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行业的火电行业成本构成成有哪些

当前中小成本电影发行状况研究,发行成本,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中小企业成本控制,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电影发行成本,中小企业成本管理论文,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研究,债券发行成本

引用1楼 @ 发表的:
这其实取决于DVD销售,电视转播权和周边。


主要还是看电影院票房收入吧 如果只算电影院的票房 要超过多少百分比才能赚钱?
原来貌似是必须达到成本的三倍(如果没记错的话...)才不算亏
现在不一样了,除了影院收入还有各种衍生产业:像网络购买权 出售海外版权等等 包括楼上朋友所说的那些,所以现在很难估计的。

过去的说法是制作、发行、播映方各有三分之一分成。但根据投资的大小、制作方的背景不同,又有很大的差别。另一方面,有时候发行方也参与投资,这分成比例又不一样了。

好莱坞的情况只知道一些最基本的概况,国内一般是制作方可分到票房的三分之一到四成不等。大卡司、大制作在谈分成比例的时候会占一些优势,小制作一般只能拿到三分之一。


国外主要是有DVD、周边商品、海外版权收入。

国内主要靠植入广告和赞助来降低成本。比如《梅兰芳》《杜拉拉》之类,就是典型的还没上映,就已经靠植入广告和赞助收回成本了。


引用4楼 @ 发表的: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的。

过去的说法是制作、发行、播映方各有三分之一分成。但根据投资的大小、制作方的背景不同,又有很大的差别。另一方面,有时候发行方也参与投资,这分成比例又不一样了。

好莱坞的情况只知道一些最基本的概况,国内一般是制作方可分到票房的三分之一到四成不等。大卡司、大制作在谈分成比例的时候会占一些优势,小制作一般只能拿到三分之一。


就是说如果一部电影的预算是1亿那票房要到3亿电影公司才能回本?那不是一堆电影亏死了……

引用6楼 @ 发表的:

就是说如果一部电影的预算是1亿那票房要到3亿电影公司才能回本?那不是一堆电影亏死了……


首先,号称的预算往往是要打折扣的,号称投资1亿,实际投资7千万就不错了。

其次,刚才说的只是理论上,有的时候发行方自己同时也参与投资,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第三,国内电影要收回投资,植入广告和各种赞助非常重要。比如你投资一亿,但是能拉到5000万植入广告和商业赞助,那么你有1.5亿票房就回本。现在明白你为啥会看到那么多广告了?

我前面说了,典型的例子是《杜拉拉》,还没上映,没有一分钱票房,已经在赚钱了,植入广告收入比投资额还高。


引用6楼 @ 发表的:

就是说如果一部电影的预算是1亿那票房要到3亿电影公司才能回本?那不是一堆电影亏死了……


在中国情况是这样的号称投资1亿人民币的电影,实际投资在1000万到5000万人民币(取决于制片商的吹牛程度,另外这个数字是包括宣传成本的),总之制片方宣称的投资额乘以10%-50%才是真实投资额。

引用8楼 @ 发表的:

在中国情况是这样的号称投资1亿的电影,实际投资在1000万到5000万人民币(取决于纸片上的吹牛程度),总之制片方宣称的投资额乘以10%-50%才是真实投资额。


敢吹一亿的一般还是要过五六千万的。

引用7楼 @ 发表的:

首先,号称的预算往往是要打折扣的,号称投资1亿,实际投资7千万就不错了。

其次,刚才说的只是理论上,有的时候发行方自己同时也参与投资,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第三,国内电影要收回投资,植入广告和各种赞助非常重要。比如你投资一亿,但是能拉到5000万植入广告和商业赞助,那么你有1.5亿票房就回本。现在明白你为啥会看到那么多广告了?

