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需们,离北京刚需买房买房还有多远

    住建部网站披露,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支持北京市、上海市开展共有产权住房试点的意见》,支持北京市、上海市深化发展共有产权住房试点工作,鼓励两市在共有产权住房建设模式、产权划分、使用管理、产权转让等方面进行探索。

    几乎同一时间,北京市发文《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自2017年9月30日起正式实施。其中明确了未来五年供应25万套共有产权住房的目标。毫无疑问,刚需有福了!北京户籍无房户,拿着100万元,过去肯定买不到房,但未来肯定可以等到一套合适的共有产权房。

    目前,除了北京市明确25万套共有产权住房目标,上海市截至2016年底已供应共有产权保障住房8.9万套。住建部鼓励两市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结合本地实际,大胆探索,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共有产权房离推向全国还有多远?

    广东会紧随其后吗?省住建厅、发改委上月印发的《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探索建立共有产权住房制度。不过,也有专家分析认为,广东的广州、佛山、肇庆被列入13个城市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近期部分地方可能侧重发展租赁住房。

    被称为京版共有产权房的《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拟新推“共有产权住房”,满足在本区工作的非本市户籍家庭住房需求的房源应不少于30%;一个家庭只能购买一套共有产权住房;共有产权住房项目的销售均价,应低于同地段、同品质普通商品住房的价格。开发建设单位依据销售均价,结合房屋楼层、朝向、位置等因素,确定每套房屋的销售价格,价格浮动范围为±5%;共有产权住房购房人取得不动产权证满5年的,可按市场价格转让所购房屋产权份额。同时,北京共有产权住房可落户入学。

    这一消息,对于许多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喜讯。

    根据该办法,今后五年北京将完成25万套共有产权住房供地,通过加快房源供应,提升建设品质,公平合理分配,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坚决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促进住房回归居住属性。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从概念与制度设计上,共有产权和雄安新区的积分购房资格一样,都带有浓厚的新调控风格。首先明确了共有产权房的供应量与定义,25万套5年的供应量远远超过了过去几年的自住房供应量,对于市场来说,加法供应的作用也更加明显,能够明显降低市场对房价上涨的预期。

    共有产权房吸取了自住房的优点,规避了一些缺点。从产权意义上保护了保障房人群的资产升值权,体系内流转又可以做到避免过度福利化。未来共有产权房购房者退出后,再购房群体依然是共有产权房群体,这样可以避免过去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大量转商的现象。减少了带有投资属性需求的进入共有产权市场。

    “整体看,共有产权房有利于房价的稳定,而且可以进一步发挥之前自住房发挥的作用。”张大伟看来,职住平衡是共有产权配售的一大优先考虑因素,整体看,共有产权是自住房的全面升级,落实了“房住不炒”的原则。

    方圆资产管理首席市场分析师邓浩志认为,过去,有钱的可以买商品房,困难的可以申请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但一直以来并没有针对解决夹心阶层住房问题的产品,如今推出的共有产权房,应该是这个群体的福音。

    就在9月13日,北京出让两宗地块,其中,石景山区东下庄地块引起8家房企73轮征战,最终被房企联合体以20.65亿元拿下,溢价率达29.06%,成交楼面价为2.90万元/平方米。业内人士表示,石景山地块全部为自住房,是北京明确自住房全面转为共有产权房后的首次土地出让,北京首宗共有产权地块受捧,这表明,共有产权住房从探索走向落实。

    2014年,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黄石、淮安6个城市明确被列为全国共有产权住房试点城市。因北京版方案更加体系化,被业界看作或将成为未来全国推出的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样板。

    9月21日,住建部发文支持北京市、上海市开展共有产权住房试点,鼓励两市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结合本地实际,大胆探索,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分析人士指出,未来公租房、年轻人为主要需求群体的租赁住房、流动性较差的共有产权住房、无限制但供应较少的商品房,将共同构成一线城市和热点城市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成为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做了个简单的测算:从过去几年看,北京自住房供应合计6.2万套,基本已经完成签约。对于市场来说,自住房对市场持续影响。特别是2014年与2017年,自住房住宅土地供应的面积均超过了30%,大量的底价房供应,是出现2014年与2017年楼市调控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2017年上半年,自住房已经影响房价降低7%左右。

