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共享装备-国家只能附近的铸造厂产业创新中心怎么样呢?

  山河起舞,大地欢歌。

  金秋九月的宁夏,花如海、歌如潮,一派万众欢腾的喜悦景象。

  在全区各族人民满怀豪情、喜气洋洋地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时,习***总书记为自治区成立60周年欣然题词:“建设美丽新宁夏 共圆伟大中国梦”,深情寄托了党中央对宁夏继往开来、再谱新篇的殷切期望。以***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来到宁夏,与680万各族各界群众共同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赴五个地级市看望慰问,把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美好祝愿送到各族各界群众心中。

  60年,人生一甲子,宁夏正青春。

  60年来,在中国***的坚强领导下,宁夏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砥砺奋进,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和历史性进步。宁夏人谋发展、奔发展的信心,从未像今天这样足、这样带劲!

  60年来,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以来,宁夏的沧桑巨变,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展现,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实践,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生动注脚。

  60年来,黄河母亲涛声依旧,见证、记录了这块土地的旧貌新颜,也日夜澎湃着宁夏各族儿女共同的心声――饮水思源,我们今天取得的一切成就,根源在于“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土壤丰润,“长”有国家政策的雨露浇灌,“盛”有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绵绵厚爱。

  宁夏各族儿女感念于心,永远铭记使命、铭记责任。党中央始终心系宁夏发展,情系各族人民,宁夏的改革发展之路,是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是中国故事的生动写照

  60年时光流逝,60载深情如一。

  对祖国西北内陆这片美丽的土地,党中央始终深深牵挂。

  60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和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宁夏的发展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从1958年成立时的一穷二白,到2018年满怀信心地冲刺全面小康,60年来,宁夏经济增长了1050倍,财政收入增长720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35倍、104倍,累计减贫330万人。

  宁夏虽然地处偏远,但在发展关键期的每一次破题、在不同阶段的每一次起航,都牵动着党中央,宁夏各族群众的心愿和渴望直通中南海。

  宁夏人民不会忘怀。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同志,带着福建人民的深情厚谊来到宁夏,连续6天深入贫困地区考察,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做出顶层设计。自此,闽宁两省区跨越山海,展开了一场感天动地的倾情帮扶,创造了只有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发生的互助奇迹。

  宁夏人民永远铭记。2008年4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同志再次来到宁夏,他动情地走访从六盘山区到黄河两岸的河川塬峁,为发生在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振奋、而欣慰、而由衷高兴。

  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筹谋划,立足宁夏实际,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

  走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如何在发展中避免动力衰竭走入“平庸之路”、倚重倚能走入“失衡之路”、环境恶化走入“透支之路”、坐井观天走入“封闭之路”?宁夏发展路在何方?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挂怀。

  2016年7月,在宁夏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期、经济转型发展迈进重要关口时,习***总书记再次来到宁夏。从固原山区到银川平原,总书记不辞辛劳,一路细看详问,一路亲切慰民,一路具体指导。

  针对发展阶段和特殊实际,习***总书记为宁夏谋划长远发展目标――“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任务,擘画出宁夏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也成为破解宁夏所有发展难题的一把“总钥匙”。

  实现这个目标,习***总书记进一步给出清晰的路径:

  ――“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发达地区要有新作为,欠发达地区也要有新作为。”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

  ――“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真抓实干、进一步奋力追赶。”

  这些谆谆教诲,既是战略指导,也是殷殷期盼,为新时代宁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规划了清晰路径,为宁夏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开启了宁夏新一轮发展的浩荡征程。

  把习***总书记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地落实,转化为谋发展的无限动力和具体行动,是对这份深情厚爱最好、最直接的回应。

  时光流转中,宁夏迎来了发展关键时期的关键会议――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

  这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将总书记为宁夏“量身打造”的奋斗目标和实现路径,与宁夏发展实际无缝对接、深度融合,让思想的力量在宁夏大地落地成诗、开花结果。

  牵牛牵鼻子,提袄提领子。谋划一个地方、一个时期的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重点、找准关键,方能纲举目张。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创新驱动、脱贫富民、生态立区“三大战略”,成为宁夏改革发展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振奋精神,实干兴宁,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随着“三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习***总书记为宁夏擘画的发展蓝图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宁夏,各领域的新变化、新气象、新成就蓬勃而出,梦想的力量与实干的脚步在这片土地上铿锵回响,拥抱新时代。

  宁夏各族儿女感念于心,永远铭记变迁、铭记奋进。塞上巨变一甲子,沐浴关怀六十年,宁夏发展的每个时期,都有党中央的深情注视。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宁夏一路前行,一路凯歌 

  15年前,当“再造一个宁夏”的蓝图刚刚提出的时候,宁东的未来远得像一个无法企及的梦。

  短短十几年过去,曾经的亘古荒塬上“长”出了一座工业之城、创新之城、未来之城。作为宁夏新型工业化的开路先锋,依托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走上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今的宁东,如一首立体的“诗”矗立在宁夏大地,成为西部欠发达省区创新发展的“代表作”。

