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抖音上开通了抖音商品橱窗怎么开通功能,怎么把我微店的商品分享到抖音上?

因为平台上涉嫌销售傍名牌、山寨等侵权假冒商品,最近拼多多处于舆论的漩涡当中。8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要求各地监管部门实施全链条打击,将打击包括“傍名牌”在内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其他商标侵权、相关虚假宣传和违法广告等违法行为,列为重点打击目标。

通知下发后半个月,记者发现,侵权假冒商品的身影依旧穿梭于各大网络平台。

在一只90元的假名表,抑或一只400元的假包包的流转过程中,各个平台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IT时报》记者试图还原整个链条,等短视频平台成了展示橱窗,微信是交易平台,若是想要第三方平台保障交易,便会引流到微店等平台,这里同时也是高仿和山寨产品的天堂。深入微商圈发现,阿里巴巴的1688网成了假货工厂招代理的渠道,闲鱼二手交易平台揽着散客收着正品包装。溯源发现,很多高仿名牌产品都是从广州发货,发货地点指向了广州白云批发市场以及周边的工厂。

南抖音,北快手,带货路上走一走。

从妖娆花音箱到手表遥控车,从奶油拍脸机到“社会人”小猪佩奇,日活用户超1.5亿,日均播放量超10亿的抖音,让人们见识了开挂的带货能力。“抖音同款”成了爆款的代名词,而抖音一度成了假货的展示橱窗。

红色液体倒入模具,插上塑料外管,脱模,一根“迪奥”口红就做好了。2018年3月,媒体曝光了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存在直播自制假冒名牌化妆品的猖獗现象,甚至还上了平台的推荐位。之后平台方回应,对于制假售假的不良账号,处理封禁绝不姑息。

时隔5个月,《IT时报》记者发现,抖音上仍旧存在售卖假奢侈品的展示视频。在搜索框中,输入“包包”“手表”等关键词,仍然可以在最前面几个推荐位看到售假视频,其中一个带有劣质塑料包装的品牌“包包”,竟引来3500多个赞,成堆铺在地上的“品牌手表”,混迹在一堆网红推荐的“抖音爆款手表”视频中。

通过抖音里留下的微信号,《IT时报》记者联系上了售卖高仿手表的微商,询问“抖音爆款手表”怎么卖,对方就发来了迪奥星空系列的手表图片,讨价还价后价格定在160元,对方自称低利润大量走货。记者又拿此图向高仿手表工厂询价,得知其批发价只要90元。

通过抖音,记者又联系上另一位微商,对方有7个微信号,分别售卖品牌包包、鞋子、饰品、服装和手表,当然,这些都是高仿的。一款YSL的包包售价1680元,《IT时报》记者辗转联系到其上级代理商,同一型号的包包批发价只要400多元。上级代理坦言,其给下级代理的价格比散客便宜10到20元,而下级代理商可以随意加价。

《IT时报》记者询问抖音如何监控审核疑似售假视频,截至截稿前,平台并未回应。同时,《IT时报》记者发现,在快手短视频平台上,搜索“包包”“口红”“自制彩妆”等关键词,已经搜不到任何内容。

用户发布侵权商品信息,抖音等平台是否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对此,IT律师赵占领回应,判断网络平台是否承担侵权责任的关键,就是看是否有证据证明网络平台对于用户的侵权行为属于明知或应知,比如对侵权信息进行广告推广、推荐置顶等情况,平台就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暗语对接,上1688找工厂招代理

1688网是阿里巴巴打造的全球最大的采购批发平台,淘宝上能找到的商品,这里几乎都有,淘宝上极力排除的仿冒商品,这里也能找到。

经过微商的指点,《IT时报》记者才找到其中的门道,高仿名牌商品要使用暗语才能搜到,“驴包”代表LV、“B家”代表Burberry、“C家”代表COACH、“小香”代表香奈儿CHANEL、“GG”代表古驰GUCCI、“施家”代表施华洛世奇等。

以LV为例,《IT时报》记者以“驴包老花”为关键词搜索,就可以搜到30多个相关商品,各大专柜都卖断货的LV腰包、LV水桶包、LV邮差包等出现在搜索页面上,甚至还能找到已经停产的型号。