    在张大伟看来,因为共有产权房的价格明显要比周边房价低,有的甚至低30%左右,对这部分住房的房价是有抑制作用的。

    分析人士表示,整体看,在共有产权房继续推动下,市场的观望情绪会继续加强,特别是大量房源供应后,整体价格的稳定已经可以预期。

    “共有产权房的最重大的政策变化是,不得转商,也就是说,购房者将永远不能获得完全意义上的投资价值。虽然在体系内也有一定的升值可能性。”张大伟表示,共有产权房可流转但投资属性弱。

    那么有多少人会申请?张大伟分析,看过去的自住房,申购人群数量大约维持在15万户左右,其中很大部分是优先人群。“但共有产权房相比自住房最大的变化是,不得转商,但价格又比之前不得流转的经济适用房高。购买过共有产权房后,如果将来再买房需要退出共有产权房。”所以,张大伟预计,共有产权房的申购人群数量大约为5-10万户。

    张大伟分析,从今年供地结构来看,北京市共有产权房的用地大增,而商品房用地则相对历史平均水平减少,“所以整体看,对于北京来说,商品房目前依然受追捧。共有产权房明显缓解买不起商品房人群的需求。北京的房价肯定会出现明显的平稳乃至下调。”

    对此,邓浩志也指出,北京计划未来5年推出25万套共有产权房,平均每年5万套几乎占住房建设总量的一半(过去住宅年建设量在10万套左右),如果是在原基础上再加5万套,那北京有这么多地吗?实际情况是过去10年北京土地供应总量基本平稳且不断轻微下滑。在他看来,如果共有产权房用地占用普通住宅的指标,那商品住宅供应可能会更加紧张,商品房价格也可能上涨。

    日前,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回应广东省政协委员关于拟推新举盘活公租房时透露,探索允许有条件的城市,在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居住满一定年限且符合相应条件,并补交相关费用后,可将公共租赁住房转为共有产权住房。

    上月,省住建厅、发改委联合印发《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其中也提到,要完善城镇住房制度,探索建立共有产权住房制度,根据定价标准及个人出资数额,确定个人和政府或者个人和有关单位持有住房产权的相应比例产权。

    不过,邓浩志分析认为,“因为在共有产权房计划里广州并不是试点城市,而是13个发展租赁住房的试点城市之一,所以近期广州除了普通商品住宅之外,重点发展的可能是租赁住房。”邓浩志表示,广州未来5年土地供应计划里面已经有20多万套的租赁性住房,因此应该是往这方面发展。

    邓浩志表示,共有产权房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一线城市当年的经适房、限价房就有共有产权的意味,虽然具体细节有所不同,但价格低于商品房,而出让后政府和购房者共享收益的基本特征是一样的。但这些当年曾经推出的产品为何最终没能继续?值得思考。”邓浩志认为,主要是地方财力和土地两方面原因。

    共有产权房用地如果占用普通住宅指标,则属一种行政间接补贴行为。因为共有产权房或者土地价格都是低于公开市场价的,建设这些项目都会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所以建设越多,地方财政承担的压力会更大,所以这次共有产权房发展的结果仍需观察。

国庆长假,有人走走走,有人买买买,有人堵堵堵,当然最可怕的还是砸砸砸。

10月6日,江西上饶,业主举着“碧桂园大忽悠”的横幅把碧桂园的售楼处砸了,1万元/平方米的精装修,降到了8500元/平方米的毛坯房,业主还没收房,就来“维权”了。

而经过微博曝光的打砸售楼处的事情不只上饶,上海浦东南郡项目,均价从3.5万降到了2.6万,业主高喊“还我血汗钱”;安徽合肥,豪门金地项目,去年2.4万,现价1.75万,国庆期间二期开盘,即刻维权。

然后是浙江杭州、福建漳州、江西景德镇......

