特阿拉伯以及其他很多产油国在去年作出的预期”

不过,“(欧佩克维也纳会议上)不太可能达成减产决定原因是跟某些竞争对手相比,沙特阿拉伯及其他一些欧佩克成员国仍有能力在长得多的时间里经受住当前油价所带来的壓力”拉扎克扎达说道。因此虽然低油价的环境可能“就目前而言会令欧佩克感到不适,但从长期来看(欧佩克的策略)仍有可能奏效”原因是有些比较弱小的非欧佩克产油国将被迫退出市场。

原油交易商将还密切目前关注本周各大央行的动作来寻找市场未来走向的線索目前市场预期,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将在本周四召开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推出一轮新的宽松措施目标是为欧元区经濟提供支持。

在美国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将于周四提供她对美国经济前景的预期。另外美国劳工部将于本周五公布月度非农就業报告。分析师将关注这两次事件以寻找有关未来美国利率走向和美元汇率变动的线索

美联储加息可能会削弱黄金对投资者购房能力评估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吸引力,这是因为黄金是一种非付息资产与此同时,美联储加息还倾向于推动美元汇率上涨而在通常情况下,美え汇率上涨会促使黄金等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期货的价格下跌原因是持有其他货币的投资者购房能力评估应包括哪些方面买入这些商品的成本将会变高。

与此同时私人投资公司The Kerr Organization的负责人帕特里克科尔(Patrick Kerr)指出,中国经济的疲弱表现也继续导致原油价格承压“中国的各项经济指标表现疲弱,如基本金属库存继续累增等这表明经济增长减速的基础是很广泛的。”

在纽约商业交易所的其他能源交易中12朤份交割的RBOB汽油期货价格下跌3.2美分,报收于每加仑1.359美元跌幅为2.3%;12月份交割的取暖用油期货价格下跌1.6美分,报收于每加仑1.337美元跌幅为1.2%。這两份合约都已在周一收盘后到期据财经信息供应商FactSet统计的数据显示,基于主力合约计算汽油期货价格在11月份的交易中下跌了4%以上,取暖用油期货价格则下跌了10%以上

12月份交割的天然气期货价格上涨2.3美分,报收于每百万英国热量单位2.235美元涨幅为1%。在11月份的交易中天嘫气期货价格则下跌了3.8%左右。

人民币小幅收贬 监管层有意打压离岸看空情绪影响||金融界股票||###||2015年11月30日 21:54

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周一小幅收贬美指赱高则推动中间价继续刷新三个月低点。交易员称尽管美指小幅走高,但在干预盘支撑下离岸人民币走升近300点,一度推涨在岸汇价泹人民币贬值预期仍较强,加之境内有客盘购汇令人民币小幅贬值。

交易员指出在岸市场未现干预身影,监管层通过干预离岸市场打壓市场的看空情绪而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结果基本成定局,预期基本已经消化对汇市影响有限。在干预预期之下料市场短期維持区间波动。

香港财资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月日美元/人民币(香港)即期汇率定盘价为6.4277。

“现在客盘和银行间交易看空(人民币)情緒较重今天央行要出来打压一下看空情绪。”一股份行交易员指出

“境外升了快300点,境内还贬了这已经很好了,毕竟是同向波动的”另一股份行交易员指出。

另有股份行交易员指出离岸人民币走升扭转了部分在岸预期,有些交易员转结汇盘有些做多美元的盘子忣时止盈,加剧市场观望情绪成交量亦较前日明显缩窄。

“每天一会砸上来一会买上去,我都要疯了又怕央行来砸,大家又都看空市场没什么流动性,我们交易员都没法做了”他并指出。

人民币是否被纳入IMF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即将晚间揭晓。离岸人囻币兑美元 CNH=D3 盘中涨势气势如虹早盘一度从低点6.4601急升逾370个点子至6.4230,后有所反复交易员指,焦点均在人民币是否会“入篮”而一些中资機构的美元卖盘亦让市场反应“敏感”。

今日IMF将决定本次SDR评估是否将人民币纳入货币篮子外界普遍预期,IMF将承认人民币是全球主要储备貨币与美元、欧元、日圆和英镑并列。通过此举IMF成员国将认可中国经济改革者的努力,并希望以此促动中国发生新的改变(报导全攵)

而10月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对人民币形成一定提振。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周一公布按美元计价,中国10月货物贸易顺差598亿美元服务贸噫逆差141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较上月扩大而服务贸易逆差则较上月缩小。

离岸市场上1年期美元/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报人民币6.6235元。

全球汇市方面美元兑一篮子货币周一小幅上涨,触及八个半月新高欧洲央行本周推出进一步刺激措施的可能性令欧元处于守势。

中國外汇交易中心今日更新的16点人民币兑美元参考汇率为6.3976外汇交易中心自8月24日开始,每天五次分别为上午10点、11点、下午2点、3点和4点时发咘一个参考汇率。

美联储和欧洲央行背道而驰 外汇市场波动或加剧||金融界股票||###||2015年11月30日 15:35

金融界美股讯:美国和欧洲的新进展或将导致这两個地区在利率政策上的分歧进一步扩大,同时外汇市场波动也将加剧年初至今,美元兑欧元已经上涨12%

在本周四举行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欧洲央行有望进一步下调欧元区利率至更低水平目前,欧元区利率已经位于负值区域本周五,美国11月份就业数据将亮相分析人士預计,新的就业数据将让美联储确认最早会在12月中旬宣布9年来首次加息12月15,美联储将召开政策会议

2014年6月份,欧洲央行宣布将再融资利率由0.25%下调至0.15%,存款利率由0下调至-0.1%在实施这一超常规货币政策手段后,欧洲央行成为首家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全球主要央行实施“

负利率”政策的背后,是欧洲疲软不振的经济状况2014年第一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速仅为0.2%与上一季度的增速持平,其中法国、意大利等欧元区經济大国的状况尤其令人担忧法国经济出现零增长,意大利甚至出现了0.1%的负增长

在即将召开的政策会议上,欧洲央行或将宣布降息10基點0.3%或0.4%的负利率,可能会迫使欧洲各银行宁愿选择资金用于风险性较高的私营部门或投入挣扎中的欧洲经济中。此举可能还会削弱欧洲資产的吸引力从而导致欧元再度受挫。

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在货币政策问题上的背道而驰可能会令美元兑欧元进一步走强。这意味着媄国出口商的日子会更不好过,而欧洲出口商则会欢呼雀跃当前,美元正接近12年来的新高美元的强势反射出市场对美国经济增长强劲嘚预期,但是也令美联储旨在将通胀率提振到目标值(2%)的努力变得更复杂

负利率或迫使银行做两件事

法国兴业银行经济学家MiChala Marcussen指出,“峩们认为欧洲央行和美联储之间的政策分歧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到2018年早些时候美联储将会把关键利率上调至2.75%,洏同一期间欧洲央行将不会有任何幅度的加息”

从好的方面来讲,负利率政策允许那些面临通货紧缩风险的欧洲国家的央行将通胀调整後的利率保持在低位此举应该能够支撑贷款发放,同时弱化欧元提振出口和通胀。

但是如果负利率影响到更多的大型或小型存款者,企业和消费者或将拒绝将钱存入银行如此一来,银行的利润将会遭受重创不过,这样的事情似乎不太可能发生没有人知道“临界點”在哪。部分经济学家认为欧洲的决策者能可以将利率下调至更低水平。可以确定的是欧洲的央行们已经准备好考验自己的底线。

蘇格兰皇家银行的Alberto Gallo预计欧洲央行的存款利率将被下调0.2个百分点,而每个月600亿欧元的量化宽松计划将会保持不变他说,降息“在拉低欧え和提振出口的同时打压投资和银行贷款发放”。

在低利率的环境下部分央行会将新印制的货币通过从银行购买债券或向银行发放廉價贷款的方式注入金融市场。以前那些金融机构可能会将额外储备转移给央行,为的是赚取一点利息但是,这些钱不会流入家庭和企業的口袋

现在,负利率可能会迫使银行做两件事:增加为私营部门提供风险性较高的贷款或拿央行新印制的钞票来购买海外资产。

本朤早些时候美联储主席耶伦说,她认为没有考虑负利率的必要性但是美国经济若出现萎靡不振的局面,并不排除实施负利率的可能性在国会听证会上,她表示若实施负利率,美联储“将不得不谨慎研究”负利率在美国将如何发挥作用

美国货币政策困境:提高利率與出口额间的权衡||金融界股票||###||2015年12月01日 00:46

金融界美股讯:美国财政政策,在提高利率和出口额之间的权衡

美联储官员本周将抓紧“噤声期”来臨前的最后机会向市场发出强烈的加息的信号。但事实上美联储目前没有理由来进行加息。在没有来自经济和通胀的压下来进行政策調整事实上是非常不寻常的事情。

另外美联储正面临着压力,要去财政货币缓和政策之间的不平衡这使得稳定经济的努力削减了目湔的宽松信贷环境所产生的效果。

市场对于美国联邦政府收紧财政政策的做法表示不解这样的做法并不会减少美国日益增加的巨额国债。

美国经济的在减慢这主要是因为世界经济放缓和美元汇率升高而造成了出口减少,从而使美国经济减慢

试想一下:收紧的财政政策與扩大的贸易逆差与美联储增加就业,收入以保持价格稳定的能力相关

先看财政政策,美国一度高达GDP4.5%的财政赤字是工业国家中第二高的仅次于日本。同时赤字是欧元区的两倍。尽管近年来的财政整顿取得一些成绩但是美国国债总额(目前已经达到1.87万亿美元)已经达箌了GDP的111%。

这意味着财政政策的宽松不会带来经济的稳定和就业率的增长紧缩的财政政策必须继续来降低财政赤字并且逆转国债的增长趋勢。

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多久时间目前还没有办法估计,如果要减少国营经济部门的负债美国必须开始实行初级财政盈余的预算。目前美国的初级财政赤字达到GDP1%。如果坚持目前的政策赤字会在几年内降下来。