  从寂寂无闻到一隅繁华,从黑白单一到多元多彩,只有亲眼所见,才能感受到那种磅礴之气给予人们的震撼与力量,如排山倒海,呼啸而来。2016年7月,习***总书记来到国家能源宁夏煤业集团400万吨煤制油项目建设现场,站在纵横交错的管廊之间,发出了提振亿万儿女精神的伟大号召:“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在宁夏视察期间,习***总书记深刻指出,“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撬动全面创新,打通宁夏各个关节的肠梗阻,疏通宁夏发展的“奇经八脉”,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创新。

  在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智能制造、“互联网+”等领域,一大批创新主体应声而动。吴忠仪表,一个曾经濒临破产的企业,依靠科技创新一跃成为控制阀行业的龙头;从“傻大黑粗”到“窈窕淑女”,共享集团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大型3D打印机在铸造行业的产业化应用;“隐形冠军”银川隆基,掌握了单晶硅棒制造技术,平均每年为全行业节约成本120亿元……

  创新大潮之上,借力“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的东风,各类创新业态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推动工业挥手作别倚能倚重,从“无可能”走向“无限可能”;农业迎着现代化的晨曦,加速“拔节抽穗”,茁壮成长;服务业焕发出新的光彩,向着更加现代化、智能化进军。

  很多很多年里,宁夏中南部干旱带一些群众的家门都不上锁,唯独院子里的水窖会锁起来。

  那把锁,曾经弄疼了多少人的心。

  干旱缺水,是很多宁夏百姓挥之不去的梦魇,人们在那片干渴焦灼的土地上盼水、找水,因水而贫、因水而困。水,是宁夏人梦里都会喊出来的渴望,是贫瘠荒塬上的滴滴眼泪。

  与“水的渴望”一样深切的,还有路。

  60年来,“水”和“路”一直是宁夏发展绕不开的两个字。

  10年前,当听到复旦大学来宁支教的老师们说起高铁,西吉县三合中学一个名叫杨

湖城银川一角。资料图片

  以“绿色、高端、和谐、宜居”作为城市发展理念,宁夏银川正积极挖掘自身发展优势,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为发展启动“创新创业”引擎。

  多点发力,找准发展优势

  不沿边,不靠海,地处西北内陆的银川却有着自己的一片“蓝海”。

  这里,是我国通往中东、中亚的国际航线――雅布赖航线上距离内陆最近、航空位置最佳的一个区域性中心,具备成为区域交通枢纽的巨大潜力。

  目前,银川河东国际机场的改扩建工程正在抓紧施工;8月16日,包银铁路开工现场,掌声雷动。未来,高铁与航空联合,成为辐射周边500公里半径范围内城市中心点的“空港”;包银高铁建成后,银川至北京的旅行时间将缩短至5小时左右,“宁夏人坐高铁进北京”的梦想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

  2012年9月,国务院同意宁夏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设立银川综合保税区。

  利用靠近机场的国际航线优势,宁夏国际快件中心2017年5月获批,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个国际快件中心。2018年7月31日,中心刚刚投资200万元,新上了一条检测线,目前已拥有两条检测线。截至目前,快件中心已完成清关货物32万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同样是入驻综合保税区,银保国际公司看重的是宁夏对外开放区位优势和运营成本。“我们是两头在外的黄金珠宝首饰加工企业,弥补了综保区产业空白”,董事长齐文渊介绍说。以房租为例,综保区每月每平方米折合租金仅需14元。银保国际2017年实现进出口额48亿元,占银川市的1/5。

  目前,综保区的注册企业达到337家,重点发展黄金珠宝、葡萄酒、现代纺织、航空物流、保税服务等产业,2017年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161.4亿元,在全国已封关运行的65个综保区中排名第十五位。

  贺兰山岩画、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西夏王陵……银川现有A级景区39家,其中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9家,3A级景区16家。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整体构建“一核、两带、三大文化主题、多点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2018年1―5月份,全市累计接待游客508.67万人次,同比增加22.9%;实现旅游总收入45.47亿,同比增长33.65%。

  在宁夏贺兰山东麓,紫色的“新名片”正在日益引起世界关注。酿酒葡萄种植发展到了57万亩规模,成为全国酿酒葡萄集中连片最大的产区,而在银川就占到全部产区的近一半。产区共评选列级酒庄36个,其中银川市29个,占全区81%。法国保乐力加、轩尼诗、中国张裕、长城等一批知名葡萄酒企业到银川建酒庄,加贝兰、银色高地等一批自主品牌迅速崛起,引起了世界葡萄酒业界的广泛关注。

