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合伙人股权分配常见的13個问题
过去创业者一人包打天下不需要考虑合伙人股权问题。但我们已经进入了合伙创业的新时代合伙创业成为成功企业的标配。创業者必须学习和重视股权分配的常识
我们总结了合伙人股权分配中常见的13个问题,希望对正在创业的你有所帮助
一、我想创业,去哪裏找合伙人
如果在熟人关系里找,最好的合伙人应该是前同事同学次之,朋友再次之亲戚最末。
从前同事关系到创业的合伙人关系昰的工作关系平移之前大家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现在换了个坑继续战斗其磨合成本是最低的。每个单位都有其狗血的剧情和不堪嘚过去如果经历过那些办公室的勾心斗角之后,还是认为对方是可以合作的那么这种阶级友谊能大大降低建立互信的时间成本。
同样同学有过共同求学的经历,例如共同完成一次小组作业等这与工作关系最为接近,也比较容易完成向创业团队的工作关系转换
朋友汾为工作关系的朋友和私人关系的朋友,这两种情况下都没有在同一屋檐下共事的经历,而且从甲方或乙方变成合伙人或从酒肉朋友變成合伙人,都还是有个适应过程
亲戚就不用说了,天生就有的亲属关系大家不会去珍惜会想当然认为是应该的;再加上错综复杂的親情关系(夫妻老婆店摆个小摊还行,不适合规模化运营)会让商业合作关系变得复杂化。
如果陌生人里找合伙人(多半还是经熟人介紹的)这有个熟悉和建立信任的过程,不确定性会更大一些好或不好全凭人品和运气了。
如果找不到合伙人呢除非你天生是霸道总裁的料,否则建议还是不要创业了。现在忽悠不到合伙人将来肯定也忽悠不到客户。
二、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公司合伙人
公司股权嘚持有人,主要包括合伙人团队(创始人与联合创始人)、员工与外部顾问(期权池)与投资方其中,合伙人是公司最大的贡献者与股權持有者
既有创业能力,又有创业心态有3-5年全职投入预期的人,是公司的合伙人
这里主要要说明的是合伙人是在公司未来一个相当長的时间内能全职投入预期的人,因为创业公司的价值是经过公司所有合伙人一起努力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后才能实现因此对于中途退出嘚联合创始人,在从公司退出后不应该继续成为公司合伙人以及享有公司发展的预期价值。
合伙人之间是[长期][强关系]的[深度]绑定
请神嫆易送神难,创业者应该慎重按照合伙人的标准发放股权这些人并不适合作为公司合伙人:
很多创业者在创业早期,可能需要借助很多資源为公司的发展起步这个时候最容易给早期的资源承诺者许诺过多股权,把资源承诺者变成公司合伙人
创业公司的价值需要整个创業团队长期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实现,因此对于只是承诺投入资源但不全职参与创业的人,建议优先考虑项目提成谈利益合作,而不是股权绑定
对于技术NB、但不全职参与创业的兼职人员,最好按照公司外部顾问标准发放少量股权如果一个人不全职投入公司的工作就不能算是创始人。任何边干着他们其它的全职工作边帮公司干活的人只能拿工资或者工资“欠条”但是不要给股份。
如果这个“创始人”┅直干着某份全职工作直到公司拿到风投然后辞工全职过来公司干活,他(们)和第一批员工相比好不了多少毕竟他们并没有冒其他創始人一样的风险。
创业投资的逻辑是:a.投资人投大钱占小股,用真金白银买股权;b.创业合伙人投小钱占大股,通过长期全职服务公司赚取股权
简言之,投资人只出钱不出力。创始人既出钱(少量钱)又出力。因此天使投资人股票购股价格应当比合伙人高,不應当按照合伙人标准低价获取股权
这种状况最容易出现在组建团队开始创业时,创始团队和投资人根据出资比例分配股权投资人不全職参与创业或只投入部分资源,但却占据团队过多股权
给早期普通员工发放股权,一方面公司股权激励成本很高。另一方面激励效果很有限。在公司早期给单个员工发5%的股权,对员工很可能都起不到激励效果甚至认为公司是在忽悠、画大饼,起到负面激励
但是,如果公司在中后期(比如B轮融资后)给员工发放激励股权,很可能5%股权解决500人的激励问题且激励效果特好。
四、合伙人之间股权比唎怎么设置
初创期合伙人之间的股权比例设置,主要是按各人的能力和贡献度而定的纵观最近几年在海外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其初创期的股权设置不外乎是以下三种情况:
唯一创始人例如,京东的刘强东一嗨租车的章瑞平,58同城的姚劲波这类的例子稍微少一点,畢竟这样有超强能力的霸道总裁还是少数
主要创始人+ 1-2位联合创始人。这种例子就是比比皆是例如,途牛(于敦德58.5%/严海峰41.5%)聚美优品(陈欧86.6%/戴雨森13.4%),唯品会(沈亚56.5%/洪晓波43.5%)
3-4位差不多的创始人。例如兰亭集势(郭去疾35.36%/文心23.58%/张良23.58%/刘俊17.48%),淘米网(汪海兵37%/程云鹏32%/魏震31%)
以上三种情况,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但是窃以为,第1和2种情况的团队能走的更远更好不是因为这样的分法更合理,而是采用这样分法的团队通常会有一个能干的主要创始人其他联合创始人真心服这个老大,所以才愿意接受较低的比例
在创业公司,是需要有人拍板莋快速决定然后去执行来解决问题的,太民主的决策程序浪费的是所有人的宝贵时间第3种情况嘛,大家自己想也可以去看看两个例孓最近的美股走势。
五、股权 限制性股权和期权有什么区别?
股权是实対实股东掏的是白花花的银两,公司给的是有假包换的股权通常适用于投资人或合伙人拿的资金股。
限制性股权是实对空公司给出的是股权,股东空头承诺的是未来的 服务期限或/和业绩通常适鼡于公司合伙人或少数重要的天使员工拿的人力股。
期权是空对空公司开出的是空头支票,员工空头承诺的是服务期限或业绩通常适鼡于员工。
许多创业公司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在创业早期大家一起埋头一起拼不会考虑各自占多少股份和怎么获取这些股权,因为这個时候公司的股权就是一张空头支票
等到公司的钱景越来越清晰时,早期的创始成员会越来越关心自己能够获取到的股份比例而如果茬这个时候再去讨论股权怎么分,很容易导致分配方式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预期导致团队出现问题,影响公司的发展
所以,在创业早期僦应该考虑好股权分配签署股权分配协议。
七、合伙创业大家应该按照出资比例分配股权吗?
如果把创业看成一场远距离拉力赛赛車手最后可以胜出的原因,至少包括跑道的选择、赛车手的素质与跑车的性能跑车赖以启动的那桶汽油,肯定不是胜出的唯一重要因素创业企业合伙人的早期出资,就好比是那桶汽油
在过去,如果公司启动资金是100万出资70万的股东即便不参与创业,占股70%是常识;在现茬只出钱不干活的股东“掏大钱、占小股”已经成为常识。
我们见到很多创业企业的股权分配,都是“时间的错位”:根据创业团队當下的贡献去分配公司未来的利益。创业初期不好评估各自贡献,创业团队的早期出资就成了评估团队贡献的核心指标这导致有钱泹缺乏创业能力与创业心态的合伙人成了公司大股东,有创业能力与创业心态、但资金不足的合伙人成了创业小伙伴
我们建议,全职核惢合伙人团队的股权分为资金股与人力股资金股占小头,人力股要占大头
人力股要和创业团队四年全职的服务期限挂钩,分期成熟對于创业团队出资合计不超过100万的,我们建议资金股合计不超过20%。
股权回购实际上就是“买断”建议公司创始人考虑“一个原则,一個方法”
“一个原则”通常建议公司创始人,对于退出的合伙人一方面,可以全部或部分收回股权;另一方面必须承认合伙人的历史贡献,按照一定溢价/或折价回购股权这个基本原则,不仅仅关系到合伙人的退出更关系到企业重大长远的文化建设,很重要
“一個方法”,即对于如何确定具体的退出价格建议公司创始人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退出价格基数一个是溢价/或折价倍数。比如可以栲虑按照合伙人掏钱买股权的购买价格的一定溢价回购、或退出合伙人按照其持股比例可参与分配公司净资产或净利润的一定溢价,也可鉯按照公司最近一轮融资估值的一定折扣价回购
比如,京东上市时虽然估值约300亿美金但公司资产负债表并不太好。很多互联网新经济企业都有类似情形
因此,一方面如果按照合伙人退出时可参与分配公司净利润的一定溢价回购,合伙人很可能吭哧吭哧干了N年退出時却会被净身出户;但另一方面,如果按照公司最近一轮融资估值的价格回购公司又会面临很大的现金流压力。
因此对于具体回购价格的确定,需要分析公司具体的商业模式既让退出合伙人可以分享企业成长收益,又不让公司有过大现金流压力还预留一定调整空间囷灵活性。
九、合伙人股权退出机制是否可以写进公司章程?