美联储必须用低信贷成本来抵消掉现行的财政收缩所带来的影响以保持经济的稳定性和就业率的增长

通过保持经济的增长,美联储使国营经济部门的收入增长从而降低了赤字。同时美联储的低信贷成本策略也使赤字减少,因为这样的策略使国债的利息成本降低目前赤字占GDP3%,但由于负债的增加和市场对于加息的预期赤字肯萣会增加

扩大的贸易逆差对于经济和就业率的负面影响也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在今年前三个季度在世界经济衰退和美元走高双重因素的影响下,美国的GDP增长已经减少0.6%而如果看一整年的话,经济增长肯定会减少1%

明年情况可能会恶化。不断增长的危险和政治的不稳定使欧盟本已黯淡的经济更加地衰退而欧盟占据美国五分之一的出口份额。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已经降低了15%而且欧洲央行未来的宽松的政筞可能会使欧元走低。日本的货币政策依然保持宽松而且会一直保持下去,因为东京没有政策来进行财政宽松来刺激衰退的经济日元茬过去一年已经对美元贬值超过4%。中国也开始货币宽松的政策同时使货币贬值(人民币对美元已贬值4%)来刺激经济增长,以加速房地产市场和服务业的增长结果就是在今年的头九个月美国与这三个经济体之前的贸易逆差增加了8%,占总的贸易逆差的80%

现在的问题是:既然外汇的升值的效果相当与货币紧缩,那么是否有必要在提高利率的同时使美元升值

另外:即将到来的货币紧缩是否是因为美国正面临经濟过热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这两个问题的***都是否定的在利率提高的同时使美元升值显然是错误的决定。而且现在世界上其他经济体衰退同时面临政治不稳定的风险许多人有可能转向持有美元以规避风险。

同时没有证据证明美国经济的增长带来了通货膨胀。美国前彡个季度的增长为2.6%几乎和去年同期2.4%持平

而且,更重要的是美国今年前十个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与去年同期水平(1.5-2.0%)相比增长减少了。產品价格的波动主要是由于石油价格的波动油价降低降低了美国国内生产和消费成本,并且对于其政治对手俄罗斯等则构成了更大的压仂同时也压缩了恐怖集团“伊斯兰国”走私出口原油的收入。因此美国或许仍乐见油价维持在低位,虽然这可能导致其国能能源领域損失一些就业岗位

因此,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美联储似乎都没有足够的理由大幅加息,而且也没有这一方面的暗示

美股的行情是看漲的,经济体的流动性增加会扩大利润分成因此,美国的跨国公司股票仍是世上最好和最安全的财产。

欧元一诞生就是美元的噩梦昰因为欧元对欧洲金融市场的统一效应,形成了美国之外世界最大的资产美国解决欧元问题目前应该有三个选项。

冷战结束后世界发達国家进入了虚拟资本主义时代,美国走在经济虚拟化的前边欧、日则相对滞后。

但次债危机后先有日本经济加快了虚拟化的步伐,鉯今年欧洲央行的QE为标志欧洲经济也大幅迈开了虚拟化的步伐,世界发达经济体由此进入了全面经济虚拟化的时代

因为美欧是世界最夶的两个发达经济体,所以对虚拟利益的争夺主要在美欧之间展开

次债危机后,由于美国率先大幅度QE使美国的资产泡沫再度面临崩溃,但欧洲因为长期以来不鼓励虚拟经济的发展相对于美国其金融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所以美欧金融的荣枯将随欧洲的政策转向而显著互易这就迫使美国不得不再次采取行动打击强势欧元。

自欧元诞生以来美国已经运用经济、军事手段多次打击欧元,这次由于欧洲宏观政策转型导致欧洲资本可能从美国长期离场所以美国有彻底解决欧元问题的打算,或者迫使欧元解散或者与欧洲搞货币统一,建夶西洋元

迫使欧洲降服的办法可能是以断掉欧洲的石油供应为胁迫,美国近年来的增产、增储是迹象之一制造乌克兰危机,扶持IS和策動也门乱局是迹象之二发动的时间可能是在美联储加息引起美国股市危机的时刻美国打击欧元将可能迫使欧俄联手抗美,美国则可能拉攏部分东欧国家和英、日等支持则有爆发第三次欧战的前景。

欧洲迫于美国的压力正在把祸水东引对此中国必须警惕。美欧冲突将削弱老牌帝国主义的实力加快中国的崛起,中国要趋利避害而行

冷战结束后,世界资本主义的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经济运行规律洇此而出现了颠覆性改变,也相应改变了国际政治与军事关系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将接替美国的地位成为新的世界经济、政治与军倳大国,但是由于冷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的这些改变中国走向世界中心地位的过程,与过去两百年英美先后走向世界中心地位的过程就會有很多不同点。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起源于欧洲主要战场也在欧洲,但在一战前美国的经济规模就已经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苐一,显然战争的爆发不是因为世界出现了新的经济增长极而是因为原有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发展到对抗性阶段。

两次大战严重削弱叻欧洲的力量加快了美国走向世界中心地位的速度,这个重要的历史经验值得中国学习我们研究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就是要看看这个已经改变了的世界是否也会给中国类似的机会。

一、虚拟资本主义的分析逻辑

冷战结束后世界资本主义的变化是沿着资本的主體逐步离开了物质生产过程,从而延续了200年的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特征被短缺所取代而展开的

由此,在发达国家内资本的主体开始与传統的物质生产过程逐渐分离,生产过剩转向生产不足这种资本主义的新形态,我把它称之为虚拟资本主义

冷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形態的改变,并没有改变资本要占有剩余劳动的本质只不过是从国内物质生产过程中对工人剩余劳动的直接占有,转向通过虚拟产品与实粅产品的跨国交换参与实体经济国家的剩余产品分割。

在发达资本主义进入虚拟资本主义阶段后由于资本占有剩余劳动的方式发生了變化,相应引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利益矛盾点也发生了根本转变这些矛盾点的转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从争夺成品输出轉向争夺成品输入

产业资本时代由于生产过剩,引起资本对海外市场的争夺进入虚拟资本主义阶段后,从生产过程的外移导致了国内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所以短缺就取代了过剩,贸易逆差就取代了顺差

但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物生产国以净出口形式提供的剩余产品仍有限因此主要虚拟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就必然存在着对工业制成品的争夺

这种争夺首先采取的不是暴力形式,而是向实体生产国竞相出售金融商品由此完成虚拟商品向实物商品的转换,这是参与实体经济国家剩余产品分割的基本条件

如果对产业资本来说,商品转变成貨币是"惊险的一跳"那么对金融资本来说,货币资产能够转换成实物商品才是"惊险的一跳"

而若金融商品完不成向实物商品的转换,就成叻一堆废纸资本就无法获取剩余价值,就可能采取暴力形式

但暴力的使用方向,不会是实物生产国因为实物生产国不是争夺的对手洏是对象,所以暴力的使用方向是世界金融市场中的主要竞争对手,这就是虚拟资本主义时代战争的新形态、新起源

第二,从争夺资源转向争夺资本

获取自然资源是扩大物质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国内资源不够用产业资本就要到海外去抢。

在虚拟资本主义时代资本嘚主体离开了生产过程,争夺资源就失去了意义但增加货币资本投入却是扩大金融再生产的基本条件,而货币资本的来源一个是国内嘚储蓄,另一个就是外部的资本流入由于经济的虚拟化引起国内储蓄不足,所以国际资本就成了虚拟资本主义时代发达国家间新的争夺對象

第三,从弱势货币竞争转向强势货币竞争

在产业资本时代,生产过剩迫使资本主义国家必须进行商品输出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就需要本币的弱势

之所以有"特里芬悖论",就是因为美元作为世界货币需要强势而只有顺差国的货币才会有强势地位,这就与输出美え的要求产生了矛盾因为美元输出必然会产生逆差。

但是在进入虚拟资本主义时代后由于强势货币才有利于国际资本增值,从而吸引其流入所以强势货币才符合金融资本的利益,也成了新的利益争夺点

第四,从稳定全球秩序转向破坏全球秩序

产业资本主义在进入渧国主义阶段后,由于生产与流通体系的跨国化发展要求全球秩序也要保持稳定,由此产生了各种国际化的经济、政治与军事组织和法律规范

但是进入虚拟资本主义时代后,由于国际资本要求保值增值而保值的要求取决于安全因素,所以通过改变不同金融市场间的安铨环境就能引起国际资本流动。

这个特性使得虚拟资本主义大国都会要求保持本国经济、政治的稳定,而要破坏其他国际金融市场的咹全环境所以,主要发达国家就会从世界秩序的维护者转变成破坏者

用虚拟资本主义的分析方法,还可以解释诸如为什么危机后投放貨币最多的国家货币反而最坚挺,为什么货币超发反而伴随通缩为什么菲利普斯曲线会消失等等许多反经典理论的现象。本文不是要探讨理论而是为了后面理解方便,所以只择相关的要点而言

从十月革命到苏联解体,东方阵营持续了70年时间相同地,虚拟资本主义吔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消失,在新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上升迟滞而发展中国家在迅速仩涨,就是全球统一市场体系对生产要素价格体系的校正

中美两国是当代最大的实体与虚拟经济国家,若未来按现价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叺水平年均增速中国为9%美国为2%,则会在2040年前后拉平虚拟资本主义时代就结束了。

但是由于自冷战结束后到危机爆发前发达国家只是唍成了轻工产业转移,占制造业产出2/3的重工业转移目前才刚刚开始所以在未来20年中,发达国家的经济虚拟化还会深入发展由此所导致嘚世界性金融危机也会反复发作。

目前的世界经济是高度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东亚这三大经济区域,大约占全球经济的70%经济总量各为18萬亿美元GDP。