我前面说了,典型的例子是《杜拉拉》,还没上映,没有一分钱票房,已经在赚钱了,植入广告收入比投资额还高。


引用8楼 @ 发表的:

在中国情况是这样的号称投资1亿的电影,实际投资在1000万到5000万人民币(取决于纸片上的吹牛程度),总之制片方宣称的投资额乘以10%-50%才是真实投资额。


我指的是好莱坞电影……
投资分制作费用+宣传费用,有无其他投资方介入,演职人员有无票房提成,是自己发行还是找大公司发行,(海外)是卖版权还是影院发行的方式,有无广告赞助,DVD和蓝光的租赁和销售如何,电视版权销售如何,其他周边(游戏、玩具、主题公园、原声、书籍等等),太复杂,而这些里面,哪一个都不是小数字,所以这个问题能给出一笔清楚帐的,只可能是业内人士。

好莱坞大发行商与影院的票房分成,笼统的数字就是一般是本土票房影院拿走40-45%,海外票房影院拿走55-60%。

如果不是自己发行的话,发行商一般要拿走票房的10%-20%左右作为发行费用。这方面是相当赚钱的,华纳、派拉蒙、迪斯尼、福克斯这样的大发行商每年光靠发行就赚很多,但这样就意味着制片公司的风险更大,典型的例子就是梦工厂动画部(DWA),拍了很多票房很好的片子,但是发行是派拉蒙,往往票房上拿的还没派拉蒙多。

广告赞助往往是很可观的,07年的变形金刚还没上映就先捞回很大一部分制作成本了,靠的就是这个。

DVD往年是回本赚钱的制胜法宝,但是这几年(尤其2010年开始)的萎缩能厉害,蓝光的增长还远不能弥补,现在还有在线看片的收入,比如youtube就有,但是总体来说硬碟收入是大不如前了。

电视版权,可以笼统的按票房的10%算,但这只是第一轮,收视率高的电影,能不断的被电视台购买版权播放,这方面的收入是很可观的。

其他周边,这个就差异更大了,像迪斯尼虽然电影拍很多,但大本营是在周边,玩具、主题公园等的收入比票房大得多,汽车总动员的周边就据说给迪斯尼带来了全球40多亿美元的收入,实际上维持周边收入的来源点也正是迪斯尼收购皮克斯的原因。美漫等改编的电影,这方面周边也很大。 相反,阿凡达是票房巨兽,但其他周边就一般。

总体来说,一部电影如果在票房上就能回本,那就是很成功了。


引用12楼 @ 发表的:
投资分制作费用+宣传费用,有无其他投资方介入,演职人员有无票房提成,是自己发行还是找大公司发行,(海外)是卖版权还是影院发行的方式,有无广告赞助,DVD和蓝光的租赁和销售如何,电视版权销售如何,其他周边(游戏、玩具、主题公园、原声、书籍等等),太复杂,而这些里面,哪一个都不是小数字,所以这个问题能给出一笔清楚帐的,只可能是业内人士。

好莱坞大发行商与影院的票房分成,一般是本土票房影院拿走50-55%,海外票房影院拿走55-60%。

如果不是自己发行的话,发行商一般要拿走票房的20%左右作为发行费用。这方面是相当赚钱的,华纳、派拉蒙、迪斯尼、福克斯这样的大发行商每年光靠发行就赚很多。

广告赞助往往是很可观的,07年的变形金刚还没上映就先捞回很大一部分制作成本了,靠的就是这个。

DVD往年是回本赚钱的制胜法宝,但是这几年(尤其2010年开始)的萎缩能厉害,蓝光的增长还远不能弥补,现在还有在线看片的收入,比如youtube就有,但是总体来说硬碟收入是大不如前了。

电视版权,可以笼统的按票房的10%算,但这只是第一轮,收视率高的电影,能不断的被电视台购买版权播放,这方面的收入是很可观的。

其他周边,这个就差异更大了,像迪斯尼虽然电影拍很多,但大本营是在周边,玩具、主题公园等的收入比票房大得多,汽车总动员的周边就据说给迪斯尼带来了全球40多亿美元的收入,实际上维持周边收入的来源点也正是迪斯尼收购皮克斯的原因。美漫等改编的电影,这方面周边也很大。

总体来说,一部电影如果在票房上就能回本,那就是很成功了。


那就比如说一部中等投资的电影 比如说 超级8 吧 他的投资是4500w 现在的全球票房是1.42亿 如果仅仅是靠影院票房 要到多少派拉蒙才能回本?

