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的江湖从未平静过,前几个月数亿大平台某林出问题, 6月13日被爆钱某某失联,端午期间又爆出唐某某雷了,让广大投资者人心惶惶,那么P2P网贷踩雷如何维权呢,风云榜网小编和大家来学习下4条追回钱的途径。
随着监管机制的严格,优秀的平台会越来越正规,而那些心怀鬼胎的垃圾平台也会逐渐浮出水面,仅仅十几天,从6月1日到现在有20多家问题平台被公布,分别如下:
经常有投友问我,网贷频频暴雷,还能投吗?我们投资人如何避雷?踩雷后如何维权?小编认为当然可以投,与其事后艰难维权,不如投之前要把控风险,今天我们先了解下踩雷如何维权的问题。
衡量是否踩雷的标准:投资人是否可以正常收回本金,并提现。
如何鉴别平台是否被雷?
首先我们要鉴别平台是否真的被雷,是属于个标逾期、还是平台退出等。有些平台只是宣布退出,没有赖账也没有跑路,如果可以正常提现的算良性退出,如果不能提现,属恶性退出,这样的情况对于投资者而言结果和踩雷没有区别。
1、确定投资平台是否真出事
如果平台被***查封,高管被抓,基本可以判断平台出问题了,千万不要抱有侥幸的心理,觉得是冤假错案,早些年的某租宝出问题,许多人都心存幻想,想想这些投资人中毒有多深。
2、确定是否个别标逾期
如果投资的标没有按期回本,可以先咨询***,或者在平台的群里咨询是否大家都存在逾期情况,毕竟逾期的现象几乎每个平台都无法避免,所以先确认是个别标的问题还是整个平台的问题。如果是个标短期逾期,平台一般会给予说法,并在10天内兑付投资人的本息。(此处小编温馨提示:最好投一些有保险公司承保的标的,有些逾期基本是秒赔)
如果不幸真的踩雷了,投资者怎样能有效的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呢。
不幸踩雷,首先我们要搜集证据,所需证据材料清单如下:
(1)借贷协议、担保协议、注册P2P网贷平台时的用户协议、P2P网贷平台操作指南等约定权利义务内容的文件;
(2)P2P网贷平台的广告、声明等以明示或默示所作的承诺性文件;
(3)P2P网贷平台上公示及向投资者单方发出的融资者信息、借款标信息;
(4)P2P网贷平台审核时保管的融资者信息、借款信息;
(5)P2P网贷平台ICP/IP地址域名信息、注册平台的企业名称及工商注册所在地;
(6)银行汇款流水、第三方支付流水及其汇入账号、P2P网贷平台记载的交易信息。
我们搜集证据就是为了维权,告诉公安机构或法院我们投资多少,损失多少,以上的这些资料可以证明自己蒙受的损失,以便有机会追回。
除了收集维权资料,我们还要积极加入各种QQ、微信维权群,紧跟事件进展,可以通过QQ搜索被雷平台名称+维权,找到相关的维权群。集体向媒体求助,扩大影响力,避免更多投资人上当,也可以集体报警。
这里提示大家:如果在维权群里有人自告奋勇提出凑集资金去维权,千万要谨慎,以免第二次上当,已有不少人第二次上当几千上万元,维权之路很艰难,我们可以试试以下4个方式追回钱。
比如平台出现无期限逾期、清盘等情况,会分批次或其他方式兑付投资人的钱,如果平台希望平台希望息事宁人,与之交涉回款可能性大,也是投资人能快速变现拿回钱的方式,不过,他们可能会有把你的债权打两三折退还你钱的方式,例如1000元,退还你200元。
当然这是在平台出事初期追回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是后期平台已经无法收拾的局面,这种方式的可能性也不大。
如果与平台协商不了,投资者也可以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进入刑事司法程序取回涉案财物。如果自己的投资金额不大,可以召集维权群的投友一起提供收集的证据给公安机关,如果P2P平台最终被认定为刑事犯罪,投资者须及时联系公安机关申请退还涉案集资额中属于其个人的部分。
民事司法是在P2P网贷纠纷发生时,维护投资者合法权利的重要方式。如果平台虚设标的,实际借款人是平台本身等,投资者可以主张P2P平台以欺诈的手段订立合同,使其意思表示不真实,行使合同撤销权,但约定的利息因合同无效而无法主张;投资者也可以不行使合同撤销权,径直主张融资者赔偿本金、利息及逾期利息。不过,这种方式立案难度大,需话费大量的诉讼费用,花费高且效率低。
暴力维权是下下策,拿捏不好就违法了,之前有耳闻投资人查到平台高管信息,追讨“成功的案例”,但这种维权方式小编不建议使用。
对于投资者而言,踩雷是痛苦的,维权之路更是痛上加痛。迄今为止,投资者维权成功案例少之又少,80%以上的投资者最终都血本无归。从已立案的P2P平台看,能取回的本金不超过投资金额的40%。没有人希望自己走上维权之路,但事情发生了也要勇敢面对、积极维权,能够追回总比没有好。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出借需谨慎,在参差不齐的网贷行业里,要擦亮眼睛、捂好钱袋、理性投资,以上图片来自于网络,内容由风云榜网编辑,转发请标明出处。
从2018年的6月起,炎热的夏季也没能拯救资本的寒冬,非法集资跑路,信贷违约连环上演,P2P行业陷入密集爆雷潮,不断爆出负面消息,众多投资者被卷入这场风波当中,P2P平台成为了一个巨型韭菜互割的场所,网贷江湖一时血流成河。
以自称有央企背景、号称交易量高达800亿元的网贷平台唐小僧为例,今年端午节期间也突然暴雷。唐小僧在APP上发布一则公告,将于6月15日22:30至6月19日14:00进行系统升级,系统升级期间暂停运营,而后在6月17日,唐小僧母公司资邦金服确已被警方查封。为了吸引新用户注册将资本用以返现老用户“拆东墙补西墙”,唐小僧被誉为民间四大高额返利平台之一,却被自己超高的回报率压垮了,涉及投资人数1000余人,未兑付本金人民币2亿余元。
而不同于 P2P平台及之前类似斐讯与联璧金融联合营销事件,P2P爆雷风波中,联通、移动、电信、京东、苏宁、国美等多个知名大平台仅作为销售渠道而受到牵连无辜“躺***”,可见爆雷事件波及深广。
其实网贷圈从6月中下旬就不断爆出有平台爆雷,原本“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中”的投资名言,令人猝不及防的却是这些篮子都在同一辆车上。据统计,6月1日至7月12日的42天内,全国共有108家P2P平台爆雷,相当于每天曝雷2.6家,其中不乏广为人知的“钱满仓””唐小僧”“联璧金融”"花木金融"“花果金融”“小诸葛金服”等等。
根据目前的P2P行业形势来看,监管部门已经做了大量整顿及调控工作,如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联合工作办公室已初步制定关于网贷和P2P统一细化操作专项检查标准,涉及187条,也就是业内称之为“187标准”;但是笔者以为监管出手“救市”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一定的缓和时间,而行业扩张呈现的野蛮生长状态,仍会在行业自清的阶段继续出现爆雷的情况。
在此要提醒各位投资者,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常识是最好的避雷针,在当前阶段核心还是要积累相应的投资知识,做到对投资项目充分的了解,谨慎地考察平台,谨防高息的陷阱,在能确保本金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再去考虑如何提升收益,切莫心存侥幸心理,被高收益所诱惑,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