目前美国的经济虚拟化程度最高欧洲与日本仍在向虚拟经济形态的转换过程中,但欧洲有欧元和成熟的资本市场东亚经济則是以中国的实体经济为主,日本的经济规模只是美欧的30%金融市场的规模更只有美欧的1/5,都无法与美欧相比

所以,当今与未来20年内發达资本主义国家围绕虚拟经济利益的争夺,将主要集中在美欧之间

这就是本文分析问题的逻辑。

二、欧洲:脱实向虚反守为攻

欧洲昰现代资本主义的发源地,长期率先于北美和东亚的发展使得在欧洲聚集了大量的财富、知识与技术工人,二战后美国利用欧洲帝国主義国家间在战争中彼此削弱把欧洲的经济利益收入手中,而战后长期的冷战过程欧洲仍处在华约组织军事威胁的前线,不得不用经济利益换取美国的军事存在与保护所以只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唯美国马首是瞻。

在1985年的广场协定中美国能逼迫马克升值,就是例证

战後欧洲经济长期处在美国下风,还由于欧洲虽然经济发达但被国界所分割,极大地限制了欧洲企业的规模化发展

所以,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欧洲对美国失去了军事需求美欧的经济矛盾马上就凸显出来。1992年以"马约"和欧盟为标志欧洲国家开始走向经济、货币与政治統一。

客观的说欧盟与欧元的产生,目的并不是与美国争夺虚拟经济利益而是为了打破国家边界来促成欧洲的统一市场,以此来提升歐洲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使得市场与企业规模都能与美日在同一水平上竞争,货币统一则是为了减少资本流动障碍和汇兑费用而这所囿的新制度安排,都主要是为了提升欧洲的物质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货币统一,欧盟提出参加欧元的国家必须把公共赤字控制到累计不超過GDP的60%年度不超过3%的标准,但大多数国家在1992年提出这个目标时都不达标因此在年之间,以压缩赤字为目标欧盟各国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宏观紧缩,这十年间欧盟的工业年均增长率为2.7%(欧元区19国定基比较),但是在年间猛降到1.1%其中年的关键时期只有0.5%。

所以欧元在启动湔的准备阶段,其结果不是在加快欧洲的实体经济增长而是因为宏观需求紧缩而强烈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增长空间。

1999年欧元顺利启动,進入新世纪初在新全球化的浪潮中欧洲经济也开始出现了加速增长,但是欧元也带来了新矛盾就是南欧经济与北欧经济的分化。

南欧國家利用欧元的优势不断扩张国际债务借债务来提高社会福利与消费水平,北欧国家则在南欧国家的债务扩张需求下加快了实体经济增长。新千年以来南北欧的关系很像中美关系,即虽然同是经济增长但在南欧是消费、进口和债务的增长,在北欧是生产、出口和债權的增长

但是欧洲经济是南轻北重,南欧5个重债国的GDP在欧元区中不足1/3怎能产生像美国虚拟经济拉动中国实体经济增长那样的强大效果,因此这种半虚拟半实体的格局,仍然不能提升欧洲实体经济的地位

从实际结果看,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速年均为2.5%,而德、法的制造業年增速都在2.5%以下分别为2.1%、1.1%,只有荷兰略高为2.7%

2007年美国爆发次债危机后,2009年欧洲紧跟着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欧洲对付危机的政策与美國有很大不同,美国在危机后主要是靠大规模货币超发,把债务负担向国内外债权人转嫁是用货币扩张的办法解决债务问题,所以不僅很快恢复了经济增长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都照样可以持续。

但欧洲还是在贯彻德国的实体经济理念即量入为出,通过宏观紧缩求得歐洲经济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

按照这种解决危机的思路,欧债危机后欧元区各国的社会福利和居民消费普遍受到压缩,欧元区货物淨出口额从2007年的453.9亿欧元猛增到2014年的2424亿欧元可是就是这样的勒紧肚皮还债,欧元区的主权债务率却不降反升从危机刚爆发时2009年的69%,猛升箌2013年的92%

而根本的原因,说到底还是本文在前面所讲的世界资本主义在冷战结束后的新全球化过程中,彻底丧失了物质产业竞争力不論是走向虚拟的美国,还是坚持实体的欧洲采取什么样的宏观政策,都不可能在发达国家内部保持实物产品供给与消费的平衡

在经济虛拟化的道路上,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只有程度上的不同没有趋势上的不同,所以欧洲想通过"马约"和货币统一来提升实体产业竞争能力的设想,在经历20多年的实践后终成一场空梦。

但是另一方面欧元统一已经为欧洲经济脱实向虚,与美国争夺货币霸权准备好条件因为欧洲经济规模与美国相当,贸易规模还大于北美30%所以欧元统一能立即形成与美元相抗衡的另一个大货币。

1991年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其经济规模也只是美国33%马克的货币规模是美元的31%,但当1999年欧元区12国开始统一货币时欧元的规模是4.4万亿欧元,汇率与美元是1:1恰巧的是,1999年美元的广义货币规模也是4.4万亿美元

但是欧元出现后就立即展现出与美元争锋的一面:在发行后不久,欧元的现金流动规模就超过了美元以欧元计价的债券发行量也超过了美元,在次债危机爆发前欧元在国际结算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欧元区贸易占世界的比重,欧元占国际外汇储备的比重也在持续上升

这些因素都促成了欧元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自1999年欧元启动后欧元区现价GDP增长了56.8%,但欧元广義货币供应量却增长了1.34倍到次债危机爆发的2007年,欧元的广义货币规模已超过10万亿美元而当年美元只有7.5万亿美元,只是在危机后美国货幣投放规模显著超过欧洲到2012年后美元的规模才又超过欧元。

所以欧洲的虚拟经济不发达,不是经济与货币规模的原因而是宏观政策取向的原因,实际上欧洲的产业与金融资本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早就走入了虚拟经济领域只是因为欧洲的金融市场环境不如美国洏发展得慢一些。

例如据美国期货行业协会的统计到次债危机爆发前在全球超过600万亿美元的衍生金融品交易中,美元交易占有超过一半嘚份额欧元份额也超过了1/5。

次债危机后由于欧洲金融资本在欧洲的实体经济中更加找不到拓展空间,因此进入虚拟经济领域发展的要求就更强烈

欧洲央行最近的一份报告称,在近3年中欧洲影子银行间的联系出现了跨越式发展,许多业务形态都超出了欧央行的监管范圍欧洲的对冲基金在2008年后猛增了150%,各类投资基金的总额也增长了120%达到9.4万亿欧元。

新全球化以来特别是次债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Φ虽然贸易逆差规模空前美元的地位却如日中天,欧元区经济虽然保持了20多年的贸易顺差欧元对美元却长期处在弱势。

经济与货币规模虽然与美国相等欧元却长期不如美元坚挺,除了美国为捍卫美元地位对欧元的多次经济甚至军事打击外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在虚拟資本主义时代货币地位的形成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

在实体资本主义时代信用货币的强弱与实体经济的强弱紧密联系,货币超发必然會引起贸易逆差进而贬值,但是在进入到虚拟资本主义时代后货币运动的主体已经不在实物领域,因此货币的强弱就不再取决于实体經济的强弱而是取决于在虚拟经济领域中对某种货币的需求力度,或者说是取决于使用某种货币所完成的资产交易规模的大小。

2013年铨球GDP总值75万亿美元,国际贸易额18.8万亿美元但当年的国际货币交易额却高达2300万亿美元,而在当年的国际货币交易额中87%是美元交易。

正因為美国的金融资本在冷战结束后的20年中用美元开拓出了远远超过实物生产规模的新交易空间,因此美元在先脱离黄金、又脱离石油等实粅产品后仍能保持住美元在世界货币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因此欧元若想与美元争锋,就必须创造出相等乃至超越美元的金融资产池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欧盟领导人痛定思痛终于决定对宏观政策取向作重大调整,开始转向促进虚拟经济发展并且一开始就动莋狠辣,标志性的事件是2014年6月11日欧洲央行宣布将隔夜存款利率水平调降至-0.1%。

这种负利率的做法彻底颠覆了货币与银行的历史直接目标雖然是通过降低利率与推升通胀来为欧洲主权债减负,但更重要的效果是把欧洲银行体系内的钱都赶入欧洲的资本市场以创造出欧洲金融体系与欧元的强势,这样极端的货币政策连美国和日本在危机后都没有推出过,可见欧洲领导人脱实向虚的转变是多么坚决

另一个偅大转折就是自今年1月22日,欧洲央行也开始实施大规模QE目标是在18个月内购债1万亿欧元,这是欧洲央行直接进入资本市场推升欧洲资产价格

由于欧洲的虚拟经济发展长期滞后于美国,所以欧洲目前的资本市场与资产价格相对于美国就有很大上升空间,例如从股票交易额對GDP的比率看2013年美国是135%,而德、法、意三个欧元区主要国家都在45%以下

所以,在今年初欧央推出QE后欧洲的资产价格立即出现了对美国资產价格的压倒性优势。

很多人都认为欧洲即便有欧元,资本市场仍无法与美国较量因为欧元的主权是虚拟的,并且直到今天不仅没能邁出主权统一的关键步伐还面临着因希腊退欧而分裂欧元的风险。

这样的认识当然有道理但是必须看到,当发达国家进入到供给不能茬国内满足而必须靠央行发行货币来支付贸易逆差的时代,央行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代替了财政部的职能

这个替代在美、日等主权完整的国家,可能感觉不出太大的变化但对欧元区的意义则完全不同,因为欧洲央行通过购债分配在欧洲实体经济停滞乃至萎缩,税收早就陷入"零增长"背景下实际上决定着欧元区内各国的财政支出的全部增量份额,所以欧洲的政治统一在转入经济虚拟化方向后反而得鉯加强。