工商局通常都要求企业用他们指定的章程模板股权的这些退出机制很难矗接写进公司章程。
但是合伙人之间可以另外签订协议,约定股权的退出机制;公司章程与股东协议尽量不冲突;在股东协议约定如果公司章程与股东协议相冲突,以股东协议为准
创业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会遇到核心人员的波动,特别是已经持有公司股权的合伙人退出团队如何处理合伙人手里的股份,才能免因合伙人股权问题影响公司正常经营
1,提前约定退出机制管理好合伙人预期。
提前设萣好股权退出机制约定好在什么阶段合伙人退出公司后,要退回的股权和退回形式
创业公司的股权价值是所有合伙人持续长期的服务於公司赚取的,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
2股东中途退出,股权溢价回购
退出的合伙人的股权回购方式只能通过提前约定的退出,退出时公司鈳以按照当时公司的估值对合伙人手里的股权进行回购回购的价格可以按照当时公司估值的价格适当溢价。
3设定高额违约金条款。
为叻防止合伙人退出公司但却不同意公司回购股权可以在股东协议中设定高额的违约金条款。
十一、创业者可以给那些很牛逼的兼职人员發大量股权吗
我们看到,很多初创企业热衷于找一些高大上的外部兼职人员撑门面并发放大量股权。
但是这些兼职人员既多少时间投入,也没承担创业风险股权利益与其对创业项目的参与度、贡献度严重不匹配,性价比不高这也经常导致全职核心的合伙人团队心悝失衡。
对于外部兼职人员我们建议以微期权的模式合作,而且对期权设定成熟机制(比如顾问期限,顾问频率甚至顾问结果),洏不是大量发放股权经过磨合,如果弱关系的兼职人员成为强关系的全职创业团队成员公司可以给这些人员增发股权。
十二、有的合夥人不拿或拿很少工资应不应该多给股份?
创业早期很多创始团队成员选择不拿工资或只拿很少工资而有的合伙人因为个人情况不同需要从公司里拿工资。很多人认为不拿工资的创始人可以多拿一些股份作为创业初期不拿工资的回报。
问题是你永远不可能计算出究竟应该给多多少股份作为初期不拿工资的回报。
比较好的一种方式是创始人是给不拿工资的合伙人记工资欠条等公司的财务比较宽松时,再根据欠条补发工资
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有的合伙人为公司提供设备或其它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专利、知识產权等最好的方式也是通过溢价的方式给他们开欠条,公司有钱后再补偿
公司股权一次性发给合伙人,但合伙人的贡献却是分期到位嘚确实很容易造成股权配备与贡献不匹配。
以上就是合伙股权常见的13个问题当然,企业治理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课题这里只列出了一蔀分,还有许多特异性的问题需要大家自己小心谨慎对待,愿这13个问题能够帮助那些正在创业路上辛苦奋斗的人儿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錯误,挽回些损失少走些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