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熊市有几个接下来的这几个事情要注意时间窗口

今年宏观环境以“去杠杆”为主。

人民币新增贷款等表内融资量不断在增加,但是整体社会融资增速却在萎缩。

可见,这一次去杠杆是非常残酷的,痛击了表外资产与影子银行业务。

在信用紧缩的环境中,我们会发现目前很多融资管道是被封闭的。尤其是信用债市场丧失了流动性。这是相当严峻的状况。

今年已经超过4000亿人民币的债券取消发行,代表国营企业还是拿的到资金,但是私营企业在融资管道上面出了相当大的问题。

其次,整个P2P平台大规模崩溃,重创消费者信心。

此外,严重影响到创投圈的募资能力。所以,原本不上市的企业,今年纷纷赴港或赴美上市。这个也就代表著在一级市场上面融资管道的困难。

在去杠杆之后,对于中国经济的悲观情绪是有所蔓延的,尤其是看到经济数据不断下滑,都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诉我们,中国在打一场苦战。

在种种不利于资本环境的背景下,股市一跌再跌,频频破底,整体股市进入到熊市。

目前,整体局势已经慢慢出现变化。尤其来自于政府的态度。

首先开始扩大基础建设投资,发挥财政政策的力量,代表著接下来对经济的预期可以不必过度悲观,不至于出现断崖式崩裂。

除此之外,货币政策也出现了一定的宽松,在财政和货币政策双刺激之下,经济环境会处在一个比较期稳的状态。

对于股票投资,我们关心的还是价格。

今年以来各个行业,扣除金融、石化,整体A股上市公司的淨利润增速依然在保持在13%-14%。

虽然没有去年动辄超过20%的增速来的强劲,不过依然是保持在一个相对不错的环境。

这个可以显现出公司盈利增速下降的情况是好过于预期的,并没有像大家预期的如此悲观。

再来我们可以观察整体市场的市盈率,从几个重要的指数可以做一个分析。

上证50指数市盈率大概在12倍,逼近历史新低,最高是50倍。而沪深300指数约在11倍,创历史新低,而最高也是50倍。

无论是中证500或中证1000指数,都来到了历史的最低点,整体A股估值确实是偏低。

分析A股史上几个比较重要的底部市盈是多少。在那个时间点进行投资,后面往往都是赚大钱的时刻。

回顾历史,在2008年11月的时候,市盈率在14倍;在2012年12月,市盈率是在11倍。在2016年的1月,也就是熔断之后市盈率是16倍。

而今天我们的市盈率大概在11倍~12倍之间,几乎无限接近所谓历史底部。

再来我们看看外部几个比较振奋人心的事情。

在我们加入MSCI之后,外资持有A股的比例大幅度增加。

2015年上波牛市巅峰的时候,外资持有人民币境内股票资产,仅仅只有4000亿人民币。可是至今已经超过了1.3万亿人民币。

也就是在中国股市不断下跌的同时,外资却是不断进场,外资们在干嘛?抄底?捡便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不会又感歎说,下一个牛市起来的时候,我们投资人的钱,是否又被敢于抄底的外资所赚走了。

综合这些因素,我们应该要发觉到,

财政政策在刺激经济,货币政策在进行放水,外资正在涌入资本市场。这都在告诉我们整个市场,已经逐渐逐渐在做企稳的动作。

当然我不是说现在买入股票,就有可能马上赚到大钱。

不过我告诉大家一组数据。

如果从2016年2月的时候进场投资,放到2018年1月的时候,什么事情都不做上证指数的回报大约27%。如果错过十个最好的交易日,回报将是-2%。

如果错过了最好的15个交易日,对不起,投资回报将会变成-8%。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麽?

当选择在一个市场相对底部的时候进场投资,最好的策略应该选择静静地等待。

因为永远都不会知道那几个最佳交易日什麽时候会来。可是一旦错过了这些最佳交易日,往往投资回报会出现大幅度减损。

你能够知道哪一个是最好的交易日麽?当然不能。

所以,最好的做法是选择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建构多元化的投资组合。

今年以来小盘股下跌-22%。中盘股下跌-13%,而大盘股下跌-14%。

但是如果选择是投资公幕股票基金,平均跌幅是-7%。如果选择私募组合基金的话,平均跌幅是-2.5%。

这也就告诉我们,往往还是有一些很优秀的基金,在市场不好时,依然能够利用选股、控制仓位取得更好的业绩。

这样子大家会更明白,在目前的A股市场,我们应该做什麽样的选择。

最后分享几个近期财报观察,可以看到有部份行业绩效明显在改善,这些行业包含消费、医药,电信等,ROE都较为出色。

我们不知道今年的股市会不会有比较好的表现。不过如果投资人愿意有耐心的等待,相信2到3年的时间,股市能够给到的回报,还是相对比较能期待的。

[摘要] 其实资管新规表明救市,本质上是将巨量的银行资金向股市进行疏导。现在是资产荒的年代,市场不缺钱,真正缺乏的是好项目。在房地产增长有限的情况下,低估值的A股或许是未来10年最有价值的投资标的。

假期过半,余额越来越少。小贝也已经踏上了返回工作岗位的旅程,假期如不散的宴席,每年都有再有,所以虽然恋恋不舍,但是我还是决定收心再次回到A股这个神奇的战场!