冷战结束后欧洲在经济虚拟化的道路上走在了美英甚至日本之后而欧洲国家脱实向虚的转变,也宣布了世界资本主义在次债危機后全面转入到虚拟资本主义阶段。

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指出经济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帝国主义国家间产生矛盾的原因之┅这个规律在进入到虚拟资本主义时代的今天,仍然正确

冷战结束后美国在虚拟资本主义道路上走在了最前边,因此用金融商品与实粅商品交换的方式基本上独占了世界的剩余产品,直到次债危机爆发前欧洲和日本不仅没有与美国争夺世界产品净剩余,还是重要的貿易顺差输出国

但是自2011年开始,以安倍激进的货币政策为标志日本也已经转入了全面的经济虚拟化过程,长期的贸易顺差被迅速扩大嘚贸易逆差所取代从年,每年的贸易逆差都超过千亿美元

由于欧洲经济规模与美国相仿,欧洲的脱实向虚从未来看也会产生可与美國相比的逆差需求。所以欧洲脱实向虚的转变应该看成是发达国家对世界剩余产品资源争夺矛盾走向激化的转折点。

这个大趋势美国人能看不到么

三、美国:由盛而衰,濒临新危机

现在我们来看看美国的情况

冷战结束后,日本陷在资产泡沫危机中不能自拔欧洲则忙於启动欧元一再紧缩,美国既无政治对手也无经济敌人,所以能够通过转向虚拟经济占尽新全球化红利,贸易逆差从1991年的不足千亿美え猛增到危机前的近万亿美元美元的地位却如日中天。

年美国的经济增速是日本的2.7倍,比欧元区也快了90%但增长的是需求不是供给,所以贸易逆差的增速是同期经济增速的10倍

美国由于在虚拟经济道路上领跑,由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不对称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就一场紧哏着一场,先有2000年的网络泡沫崩溃接着是2007年的次债危机,而今天这一幕正在美国重演且比次债危机前的情况更严重。

比如年,美国嘚GDP增长了5.5%但同期的制造业产出却下降了17%,因此使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危机爆发前的15.3%下降到2013年的12.3%。

美国的失业率虽然从危机后的高峰10%以上丅降到今年一季度的5.4%但新增就业主要是在服务领域,其中吸纳就业第一位的是餐饮业制造业就业直到去年末,比危机前还少200万人

更嚴重的是,美国的企业正在大批死亡危机后的2008年,美国倒闭企业数自有统计以来第一次超过了新开办企业数到2011年,死亡企业数已大于噺开办企业数7万个目前美国的注册企业数约830万个,即是说美国企业的"自然死亡率"已经高达8%

而且不只是中小企业在死亡,美国的上市公司数也从危机前的6800多个减少到目前的5000个即在危机后消失超过1/4。企业数量的净减少说明了美国实体经济的萎缩是经济虚拟化后的直接恶果。

有人说美国经济还很强大,新一代信息技术、3D打印技术等都在引领美国走向再工业化。

不可否认的是美国的确还有很多先进的產业技术在开发中,许多高科技产品仍然在世界独占鳌头但是根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最近发布的《美国先进产业报告》,美国50大先进产業的就业比重从2010年的15%下降到2013年的9%,产出比重也从2000年的19%下降到2010年的17%

另有报道说,美国高科技的代表苹果公司由于受到中、韩等国的围攻,其市场占有率已从2012年的19%下降到去年的12%

顺便指出,目前国内盛赞德国4.0版的工业升级但是如果德国的资本主义真的能逃过经济虚拟化夶趋势,中国高铁就不会打败西门子而进军德国市场朴茨茅斯特、施耐英等德国的顶级机械工业品牌,也不会被卖给中国

所以发达国镓的"再工业化"只能是空话,大量开发中的先进技术更多的是被金融资本当作圈钱的题材和工具。

然而另一方面美国的虚拟经济规模却夶幅度超过危机前,2014年道指从2007年的高点14200点,最高上升到超过18000点标普从1500点到去年超2000点,纳指更是从2700点暴增至破5000点几乎翻了一番。

实体經济停滞虚拟经济却可以再度膨胀除了美联储的巨额QE提供股市动力,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2009年以后美国上市公司对股票进行的大规模回購掩盖了股市泡沫。

股市泡沫主要看市盈率而市盈率是流通市值与利润的比率,如果利润增长缓慢只要缩小流通市值,市盈率就可鉯保持稳定

从标普500企业看,长期平均市盈率为16倍目前在18倍左右,似乎变化不大但是自2009年至去年末,美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购总额高達2万亿美元相当于回购了总市值的1/10,占流通市值的比重就更高

去年标普500公司的股票回购额是5500亿美元,今年到4月末已宣布的回购额已达1.2萬亿美元回购的好处是上市公司可以利用美联储提供的廉价贷款,置换出对股东的分红但回购到极点了就是退市,这场资产游戏就没嘚玩了所以用回购来包装市盈率的空间也是有限的。同时包装出来的盈利只能骗骗小股民,资本市场中的大投资人有谁看不懂这个玩法

所以美国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早已使国内外投资人都生了退场之心自去年四季度美国三大股指都创出历史新高后,到今年5月末已經在高位上出现了超过半年的"横盘"即已经失去了上涨动力,只是还没有跌下来

但是,资本的本性是要盈利如果在一支股票上停留太玖而又不赚钱,资本就会离开这就是"久盘必跌"的道理。

同时欧洲的QE已经展示出欧洲资本市场繁荣的前景,所以去年12月美国的资本流絀规模创出了1740亿美元的历史高峰,今年3月再度出现千亿美元规模的净流出而今年一季度美国的股票基金减少了506亿美元,欧洲股票增加了503億美元基本成对等的涨消。

但奇怪的是在资本大规模流出美国的同时,美元对欧元却呈现出持续的强势即使在去年创出资本流出新高峰的12月,美元对欧元仍然上涨了4.4%

对这种情况只有一个解释,就是美国在欧洲美元市场在大幅度做空欧元,因为只要在欧洲美元市场莋空欧元的规模大于美国的资本流出额就可以出现在美国资本净流出的时候美元对欧元仍然上涨。

目前全球外汇交易额中美元占87%而美え的境外交易市场有一半是在伦敦,所以美国完全有条件在美国境外做出美元对欧元的强势

做空欧元可能已经是美国金融资本打击欧元資产的最后手段,因为如果美元对欧元持续上涨以美元计算的欧洲资产就是在相对贬值。

但是前面的分析已经说过因为欧元资产有着仳美元资产更大的上升空间,如果欧元资产上涨幅度持续大于美元对欧元的涨幅国际资本迟早会形成从美至欧的大规模流动潮,使美元對欧元的强势彻底颠倒

此外,美国金融资本为了自身利益强行不断提升美元币值使本来就复苏微弱的美国实体产业处境更加困难。

例洳从美国刚公布的数据看美国工业生产指数已经自去年11月后,出现连续5个月的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美元不断升值导致出口減少,这样就使得美国实体与虚拟经济不对称的矛盾更加尖锐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美国爆发新危机与上次次债危机的不同点,就是不僅会有美股泡沫的崩溃还会有美元泡沫的崩溃,会出现美国金融机构大量持有的欧元空仓合约无法兑现

自2013年底上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任期的最后几个月,美联储就提出要退出QE和加息是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资产泡沫危机会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希望通过主动的调整实现"软著陆"但是耶伦上台后已经一年多了,联储却迟迟不敢加息原因就是怕像上次的次债危机一样,成为刺破泡沫的导火索

但是欧洲正在淛造新泡沫,美国制造泡沫的空间却已经顶到了天花板如果因欧洲资产价格狂飙而导致美国金融市场的资金大量流出,美国还是逃不掉爆发新危机的命运

还要看到,如果欧洲本次的QE是对虚拟经济态度的根本转变则欧洲资本的离场就可能意味着在很长时间内不会回头,這将使美国金融市场下一次从危机中的复苏不会有以往那么容易。

同时在次债危机后,美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已经用到了极致如果爆发新危机,可使用的政策工具与空间也不多了所以如果美国爆发新金融危机,程度可能会更猛持续时间可能会更长,也更难以复苏

综上所述,美国经济正在与欧洲经济攻守互易荣衰互易,这样的大趋势美国人能看不到么?

四、美国可能有彻底解决欧元的打算扼住欧洲石油咽喉是制服欧元的可能武器

欧元一诞生就是美元的噩梦,是因为欧元对欧洲金融市场的统一效应形成了美国之外世界最大嘚资产池,所以一旦美国金融市场有什么风吹草动国际资本就可以立即用欧元资产来避险。

而战争与经济手段并用来打击欧元的强势始终也是进入经济虚拟化后的美国,阻挡资本外流和防止危机扩展的主要手段

1999年美国已经坐在了网络泡沫的火药桶上,所以欧元的出现馬上就引起了国际资本从美至欧的流动欧元在诞生前十天内对美元暴涨10%,3月22日道指暴挫328点,3月24日凌晨就爆发了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利鼡战争手段,阻止国际资本外流和抑制欧元强势的第一次行动2002年欧元从底部攀升,2003年3月的海湾战争再次阻止了欧元的强势,保证了美國在网络泡沫破灭后向房地产泡沫的转型

2007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爆发了次债危机欧元再次被作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欧元对美元的彙率从年初的1.2狂飙到年末的1.6此后下浮到1.3以下,但是在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倒台后又猛升至2009年11月的1.5,而同年12月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突然同期宣布调低对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由此爆发

2009年后,美国股市泡沫再度膨胀到2012年下半年由于国际资本恐惧美国金融泡沫而离场,导致欧元再度对美元走高升至2014年3月1日的1.38,而在此时爆发了乌克兰危机导致欧元再次走低。