如果给已经黯淡的房地产“金九银十”褪去外层的包金鎏银,恐怕内核里就剩下了“铜九铁十”。市场在起变化,而人们的购房心理更加微妙。

9月18日,西安的三迪·曲江香颂枫丹有两栋楼开始了意向登记,473套房源推出,主力户型为90-100平方米的三室两厅,根据物价局价格公示,本次开盘销售的住房均价14495.52元/㎡。

然而近500套的房源,在意向登记阶段,登记者就寥寥无几,而据报道,经过现场核验通过的家庭数为零。而在9月初的时候,保利中央公园以15301元/平方米的价格开盘,意向登记比例还达到了115.81%。

1.5万买买买,而1.4万无人问津,这个落差对于作为房价“后起之秀”的西安来讲还是不小的。

西安阳光售房网的统计数据显示,9月的最后一周,西安市商品房共成交29.09万平,环比下跌24%,其中普通住宅成交19.4万平,环比下跌22%。而根据中指院的市场交易数据,9月份全国监测的主要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降7.29%,超六成城市环比下降,同比下降0.52%。

不好卖,但是也得卖,房地产商们也是开始出奇招,打折。

其实在今年开始,房地产行业的折扣也是有的,只不过很低,上半年行业整体折扣在9.5折左右,而这个折扣也基本上是针对全款的客户或者高首付的客户,整体并没有很高的打折意愿。

但是在即将进入九月份之际,打折就成为了一种风潮。

●8月27日,中海地产南宁多盘联动,推出了8折优惠;

●8月30日,恒大就针对旗下280个城市的646个楼盘,推出了8.9折的特惠活动;

●中粮在9月末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购房节,涉及16个城市66个项目的上万套房源;

●碧桂园南京仙林东四盘联动,首付1成。

●此外,首开、龙湖、富力等著名房企也有不同程度的优惠。

而普遍来讲,这些折扣均低于上半年的平均折扣。而现在已经进入到了2018年的最后一个季度,房企也要冲刺全年的销售额了,那么在“不好卖”的情形之下,“打折”恐怕还是一个刺激需求的有力手段。

而在一线城市,花样更多,“打折”进行的更加隐蔽一点。

以上海雍和府项目为例,自今年3月取得预售证以来,去化不理想。据报道称,共350套房源,至今仍有334套可售,于是采取了网红式的促销手段——买房送宝马。

据雍和府销售人员介绍:“买房送宝马这个活动涵盖了所有的房型,赠送的车型为宝马3系、X1以及1系,具体车型视户型、楼层等略有差异,而如果不选择送车,也可以折价抵扣到房款中,抵扣金额为20余万元。”

而在另一方面,不好卖就不建。

有媒体报道,9月底,碧桂园运营中心召开了视频会议,会上传达了董事局主席杨国强的要求,为了加强有效供贷,考虑把销售率不佳及正负零为负的项目(即还未进行地面工程者)停工。

市场在变,而房企的心态也在变化,其实在各个上市房企在发布中报时,也能看出一些端倪来。

在未来的市场展望上,房企对于后市的展望,总基调是顺应时代发展,但是也对未来市场的下滑做出了预判。

而这种预判来自于房企们的财务管理,在“靓丽”的财报中不少房企在上半年计提了存货跌价减值准备。

数据显示,在前20标杆房企中,存货跌价准备最高的是绿地,上半年期末存货跌价准备约26.26亿元,期初约19.79亿元。

而龙头房企万科在2018年中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为15.37亿元,万科共计提12个项目,分别位于乌鲁木齐、大连、宁波、烟台、南充、镇江、抚顺、营口、温州、南通、唐山等地,中西部区域和北方区域较为突出。

万科在此前的中期业绩投资者会议上表示,未来还将审慎计提,尤其对一些受调控影响的项目进行减值计提。

而除了绿地、万科,保利发展、华夏幸福、金地集团、新城控股、泰禾、阳光城等房企也做了期末存货跌价准备,其数额均已过亿。

在做好了存货跌价减值准备的同时,房企在拿地策略上面,也有了分化。

部分房企选择积极拿地,但是猫哥也注意到了,这些房企的拿地重点转向了并购上,多渠道拿地成为一种重要的策略。而相当一部分的房企在拿地方面,选择了审慎的态度,万科、碧桂园、融创等房企都是很“小心”。

三四线城市离降价还有多远?

