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了半年多,购买完香港保诚保险购买经历险回来说说我为什么选

我直接进入主题,这次来香港主要是选适合我的重疾险产品。我目前在身的有一款医疗险,年缴不到200元;还有一款消费型的定期重疾,保额60万,保费6210元/年,连缴20年,保到80岁,带轻症理赔和轻症豁免,性价比其实还好,但摆脱不掉内地重疾险的硬伤。

我这次在香港申请了两款重疾险,一个是友邦的加裕倍安保,另一个是保诚的守护健康危机加倍保,两款都是目前市面上大家公认的明星产品,内地赴港买重疾险也主要是在这两款中间挑选。

如果大家想买香港保险,有三件事你要特别特别注意:

第一、购买香港保险的首次签约必须在香港当地完成,在内地签约购买的地下保单是不受保护的;

第二、去香港前最好提前联系好保险经纪人,先简单的说明你的情况与需求,保险经纪人会根据你的需求初步拟定计划书,保险经纪人非常重要,他会在你购买保险后常年对你进行服务,你的缴费、理赔都需要保险经纪人帮你操办,找一个有责任心的保险经纪人会让你省很多麻烦;

第三、这一点至关重要,当你走到购买流程时,一定要如实说明你自己已知的身体状况。香港保险讲究的是最高诚信原则,一般保额在50万美金以内的保单不需要做体检,你个人诚信非常重要,一旦涉及到理赔,如果保险公司查到你在申请保单时故意隐瞒了重大疾病史,保险公司是有理由拒绝赔付的。

另外买香港保险存在的三个主要风险点也需要有意投保人提前知晓:

第一、内地不受理你在购买香港保险时发生的纠纷,一旦你与在港保险公司发生分歧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时,需要你到香港当地请律师做申诉,请个香港律师的价格差不多是3000港币/小时。嗯~这成本各位掂量掂量。不过上文我已经说了,发生纠纷主要是你在申请投保时故意隐瞒自身重大疾病,或者你本来是个烟民,但投保时你却说自己不吸烟(香港保险针对吸烟者,保费会上涨20%),发生这类故意欺瞒的情况被保险公司发现,自然就会产生各种纠纷。所以我建议大家在投港保时,切记要有一说一,不要有骗保的想法;

第二、香港保险以美元计价,一方面有配置海外资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存在汇率风险。说不定20年后中国成为世界霸主,人民币成为强势货币,那持有美元资产就要面临贬值的风险。但这个不确定性很大,只能说机会与风险并存吧;

说完注意事项,再来说说香港重疾险最突出的两个优势以及一个劣势:

第一点优势、保费低。同样保障范围、同等保额的情况下,香港重疾险的保费比内地要便宜至少30%。以我的友邦加裕倍安保为例:

这是一些基本条件,香港的重疾险以储蓄型为主,没有出险的话你可以把保费+分红一起提出来。而消费型的保期内没出险那就等于消费掉了。内地具有类似属性的重疾险,比如平安的平安福(18),65万的保额,缴20年,每年保费差不多在23000左右,贵了非常多,而且还没有分红。香港保险比内地便宜的主要原因是香港人民平均寿命比内地高5-10岁,你在香港买保险,那精算师是按香港人民的平均寿命算保费,那相比内地肯定就要低一些。

第二点优势、有分红。我觉得这一点是香港重疾险最根本最突出的优势,也是内地朋友选择香港重疾险的首要理由。内地重疾险有个致命伤是保额不会变化,起始保额是50万,20年后保额还是50万。每年通胀5%,20年后50万人民币的购买力还能剩多少?香港保险资金投资相对灵活一些,美元计价也可以做全球配置,投资回报也相对高一些,虽然重疾险依旧是以保障为主,但每年分红比例也有3到4个点,跟你买余额宝差不多。

还是以我的为例,原始保额是10万美金。如果10年后出险,保额加分红预计要赔我15万美金。等到了我65岁患病高发期出险的话,那预计就要赔付20万美金。总之随着我的年龄增长,分红不断增加,出现赔付金额也在上涨,即便是退保,现金价值也会非常高,香港重疾险就是有抗通胀的作用,而内地重疾险则通常没有分红。

再说劣势,应该这样讲,内地重疾相较于香港重疾唯一的优势就是在轻症豁免上,以及在某些病症上的判定上有一定优势(比如甲状腺癌内地定位为重疾,而香港定义为轻症)。香港的重疾险有轻症赔付,一般是赔付保额的20%到30%,但没有轻症豁免。轻症豁免的意思是当投保人确诊患早期轻疾时,后续保费不用再缴了,保障还在,如果以后再患重疾,那还可以赔偿剩余保额,而香港重疾险则要继续缴费。

现在内地的重疾险也有很多进步,保障范围已经没有太大劣势了,但某些病症的判定不像香港保险那么人性化。不保条款香港重疾比较宽松很多,另外就是如果投保人意外身故,也会得到同患重疾一样的赔偿。

最后再说下理赔流程,国内绝大多数三甲医院开具的患病证明都被香港保险公司认可,把材料寄到香港保险公司或通过网络上传到保险公司网站上,保险公司核准后,通常在30天内完成理赔。具体的医院名单有一份明细,投保前你可以要来一份,如果你在一二线城市生活,这个都不是问题。另外就是你最好在投保前开个香港账户,资金就会直接打入到你的香港账户内。

