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投明天可见房地产跟投利润哪来吗

(原标题:深圳探索国企项目跟投机制,创新员工分享利润模式)

国有创投企业一直在探索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项目跟投机制是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日前,深圳市属国资全系统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已制定,要求2018年全面推进系统混改工作,2019年基本完成商业类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力争至2020年,每家主业清晰的产业集团原则上控股1家上市公司,打造上市公司的“深圳国资系”。

为激发企业内生发展动力和活力,方案提到,推动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项目跟投机制,建立健全创投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并专门出台做好创投企业员工跟投的相关制度,促进规范实施;探索创新实施利润分享、技术入股、内部创业等激励方式,切实解决机制设计不科学造成的企业短期行为。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项目跟投机制体现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思路,有利于激活和调动国有创投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与凝聚力,也有利于稳定企业核心人才队伍。

去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探索国有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投资管理企业核心团队持股和跟投。完善国有创业投资企业的监督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和股权转让方式,形成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国有创业投资生态环境。

随后,河北、安徽、贵州等多省市均出台促进创投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意见,对项目跟投等激励约束机制做出部署。比如,黑龙江提出,探索国有创业投资机构高管人员、中层干部、管理团队在对创业投资项目初始投资时,以跟投方式进行员工投资入股尝试。

河北也提出,鼓励国有创业投资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支持国有创业投资企业、国有创业投资管理企业核心团队持股和跟投,支持国有创业投资企业内部实施有效的管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将投资效益与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相结合。

事实上,员工跟投机制已有实践。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下称“深创投”)董事长倪泽望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有效防范风险、达到监管目的,确保投资质量与资产安全,深创投建立了强制跟投与主动跟投机制。

具体而言,在高管层面,对投委会表决通过的所有投资项目,要求高管强制跟投,除非其在投委会上投反对票。在投资经理层面,每个通过投委会决策的投资项目的投资经理团队成员,要求进行强制跟投。

在建立强制跟投制度的同时,深创投也制定了自愿跟投制度。员工可自愿跟投,与公司同股同权,跟投额不得超过项目投资额的一定比例。

倪泽望表示,使员工与股东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充分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全员参与对公司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和增值服务,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利用集体资源控制项目风险,提高项目成功率。

“在公司薪酬与行业水平相比无明显优势的情况下,给员工提供跟投机会,成为留住员工的重要手段。”倪泽望表示,全员参与有利于增加决策的透明度,提高员工对项目判断分析能力,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员工热爱关心企业的文化。

不只是地方国企,央企二三级子公司中也对项目跟投机制进行了探索。比如隶属于中国电科集团的海康威视,试行核心员工跟投创新业务机制,突破了原有国有企业员工激励的限制,成为市场化竞争国企改革创新的重要试点,也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015年9月,海康威视《核心员工跟投创新业务管理办法(草案)》获得国资委批复,成为促进海康威视新业务创新发展的重要长效激励方式。跟投创新机制把一批批核心员工的事业梦想与公司创新业务发展融为一体,摆脱核心员工创新激情生命周期的宿命和产业生命周期的宿命。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研究员冯立果在媒体上表示,仍有三方面难题困扰着国有创投企业的发展:一是核心团队的激励机制和收益风险;二是国有创投企业一旦投资失败,是否会背上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三是国有企业投资责任追究问题。

李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相较而言,项目跟投是市场化行为,国资流失的风险相对较小。但要激励和约束并重,在机制上设计好,比如哪些人可以跟投,投资比例的限制等。

除了员工跟投机制,深圳市属国资全系统混改工作方案中还提到创新实施利润分享、技术入股、内部创业等激励方式,切实解决机制设计不科学造成的企业短期行为。

李锦认为,在规则上明确细节,在信息和操作上公开透明,形成有效的模式,才有可能在改革中做到激励员工、增强活力的同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万科启动跟投制度后:经理人分走1/3净利润

  近期,万科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遭宝能、安邦、恒大轮番举牌。

  万科之所以反复被资本扣门,究其根源是万科职业经理人们这些年太过于安逸,对万科股价缺乏市值管理,长期维护着低股价低分红,试图通过事业合伙人自己控制万科,但万科管理层看到了万科低股价低分红的价值,资本也看到了。