当然,可能“不好卖”的情况在三四线城市,并没有得到太多的体现,每当新项目开盘,人头攒动的售楼处就是很好的证明。

而原因嘛,也很简单,棚改带来的红利虽然有些许降温,但是红利期未过,仍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推动作用,我们也看到了,这两年三四线城市的房价飙涨起来连自己都怕。怕现在不买就买不起了,也怕赶不上这一轮的飙涨,少赚一笔。

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热度依旧保持,部分三线城市如绍兴、烟台、泰州、张家港、柳州、廊 坊、洛阳等由于政策面的宽松而房价上涨迅速。

但老话讲,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政策宽松意味着政策调控的空间很大,在“遏制房价上涨”的大趋势下,三四线城市很难独善其身,未来新的调控政策出台,一些没有经过限购限贷的三四线城市真的准备好了吗?这样的政策将遏制一部分投机性需求,那么房价凉凉也在所难免。

而在另一方面,从房企大佬们的布局也能嗅到三四线城市危险的味道。

在三四线城市一波大涨之后,不少房企看到了三四线城市的机会,纷纷布局,抢滩登陆。但时隔一年多,态度就有些变化了。

看好一二线城市”依然是一个共识,而对于三四线城市的长远压力的认识也逐渐清晰,一些房地产公司在三四线城市加快了周转速度来防控风险;而在拿地上,无论是乐观企业还是悲观企业,拿地的主要方向基本上以一二线城市为核心,看好一些重点三线城市,而弱三线和四线则基本上是计提存货减值的范围内。

大佬们的投资方向,对于购房者和投资者都是一个很好的参考依据。尤其是对于投资者而言,非刚需自住,更要看好投资的风险。

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相比较而言,并不是很成熟,一盆冷水很容易就浇灭市场的热情,市场萎缩的状态下,大幅的降价打折也就不远了。

那么在房子库存足够的情况下,三四线城市的人群更倾向于买新房,新房都打折了,二手房的市场在哪里呢?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原标题:有人买房得宝马,开发商做好降价准备,房价怎么走?

国庆长假,有人走走走,有人买买买,有人堵堵堵,当然最可怕的还是砸砸砸。

10月6日,江西上饶,业主举着“碧桂园大忽悠”的横幅把碧桂园的售楼处砸了,1万元/平方米的精装修,降到了8500元/平方米的毛坯房,业主还没收房,就来“维权”了。

而经过微博曝光的打砸售楼处的事情不只上饶,上海浦东南郡项目,均价从3.5万降到了2.6万,业主高喊“还我血汗钱”;安徽合肥,豪门金地项目,去年2.4万,现价1.75万,国庆期间二期开盘,即刻维权。

然后是浙江杭州、福建漳州、江西景德镇......

如果给已经黯淡的房地产“金九银十”褪去外层的包金鎏银,恐怕内核里就剩下了“铜九铁十”。市场在起变化,而人们的购房心理更加微妙。

9月18日,西安的三迪·曲江香颂枫丹有两栋楼开始了意向登记,473套房源推出,主力户型为90-100平方米的三室两厅,根据物价局价格公示,本次开盘销售的住房均价14495.52元/㎡。

然而近500套的房源,在意向登记阶段,登记者就寥寥无几,而据报道,经过现场核验通过的家庭数为零。而在9月初的时候,保利中央公园以15301元/平方米的价格开盘,意向登记比例还达到了115.81%。

1.5万买买买,而1.4万无人问津,这个落差对于作为房价“后起之秀”的西安来讲还是不小的。

西安阳光售房网的统计数据显示,9月的最后一周,西安市商品房共成交29.09万平,环比下跌24%,其中普通住宅成交19.4万平,环比下跌22%。而根据中指院的市场交易数据,9月份全国监测的主要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降7.29%,超六成城市环比下降,同比下降0.52%。

不好卖,但是也得卖,房地产商们也是开始出奇招,打折。

其实在今年开始,房地产行业的折扣也是有的,只不过很低,上半年行业整体折扣在9.5折左右,而这个折扣也基本上是针对全款的客户或者高首付的客户,整体并没有很高的打折意愿。

但是在即将进入九月份之际,打折就成为了一种风潮。

● 8月27日,中海地产南宁多盘联动,推出了8折优惠;

● 8月30日,恒大就针对旗下280个城市的646个楼盘,推出了8.9折的特惠活动;

● 中粮在9月末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购房节,涉及16个城市66个项目的上万套房源;

● 碧桂园南京仙林东四盘联动,首付1成。

● 此外,首开、龙湖、富力等著名房企也有不同程度的优惠。

而普遍来讲,这些折扣均低于上半年的平均折扣。而现在已经进入到了2018年的最后一个季度,房企也要冲刺全年的销售额了,那么在“不好卖”的情形之下,“打折”恐怕还是一个刺激需求的有力手段。