总之在欧元诞生后不管是否想與美元争霸在客观上也早已成为了美元的最大敌人,并且因此而受到美国的反复打击

前面分析已经说明,由于欧洲的脱实向虚美国目前所面临的麻烦可能比以前要大得多,要想像2001和2009年那样让金融市场快速恢复生机也没有了以前的条件,所以就很有可能想要彻底解决歐元问题

美国解决欧元问题目前应该有三个选项。

第一是打软欧元就是像上面列举的那样,在欧洲周边继续制造地缘危机让国际资夲感到恐慌而向美国回流。但问题是软也是一时之软由于前面所分析的原因,只要欧洲的地缘危机稍有缓和国际资本就会回流。

同时欧洲人也并不是不明白美国人在欧洲周边搞事的原因,所以今年2月8日德法俄首脑在莫斯科闭门会谈达成明斯克协议,确定了在乌克兰停火把美国明显边缘化于欧洲事务之外。因此打软欧元的难度将会不断增加对国际资本的驱赶效应也会越来越小。

第二是打垮欧元僦是通过制造一场大型的欧洲安全危机,迫使欧元解散现在看来,即便是希腊退欧也只能产生打软欧元的效果,而不会导致欧元解体何况希腊用回德拉克马,恐怕一分钱的国债也不会有人买还不如留在欧元内部等着欧央行的国债配额。所以从欧元内部找到打垮欧元嘚因素已经不可能

但是若有来自外边的强力迫使欧元解体,使欧洲的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重新回到欧元统一以前的分散状态则美国就既可从当前的危机中解套,又可防止后续的危机

然而问题是,欧洲自二战后的统一之路从1951年的"煤钢联盟"到1991年的"马约",再到1999年的欧元统┅直到目前战胜了主权债危机维护了欧元的地位,经历过那么多波折也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就算迫于一时无奈宣布欧元解散很难说鈈会趁美国以后的危机,让欧元死灰复燃

第三是统一欧元。金银由于是自然物因此是无主权货币,货币进入到纸币时代则必须由主權来保证其信用。欧元的伟大创举在于它通过虚拟主权,使得货币重新回到了类似自然物货币那样能多国通用的时代。

欧元既然可以實现跨国统一美元与欧元的统一就不是妄想,所以早就有学者提出过"欧美元"或"大西洋元"的构想而若欧美元合并,肯定是美国的金融资夲为主导这既是货币的未来发展趋势,也符合美国金融资本的利益还彻底解决了欧美之间的金融对抗问题,我认为这很可能是美国對解决欧元问题的真正选项。

打软欧元只需要在欧洲周边制造动乱但是打垮和统一欧元,美国就必须更迫近欧洲使用暴力手段

货币霸權一靠经济实力,二靠军事实力欧洲虽然经济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但自二战后由于一直靠美国的军事保护而没有独立的防务所以欧洲在军力上远不是美国对手。

我说这话并非认为美国会直接对欧洲使用武力而是说由于美欧的军事实力不对称,美国在欧洲周边无论怎樣搞出乱子欧洲人也没有用军事实力制止的可能。

我现在认为最有可能的乱子,是美国会用扼住欧洲石油咽喉的办法来迫使欧洲在貨币问题上屈服。

根据BP的数据欧洲目前年消费石油约10亿吨,扣掉俄罗斯和英国、挪威等欧洲产油国的消费欧洲大陆的石油消费量年约6.5億吨,基本全靠进口天然气消费也有超过一半依靠进口。

如果截断了欧洲的油气供应以欧洲目前的石油储备量,顶多能撑3个月如果媔临油气断绝,欧洲人会怎么办

我这么想并非无凭无据,而是有三个迹象可资判断:

第一是美国人为什么会在国际油价不断走低的时候不顾亏损也要开足马力产油、进油和储油。

页岩油的历史已经有200年但自次债危机后美国才突然加大开发力度以提升石油自给能力,并洎2012年后出现暴发性增长使页岩油产量从2008年的日均60万桶猛增到今年5月末的565万桶,使美国的石油总产量从同期的不足500万桶/日增长到目前的1芉万桶/日以上。

由于石油产量大幅提升目前在10亿吨的年石油消费量中,已有超6亿吨国产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一度低至每桶50美元以下巳显著低于美国页岩油每桶80美元的成本线,但美国的石油产量却不断创出新高同时今年一季度进口也从去年的日均440万桶猛增到830万桶,且洎年初以来连续16周商业石油储备量增长都在千万桶上下,以至于国内已经没地方存油不得不高价从国际上租用油轮来储油。

5月份以来雖然原油库存有所减少但是炼厂却开足马力在炼油,在世界经济低迷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下行趋势明显的时期,美国这样做完全是商業行为吗

此外据彭博社报道,按去年油价美国页岩油的投入产出比是2 25:1即投入2美元只能赚不到1美元,今年一季度竟掉到4 15:1但今年一季喥美国页岩油生产商仍能在债券市场融资720亿美元,相当于前15年美国页岩油企业债券发行总额的44%可见若没有美国金融资本给钱支持,美国油企的亏本生产根本进行不下去

根据有关数据,美国目前的政府加商业石油储备量已达2.5亿吨还是BP的数据,美国去年进口的3.6亿吨原油中有7个来油方向,但2/3进口量是来自南北美洲21%来自中东,其它来自非洲和北海等地

即是说,如果设定在一场国际危机中来自美洲以外的石油供应受到干扰仅靠美国自己和美洲地区的石油供应,美国能坚持两年

第二是美国若想扼住欧洲石油咽喉,那么到目前就已经完成叻战略布局

从欧洲的石油进口来源看,55%靠从俄罗斯进口其中有八成以上是走经乌克兰到欧洲的管线,其余走丹麦海峡和黑海;有20%从中東进口其中有七成是用油轮,或管线--油轮联运最后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到欧洲,还有一部分是经伊拉克北部的管线到土耳其再進入欧洲;其它25%从西、北非靠船运进口。

那么若美国要断掉欧洲的主要石油进口来源,只要在乌克兰、伊拉克北部和红海与亚丁湾一带淛造出地缘动乱就可以达到目的。

我们已经看到自去年3月美国已经制造出乌克兰危机,先是用乌克兰的社会动乱搞出克里米亚公投普京见到这个馅饼不会不吃,但并吞克里米亚就掉入了美国精心设计的陷阱引诱俄罗斯与北约进入军事对峙,让欧洲重新感到恐惧并給了美国打卢布和联合欧洲经济制裁俄罗斯的借口,把俄罗斯经济推入危机从而达到了分裂欧俄的目的。

另一个点是伊拉克的IS已经有樾来越多的迹象表明,IS是美国豢养的走狗比如它的最高领袖巴格达迪,此人原是个普通的老师海湾战争后由于拉了个十几人小队伍抗媄而被捕,但是在坐了5年美国人的监狱后却突然飞黄腾达先是在加入基地组织后因高层领导大量被捕而获高升,2年后就反出基地组织自竝门户建立了IS如今已拥有5万人的军队和20亿美元的年收入,在中东和北方到处攻城掠地的超级国际恐怖组织首领

奇怪的是在目前IS的12个高層领导中,竟有9个是与巴格达迪来自伊拉克的同一所美军监狱而美军在伊拉克的监狱有24个之多。

还有奇怪的事情是美军对IS的空袭到目前為止已经进行了4千多次但竟有90%是不投弹,且投了也炸不准被国际舆论称为"空中旅行"。

若IS是听命于美国则中东地区面向欧洲的石油管線就很容易被控制和破坏,由于IS目前也控制了利比亚的多个重要港口欧洲自北非地区的来油也会被干扰。

第三个点是也门也门胡塞武裝的兴起已经有十多年时间,但是今年初以来却突然发力攻入首都亚丁并占领了总统府,引来沙特为首的海合会十国的联合空袭有人說这是沙特和伊朗在背后角力,但俄罗斯又说空袭只是打跑了胡塞地盘又落入IS手中,总之是陷入了无政府状态

不管战乱由谁而起,也門的战乱都对国际航运有重要影响因为也门地处曼德海峡两岸,紧扼出入红海--苏伊士运河的南端通道如果战乱蔓延干扰了国际航运,從海湾到欧洲的7成原油运量就会受阻当然油轮还可以绕行东非--好望角--西非航线到欧洲,但行程要长3倍如果世界多余的油轮都被美国先租走储油而没有更多运力可用,欧洲来自中东的原油供给仍会减少1/3

第三是欧洲周边的地缘危机集中出现。

1999年科索沃战争与2003年海湾战争都昰在一个点爆发地缘危机但自2014年3月的乌克兰事件,到6月29日成立IS开始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攻城掠地,再到今年1月29日也门胡塞武装攻占首都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在欧洲周边突然爆发出这么多危机热点,位置又都可以威胁到欧洲油路恐怕不是偶然的吧?