在1688网上,按照角色不同,分为生产加工和经销批发两类店铺。由于阿里巴巴禁售假货,一旦查到就会被封铺,他们大多不会回应阿里旺旺上的咨询,店铺的交易量大多显示为0,但他们都会在店铺醒目位置留下微信号,并打出“广州实力工厂放货”“关注朋友圈5000多爆款”“专注代购版”“ZG品质”等广告语。

闲鱼,是阿里巴巴打造的二手闲置交易平台,在这里,有人高调地叫卖着华强北的高仿iPhone,也有人以闲置之名出售着高仿商品,更有人找到了新的销路——兜售奢侈品包装。一个专柜纸袋可以卖到40元,一个名牌包包的防尘袋可以卖到50元,一个名牌鞋盒可以卖到150元,更有甚者,一个用空的口红壳可以卖到180元,相当于正品原价的一半,询价者络绎不绝。有需求便会有市场,叫卖者自然清楚,这些包装都流向了哪里。

交易隐匿于微信 假货蔓延于微店

《IT时报》记者通过1688网加了数十位微商的微信,他们销售高仿商品的套路基本一致,为了规避封号的风险,微商经常会将“看货号”和“下单号”分开,风声较紧的时候,他们会暂时将琳琅满目的实拍图和上身图隐藏起来,设置为“允许朋友查看最近三天的朋友圈”或者直接清空来避避风头。

“我一般让厂里一件代发,这样比较安全,最好不要自己囤货。”wawa(化名)自称卖了10年高仿包包,从淘宝店主成功转型为微商,近来还在尝试上抖音开号转型为网红,在广州的工作室支付不起租金后,又转战深圳开餐厅。在她的朋友圈里,尽是卖高仿起家的微商,开豪车、背真包、吃五星级餐厅。

卖高仿包包是wawa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他都是副业。大多数时间里,她都是工厂、名品专柜两点一线,先到专柜看真品拍上身图,再到各个工厂看大货做对比。偶而,她会直播工厂流水线上拆解真包、选皮料、做版、出样的造假全过程,毫不讳言自己卖的是高仿货。“这是一种默契,买家上门一问价格,就知道这是广州货啦。”在她看来,比起青岛货来说,广州货的牌子更全,青岛货大多以韩国、日本品牌为主。

在她向《IT时报》记者提供的正品和大货的对比图里,指明了自家商品有防伪线,经得起去专柜对比***、保修卡、防尘袋等一应俱全。分为带标和不带标两种,一般来说,带标的高仿商品的价格是不带标的两倍。

新客上门大多不愿意先付款再发货,所以微商经常会发来淘宝上的邮费补拍链接,自助改成商品价格,留言注明型号,发货后可以跟踪物流,但是对不懂套路的客人会耗费大量解释的时间。

于是,微商们又找到了一个新阵地——微店等微商平台。在这里,微商们大胆地上传了带标的商品细节图;在这里,顾客们还是需要用暗语来搜索。

《IT时报》记者以“C家”为关键词搜索,搜出了350多家相关店铺,大多冠以“外贸”“原单”“代购”之名,生意最好的一家店铺,显示有4600多人买过。COACH、CHANEL、CK、CELINE等带标的包包、手表、首饰暴露在搜索页面上,价格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之后,《IT时报》记者尝试在“微店店长版”开店,只需要提供手机号注册,不需要提供任何工商注册信息,第一件商品不需要经过任何审核就能上架。隔天添加商品时,才提示需要输入姓名和***号来审核,审核秒通过后,就不再需要上传任何资料。添加带有明显logo的高仿品牌包包,也不需要审核便能上架并且转发到微信,门槛十分之低。

老白云高仿圈,借微商复燃

上个世纪80年代形成的广州白云皮具高仿商圈,随着微商的崛起,又一次生意兴隆,线下隐蔽经营,线上如火如荼,这里成了勾连线下制假工厂和线上售假商户之间的中转站。

每天,大量的“名牌包包”从广州白云批发市场和广州三元里越丽皮具城出货,大量的“名牌手表”从站西钟表城出货。白天,这里到处可见悬挂着“Prda”“GG”“劳力仕”“卡地哑”这类招牌的门店,摆放的大多是粗制滥造的不带标的样品,商家会略带隐晦地对客人说:“好货都在后面,晚上6点以后可以拿货,等市场巡查的人下班。”

