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若达到到10%,相信这应该是摆在投资者面前的一盘肥肉,势必大快朵颐。但事实上收益率达到这个数字放在目前其实不太可能,除非选择风险高的理财产品。2015年随着央行的降准降息,银行对资金的需求并不是太强烈,因此普遍银行理财收益会下降,现如今想在这个市场环境下达到理财收益最大化,就得合理配置资源,找到合适的理财组合,与此同时承担一定的风险。
其实理财产品收益飙升或许不是一件好事,但站在个人立场,不考虑其它情况,自然是令人十分振奋的。但假如银行目对于资金的需求没有那么强烈,那么理财产品收益率或许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太大增幅,甚至会跌,如何应对?
建议根据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选择风险不同的理财产品。如果开销很紧凑,那么建议不要考虑收益高的理财产品,因为收益高的同时往往伴有高风险,或许赚一分是一分更适合你。当然土豪就另当别论,即使理财产品风险大,但不尝试可能就会后悔。
其实或许没有最好的理财方式,但最合适的理财组合。投资者可以选择银行储蓄+保险+其它理财产品方式进行理财,当然现阶段放在银行里的钱可能是在缩水的,因此你需要根据自己经济情况选择理财产品,通常来说风险系数更高的理财产品,收益也不会令你失望。
其实风险最低的理财方式可能就是存款,但由于央行的降息降准,将钱存定期有点浪费,而且银行的利率不高,所以收益自然也不会高,因此你需要将头上的钱活用起来,让它不断增值,才能走上人生巅峰!
收益率15%左右,投资门槛100万起
适合人群:风险承受能力强,具备一定信托知识的高端投资者
信托产品收益率可能达到15%,这个数字让多少人笑得合不拢嘴,但这种产品也被认为是土豪的专属,所以一般人想玩也玩不起,毕竟投资门槛较高。那么如何选择信托产品?首先要选择信誉较好的信托公司,并且询问投资方向,产品风险,最后当然是根据自己可承受情况进行选择。
收益率10%左右,投资门槛10万起
适合人群:风险低收益稳定,适合一些普通家庭或个人理财
P2P理财目前来说是比较火的,那何为P2P?它是一种理财平台,审核借款人资质,投资者则通过平台购买优质债股,由于是点对点的参与方式,因此操作比较简单,因此受到市场追捧,当然任谁看到10%的收益率也会心动。
收益率6%左右,投资门槛1元起
适合人群:投资门槛低、流动性强,适合年轻一族理财
余额宝、理财通、现金宝这些就是互联网金融产品,它们的收益率在6%左右,当然这个数字是会变化的,其收益和银行息息相关。目前绝大部分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都是基金产品,6%左右的高收益并不能维持长久,有理财专家预计未来收益率将在4%左右。 ...
如果你现在十分迫切的想要改善目前的生活水平,即使月薪1万也帮不了你太多,你需要做好理财规划,否则靠每个月一点“蚊子肉”过日子,你可能会很沮丧。妈网百科作为广大工薪阶层之一,觉得十分有必要读一读工薪阶层的理财方法,SO,如何投资理财好?