  万科的职业经理人自以为聪明,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偷偷购买万科股票控股万科的野心,多年超额提取盈余公积金“维护”着万科低股价和低分红。万科的职业经理人通过体外循环的事业合伙人制度、不披露的资管计划不断增持万科股份,即使2015年股灾期间,万科的职业经理人一边唱着“百亿回购”的高调,一边不落实回购而是维护低股价、通过德赢计划又增持了万科股份,按万科独董华生的爆料,万科管理层合计持万科股份超过10%。而万科的高管们自己持有的万科股票却在12月28日万科股票停牌前“精准”地减持,可见,万科的职业经理人既要自己的利益“落袋为安”,又要长期控制万科。

  但“聪明反被聪明误”,万科股灾期间故意“百亿回购”成空,但让资本看到了万科的价值。万科今天的局面,万科职业经理人是咎由自取。

  据媒体报道,万科工会要求员工签字起诉时,员工的态度是“并不介意谁当万科的股东,但要维护跟投制度”。

  可见,跟投制度是万科事业合伙人、隐秘资管计划之外的又一利器。通过跟投制度,形成万科职业经理人或核心团队的“少数股东利益”,将万科收益超额、隐秘输送给万科职业经理人和核心团队。

  跟投制启动后,万科公司权益逐渐输送到职业经理人的口袋,2015年分走万科净利润的1/3。

  跟投制度启动后,万科子公司权益被逐渐转让给万科职业经理人。根据万科年报,2015年万科合并范围内开放跟投项目47个,跟投投资人成为项目公司的“少数股东”,通过转让股权形成“少数股东”权益合计24.72亿元。而2015年中多个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份额发生变化,均为“少数股东”持股。

  这个“少数股东”到底是什么?万科年报中所谓的“少数股东”,是指项目子公司的股东。主要包含两大类:一是合作方,二是万科项目跟投员工及万科高管。随着万科小股操盘及跟投制度的推进,万科的合作方、项目跟投员工及高管逐渐变为万科子公司的少数股东,进而可以分走万科的大笔利润,万科公司权益逐渐输送到万科职业经理人的口袋。

  根据万科年报,万科子公司仅支付给少数股东的股利、利润就达24.24亿元。

  万科2015年公司业绩与净利润增长,但股东利润却出现下滑,这奇怪现象的背后是源于跟投制启动后,“少数股东”越来越多,拿走的公司利润也越来越多,因此分到公众股东手里的利润就越来越少。

  根据万科年报,2015年净利润中“少数股东”损益由2014年的人民币35.4亿元上升至人民币78.3亿元,分走了公司净利润的1/3。

  根据万科年报,2015年未扣除少数股东损益的净利润率为13.27%,较2014年(13.18%)略有上升,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率较2014年10.76%有所下降,为9.27%。万科的职业经理人是通过“跟投制”先拿走了一部分利润,剩下的再向公众股东分配。

  万科股东未获得与万科业绩匹配的回报,万科职业经理人的项目跟投收益率却异常高,收益率可达到70%。

  万科跟投制收益率和分红非常可观。

  万科员工的跟投项目收益一般设定20%的回报率,万科首席人力资源官陈玮透露,截至2015年8月,万科一线人员累计跟投92个项目,共有2.7万人申请跟投,其中6600人申请成功,认购资金达17亿元,累计为员工分红5亿元,员工收益率达29.4%,其中一线城市跟投回报率甚至达到70%。

  跟投制强制性规定,万科一线公司的核心经营管理团队和项目操盘团队是必须参与跟投的,起投资金一般不少于20万元,项目层面所有参与者必须跟投,起投资金不少于5万-10万元。万科几乎所有的一线公司员工,九成以上都参与了跟投,项目经理一年跟投收益就可超过百万元。

  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万科年年业绩高增长,股东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多年的投资者甚至出现亏损,因为公司利润已经被万科职业经理人层层侵蚀掉了。

  再结合此前爆出的,万科职业经理人说不清的5000万元薪酬、20亿元经济利润奖金以及事业合伙人光靠奖金就增持了万科超过10%的股票。

  可想而知,这些年万科管理团队拿走了万科太多现实利益,长期的股权分散,万科管理层已实际控制万科多年,也变得越来越贪婪,百亿回购都舍不得,要继续维持低股价以确保自己继续增持。无止境的贪婪,送万科管理层走上了不归路。

(责任编辑: 宋埃米)

11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397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6%,增速比1~9月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56294亿元,增长5.9%。