说到在香港开户我正好简单说下,买香港保险最好先开一个香港银行账户,方便你在国内缴费,以及最后退保或理赔承接资金。因为你买香港保险第一次签约必须到香港当地进行,所以可以正好开户,跟在内地办张银行卡区别不大,可能会稍微麻烦一些。他会问题开户目的,你就说理财或买保险就行,别说有大额资金进出就行,否则人家会觉得你是洗钱的。具体开哪家银行这个我没特别研究,我开的是中银香港的账户,没觉得有多好或多差,这个也不是重点啦。

还有一些比如投多少保额、选择缴费年限、选保一次还是保多次等等一些列细节问题,我觉得因人而异吧。保险经纪人可能会让你多投一些,但还是根据你自己的资产情况而定吧,一般能愿意来香港折腾保险的朋友对个人资产配置都比较有主见,所以就自己拿主意吧~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是08年去香港读的博士后,当时和老婆都有同样的感觉,香港的社会秩序和法制建设真的超越了内地一大截,不是一两代人能赶得上来的。那时候身边还没有很多人在聊香港保险,偶尔有听说,自己没需求,也没有太放在心上。由于老婆一直只是受养人,没法在香港工作,10年就和老婆一起回到重庆,在高校里老老实实做起了青椒,也生了娃,日子不苦,但也发不了财。

想买保险还是娃三岁时候的事情,我在高校,一直都没有要自己买保险的感觉。只是身边的朋友,还是当年在东北的同学,居然跑到香港去买保险。再一打听,发现很多人都知道香港保险,因为对香港社会和法制的信任,我也没啥顾虑,就决定买一份香港保险。老婆回来之后一直在事业单位上班,也无所事事,于是让她去搜集点资料。

大家也知道14年左右的时候香港年轻人开始闹腾了,所以我们倾向于找一个认识的人能帮忙一下,之前在香港认识的朋友基本都走了,再加上我之前待的实验室是香港老板,学生也是香港人居多,所以也就没有办法在香港找人。而老婆这时候呢,刚好在网上遇到了一个xxxx投资管理公司(深圳的,不明说了,里面有个衡字),其实是一个很正规的公司,证照齐全,可是没想到就是这样,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烦恼。

xxxx投资管理公司安排接待我们的是一个Y大妈,开始是在微信上联系的,老婆比较仔细,问了很多问题,他们答的让我不是很满意,很多时候都是很晚才回复,还一直说重疾险很少卖的啦,都是卖理财险。我青椒一枚,也没啥钱,就是想给老婆和小孩做足疾病保障,所以一直都是坚持只买疾病险。14年底的时候,我们特意来了趟香港,路过深圳,本打算去深圳见见这个Y大妈,可是人家说不用,还说在香港会有人接我们。

来到香港之后,找到了保险大楼,结果等了两个多小时,Y大妈嘴里说的S***才来,然后就是上电梯,签字,排队,当时买的就是老婆的重疾险加住院医疗,娃就是一份重大疾病的加倍保。由于老婆的身体一直都还好,说了几种病,她也说不用申报了,我们就也没在意,排了几个小时的队,我们也烦了,就想着赶紧弄完走人。第二天就带着娃去了趟迪士尼之后就回重庆了。

后来偶尔能看到Y大妈发的朋友圈,其实S***也是有微信的,但是估计是屏蔽了我们,反正没看到过,现在想想自己那时候太单纯了。今年1月份,老婆查出胆囊上长了一块息肉,有点大,所以做了切除手术,在医院住了6天,当时就想,幸亏那时买了个住院医疗的附件险,我就想着,还是挺有用的,可是这个时候我才发现,不论怎么样,我都已经联系不上Y大妈或者是S***了。微信已经被删,***也不接了,没办法只好打去之前的xx投资管理公司,打了好久才打通,结果告知Y大妈已经不在这里上班了,并且没人愿意接受我的保单,他们给的理由我都无语了,你保单又不是他们带着签的,谁赚钱了找谁啊,然后我就问香港的S***呢,结果那边的回答是不认识。当时我就无语了,我说那我现在怎么办,他们就说要他们处理也可以,给钱啊,他们又没赚我的钱,为啥要帮我啊,不给钱就自己办咯。到那个时候,我才知道,真正是所托非人啊。

于是我就试着自己联系保险公司,***基本上一直都是占线,我以前在香港待过,对这样的情况一点都不奇怪,只是我在想,如果以后都是这样处理的话,那岂不是完了。没办法,我只好找以前的师弟师妹寻求帮助,万幸的是,刚好有一个隔了两届的师弟(其实我在香港和他都没有overlap)的朋友是保诚的资深经理W***,我加了她的微信,她了解了我的情况之后,真的是很真诚的教我怎么准备资料,然后寄过去给她,之后再由她把资料递交给公司。接下来她都一直在给我反馈理赔的流程,直到两周之后,她告诉我没有问题了,公司已经接纳了,支票会在两周之内寄出。整个过程,W***都是亲力亲为,任何费用都没有跟我提过,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你投了保了,公司接纳了,再产生任何费用也不应该由你来承担了。而且W***还跟我说,以后有任何理赔都可以找她,她在公司有自己的私人秘书,处理这样的理赔很快也很专业,我真的在感概,要是一早就找她你就不会有这么多事情了。之后我送了一盒茶叶给W***,她再三拒绝之后收下了,但是也送了一盒香港的糕点给我。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