1、债券。债券门槛不算高,可以选择购买比较熟悉的国债,在柜台买,或者开立证券账号买公司债,收益高灵活性好,风险较低。
2、银行理财产品。如果每个月手上有一些钱,短期不用,可以用来买银行理财产品,虽然目前它们的收益率不高。
3、基金。货币基金资产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如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等短期有价证券,所以风险较小。
很多时候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一些理财产品虽然有高风险,但往往收益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如果在高风险的理财产品中尝到一些甜头,投资者会不自觉深陷其中,但妈网百科还是希望大家在理财的同时也要绷紧神经,别让风险打翻了“理财船只”。
风险等级一般根据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风险收益特点、流动性等不同因素来设定,包括谨慎性产品(R1)、稳健型产品(R2)、平衡性产品(R3)、进取型产品(R4)以及激进型产品(R5)。
R1和R2,投资范围相似,多数是银行间、交易所市场债券、资金拆借、信托计划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等。一般R1级别投资风险部分的比例更高。
R3,这一级别的产品除了可以投资于债券、同时存放等低波动性金融产品外,还能投资于股票、商品、外汇等高波动性金融产品,不过后者的投资比例不超过30%。
R4,该级别产品挂钩股票、黄金、外汇等波动性高的金融产品比例可超过30%,不但不保证本金偿付,而且本金风险较大。
R5,这个级别的产品可完全投资股票、外汇、黄金等波动性高的金融产品,也可采用衍生交易、分层等杠杆放大的方式进行投资。
理财除了听理财经理或理财师分析外,更多的是要靠自己甄别。理财产品卖得火不火,除了它自身吸引度外,也销售也脱不了干系。想要规避更多的风险,不坑自己,就别踩理财三大误区。
误区一:周五不买货币基金
可能你也被安利了周五不要买货币基金,因为周一确认收益,简直了是浪费了周五到周日三天收益。其实如果是一笔闲置的钱,周五15:00前买入基金下周一开始收益,而周五之后买,则需要下周二开始收益,所以其实周末两天也没什么损失。如果不是闲置的钱,当然没必要在周五买入货币基金。另外补充一个知识点,通常基金都是以15:00点为一个分水岭,15:00前买入算作当天交易,15:00后买入算作转天交易。
误区二:逆回购是个好方法
逆回购的意思就是利用自己手上的现金将别人手上的国债券买过来,从而令自己的现金增值。逆回购的收益率跟市场的资金面有关,资金面越紧张,市场越需要钱,逆回购的收益率越高。或许你觉得逆回购成本低、安全性好,但其实随着降息降准,逆回购虽然不是没LUAN用,只怕也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误区三:定投只能投基金
其实可以选择优质的各股进行定投,你看好水电稳定有潜力,可以投,看好银行,也可以买几手招行或民生,但要注意投资风险。
关注【妈妈网】微信可获取更多精彩母婴资讯及福利:打开微信→添加好友→查找【妈妈网】or【mama_cn】即可。 ...
部分节选自本人的新书《寻找穿越牛熊的股市投资策略》
乌托邦(Utopia)一词为泊来品,原提出者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为: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或者可以理解成“不可实现的、不切合实际”的理想化状态。
在投资理财这一领域,乌托邦又是以何种形式出现的?
笔者长期与国内高净值投资人打交道,过去十年间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们能提供的“最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是什么?我每次都很坦白地告知: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世界上没有风险低而收益高的投资品。我们能做的是根据您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意愿,为您配置适合的投资品组合,从而实现与承担的风险相匹配的合理回报。至于基本上无风险的收益率,那就是银行提供的类似存款的“理财产品”的回报率,一年在5%上下。
十年前,我走访的大多数浙江的企业家都会自豪地告诉我:利用民间借贷借出资金,一年的回报率就不只20%,而且是“无风险的”,因为是借给熟悉的朋友,企业家的圈子都这么干的……到现在,他们终于看到了民间借贷的“跑路潮”,看到了企业与企业家之间“联保”的崩盘。其实,参与民间借贷的资金提供方,所寻求的是两位数的回报,而承担的却是本金全损的风险(而且绝对不是小概率事件)。
投资者前期的另一个说法是:市面上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多的是,而且收益率比你们银行高得多。然而,近几年,市面上不少形形***的高收益“理财”纷纷出事:
两年前,泛亚交易所资金链断裂,涉及全国20个省份,22万投资者,总金额估计达400亿元。全国主要城市都出现投资者上街“维权”的现象。让我们看看投资者认购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产品吧:
根据公开的信息,投资者投资的“日金宝”实为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的资金受托业务,它不仅门槛低(千元起投)、能够提供高收益,而且没有封闭期和任何的手续费,最重要的是每日万分之3.75(年化近14%)的收益当晚8点即可到账。便捷如同货币市场基金,回报率为一般货币市场基金的4倍。
看宣传真仿佛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事实上呢?它就是为投资者们准备的陷阱!