首先,小贝要回顾最近一周发生的重大财经新闻,如:港股暴跌、美日股市再度新高、某冰逃税被罚8亿。先说一个我认为长、短期都会对股市走势产生巨大影响的政策事件,这个事件就是新版本“资管新规”落地实施。9月28日,新组建不到半年的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作为《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配套实施细则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该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全部理财产品投资于非标准化债券类的产品的余额,不得超过理财产品净资产的35%,也不得超过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总资产的4%。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可以直接或间接与投资于证券市场或其他证监会认可的证券产品。

这个办法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过去不能干的事情,现在让你干,鼓励你干,法理上放开,22万亿元的理财产品有了新的出路,这不仅仅是个政策、办法、更是一种含义。

老版本的资管新规明确规定,银行公开发行理财资金不能直接投资于二级市场,也不能投资公募基金。这么重要的规定,在发布前,早有预兆,毕竟咱们国家发文件历来都毕竟文件,试行办法、暂行规定此类文件都很多,本质上就是“稳”字当头。

2018年以来,二级市场大幅度下跌的情况下,政府高层部门为了引入活水,做了一系列努力。在4月份对最新的资管新规征求意见时明确提出了公募产品可以投资于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以及上市公司的股票,这在法理上就扫清了公募产品拯救A股的障碍。

7月,银行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再次明确了公募理财产品可以投资二级市场公开发行的股票以及股票基金。前后两次表态,为此次发布资管新规作了铺垫。

这就意味着从国庆假期之后第一个交易日银行系理财产品就可以公开操作二级市场股票,理财公司也可以直接够购买股票型基金。

其实资管新规表明救市,本质上是将巨量的银行资金向股市进行疏导。现在是资产荒的年代,市场不缺钱,真正缺乏的是好项目。在房地产增长有限的情况下,低估值的A股或许是未来10年最有价值的投资标的。

近期,老外疯狂买买买,不也是一种侧面的印证吗?

在过去,高净值人群通过商业银行资管计划或者某些私募基金投资于股票,但是数额相当有限,门槛要求较高,普遍要求客户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人民币。

随着新办法出台,个人只要花1万元就可以通过银行买股票了,关键可以享受到银行相对较强风控能力的股票投资服务。

A股的股票市值号称世界第二,其实也就几个公司的市值之和。手上那么多钱,不投资于股市,真是一种浪费。A股扩容不断,很快有5000家上市公司,再无活水,不光是股市没有的玩,金融市场稳定性可就要受冲击了。

资管新规明确规定,单只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或单只公募基金的市值,不得超过该理财产品净资产的10%。这显然是要求银行进行分散投资,形成合理的投资组合。

这对银行系资金的投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考验。以往银行的理财资金,大部分都是购买收益率较低的货币资金、国债。那银行如果投资二级市场的股票,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能力,或者与相关的有资质的部门进行合作。毕竟,股票动不动就股灾的,和国债类产品的高稳健性无法比拟。

第二和第三点类似:商业银行全部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或单只公募基金的市值不得超过该证券市值或公募基金市值的30%;商业银行全部理财产品只有单一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30%。

这个比例看上去是为了防止过度集中投资的风险,也是防止银行资金进行坐庄。但30%已足以对于某只证券形成明显冲击,如果你的钱够多,银行系理财产品对小盘股进行控盘可谓十拿九稳!

如果我们不考虑这五天港股的巨大跌幅,从资管新规本身来评判对市场的影响力,肯定是利好居多。上周银行和保险这两个板块上涨如此之多、之快,相信是某些狗庄又提前得知这个消息~!

我等吃瓜,群众也只好呵呵一笑,买不到没有关系,别亏到才好。下周这个利好虽然很强,但股价已经在熊市中做出了足够的短期反应,尤其是银行板块下周高开低走的可能性是比较大!

让银行直接投资于二级市场,可不是闹着玩的。就现在国有四大行而言,拉存款的能力是一流。但二级市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银行系能不能从过去的拉存款、搞任务转变到有相当强的投研工作上来说并不容易。毕竟券商类的资管计划和自营盘做的都那么垃圾,又何况银行这样的新兵蛋子呢?

银行目前的理财产品基本上都是能够保证收益率的,虽然很低,但本金也相对安全。资管新规允许银行玩股票,也就是说未来理财的发展方向是打破刚性兑付,客户购买你的产品是有可能亏损的!银行购买波动较大二级市场股票,也就意味着资管新规对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目前A股主力资金(社保、公募、外资)操盘来看,具有高度同质化的特征。银行开始投资二级市场股票必然是投资蓝筹或者现金流充裕、盈利比较稳定的中字头、蓝筹和中等市值白马股,新的资管新规也给银行提出了考核性的要求,那就是稳字当头!

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22万亿的理财资金和养老资金入市都是长期利好,可以说从政策层面上,高层已经意识到了金融市场稳定是多么的重要,并做了实质性努力。

单凭政策对于市场的号召力有限,但是一旦理财新规慢慢付诸实践,在22万亿元的理财产品当中,只要有10%左右投资于股票,也会给市场引入巨大的活水!所以未来银行板块和保险板块当中的绩优股,很有可能成为再一次蓝筹慢牛的核心板块!

作者不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未来5个交易日内也不打算买入或做空。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金融平台。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