夜幕一降临,白云批发商圈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白天闭门谢客的门店也亮起灯火,拿着黑色大塑料袋的“跑货仔”不停往返于货车和档口,在透着微光的门帘内,满地都是快递盒,多到来不及打包。

“今年以来,工商查得很紧,白天干脆不开门,新客户的生意流失了一大半,只能靠老客户支撑。”白云批发市场的一位老板向《IT时报》记者透露,“老客基本都在微信上下单,生意差一点的门店,一晚也有100多票。”

他们家的店和大多数门店一样,白天店门紧闭,只在门上贴了微信二维码,晚上发货却要忙到凌晨一两点。

离白云批发市场四五个小时车程的郊区,还有大量的小作坊藏匿在民宅中,一块“名表”通常是由几个小作坊合作完成,每个小作坊只负责一个部件,比如分成机芯、表针、表盖、表带等。

“大工厂树大招风,容易被查。”童生(化名)是一位作坊主,他刚把作坊从深圳龙岗区大围村搬到东莞。童生向记者透露,在他厂里,没有做不出的名牌表,“什么国际名牌都有,只要拿图片给我,基本都能出样。”《IT时报》记者看到他的朋友圈里有不下20个国际品牌的名表,190元的浪琴情侣对表、270元的卡地亚女士腕表、250元的香奈儿精钢手表……不一而足。

在童生的朋友圈,尽是一派“咨询太多来不及回复,请自助下单”的繁荣景象。

相关链接:“傍名牌”调查:京东拼购步拼多多后尘?

甫一上市,拼多多就陷入了傍名牌、山寨、假货等质疑。如今,拼多多还是山寨未净,60元买到AJ1山寨球鞋,398元买来山寨手机等媒体评测一直没有停歇。虽然拼多多股价持续下跌甚至破发,截至8月15日晚间,每股已经跌至17.7美元,跌破其发行价每股19美元。但是,拼多多的模式却在国内爆红,巨头纷纷效仿,淘宝联合支付宝上线拼团功能,京东拼购、苏宁拼购、考拉拼团悄然上线,跟随者们能否拥抱五环外的群众,实现社交电商梦,首先要看能否跨过质量关。

《IT时报》记者发现,京东拼购重现了拼多多上的傍名牌现象,继小米新品、创维先锋等风波后,京东拼购上仍旧出现了“GUOU”手表等傍名牌产品。

在京东商城以“迪奥手表”为关键词搜索,置顶的搜索结果竟然都是拼购店,其中一家“酷潮拼购店”在推荐图片赫然标注了“抖音同款”,在简介文字中明确标注“dior”“gucci”等关键词,而它真实售卖的产品标注的品名是“GUOU”“Dimini”等,且其样式有明显模仿迪奥、古驰正品的痕迹。

“傍名牌”是指将著名的商标注册成为自己的公司商号,以便混淆公司名称与品牌名,试图使消费者误以为著名的品牌就是该公司生产的,从而扩大销路获取利润。根据此定义,京东拼购上的商家有“傍名牌”之嫌。

抖音带货尚有余温,一向商业化谨慎的“快手电商”却横空出世,随之而来的爆点一次带俩——推出人人都能开店的“我的小店”,以及搭上短视频购物小程序。

这两个秘密武器颇有奇袭抖音的意味。那到底快手还是抖音卖货好,下面小蜜让作者好好分析分析。

南抖音,北快手,卖货路上走一走。

短视频+电商的风口吹了很久,我们几乎都看惯了短视频这一变现模式,因为在此之前,抖音、微博、美拍诸如此类的社交工具都走上了这条道。

平台成立之初,为吸引更多的内容创作者,平台一般会大量砸钱,譬如微视“起死回生”时,腾讯拿出了30亿。

可后来呢?一条短视频三五千的保底价格,大部分人没有拿到手。腾讯画的大饼,没几个人吃得着。

长此以往,平台无法承受为达人、主播的内容补贴之痛。

所以,借道电商,拉人卖货,既能让达人自力更生,又能为平台带来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成了短视频快速变现的渠道。