再看看同期的e租宝“创新模式”:这是号称“类似余额宝的理财产品,收益比余额宝高很多”;宣称采用A2P模式,以融资租赁债权转让的方式为客户带来收益;收益高达年化利率9%~14.6%不等。问题来了,融资租赁资产一般的资金成本在7%左右,如何变出9%~14.6%的收益给投资者?莫非此类平台有把小钞变大钞的能力?最终,我们看到“***蜀黍们”出手了……一场巨大的庞氏骗局终于收场。
过去几年,“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各种网上平台纷纷推出“高收益”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招徕投资者。各种被认为能带来高收益、且风险可控的“宝宝们”应运而生。平心而论,国内的理财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小投资者们对财富管理的认知还相当缺乏、参与程度也较低,通过互联网这种便利通道让散户们便捷地参与货币市场投资,既为中小投资者有效进行现金管理的手段,也为货币市场提供多一条“活水源”……从这个角度看,“宝宝们”对金融业是有益的补充。然而,“宝宝们”提供的远不只是货币市场类投资品。
不少有识之士当时就已经指出: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开展理财业务所必须的对机构和从业者的资质要求、审慎选择客户的要求、起点金额和客户最低资产量的要求、风险测评与产品适合度的要求、客观介绍产品特性和预期回报的要求、完整风险揭示的要求、机构为相关业务提取风险准备等一系列基本要求,“宝宝们”都没做到。期限错配所隐含的利率风险、流动性错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构的信用风险等等的任何一项风险爆发,都可能让投资者不能按时兑现本金和收益并引发群体性事件……而且,互联网的从业者普遍“进取”,缺乏金融从业者长期被严格监管而固化的合规思维以及被市场波动教训出来的风险意识,缺乏监管之下,是会酿成大风险的。结果,真是不幸言中。
笔者常听到的还有一种雷人的说法就是:某本地银行专门留给我的“高息理财产品”年回报10%以上,同样可靠呀。我问,这种产品的发行方是谁?产品的性质和结构如何?回答:不清楚。再问:这是保证回报和保证本金安全的吗?回答往往是:行长出具保证!
我一时无语。买投资品难道比买套衣服还简单?买衣服通常会经过认品牌、挑款式、知面料、量身、试穿等才做购买的决定,而绝非店员一句“保证好”能搞定的。而到了投资理财,岂能如此草率?
于是,教训很快就来了。最近媒体曝光出:某大型股份制银行北京分航天桥支行由管理层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向该支行100多位高端客户推荐的“非凡”系列理财产品,就被揭发其实是子虚乌有的“飞单”产品。据称规模达30亿。
此次的飞单事件,除了暴露出该银行的内部管理漏洞外,也揭示出投资者的投资理财理念上也有明显的提升空间,据报道,此款“飞单理财产品”是以半年期,年化收益8.4%为卖点推销给客户,试想想,市场同期低风险的类存款的理财的收益率只有4.5%左右,那么,8.4%的收益率意味着不正常的高了,世界上是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不正常的高收益就意味着非寻常的高风险了。
国内的财富管理业务开展只有区区几年的历史,投资者往往也缺乏对财富管理业务所能提供服务的价值的正确认识。因而形成以下误区:
一,不了解投资理财风险和回报之间的正向相关。他们趋向于认为能通过个人的“才智”找到高收益而低风险的投资品。事实上,世界上不存在能生产这种产品的投资“乌托邦”。寻找低风险而高回报的投资品的结果,除了被别有用心的骗子“忽悠”一些实际上高风险的投资品外,会一无所获。
二,认为投资理财不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当健康上遇上问题,大多数人都会想起找家庭医生来咨询。而财富管理上碰到问题,第一时间想起找理财师咨询的并不多。有人会说,正规金融机构的理财师队伍也良莠不齐,不少人是以卖产品为目的的,专业的客观意见很少。其实,有些医生也以卖药为目的,总不能因此不看医生吧。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国人多不接受专业理财的概念,过度自信之余往往难逃盲从,结果是输多赢少。
对于投资者而言,管理好财富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上述两个误区,从而建立起对自己投资理财能力的客观认识,并设立正确投资回报的预期。只有建立合理的预期,才能避免一切不切实际的期待。从而免收各类利用人们急功近利心态而忽悠骗财的“假股神们”的蛊惑。
有必要让投资者们时刻牢记:主动推荐“必涨股票”、承诺“高回报”、传授投资“致富秘籍”、推销低风险高回报的“最佳产品”的形形***的人等,他们一定不是要往您的口袋里塞钱的活雷锋,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把您辛勤劳动而积累的财富的一部分放到他们的口袋中,仅此而已。
对于投资者而言,我最后想提醒一句:投资理财的“高收益而低风险”的乌托邦是不存在的。高的预期收益,一定是对应着高风险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