既然美国已经用战争掱段两次打击过欧元的强势在面临新的、更大危机的时刻,以断绝油路攻击欧元就已经露出端倪

五、过程推演:第三次欧战的可能性

先来讨论一下战争的时机,这主要取决于美国金融市场何时会爆发新危机如果美国是想用战争给危机解套,就必须使危机爆发与战争爆發的时间相匹配那就不如采取用加息刺破泡沫的办法,如此才能在危机中掌握主动权

如果以切断欧洲油路为手段,则9月份以后加息会哽加合适因为从切断油路到耗光欧洲石油储备的时间,正是欧洲进入冬季的时间就更容易用断绝能源来迫使欧洲屈服。

再来看看战争嘚力度前面分析说明,此次欧洲的QE是宏观政策转向的标志而美国则面临着更难收拾的危机,因此即便是以打软欧元为目标力度也必須比以前加大很多,如果以打垮和统一欧元为目标则就不仅仅是让国际资本看到欧洲经济的危机,还必须把美国的目的明确告诉欧洲的政治领导人并迫使他们在面临油气断绝的时候做出选择。

还有就是战争的准备军事专家说,打一场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至少需要一姩以上的准备时间。的确我们直到目前还没有看到美国在进行这样的准备但是之前我们已经看到,美国为了造成欧债危机曾经准备了十姩美国利用页岩油提升石油自给率,也是自次债危机后就开始了

至于还没有大规模的军事调动,是因为如果在乌克兰和中东爆发战争也不是首先就由美军出场,还是从"代理人"性质的战争开始的

关于这场切断欧洲石油供应战争的过程,不考虑打软欧元的选项我认为囿三个前景:第一是美国很快胜,第二是美国很快败第三是战争规模不断扩大,直至第三次欧战爆发

说美国可能很快胜,是因为欧洲油路一旦被切断且又面临漫长的冬季,欧洲完全没有反抗能力被迫接受美国所提出的条件。但从战争开始到完成打垮或者统一欧元的過程可能都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这可能就是美国需要2年以上石油储备能力的原因

美国也存在很快败的可能,是因为国内金融风暴肆虐引出政治、社会动乱在非扩大势态不能取胜的时候,却无力向外只能草草收场。

以我个人的能力给不出以上两种可能的权重,只能说是相差无几

但是还有第三种可能,就是第三次欧战这个变数是建立在俄罗斯对这场战争的态度,以及德法在面临危机时会怎样处悝欧俄关系的基础上

先看俄罗斯。俄是前超级大国拥有可与美国匹敌的核武,常规军力中虽然海军早已不是美军对手但陆军实力仍遠超欧洲,若在乌克兰爆发战争乌克兰政府军根本不是俄军对手,若是对阵美军俄有地利,美军却是劳师以袭远又没有欧洲作为补給基地支持,未见得打不赢

此外,从短期看要切断欧洲能源,对于石油收入占财政收入40%的俄经济来说也是严重问题从长期看,俄3/4的囚口与经济在欧洲部分俄罗斯历来认为是欧洲国家,普京也把入欧当成长期国策因此若欧洲领导人在外部压力下联俄抗美,并承诺今後在欧盟中给予俄相应地位普京应不会拒绝。

从欧洲看在乌克兰事件后,德法早就明白了美俄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否则就不会有德法俄的莫斯科闭门峰会。欧元的软肋是军事若想对付美国的军事强权,除了联合俄罗斯对付美国只有认输一条路

长期以来欧盟领导人沒有拉俄入欧盟,反倒是因为俄军事体量太大在没有外部军事威胁的时候让俄入欧,就会抢了德法的领导地位但是若美国要威胁欧元嘚存在与欧洲的独立地位,欧洲领导人当然会下决心拉俄入欧

当然还有一个选项,就是俄军出兵乌克兰后欧洲同意由俄并吞,换俄不加入欧盟

在欧盟的外部来油中,俄罗斯占了55%若德法俄联手出兵平息乌克兰战乱,清除掉美国的军事存在美国的这盘棋就彻底输光了。

但若走到这一步美国会否认输呢?如果美国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支持美国对外用兵美国会否把驻乌军人从目前的300人增加到足以控淛局势的规模呢?

还有就是波兰等东欧国家的立场欧盟的石油储备主要集中在西欧,东欧各国几乎没有什么储备若战争爆发油源断绝,东欧国家会最先撑不住

美国自冷战后就一直在拉拢东欧各国,若以保障油源为条件要求东欧国家提供帮助,则不仅是军事后勤补给囿了依靠还成功分裂了欧盟。

此外英国近来一直叫嚷要脱离欧盟,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一向听命美国如此,西欧与俄罗斯为┅阵营美国与英、日、加、澳和东欧为一阵营,第三次欧战的敌对双方由此形成

可以简单设想一下这场战争的过程:首先是几十万乌克兰政府军在数百美军顾问的率领下攻入乌东部闹独立的地区,战争过程中导致俄-欧油气管线被炸断欧洲大陆一半的油气供给断绝。

然後应是在同时IS在伊拉克北部截断了输往欧洲方向的油管,沙特从海湾通往红海延布港的油管也可能被IS炸断;此时由于也门动乱曼德海峽的通航受阻,苏伊士运河的油轮通行也被截断

至此,欧洲大陆的石油供应被截断了3/4若索马里海盗和占领了利比亚港口的IS同时有所动莋,则欧洲大陆的石油供应可能被截断8成以欧洲的石油储备,顶多能撑4、5个月

在欧俄协商谈定后,俄军出兵乌克兰打垮乌军进攻恢複油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伤及美军人员,美军派更多部队入乌随即德、法、意、西、荷、奥、比等国军队也投入战场,第三次欧战爆发

这很像是在写小说,我也越写越觉得像小说但欧洲因经济转型与美国加剧货币金融矛盾的前景是客观存在的,美国的金融泡沫再佽濒临崩溃边缘也是事实而危机总是战争的催生婆,同样是历史的规律

所以我相信,类似我上面描写的场景即使今天不出现,明天戓者后天也会出现看到而有准备总比没看到而无准备好。

六、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

关于美欧冲突乃至第三次欧战对中国的影响我想主偠有三方面: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猜想了美欧冲突的三个可能前景,即美国很快胜;美国很快败;以及随冲突规模扩大演变成第三次欧战

洳果是美国很快胜,结果是统一了欧元成功建立了由美国主导的"大西洋元",则这个前途对中国最为不利因为美国收服了欧洲后再来收拾中国将易如反掌。美国是虚拟经济中国是实体经济,本来互补性最强但长期看能替代美国地位的只有中国。

美国对此前景并非不清楚然而当前的威胁主要是来自欧洲,所以解决中国问题只能放在欧洲之后但解决了欧洲问题就轮到中国,而中国以10万亿美元的GDP来对抗媄日欧40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根本没有胜算,就很可能沦为被虚拟经济阵营压抑、控制与利用的地位何谈崛起?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欧矛盾是短期矛盾大于长期矛盾,经济矛盾大于政治矛盾而中美关系则正相反,是长期矛盾大于短期矛盾政治矛盾大于经济矛盾。

美国紦短期经济矛盾摆在长期政治矛盾之上是金融资本的理智选择,否则连当前日子都过不去想什么长远?而且美国也没有同时摆平中欧嘚能力只能有一个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为避免两线作战在"扰乱欧洲"的时候,只能先"稳定亚洲"

如果是美国很快败,则美国只能退回丠美一隅从世界大国的地位衰变成区域大国。欧洲从此因摆脱了美国干扰经济版图扩大,政治走向统一在亚洲,中国实体经济继续荿长逐渐整合东亚。则未来30年是北美、欧洲和东亚"三分天下"之势这个前途说不上好坏,但可以接受

如果演变成第三次欧战,则对中國是最有利格局因为美欧包括俄罗斯的力量,都会在这场大规模战争中彼此削弱则中国重复了美国的老路,即因老列强被战争削弱夶大加快了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的步伐。

必须说明我并非乐于看到战争,希望把中国的崛起建立在他国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毁灭上但中国鈈是战争当事双方,决定不了美欧如何冲突以及到何种规模只是说如果有这种客观可能,中国应该看到并懂得善加利用历史机遇

总之,第一种前途对中国最为不利是中国最需要避免的。

第三次欧战将是美欧为争夺货币霸权的战争争夺的目的还是为了用美元或欧元资產换取东亚的实物产品,所以战火不会烧到东亚这有些类似于美国在两次大战中的地位,即欧战中的双方都需要美国的战争物资支持

囿学者认为,美国的下一个攻击目标是伊朗并会影响东亚的油源。我也曾这么认为但现在不这么看了,因为美国已经在乌克兰和中东擺开了阵势但中东的地缘危机都是在围绕地中海一线,而在东部地区则在积极推进伊朗六方核会谈取得成果。

因此若爆发第三次欧戰,美国在封锁欧洲油路的时候会保东亚油路畅通,否则若破坏了东亚特别是中国的实物生产美国的军需物资乃至日常消费品供给都會断源。

但是若最终打成世界大战世界大国最终都得被迫选边站,美国在两次大战中最后都出兵欧亚也不能始终置身事外。美国甚至鈳能也用断绝油路来迫使中国做出选择或者是提出用石油换军需,这就要看美国是否到那时还能分出力量来胁迫中国

中国的最好选择昰学两次大战中的美国,即两边都帮但收多了美元欧元都没用,是要他们承认中国在亚洲的领导权

认清大国博弈形势,不出头不越位。

目前正是美欧博弈的关键时期正像当年美国要连中抗苏,欧洲在面临美国巨大压力的时候也在运营"巧实力"把美国这股祸水东引,莋法是推动中国的金融市场与人民币开放让中国顶在欧洲前面去抢美国的金融奶酪。

第一招是欧洲大佬蜂拥而入亚投行中国发起搞亚投行本来是为了配合"一带一路"建设,但欧洲大国突然纷纷主动加入把亚投行捧成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开端。

第二招是欧洲人主导的IMF提出让囚民币加入SDR并鼓吹说能由此引来超过万亿美元的外资,就让中国领导人对开放人民币的预期大大提前

在今年3月的博鳌论坛上,中国领導人提出要加快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此后开始对A股不断增加刺激力度,甚至有人提出要造出上万点、超40万亿美元的股市规模目的就是为囚民币开放铺路,让中国股市在人民币开放后能够引起国际资本流入形成开放后的强势地位。

但是这些都是在与美元和美国的金融市场哋位争锋美国金融资本目前的主要敌人是欧洲,若中国此时杀出来且势头比欧洲还猛,的确会打乱美国以前的布局可叹的是,真正嘚得益人不是中国而是欧洲

前面的大篇分析,都是说明美欧矛盾爆发在即中国真正的战略利益是让美欧在冲突中削弱,但目前做的却昰让美国的矛头对准自己除了为欧洲人分担压力,只是在中国经济不断下行的时候使中国的实体经济也走上泡沫化道路。

在不应出手嘚时候出手是战略错误,人民币国际化是方向但现在不是好时机。若需要繁荣A股当美欧冲突起来的时候,肯定会出现美欧资本大量逃向东亚避险到时它不请自来不是比现在强造出来的势好?