抖音带货尚有余温,这回,一向商业化谨慎的“快手电商”却横空出世,随之而来的爆点一次带俩——推出人人都能开店的“我的小店”,以及搭上短视频购物小程序。

这两个秘密武器颇有奇袭抖音的意味。

从目前媒体透露的信息来看,快手和有赞的“短视频电商导购”解决方案,主要有5个方面的合作:

1、快手APP将新增“快手小店”,每个主播可申请开店;

2、快手作品区域将展示商品,商品来源于合作的有赞商家店铺;

3、快手主播可直接引导粉丝,查看推荐商品;

5、快手和有赞实现用户账号相互打通,快手用户可直接购买。

人人都能开店,“快手电商”奇袭抖音

之前今日头条的员工爆料,因为神不知鬼不觉的软植入,商家用600元投放3天的一款旗袍商品,在抖音上的转化能达到6万多。

想问问,有多少人看着抖音带货眼馋?

但是,去年12月份上线的“购物车”功能,只有百万级粉丝的抖音达人才有资格;今年5月上线的“店铺入口”,也仅限于达人,而且还一直在内测阶段,到现在也没个风声。

卖家若想去抖音卖货,要么和官方合作联系达人带货,要么在抖音上深耕一个抖音号,将公域流量通过微信号、QQ号导流成为私域流量。

整个过程中都感觉隔着一道墙,抖音就是不肯放手让卖家自己上。

不知道快手是不是看到了这一点。

6月28日,一位微博认证为“电商专家”的用户鲁振旺首先甩出快手做电商的爆料,发了一张长图介绍了快手与有赞的短视频电商导购解决方案。

很快,快手官方“盖章”了。

结合快手放出的其他消息,我们来看看“快手电商”的几个重点。

第一,快手APP可直接开店。

“快手小店”在4月份已经开始内测,根据36氪的求证,这个功能将在7月中旬全面放开。

小店的商品来源于合作的淘宝和有赞商家店铺,不同的是,对于有赞商家,快手账户可在快手APP中直接购买商品,从而形成一个交易闭环;而对于来自淘宝链接的商品则仍需跳转到淘宝APP购买。

只要是有通过“实名认证、活体验证、开通直播权限、下载最新版快手App、没有不良纪律的账号”这几道程序检验的快手用户,都可以在设置-实验室模块中找到这个功能。

第二,店铺入口有两个,短视频与直播间。

根据第一批内测商家的情况可以看到,店铺入口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为短视频(左一),入口在画面底部中间显示;

第二种是直播过程中,屏幕下方会直接弹出商品的链接和信息(右一)。

根据商家需要,有时15秒的短视频没法说完整套商品的信息,可以选择用直播来体现。

第三,直通购物小程序。

在宣布与有赞打通之前,快手已经和战略投资的小程序电商平台“魔筷TV”合作。

在官网上可以看到,魔筷TV定位短视频电商,还特别强调是快手官方唯一的短视频电商的专享渠道。

“在企业服务领域,烧钱的都是傻子”,白鸦的领悟在魔筷TV上直接见了成效。

与有赞一开始实行免费政策,后来才转向收费的模式不同,魔筷TV一上来就“回归商业本质,不做虚假虚荣”,将在商户产生盈利后,收取交易额的3%作为服务费。

从购物体验来看,有赞商家的产品可以在快手APP中直接购买,而魔筷TV和淘宝一样,快手账户仍需跳转多一步,到微信小程序下单。

又因为小程序生在微信生态,可以想象,商户在产品的裂变和粉丝的运维上,能省点功夫。

目前,这个短视频电商小程序正在内测,据称将于7月正式开放。

关于快手牵手有赞,有人戏称这是一场“微商界的强强联合”。

在宣布正式打通电商之前,快手的流量和粉丝,虽然给了草根用户变红的机会,但由于快手商业化路径不明,所以这些流量并没有给平台的网红带来真正的利好。

有流量就有变现的可能,这些现成的流量,却给微商找到变现的机会。

在虎嗅的一篇文章里,曾经将快手描述为“微商帝国”:

在快手的信息流里,随意刷一屏, 不论是来自乡野田间的大汉,还是小镇街头的少女,抑或是吞食异物的大妈,只要你出于好奇点击他们的头像进入主页,十有七八,就能看到个性签名下方挂着的迎来送往的微信号。

如果把这些微商大体归一下类,会看到,产品向三个方向:假鞋、假包,和搞不清楚来历的减肥药。

可以看到,有流量的小镇网红,在快手找到了灰色变现之路。

同样的,有赞和微商也颇有渊源。

在有赞之前,微信之后,微商就是存在于朋友圈里的一股莽荒势力,它们给大家留下了挥不去的几个印象——简单粗暴刷屏、无效营销、不成体系。

在2013年成立之时,因为在微信生态中破天荒出现的“开店工具”,功能无限接近淘宝APP,有赞被微商称之为“神器”。

3年时间,有赞就聚合了1000万家商家。后来随着商业模式的形成,有赞在去年开始实现盈利,除了微商,也吸引了一些知名品牌使用有赞的服务。

快手牵手有赞进军电商,能从有赞手上获得36万的商家资源和丰富的选品,而有赞的电商可视化后台系统,对于电商小白也不是难事。

但反观快手,顽疾缠身。

此前,快手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的融资,且IPO的消息也传了很久,如今又已经找到明确的变现模式,若要打个持久战,想来快手也没必要再对“假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做电商,选快手还是抖音?

快手与抖音,一个打南边来,一个自北坡始。

首先,从市场集中度方面分析。

因为最初的市场定位问题,抖音在一二线城市的渗透率更高些,而快手的市场主要下沉在三四线城市。

这一块市场,恰好是近期业界所看好的增量市场。

根据企鹅智库的调查显示,抖音用户更关注视频中出现的游戏或者APP,下载的几率更高;

而快手上的用户对视频推荐的产品更加敏感,变现优于抖音。对于重度用户,他们甚至会加微信或QQ进群

照这样看来,快手与短视频电商小程序打通,也是顺风顺水的事。

在接受刺猬公社采访时,微博一负责人曾说了句很有意思的话:

都是公域流量的话没有用的,不稳定。

好比微博,你会频繁刷微博,更多时候是因为想了解微博上关注的某位明星,或某位大V的最新动态,而不是因为“微博”。

抖音与快手,正好处在公私域的两极。

抖音虽然涨粉快,但首要推荐“公域流量”。你会发现,打开APP之后,集中出现的,都是关注度较高的视频。

相反,快手则会优先展示用户关注的内容。

当然,在纠结选谁之前,先来看看平台的调性是否符合自己的风格。

之前之所以说抖音不让卖家自己上,除了平台管控严格之外,还有个原因是抖音讲究“慢工出细活”。

商家不能一上来就在平台吆喝卖货,要先让用户对抖音的一切,内容、视频还是达人风格也好,形成深度认同后再植入广告。

再来调性要高,要营造“美好生活”,原有的风格都不能变。

所以你会发现,抖音的卖货视频一般都比较隐晦,只有点开视频的推荐商品才恍然大悟。

但来到快手,如果你看到满屏的大闸蟹,没错,这家兴许就是个卖海鲜的。

相较之下,快手更“亲民”些,更加的“简单粗暴”,直接展示产品特点,场景也更加日常化。

选快手还是抖音,在我看来,更像一场魔性与佛系卖家的“站位”。

小蜜说:如何成为第一批内测商家

听小蜜说,最近“快手小店”还在招收第一批内测商家,只要名额未满,都可以申请。

只是流程会稍微复杂,商家先要开通快手账号,并且把快手号报给有赞。待有赞和快手联合审核通过后,就会给商家开放白名单。

开通白名单的商家,快手账号的个人主页将显示品牌“快手小店”。

至于审核要什么多久,官方也没有确切时间。

不过昨天试着注册了个有赞微店,然后后台咨询了一下,结果对方的一个对接经理直接给小蜜来了个***,但因为小蜜的微店没有交钱,这事就这么耽搁下来了。。。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