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张国华为“佛光将军”
3万人要进西藏,百事都需要有个谱。张国华开始“打谱”。
对于西藏的天候,当地有句谚语说:一二三雪封山,四五六霜得苦,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腊月学狗爬。从谚语中看得出来,去西藏冬春是无法走的,六七月间,融雪时还有山洪,比较好走的只有八九两个月。进藏除了季节关系外,还受高原空气稀薄等影响。这些困难,张国华正在“打谱”考虑时,却出现了一个让他没有想到的情况:逃兵数量猛增。
原来,十八军多数指战员是愉快表示服从进藏的,但个别不想去的“逃兵”私下捣鼓,讲了许多去西藏的坏处,开始没有及时发现苗头,因此,逃兵数量猛增起来,严重的一天一个班只剩下班长、副班长,急得连队干部夜里都不敢睡觉,轮流把门,营团干部天天追问逃兵数量。
尽管师团指挥员胸脯拍得很响亮,表示无条件入藏,但张国华还是发现了下面的实际情况。张国华想,十八军是一支打日军、打老蒋的光荣部队,即使是在挺进大别山那样艰苦、残酷的环境中,也没有出现逃兵现象,今天去西藏完成更光荣的任务,却发生了逃兵事件,难道这支队伍变了?
张国华气得虎眼圆睁,恨不能亲自去把逃兵抓回来:“去,把他们统统给我抓回来!”
军长的话就是命令,部队立即成立了“抓兵队”,四面出击,绑回来了许多逃兵。
这边把逃兵绑回来,那边又出现了干部队伍里的“逃兵”。十八军第五十二师一五四团副政委刘结挺写信给张国华和政委谭冠三,提出“因身体不好,不愿进藏”。
张国华拿信的手开始发抖,气得对着政委谭冠三不知是问还是答:“这刘结挺太坏了,想不到他这样坏!他为什么这样坏?我这一辈子不想再见到他!”
“不!”谭冠三也失去了当政委的沉稳,“他不去,就不能这样便宜他,给我把他捆来!捆也要把他捆到西藏!我到哪儿,就叫马把他驮到哪儿!”
张国华被政委嘴里的“捆”字一刺激,倒是把自己的思路激活了:进藏是件光荣的事儿,不能让这些人败坏了十八军的名声。于是,张国华决定:凡是逃兵一律不准去西藏,就地转退地方。
这一招还真管用。想当年,谁敢不把“荣誉”举过头顶!再说,“思想有问题的人”,到哪里都不受欢迎。开小差的人急了,生怕被裁减,在自己的历史上留下污点,今后翻不过身来。这样一来,“写血书”的人纷至沓来,干部们只好倒过头来做那些留地方工作的人的思想工作。但张国华一言九鼎:逃兵一个都不要!
1950年1月24日,***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了***西藏工委领导名单:十八军军长张国华任书记,政委谭冠三任副书记,副政委王其梅、副军长昌炳柱、参谋长李觉、政治部主任天宝为委员。至此,进藏的人事工作就绪。为了策应十八军进藏,刘伯承和***命令第十四军抽一个精干团,从滇西北经德钦、科麦溯雅鲁藏布江西进,作为十八军解决西藏问题的后备力量。
3月18日,十八军先遣队由副政委王其梅、参谋长李觉率领,如期从乐山出发。出发前,张国华一再提醒王其梅和李觉:“部队进藏一定要坚决执行***‘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特别要尊重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保护寺庙,不住寺庙,不住藏民家中的经堂,即使风雨交加,冰雹乱舞,也不要进寺庙干扰喇嘛诵经,最多到寺庙的房檐下暂避一下’。”
王其梅和李觉严格执行民族政策,受到了当地族人和活佛的拥护。后来***给***汇报进藏情况时说:“连康区藏族头人夏格刀登都说,下大雨,不让进就不进,不让住就不住,你们的政策太宽了。”***听完汇报后,久久不语,最后决定批准购买30架高空运输机,支援进藏的十八军。
7月初,张国华率领的十八军部队全部抵达甘孜。部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这一切,都看在格达活佛的眼里。于是,格达活佛主动接待了张国华。他说:“我认识西藏地方政府和三大寺的人,如果张军长需要,我本人愿意去拉萨劝和。”
张国华觉得此事非同小可,立即报告西南局,建议格达活佛以西南军政委员、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身份,前往拉萨谈判。