同时中国自2013年就开始在南海造礁,但今年美国突然一反挑动南海周边国家鬧事的做法直接与中国制造军事摩擦,并不断升级事态就是因为中国今年初以来开始要动美国的金融奶酪,迫使它产生了要教训中国嘚打算

从长远看,美国国土广阔又拥有南北美洲的资源与中国的资源矛盾几乎不存在,但欧洲没有资源中国也没有资源,中国的"一帶一路"是奔向中东和非洲的资源地带其西出指向已说明了与欧洲的资源竞争关系。

目前欧盟有来自中国的年均3千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相應可以把中东与非洲的资源让给中国,但长期看当中国的资源不敷自己使用而减少出口的时代迟早会到来,与欧洲经济的竞争性就会凸顯因此中国的长期敌友关系十分明显,让美国来消耗欧洲符合中国的长期利益。

所以在美欧争霸的关键时期,中国不应急于搞人民幣国际化不应急于拉高A股股指,不要与美国争夺货币金融利益而是要利用好美国和美元的力量。

在上个世纪前半叶我们已经看到过甴产业资本发动的两场世界性战争,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我们也许会看到由金融资本发动的又一场世界性战争。

在冷战结束后的20多年内我们已经多次见识过金融资本的贪婪,在产业资本时代马克思曾经说过若有300%的利润,资本会铤而走险但比起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在亚洲金融(港股00662)风暴中2000%的增殖倍率,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我们也已经见识过金融资本的凶残,在科索沃、伊拉克和乌克兰都是在用人命堆出貨币利益,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资本虚拟化后就不嗜血金融资本对战争的狂热可能正与其资本的增殖能力成正比。

在进入虚拟资本主义时玳的今天美欧的虚拟经济利益矛盾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并且由于欧洲的经济转型越来越具有对抗性。这种世界格局最有利于中国嘚崛起中国不主动出手,而是等待美欧矛盾的发展国际形势就会变得对中国更加有利。反之则会铸成历史大错

从方法论看,不仅仅昰研究中国的经济问题也不仅仅是研究中国一国的问题,而是站在全球角度以经济利益为主线,综合研究国际政治、外交、军事与安铨问题在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大国的过程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金融界美股讯:又到展望新一年行情的时候了,高盛(GOLDman Sachs)、德銀(Deutsche BAnk)等6家顶尖投行对美国股市2016年的行情做出了预测

2015年华尔街对股市的预测呈现出稳步下调的特征。上周五标普500指数收于2090点而彭博数據显示华尔街对指数年底目标的中位值为2150点。去年12月华尔街的预测值为2213点。

对明年的展望也不例外即便最乐观的策略师也预计2016年美股呮能温和上涨。

高盛策略师DaVid KOstin写道:“我们预测标普500指数2016年将连续第二年止步不前我们2016年目标2100点比当前位置(2089)高出1%,而当前位置也仅比2014姩年底的2059点高出1%”

美银美林Savita Subramanian写道:“我们预计美国蓝筹股2016年温和上涨。在我们看来美国经济未来12个月出现衰退的可能性较小,但估值巳经从过去的低估水平正常化预计未来回报率将会下降。”

瑞银策略师Julian Emanuel写道:“如果不出现无法预见的外部冲击或衰退在盈利继续改善的情况下,2016年美股应该会上涨尽管如此,我们依然预计波动率将会比较高即风险将会上升,无论向上还是向下”

瑞信分析师Andrew Garthwaite指出:“我们认为美股牛市已经进入后期,来自于估值、宏观环境不确定性、自下而上的干扰、盈利动能不足、市场宽度下降等方面的负面影響将会上升”

巴克莱Jonathan Glionna写道:“我们的宏观逻辑非常简单直接。我们相信美国利率走高将会推动美元上涨从而限制企业每股盈利的增长、压低股市回报率。我们预测EPS增长4%标普500上涨5%。”

德银策略师David Bianco指出:“我们将标普500指数2016年的EPS预期从128美元下调至125美元从最近大宗商品和汇率市场的走势来看,投资者购房能力评估应包括哪些方面应该不会对我们的下调感到惊讶”

欧银宣判+非农决战 下周重磅核弹连环炸敬请防备||金融界股票||###||2015年12月01日 01:21

11月23日至11月27日金融市场概述:巴黎恐袭事件的阴霾尚未消散,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又导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茬这个多事之秋,美国感恩节假期的气氛也难以让人轻松

美元指数周五触及八个月高位,有关美元和欧洲主要货币间的利差将日益扩大嘚预期推升美元指数接近年内峰值100.39为2003年6月以来最高。

市场主流观点认为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将在下月升息,美元因此走强另外,市场预计欧洲央行和瑞士央行将会进一步放宽政策

本周美元/瑞郎上扬逾1%,周五触及五年高位美元/瑞郎连续第二周升幅超过1%,上周涨幅接近1.2%

欧元/美元本月迄今下跌3.7%,本周收于1.0600下方因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将在12月3日的会议上宣布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

英镑本周稍早曾在英國财政大臣奥斯本发表“秋季声明”后上涨奥斯本在“秋季声明”中放弃了取消部分低收入者福利这一不受欢迎的计划,同时还缩小其咜政府支出的削减幅度

美联储12月加息已经是大概率事件,争论的焦点不再是升还是不升而是此后的升息步伐将会怎样。至于欧洲央行几乎肯定会放宽政策,问题在于将选择哪些具体措施内部核心成员意见分歧。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篮子近在眼前无疑将增強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信用背书。

展望下周欧洲央行周四的政策会议将成为焦点,澳洲、加拿大和印度央行也将举行政策会议此外,丅周将出炉的数据颇多关注重点包括美国11月非农就业、以及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德国力组宽松欧洲央行宽松政策戓“难产”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上周发出最强烈暗示,为央行在12月3日会议上出台新举措埋下伏笔欧洲央行官员本周在法兰克福召开一系列高规格会议。数位消息人士对路透表示各国央行官员正在考虑是否对银行业者实行两级存款利率,以及是否采用扩大购债等选项

根據荷兰合作银行的估算,货币市场反映出的利率下调幅度仅为12.6个基点但周四时则预期下调15.3个基点。

野村外汇分析师Yujiro Goto称:“路透报导过后市场有关欧洲央行将进一步调降存款利率的预期升温。下周欧洲央行会议之前欧元买盘机会不大因此欧元跌破1.05美元的下行风险在加大,”

一位了解磋商情况的官员表示,“他们还在努力确定应包括哪些举措许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在这些磋商中德拉基与德国持怀疑态度的决策者出现不和,而身为主要决策制定者之一的央行执委劳滕施莱格罕见地公开反对扩大印钞计划

法国巴黎银行驻伦敦分析师Ken Wattret表示,“既然已经提升了采取行动的预期它(欧洲央行)不会冒让市场失望的风险,”他的看法反映了市面上多数分析师的看法

先不論下周欧银是否加大宽松力度,目前有专家认为即便欧洲央行下周下调存款利率,但仍可能落后于市场一步外媒报道指出,如果作为債券购买项目最低线的存款利率自-0.2%下调10个基点则可供欧洲央行刺激项目购买的债券将增加3730亿美元,但历史经验表明这些债券可能很快蒸發

欧洲央行已经对这个举措的潜在影响有了初步了解,据外媒统计的欧元区主权债券指数显示自欧洲央行上次会议以来,约4530亿美元从箌期日上看符合购买项目条件的债券的收益率跌破了-0.3%

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驻伦敦利率策略主管RiChard McGuire称,“进一步下调存款利率增加可供购买债券规模的好处恐怕不会持续欧洲央行在这个问题上可能陷入自我追逐的怪圈,无法买入核心市场曲线短端的债券而欧洲央行放弃以存款利率作为最低线可能更有用。”

俄土纷争引发三战臆想 中东局势走向何方

土耳其周二在叙利亚边境附近击落一架俄罗斯战机,称其侵犯了领空俄总统普京表示,这将“给两国关系带来严重后果”这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成员国和俄罗斯在半个世纪来公开承认的最嚴重冲突之一。

俄罗斯一架苏-24战斗机周二(11月24日)在土耳其和叙利亚边境叙利亚一侧坠毁土耳其方面说,因军方对一架进入土耳其凌空嘚俄罗斯战斗机多次警告无效随后击落了该战机。而俄罗斯方面则表示飞机飞行一直保持在叙利亚境内领空,这架战机遭到地面火力攻击在叙利亚境内坠毁。

俄罗斯在推特上声明:苏-24战机在叙利亚境内返回途中被土耳其F16击落。监控显示战机完全没有越境。

俄罗斯總统普京晚些时候的讲话增加了两国发生严重冲突的担忧普京称,俄罗斯战机是在叙利亚境内被土耳其F-16发射空对空导弹击落距离土耳其边境1千米,随后在距离土耳其边境4千米处坠毁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提振了避险欧元和日元的需求,日元兑美元周三触及一周半高位美元指数在本周初曾触及8个月高点,因对美国下月升息的预期升温但战机被击落事件发生后小幅回落。

国际社会呼吁俄土双方保持冷靜但两国均不愿让步。俄罗斯威胁对土耳其实施经济报复而埃尔多安称俄罗斯的做法“不理智”且“不合适”。

野村分析师Timothy Ash称:“(汢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是个厉害角色又很情绪化,如果俄罗斯的报复行动做得太过我觉得土耳其不免会反击,比如以牙还牙地实施贸噫制裁甚至可能波及俄罗斯核协议等方面,不过我觉得也存在一个清楚的共识即这样的行动是两败俱伤,谁都不想见到现在决定权茬俄罗斯一方。”

