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师傅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英文在小区垃圾桶内,会被物业罚款吗

  12月1日,杭州第一部关于生活垃圾处置的地方性法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条例中有不少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规定,其中包括个人未按要求做好垃圾分类的,可能被处以50元到200元罚款等。
  新条例实施已有一月,成效如何?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这部条例还处在宣传教育阶段,很难在各个小区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目前,大部分城区已经公示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区域,相关工作也正在推进中。

  小区垃圾桶依旧鱼龙混杂    居民抱怨“分了也是混运”

  利兹城市公寓和永康苑小区,都位于杭州市下城区,中间隔了一条建国北路,虽然两个小区一个有物业管理,另一个则无物业、由社区代管,但垃圾分类的情况依然鲜有改观。


  在利兹城市公寓小区内,多幢公寓楼下的***垃圾桶不知所踪,只有一个专门用来投放厨余垃圾的绿色垃圾桶,桶内各种垃圾都有:牛奶盒、泡沫板、废纸、塑料包装袋等,鱼龙混杂。
  而在永康苑,虽然垃圾桶还是“一黄一绿”的标配,但记者发现,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混装的情况仍然普遍,有居民拎着一袋明显混装药盒、废弃纸巾的垃圾袋过来,随手往厨余垃圾桶里一扔,扬长而去。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竹竿巷社区。
  小区里的垃圾桶,也基本按照“一黄一绿”配置;而小区大门对面的人行道上,放着四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
  但记者看了一下,基本每个垃圾桶里的“内容”都差不多:五颜六色的垃圾袋,有常用的黑色、绿色垃圾袋,也有白色塑料袋装着一堆包装纸,还有许多饮料瓶直接丢在厨余垃圾桶里。
  “现在还算好了,我刚刚来收拾过一遍。”环卫工人师傅向记者抱怨,“好多人扔垃圾都是随手一丢,垃圾袋散了也不管,每天早上过来,这几个垃圾桶旁边都是垃圾和塑料袋。还分类?丢进去就很好了!”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在许多小区,垃圾分类理念并未真正深入人心,还有不少居民对此存在误解,“我们家是分的,但分得也不那么细,更不可能去管别人家了!”利兹城市公寓一位年轻业主说。
  另外,不少居民对垃圾“混运”的现象也颇有微词,觉得自己做垃圾分类往往成了无用功。
  一位业主就说:“习惯养成了很难改,而且听说我们这边分好了,垃圾送出去后仍然是混在一起的,那我们垃圾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社区和物业没有执法权    光靠劝导效果并不理想

  那么,关于垃圾分类新规,工作在垃圾分类第一线的物业管理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都是怎么看的?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没有执法权,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工作人员目前只能以劝导形式宣传垃圾分类,效果并不理想。工作人员认为,不少居民还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甚至许多人对于垃圾分类的理念仍是一头雾水。
  根据杭州垃圾分类新规,如果市民没有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垃圾分类,责令其改正,拒不整改的,可以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不过,利兹城市公寓和永康苑两个小区,都没有开出这样的罚单,“我们物业什么事情都要笑脸相迎,哪有去罚业主款的道理。”利兹城市公寓物业管主任说。
  永康苑所属体东社区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没有收到过有关垃圾分类新规的相关细则,“报纸上看到了,但是没有接到相关的通知和培训。”社区工作人员说,“而且我们没有执法权,无法进行处罚。”
  原本免费发放的厨余垃圾袋,现在变得时断时续,也让小区居民有些不解,“有人认为,是不是现在对垃圾分类不重视了。”管主任说,“原先统一的厨余垃圾袋投放,放错垃圾桶时,我们保洁员还能分类拣一拣,但现在更难分拣了。”
  杭州垃圾分类新规推行一月效果不明显,社区和物业认为,最关键还是垃圾分类理念还没能普及,尤其是一些老人的习惯很难改变。
  “我个人认为,垃圾分类的知识还是要从单位、学校进行推广。”体东社区工作人员说,“这事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取得明显成效的,需要长时间习惯的培养。”

装修垃圾是在装修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很多人面对杂七杂八的装修垃圾也是非常头疼不知道怎么办,很多人都选择让物业出来那么装修垃圾清运费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很多人对装修垃圾清运费都不了解经常被骗,下面小编就来详细告诉大家最新装修垃圾清运费标准。