中原地产市场总监张大伟表示,在前期市场火爆局面的支撑下,预计全年房地产销售总额达11万亿元,销售面积达13.5亿平方米,将全面刷新历史纪录。

赶集网蓝领招聘数据研究院的调查报告显示,房地产人员的职位需求持续增加,房地产中介人员的薪资一路看涨,平均月薪超过8000元,人均涨幅高达18%以上。

实行合伙人制的房企参与项目跟投的员工也将成为这一轮行情的直接受益者。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每日新闻》记者,在项目跟投机制中,受益于销售业绩大涨,今年参与跟投的员工的收益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员工工资都有上涨,甚至也出现员工工资同比下降的情况。各开发商之间进行着一场综合实力的优胜劣汰,从业人员的考核机制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如果不能调整状态迎头赶上,那么也无法分享这场行情盛宴。

跟投项目年收益率可达14%

作为中国最大的住宅地产开发商之一,万科虽深陷股权之争,但其业绩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今年前10个月,万科实现销售金额3118.9亿元,同比增长52.8%。前三季度,万科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82.6亿元,同比增长20.5%;务毛利率为17.92%,较上半年微增0.37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毛将进一步回升。

相较于多数房地产企业处于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万科则实现了利润和规模双双上涨。

关于员工薪资,一位接近万科的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万科员工的每年都有一定程度的上涨,考虑到通货膨胀的缘故,底薪会按照一定比例上调。万科职业经理人的收入直接和业绩挂钩,在考核机制中,利润的增长远比规模的增长更为重要。整体而言,在业绩增长之下,员工收入提升是大概率事件。

一位参与跟投的万科员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其所跟投项目并未进入“收割期”,一般获取收益需要项目流回正,每个项目的时间不一样,一般需要2~3年,收益会高于银行的定期存款,还是可以接受的。

该员工跟投了万科全国的40多个项目。谈及项目选择,其表示一般选择距离市中心近、地价便宜的项目,最重要的是资金回笼快,有时也会选择一些跟投人数多的项目。

该员工表示,跟投机制给员工提供了一个投资渠道,但也存在一定风险。跟投项目均通过评估审核,但也不排除存在销售进展缓慢、资金沉在项目上迟迟不能回笼的情况。

一位有多年房地产从业经验的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房企业绩大涨,实行合伙人机制的公司里参与项目跟投的员工今年的收益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增长。

具有多年房地产猎头经验的蓝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万科珠三角某城市公司一位财物,年薪过百万元,名下跟投了一个项目,一年基本收益率达14%左右,本金和投资收益预计在5年内可以全部收回。

据一位接近万科的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跟投项目一年14%的收益率属常水平,目前跟投的项目中绝大多数是盈利的,也存在尚未盈利的项目。广深和项目盈利能力强一些,关键看拿地和产品打造情况。合伙人制度主要是为了激励员工的积极性,项目的运营和盈利情况和员工投资收益直接相关。

相较于万科员工跟投项目实现了投资渠道拓宽和收益增加,某一线房企的部分员工则出现了收入下滑。

某一线房企的工作人员铴先生(化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在规模快速扩张之际,考核方式以及人员结构发生变化,项目团队增加了人员以及中高层领导,虽然业绩好了,但是分蛋糕的人多了,所获得的收益就减少了。

据铴先生介绍,公司今年新加入了海外项目销售考核,如果海外项目销售业绩不达标,则要扣钱,如果业绩好就能获得丰厚的奖励。同时每人每月都要拿出1000元作为众筹资金给公司,以此奖励海外的同事,这就进一步拉大了收入差距。从目前来看,铴先生月收入出现了20%左右的下滑。

谈及项目跟投,铴先生表示在业绩好的情况下,跟投获得的回报相当可观,但自己没有多余的资金,加上跟投项目回报周期较长,要到项目结算才收回投资收益,中途离职等不确定性因素太多。

蓝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据观察,今年跳槽的员工少了,尤其是华南区域流动较少,华东区域的流动频率高一些。蓝先生介绍,跳槽主要和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工作环境、收入以及个人能力,在收入少的情况下跳槽的频率会更高。

从蓝先生介绍的3个非营销线高管跳槽案例中可以发现,薪资涨幅在20%~40%不等。而营销线的工作人员在今年这一轮业绩上涨之下的薪资涨幅,蓝先生认为是“离谱”的,因为收入直接和年终效应挂钩,涨幅基本上都在25%以上。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