美国三季度GDP上修 12月加息概率提高

美国商务部(DOC)公布的报告显示美国三季度GDP年化季率修正值增长2.1%,预期增长2.1%初值增長1.5%。美国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加快较初值"强势"上修,主要得益于库存再度飙升所提振

报告称,美国三季度企业获利暴跌但昰奇怪的是,工人收入攀升

美国商务部则称,此次GDP数据被上修主要得益于消费的增长非耐用品及耐用品的消费都有所上涨,服务业方媔医疗保健消费增长明显

数据公布之后,华尔街日报称美国第三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修正值表现好于前值,主要原因在于商业库存增多但与第二季度3.9%的GDP增速相比仍处于低位,其中企业税后收入增幅录得2014年第四季度以来最小涨幅暗示今年年底前美国经济仅以温和步伐增長。

美国3季度GDP年化季率好于前值这支持美联储在12月启动近十年来的首次加息。

尽管随后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表现不尽如人意美国11月综匼制造业指数为负3,10月为负1此外,美国谘商会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美国消费者信心下跌至2014年9月以来最低。具体数据显示11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0.4,远低于分析师预估中值为99.510月经修正后为99.1,前值为97.6

不过,这些不佳的数据难以改变美联储12月加息的既定轨道

断头铡刀——黑周五A股迎来大甩卖

美国的“黑色星期五”中国股市意外迎来了“挥泪大甩卖”。周五(11月27日)沪深两市双双大跌,上证指数创下近彡个月来的最大跌幅这一“断头铡刀式”的下跌让投资者购房能力评估应包括哪些方面惊呼,A股的反弹难道要就此终结

截至收盘,上證指数下跌5.48%至3436.30点创下自2015年8月25日最大跌幅。本周上证指数累计重挫5.4%创下逾三个月来单周最大跌幅。今日A股成交额4631亿元昨日成交4256亿元。

基本面来看证监会对部分券商立案调查对市场情绪产生了冲击,对于市场人气打击明显分析人士认为,这一因素也是引发今日券商板塊调整的导火索同时,分析人士指出证监会再发布场外衍生品融资五项禁令,继续出手去杠杆千亿融资遭打压,也是市场下挫的重偠原因

此外,下周新股发行(IPO)将正式重启无论认购规则如何改变,对市场的负面影响总是存在

天信投资认为,“从今天这种疯狂嘚杀跌以及股指破位的走势来看杀跌的动力十分充足,这也是对近几个月以来连续上涨带来的最直接的反击短期市场不容乐观,投资鍺购房能力评估应包括哪些方面切记要不断降低仓位短期看看3350点附近能否出现支撑,然后重新做好新一轮投资策略”

中证投资指出,“消息面上券商违规连、融资交易收益互换叫停以及IPO下周一开启申购都在本已脆弱的市场情绪上加上了‘最后一根稻草’。昨日市场虽嘫再度出现大幅杀跌以释放短期调整压力,但从量能上看较8月底大跌时量能依然明显较低,预示短期市场调整空间较为有限”

下周展望——人民币或迎来历史性时刻

展望下周,重磅事件扎堆会让投资者购房能力评估应包括哪些方面应接不暇首先,市场重点关注欧洲央行(ECB)利率政策决议、美联储主席耶伦讲话以及美国11月非农数据这些信息将决定投资者购房能力评估应包括哪些方面是否会继续卖出歐元和买入美元。

市场目前预计欧洲央行预期将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同时将量化宽松政策延长至2017年3月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Draghi)应该會继续保持扩大量化宽松政策的大门敞开。虽然降息幅度可能小于市场预期但资产购买期限的延长方案或更加激进。

如果下周耶伦讲话囹美元过强的担忧浮出水面美元走势或迎来一轮回调。此外美国11月非农数据预期向好的驱动因素已逐步在美元当前汇价中得到体现,戓将刺激美元多头获利了结

市场交易主线方面,投资者购房能力评估应包括哪些方面需关注美元融资成本提高以及欧元区资本外流引起嘚欧元卖压预期美元兑瑞郎和日元的买盘将保持强劲,而兑欧元的上行空间已经有限欧元方面,德拉基很难继续提升量化宽松预期洇此欧元存在一定的上行风险。美元则需紧盯非农就业数据下周非农数据应该不会改变美联储政策。而耶伦周二和周三分别发表的讲话將会成为市场走势的重要驱动因素

商品货币方面,澳纽系这里澳洲联储(RBA)货币政策态度难再改变,汇价走势关键在于市场风险情绪加元方面,除了加拿大央行货币政策例会外原油价格仍是汇价的主要驱动因素,下周即将召开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政策会议值得关紸

国内市场方面,A股在经历又一次集体跳水后将如何演绎成为市场关注焦点而市场首先将迎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定于11朤30日召开的会议,讨论人民币是否应被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近段时间中国经过多措并进的冲刺,已为“入篮”做好准备

在全浗陷入安全资产荒之际,人民币一旦加入SDR无疑增强其在国际市场的信用背书但就此寄望人民币资产需求高歌猛进恐不现实。惠誉认为將人民币纳入SDR篮子料不会引发对人民币资产的全球需求有明显改变。对于人民币入篮后的走势多家国际投行报告预测人民币之后将出现┅轮贬值。但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加入SDR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成为国际关注的标杆汇率,中国央行将竭力茬短期内增加其相对稳定性

下周重要经济数据和事件

21:00 德国 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初值

21:30 加拿大 第三季度经常帐

23:00 美国 10月NAR季调后成屋签约销售指数

23:30 媄国 11月达拉斯联储制造业指数

09:00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对名古屋当地企业领袖讲话

21:30 美联储理事就多德-弗兰克修正案举行公开会议

21:00 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在布鲁塞尔召开新闻发布会

09:00 中国 11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14:45 瑞士 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23:00 美国 11月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數

11:30 澳洲联储政策会议,并宣布利率决定

15:00 英国央行公布今年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并发布金融稳定报告

17:00 英国央行行长卡尼召开新闻发布会

意夶利央行行长维斯科在罗马发表讲话

18:00 欧元区 11月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初值

23:00 加拿大央行货币政策会议,并宣布利率决定

21:30 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全国高校美联储挑战赛上致欢迎词

21:30 美国 上周季调后初请失业金人数

23:00 美国 10月耐用品订单修正值

20:45 欧洲央行公布利率决议/21:30德拉基召开新闻发布会

01:25 美联儲主席耶伦在华盛顿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

03:00 美联储发布经济状况褐皮书

23:00 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作证

08:30 澳大利亚 10月季调后零售销售

21:30 美国 11月非农就业人口变动

02:10 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在该行与财政部金融研究办公室联合主办的会议期间的餐会上致欢迎词

02:15 美联储副主席費希尔将在餐会上讲话

23:15 在费城联储银行主办的“美国经济新常态”论坛上费城联储主席哈克致开幕词

21:30 意大利央行行长维斯科在罗马发表講话

加息升温美指破百 欧银非农将压轴超级周||金融界股票||###||2015年12月01日 01:22

金融界美股讯:11月23-27日当周美国三季度GDP上修,美联储年内加息预期持续升温美元指数两度图破100大关,创逾八个月新高100.20;欧洲央行官员称欧洲央行或采用新的宽松利器欧元弱势震荡,创逾八个月新低1.0566;下周人民幣或将迎来加入SDR的历史性时刻关键性欧洲央行决议与美国非农报告将携手霸气登台,汇市将风云再起

美国三季度GDP上修,美联储年内加息预期升温

本周二公布的美国第三季度GDP一如市场预期上修为增长2.1%表明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良好,将向美联储传达有利于加息的信号市场預期的美联储12月加息几率持续上升,美元指数两度图破100大关创逾八个月新高100.20。

周二晚间公布的美国第三季度GDP年化季率修正值上修为增长2.1%符合预期,初值为增长1.5%美国商务部随后指出,此次GDP数据被上修主要得益于消费的增长非耐用品及耐用品的消费都有所上涨,服务业方面医疗保健消费增长明显。

数据公布之后华尔街日报称,美国第三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修正值表现好于前值主要原因在于商业库存增多,但与第二季度3.9%的GDP增速相比仍处于低位其中企业税后收入增幅录得2014年第四季度以来最小涨幅,暗示今年年底前美国经济仅以温和步伐增长

随着美联储12月会议的日益临近,市场预期的美联储12月加息几率持续上升目前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市场预期的12月加息几率为74%2016年3月加息几率为87.8%。

虽然周三公布的美联储重视的PCE物价指数略不及预期但料不足以明显阻碍美联储年内加息,市场预期的美联储年内加息几率仍将高企美元强势仍将持续。

高盛(GOLDman Sachs)本周指出联储基本已经确定在12月会议上加息,高盛预计2016年联储还将继续加息100基点每个季度加息一次。

不过就目前而言,高盛认为这一预测面临向下的风险即最终加息幅度存在低于这一预期的可能。

宽松预期升温欧元两喥跌破欧银决议或推宽松“新杀器”

本周路透援引欧洲央行官员消息称,欧洲央行或采用新的宽松利器投资者购房能力评估应包括哪些方面对欧洲央行扩大宽松的预期进一步升温,欧元持续承压欧元两度跌破1.06关口,创逾八个月新低1.0566;下周四欧洲央行将召开议息会议料欧银会议前欧元将维持弱势震荡格局,或下测1.05逢高做空。

周三欧洲时段路透援引消息称欧洲央行正考虑购买地区性债券,甚至将冒著得不到偿还的风险购买银行贷款;此外欧洲央行可能会在12月的会议上讨论“最新的宽松利器”--对银行存款采取分级利率。

路透援引欧洲央行官员的话指出这种“分级利率”也就是依据银行在欧洲央行存放的现金数量来决定利率水平,相当于对囤积现金超过一定数额的銀行处以“罚金”

法国巴黎银行在消息传出后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