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科技发展需求有产生什么新的保险需求的吗

  在2010中国(温州)民间资本发展高峰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指出,通货膨胀的趋势还在发展,而治理通货膨胀最好的办法是货币政策,利率早晚要提,势在必行...[
电 话:0577-8181 7007/8812 9187/8812 9188
论坛组委会传真号码:0577-8812 9180
2010年中国温州民间资本发展高峰会
  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5月的温州正绽放着春天的美丽,同时也孕育着下的思索,那是关于机遇发展的话题,那是如何将蓬勃的升级转换成茁壮的动力,为了今天的丰收,今天我们迎来了各方的嘉宾,2010中国温州民间资本发展会在这样的生机中拉开帷幕,下面我们请温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市长作发言
  徐市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主持今天的开幕式,2010中国温州民间资本发展高峰会正式开始,高峰会以民间资本的动力和出路为主题,以民间资本科技金融创新经济私募股权为关键,一起探讨民间资本的专业化运作化之路,我们希望此次高峰会能够达到如下的效果:
  使高峰会能够成为专家学者对话交流的桥梁,促进民进投资的进一步改进,使论坛能够成为民间投资者与专业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合作的重要通道,以促成投融资的合作,推动温州创新企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的到来!
  下面有请赵一德市长致辞:
  赵一德: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嘉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在国务院和民间资本新36条刚刚颁布之际,中国温州民间资本发展高峰会在这里隆重举办,本次高峰会聚集了40多位国内外经学家,举办三场高峰论坛,六场专项论坛,这是深入讨论民间思路的思想企业智慧交锋,意义非常深远,请允许我代表温州市政府市政协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企业家朋友们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大家都知道温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是民营企业的发祥地,改革开放30年来,勤劳智慧的温州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艰辛,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民间资本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迅猛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小城镇和专业市场为平台,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走出去发展为重要路径。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创造了生机勃勃的温州模式,实现了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和居民收入的同步增长。到2009年我们温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2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95亿元。整个总收入是361亿元,城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的居民人均纯 ...博士谈保险——对话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郑荣禄
博士谈保险——对话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郑荣禄
《第一财经日报》资深记者 陈天翔 主持人: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保险业的进步,保险产品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金融工具,关于保险的话题也日益成为媒体所关注的焦点之一。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国内知名媒体《第一财经日报》资深记者陈天翔先生和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禄荣博士就保险热点话题进行专场交流。目的在于从新的视角诠释保险本质,并且对如何通过保险来规划人生给出自己的见解,以此帮助社会大众树立正确的保险认识,并且能善加利用保险这一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陈天翔先生是资深媒体人,长期从事保险领域的媒体新闻报道工作,他与国内各大著名保险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保持着良好的关系。郑荣禄博士有15年保险从业经验,在进入保险业之前曾在复旦大学金融系任教,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今天相信两位不同领域的顶尖专业人士的对话,必将为我们带来对保险业、保险产品的崭新思考和认识。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陈天翔先生和郑荣禄博士。
记者:郑博士您好!很高兴今天您能接受我的采访。我是《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陈天翔。保险业在国外已经经历了300、400年的发展历史,而在我国却只有十几年发展时间,因此社会上对保险的认识和看法也是五花八门。来之前,我特意做了不少功课,向周围的同事和众多网友征集了他们对保险的看法,以及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今天想听听您作为国内保险业的资深专家,同时又是一家全国性保险公司的总经理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现在我们就开始进入今天的采访环节。
记者: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职业关系,我平时在采访中需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我发现随着这几年国内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经济生活,原先只有在财经院校或者经济学家口中出现的词语,现在在一些老百姓口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比如GDP,CPI,还有印花税等等。人们也开始知道银行、证券、保险是金融业的三驾马车。不过虽然说都是马车,但是人们对这三样东西的认识却有着巨大差别。说到银行,大家就会想到是存钱、取钱、汇款的地方;说到证券,就能想到每天上下波动的股价,涨了就是赚钱,跌了就是赔钱。但是关于保险,每个人却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郑荣禄博士(下文简称郑博士):很高兴有这样一个场合,跟我们媒体记者就保险话题展开对话。
刚才陈天翔先生谈到,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现 ...  在如今信息开放、价格透明、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保险业的发展已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持。这样,行业实际应用与新技术的衔接问题就会变得异常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IT不了解核心业务体系。业务需求是随市场变化而变化的,是零散的、随意的、不确定的,是没逻辑可循的,是难成体系的。IT人员难以挖掘到深层的核心业务体系,对业务提出的需求不能彻底消化,无法完全转化为成体系的、具有逻辑思维的、抗应变能力强的IT需求。系统不能全面实现业务需求,用户在使用系统过程中因实际问题得不到圆满解决,往往对系统产生怀疑、渐渐失去信任,进而衍生出不一味地遵循系统,而是采取应付、逃避的态度。
  其次,业务缺乏IT思维、编程思想。业务人员对IT缺乏深层了解,觉得IT创新的技术业务是高不可攀的,与实际应用不能有机结合起来,未能实现信息系统的最大化。用户时而思维定势、适应较慢,时而操作系统太过随意,让成形的系统围着人转,习惯用传统的、落后的、过时的业务流程评价信息技术的优劣。IT创新的技术一旦得不到业务的高度认可,也就无法取得系统应用的最大化。
  为了实现新技术与业务更好的衔接,从IT应用于业务需求以来,IT与业务之间的沟通就从未停止过。近年来,随着业务对IT依赖程度的加大,IT与业务之间的沟通力度也在进一步加强,而沟通难度却越来越大。笔者认为,随着保险业的不断进步,市场监管越来越严,行业竞争越来越强,经营环节越来越细,业务对IT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IT与业务之间深层的沟通瓶颈就形成了。业务因IT无法彻底领悟需求的精髓而逐渐失去沟通耐心;IT则抱怨业务缺乏逻辑思维、提供需求不清而百思不得其解。因此,现阶段单纯依靠业务与IT之间无休止地沟通已很难彻底解决新技术与行业应用的衔接问题。
  就保险行业而言,信息技术应业务需求而生,为业务需求服务。新技术要想与业务应用更好的衔接,最大化地服务于业务经营,并提升业务管理水平,那么,业务和IT之间的沟通必须是畅通无阻的。因此,现阶段,可以尝试在业务和IT之间架起一座提供需求分析的桥梁,作为二者衔接的纽带。需求分析的岗位需具备翻译需求、提炼需求、落实需求、收集需求。
  需求分析岗需要深入系统用户的各个环节,从一线应用到二线管理,通过和业务的密切沟通中收集适时变化的业务需求。同时,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要加强业务操作的培训,培养业务建立IT思维,引导业务转变思维、提升思维,进 ...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