  多措并举,营造最优环境

  从过去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到“一枚印章管审批”,再到2018天的全流程再造,根据企业需求重新设计相关审批程序。如2018在银川,新开办一家企业的用时,再不以日计,而是以小时甚至分钟计。

  2018年银川市全面实施第二轮审批制度改革,明确企业开办手续控制在1个工作日以内。通过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将涉及审批、刻章、开户、税务等4家单位的6个环节整合到一条流水线上,实现了企业开办一日办结,目前已有2100多家企业体验到改革带来的便捷。

  在银川中关村双创园,创新中心内协同创新展示中心、银川产业技术研究院展示中心、创融e家咖啡厅、雨林空间国际孵化器、路演厅等创新要素功能区均已启用。在广泛征求市直各部门意见建议基础上,银川市制定了《银川中关村双创园创新驱动实施意见》,从招商引资、产业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具体出台16条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在项目手续办理方面,实行首席服务官制度,专人负责对接跟踪服务,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2018年4月,银川市出台了《银川市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日前已建立银川市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并于5月正式实施运行,吸引和支持更多优秀人才(团队)和优秀项目在银落户并发展。基金设立后,成为全市投资规模最大的“双创”投资基金。

  在银川市金凤区,投入百万元率先打造“金凤区8+X金融电商创客空间”,聚集创客1500余名,孵化优质项目81个。落实推动双创的各项政策措施,以互惠共赢模式建成金凤区华美汇“双创”基地,提供就业、创业、创富平台。以农民工创业新模式建立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基地,培养返乡农民创业小老板65个,小企业20家,带动就业373人。创新金融扶持,通过政府、银行合作,设立“创梦”基金,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拓展创业融资服务平台。

  如2018在银川,创业创新正在成为一种新时尚,自2013年将创业载体建设重点转为创业孵化基地创建以来,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创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41个,实际入孵企业4104家,孵化出园企业271家。通过积极发挥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者能力和提高创业成功率,全市开展创业能力培训2129人,培训结束当期实现自主创业1302人,带动就业4102人。

  聚焦高端,谋划高质量发展

  走进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的单晶车间,拉棒、切片、清洗各环节有条不紊。“我们研发并应用于生产的重复投料直拉单晶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银川隆基三厂生产总监梁永生说。

  这样一家高科技企业,缘何落户银川?“我们总部在西安,依托宁夏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生态,把重要产能布局到了这里,并将持续深耕。”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总经理尚耀华表示。

  银川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瞄准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谋划更高质量发展。

  小巨人数控机床出口欧洲,舍弗勒轴承为宝马和奥迪汽车配套,共享铸钢铸件单体世界最大,巨能机器人被工信部誉为“制造智能工厂的工厂”……目前,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羊绒及纺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80%以上。

  依托“两园三区”――银川滨河新区、综合保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银川丝路经济园,银川正在按照“整合园区、盘活存量、低端退出、转型升级”的思路,推动园区高端高效高速发展。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葡萄酒等优势产业集群,建立区域产业协作分工备忘录及统一的“一站式”产业服务平台。以“两园三区”为载体,引导高端产业向都市圈核心区集中、中端产业向周边扩散、低端产业逐步退出。

  未来,银川还将加快宁夏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银川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打造西部创新发展高地。

  建设5―7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研究机构,在北京中关村、苏州工业园等科技资源聚集地搭建3―5家离岸孵化器。依托“创新创意在银川”“大学生引进万人计划”等品牌活动,柔性引进科技创新、现代金融、现代农业等方面高精尖人才60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团队15个以上。到2020年,努力实现全市科技型企业达到1300家,重点科技型园区规模以上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3%以上,其他园区达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拥有研发投入的企业比例达到60%以上。

  贺兰山脚下,创新创业的热潮一波胜过一波。“丝路明珠”银川市,正在因为创新创业,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吸引着更多的凤凰翩翩而来。

为推进中国铸造产业发展和绿色智能转型,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启动 “智享计划”,联合行业协会、骨干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开辟新型产业生态下的校企/产研合作新模式。旨在最大限度发挥政产学研用金协同作用,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促进高校科研团队与企业生产主体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提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激发传统铸造业创新活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助力铸造行业转型升级。

2月12日,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与宁夏职业技术学校在共享集团举行了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共享集团董事长彭凡、共享装备副总裁/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总经理杨军等公司领导,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马希荣、副校长苏晓军、焦玉柱、李晓延及相关院系、处室领导、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共计60余人出席了此次签约仪式,仪式由共享集团总经理助理张俊勇主持。

签约仪式上,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马希荣先生、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董事长彭凡先生分别致辞,表达了双方强烈的合作意愿并阐述了今后的合作方向。马希荣校长和彭凡董事长分别代表校企双方签订了“智享计划”合作协议,随后,由彭凡董事长为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马希荣校长授予了“中国智能铸造产业联盟培训基地”牌匾。

马希荣校长(左)和彭凡董事长(右)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