而在一线城市,花样更多,“打折”进行的更加隐蔽一点。

以上海雍和府项目为例,自今年3月取得预售证以来,去化不理想。据报道称,共350套房源,至今仍有334套可售,于是采取了网红式的促销手段——买房送宝马。

据雍和府销售人员介绍:“买房送宝马这个活动涵盖了所有的房型,赠送的车型为宝马3系、X1以及1系,具体车型视户型、楼层等略有差异,而如果不选择送车,也可以折价抵扣到房款中,抵扣金额为20余万元。”

而在另一方面,不好卖就不建。

有媒体报道,9月底,碧桂园运营中心召开了视频会议,会上传达了董事局主席杨国强的要求,为了加强有效供贷,考虑把销售率不佳及正负零为负的项目(即还未进行地面工程者)停工。

市场在变,而房企的心态也在变化,其实在各个上市房企在发布中报时,也能看出一些端倪来。

在未来的市场展望上,房企对于后市的展望,总基调是顺应时代发展,但是也对未来市场的下滑做出了预判。

而这种预判来自于房企们的财务管理,在“靓丽”的财报中不少房企在上半年计提了存货跌价减值准备。

数据显示,在前20标杆房企中,存货跌价准备最高的是绿地,上半年期末存货跌价准备约26.26亿元,期初约19.79亿元。

而龙头房企万科在2018年中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为15.37亿元,万科共计提12个项目,分别位于乌鲁木齐、大连、宁波、烟台、南充、镇江、抚顺、营口、温州、南通、唐山等地,中西部区域和北方区域较为突出。

万科在此前的中期业绩投资者会议上表示,未来还将审慎计提,尤其对一些受调控影响的项目进行减值计提。

而除了绿地、万科,保利发展、华夏幸福、金地集团、新城控股、泰禾、阳光城等房企也做了期末存货跌价准备,其数额均已过亿。

在做好了存货跌价减值准备的同时,房企在拿地策略上面,也有了分化。

部分房企选择积极拿地,但是猫哥也注意到了,这些房企的拿地重点转向了并购上,多渠道拿地成为一种重要的策略。而相当一部分的房企在拿地方面,选择了审慎的态度,万科、碧桂园、融创等房企都是很“小心”。

三四线城市离降价还有多远?

当然,可能“不好卖”的情况在三四线城市,并没有得到太多的体现,每当新项目开盘,人头攒动的售楼处就是很好的证明。

而原因嘛,也很简单,棚改带来的红利虽然有些许降温,但是红利期未过,仍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推动作用,我们也看到了,这两年三四线城市的房价飙涨起来连自己都怕。怕现在不买就买不起了,也怕赶不上这一轮的飙涨,少赚一笔。

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热度依旧保持,部分三线城市如绍兴、烟台、泰州、张家港、柳州、廊 坊、洛阳等由于政策面的宽松而房价上涨迅速。

但老话讲,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政策宽松意味着政策调控的空间很大,在“遏制房价上涨”的大趋势下,三四线城市很难独善其身,未来新的调控政策出台,一些没有经过限购限贷的三四线城市真的准备好了吗?这样的政策将遏制一部分投机性需求,那么房价凉凉也在所难免。

而在另一方面,从房企大佬们的布局也能嗅到三四线城市危险的味道。

在三四线城市一波大涨之后,不少房企看到了三四线城市的机会,纷纷布局,抢滩登陆。但时隔一年多,态度就有些变化了。

看好一二线城市”依然是一个共识,而对于三四线城市的长远压力的认识也逐渐清晰,一些房地产公司在三四线城市加快了周转速度来防控风险;而在拿地上,无论是乐观企业还是悲观企业,拿地的主要方向基本上以一二线城市为核心,看好一些重点三线城市,而弱三线和四线则基本上是计提存货减值的范围内。

大佬们的投资方向,对于购房者和投资者都是一个很好的参考依据。尤其是对于投资者而言,非刚需自住,更要看好投资的风险。

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相比较而言,并不是很成熟,一盆冷水很容易就浇灭市场的热情,市场萎缩的状态下,大幅的降价打折也就不远了。

那么在房子库存足够的情况下,三四线城市的人群更倾向于买新房,新房都打折了,二手房的市场在哪里呢?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