刘伯承和***接到张国华的电报后,立即请示中央。中央很快复电同意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格达活佛抵达西昌后,在英国特务福特的唆使下,西藏当局软禁了他,并于8月22日将其杀害。消息传来,张国华立誓:“坚决把五星红旗插到喜马拉雅山上,让幸福之花开遍西藏!”为此,张国华向西南局和中央军委建议,进行昌都战役:“只有打开昌都的大门,才有可能和平解放西藏。”
昌都是进军西藏的必经之地。中央军委接到电报后,十分重视。***认为,“解放昌都有助于和平解放西藏问题”。9月初,张国华正式接到中央军委有关昌都战役的作战命令。
接令后,张国华立即进行了“对昌都南北两线钳形作战”部署:南线由十八军五十三师一五七团担任,北线由五十二师担任。整个作战重点放在北线,主力部队分为左、中、右三路:中路部队正面进攻,左路部队迂回昌都以南,配合中路作战,右路由一五四团和师骑兵侦察连、炮兵连等组成,由师副政委阴法唐指挥,直插昌都西面20公里的恩达,对昌都实施千里大包抄,断藏军退路。
昌都战役在张国华的指挥下,于10月7日发起。
10月18日,右路部队如期抵达并抢占了恩达,封死了昌都的藏军退路,正面部队快速进攻昌都,于10月24日拿下昌都,歼灭了藏军6个代本(相当于团)全部、3个代本各一部,计5738人,其中毙伤180人,俘虏898人,争取一个代本投诚起义4317人,活捉了英国特务福特。
进军西藏的大门被打开,和平解放西藏的曙光突现。刘少奇称赞说:“昌都战役是解放西藏的淮海战役。”西藏地方政府终于接受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建议,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和谈代表团到北京谈判。
1951年5月15日,张国华奉命回京参加谈判。5月23日,在中南海勤政殿,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张经武、十八军军长张国华和西南军政委员会秘书长孙志远三人,以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的身份,参与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的签字仪式。西藏地方政府参与签字的代表是:阿沛·阿旺晋美、凯黑·索安旺堆、土丹旦达、土登列门、桑颇·登增顿珠。
签字后的当天,***单独接见了张国华。当得知张国华曾在井冈山的袁文才、王佐的部队当过3个月兵的经历时,***说:“袁文才、王佐都是对革命有贡献的同志。”当然,***不会过多地回忆过去,但这次接见,留给***更多的印象是,张国华是“井冈山的兵”,以至于多年后,***还多次称张国华为“井冈山”。对于西藏问题,张国华谈了筑路的重要性。***点点头,说:“要筑路与生产并重。部队要很快进入拉萨,为实行‘十七条协议’而努力。”
5月25日,***以中央军委主席的名义下达了《关于进军西藏的训令》,要求西南军区和西北军区进藏部队分路进驻西藏。
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签订后,扫清了进军西藏的障碍。
1951年10月,进军西藏的部队在张国华和谭冠三的率领下全部部署到位。红旗顺利地插到了世界屋脊上。
1952年2月,以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为基础,成立了西藏军区,同时撤销十八军番号。西藏军区为军级级别的军区,归西南军区管辖。司令员由张国华担任,政委由谭冠三担任。
1955年5月,西藏军区由军级上升为大军区级,直接归中央军委领导,张国华、谭冠三分别升任大军区司令员和政委。
1955年9月,中央军委授予张国华中将军衔。至此,人们开始称张国华为“佛光将军”。
内容提示:从无偿援助到平等互惠-西藏与内地合作的历史回顾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14:44:26| 文档星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