最新装修垃圾清运费标准住宅和办公写字楼的物业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他类型的物业服务收费及物业服务企业为业主提供的特约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规范其价格行为。实行政府指导价的物业服务收费,由省物价局会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定全省相应等级的基准价标准。该标准分为高层住宅、多层住宅以及办公写字楼三种类型,每种类又分为四级基准价。其中,高层住宅物业收费最高为1.50元/平方米·月(见表格)。而未实行社会化物业服务的全省公共机构物业及原房改房的物业服务收费可参照。另外,市级价格和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当地物业环境、硬件设施、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成本、物价指数等因素,对高层住宅按不高于省定基准价、办公写字楼按省定基准价或上浮不超过10%、多层住宅按省定基准价或上浮不超过40%的原则制定辖区物业服务收费标准。 其中,不设电梯的七层住宅楼,参照多层住宅收费标准执行。预收物业费最多不能超过三个月物业服务成本或物业服务支出构成包括以下内容:管理服务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险和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等;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日常运行的维修养护费用;物业管理区域内清洁卫生费用(不含生活垃圾处理费);物业管理区域内绿化灌溉、养护费用;物业管理区域内秩序维护费用;办公费用;物业服务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经业主同意的其他费用;法定税费以及合理利润。物业服务收费按月收取,确需预收的最多不能超过三个月。装修垃圾清运费每平方米禁超3元市物价局昨日还发出通知对我市物业收费中一些具体项目进行了详细规定,该通知自9月5日起执行。其中,业主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清运装修产生的垃圾,业主也可以及时自行清运。业主委托物业清运的,业主应负担装修垃圾清运费,标准按每平方米不超过3元计算。物业服务企业可向业主或装修企业收取装修押金。装修押金标准以户为单位计,房屋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以下,押金不超过2000元;房屋建筑面积150平方米以下,押金不超过2500元;房屋建筑面积150平方米以上,押金不超过3000元。市民若发现有乱收费现象,可拨打12358进行投诉。“物业费里面已经包括了垃圾费了,凭什么装修的时候还要额外支付装修垃圾清运费”“为什么非得把装修垃圾扔到指定地点,放到楼下垃圾桶里,物业爱扔哪儿扔哪儿不就得了”其实,这是大家不了解相关法规,建设部2005年发布了一个法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其中第二条明确指出“本规定所称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也就是说,这个法规是专门针对“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等垃圾所制定的法规。其中第十一条还特别指出“居民应当将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别收集,并堆放到指定地点。”也就是说,要把装修垃圾运到指定地点不是物业的规定,而是国家法规所规定的,所以,我们应该按照物业要求对装修垃圾进行正确处理。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位于朝阳区芍药居甲2号院 政府***表示将反馈给相关部门

朝阳区芍药居甲2号院居民反映,小区4号楼前垃圾成山,雨后恶臭难闻。有居民告诉记者,4号楼和5号楼分属于两个物业管理,而两栋楼交界处成了“两不管”地带。“希望相关部门加强管理,还居民一个整洁的居住环境。”记者拨打了朝阳区政府***反映这一问题,工作人员表示,会将相关问题反馈给有关职能部门。

“我们院里的垃圾是个老大难问题,越是没人清理越是乱堆。”一问起垃圾,居民直叹气。昨天,北京晨报记者刚踏进大门,看到4号楼东侧墙角处靠着三四张破旧的床垫,此外,楼道前可见两处堆成袋的建筑垃圾。而在4号楼和5号楼交界处,除了堆在路面上的建筑垃圾、还有床垫、沙发等废弃家具,占了近乎一半的通道。“这两堆装修垃圾是近期搁的,放了有一个多月。最麻烦的是4号楼和5号楼之间的这堆垃圾,春节前就有了,一直没有清理。”院内一名居民告诉记者,小区没有保安,也没有门禁,随进随出。“半夜常有搬运的车进来丢东西,我们小区成了垃圾站了。”

“每天保洁的师傅只简单清理些生活垃圾,剩下的这些垃圾,根本没有人管。最近经常下雨,常能闻到一股臭味。”住户赵先生称,他已经司空见惯了,“有业主装修后,把旧家具就扔在路边,有时候挡着没法走路。”赵先生表示,他向相关职能部门投诉后,问题始终得不到处理。

记者走访发现,6、7号楼也有建筑垃圾堆放问题,仅在拐角处放置了一个垃圾桶。记者注意到,部分垃圾并没有扔进垃圾桶,甚至有人不愿走近垃圾桶,直接扔在了桶周围。

小区居民介绍称,芍药居甲2号院4至7号楼,建成于上个世纪70年代,原是住总集团的家属楼。目前,5号楼由北宇物业管理,4、6、7号楼由德意嘉物业管理。“甲2号院的其他单元楼,与我们仅隔着一道墙,但卫生环境真是天壤之别,谁住我们这里谁倒霉。”居民杨女士在小区住了半辈子,她告诉记者,这四栋老的产权楼是脏乱差的典型。“4号楼和5号楼之间的垃圾问题,不少居民都投诉过,两个物业相互推诿,竟成了两不管地带,大家更爱往那儿扔垃圾了。”

随后,记者来到德意嘉物业办公室,工作人员称,日常垃圾定期有人清理。“我会向有关部门反馈,会尽快清理。”记者致电北宇物业,工作人员表示自己是值班人员,不清楚具体问题。对此,朝阳区政府***工作人员表示,会将相关问题反馈给有关职能部门。

责任编辑:贾玉静(QC0005) 作者:汪慧贤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