那就比如说一部中等投资的电影 比如说 超级8 吧 他的投资是4500w 现在的全球票房是1.42亿 如果仅仅是靠影院票房 要到多少派拉蒙才能回本?

Entertainment,4500w是制片公司的制作成本投资,应该要问这两制作公司能否回本。当然,宣传页要费用的,而且往往还不小,一般来说,发行商负责宣传的费用,所以派拉蒙也有能否回本的风险,但是发行方一般是强势的,发行费用是先于制作费用在票房中扣除的。可以简单的算一下。

制作成本4500w,假设宣传费用是3000w、派拉蒙发行费为18% (发行的成本相对较小,主要是人力成本,包括和各个院线签合同等等)

S8本土1.02亿票房,按55%算,得5600W,海外票房4000W,按45%算,得1800W,票房上派拉蒙能得7400W。派拉蒙首先扣掉自己的发行费用3000w,剩4400W。

可见,派拉蒙是已经赚了,但两家制片公司目前只能得到1850W的票房收入,是亏的。

但这只是票房,派拉蒙如没有参与制作成本投资,那一般来说影碟、电视版权等收入是没有分成的。电视版权按10%算得到1400W(只是首轮,如果收视率好,那就是长期的收入),那已经3250W了,在加上影碟收入等,回本应该是不成问题了。

S8是典型的找大发行商发行而导致风险很大的影片,和我上面说的DWA一样,去年的寻龙记,全球票房4亿多,但DWA到手的只有3千多万而已,到现在加上电视版权等都仍是赤字当中。


按照中国的算法,理论上,票房收入的1/3才归投资方,2/3是给院线的

Entertainment,4500w是制片公司的制作成本投资,应该要问这两制作公司能否回本。当然,宣传页要费用的,而且往往还不小,一般来说,发行商负责宣传的费用,所以派拉蒙也有能否回本的风险,但是发行方一般是强势的,发行费用是先于制作费用在票房中扣除的。可以简单的算一下。

制作成本4500w,假设宣传费用是3000w、派拉蒙发行费为18% (发行的成本相对较小,主要是人力成本,包括和各个院线签合同等等)

S8本土1.02亿票房,按55%算,得5600W,海外票房4000W,按45%算,得1800W,票房上派拉蒙能得7400W。派拉蒙首先扣掉自己的发行费用3000w,剩4400W。

可见,派拉蒙是已经赚了,但两家制片公司目前只能得到1850W的票房收入,是亏的。

但这只是票房,派拉蒙如没有参与制作成本投资,那一般来说影碟、电视版权等收入是没有分成的。电视版权按10%算得到1400W(只是首轮,如果收视率好,那就是长期的收入),那已经3250W了,在加上影碟收入等,回本应该是不成问题了。

S8是典型的找大发行商发行而导致风险很大的影片,和我上面说的DWA一样,去年的寻龙记,全球票房4亿多,但DWA到手的只有3千多万而已,到现在加上电视版权等都仍是赤字当中。

我在wiki上查的是派拉蒙没有参与制作。如果是有,那么派拉蒙和另外两家公司是否赚钱就要看4500w制作成本是怎么摊的,以及票房、影碟、电视版权等如何分账了。总体来说,三家都赚钱问题不大,派拉蒙赚的最多。


我在wiki上查的是派拉蒙没有参与制作。如果是有,那么派拉蒙和另外两家公司是否赚钱就要看4500w制作成本是怎么摊的,以及票房、影碟、电视版权等如何分账了。总体来说,三家都赚钱问题不大,派拉蒙赚的最多。


那您能推算出像绿灯侠这种杯具电影公司要亏多少吗……

敢吹一亿的一般还是要过五六千万的。


还真有投资2000万人民币敢吹投资1亿人民币的,比如著名的三***

那您能推算出像绿灯侠这种杯具电影公司要亏多少吗……

GL的成本据说是2亿制作+1.7亿宣传,现在全球票房1.26亿,其他收入还没发生,亏多少不得而知,但肯定是大亏了。

当然这些成本数字都是宣传放出的口径和业内人士的估计,并不是实际数字,是不是花了那么多成本只有华纳自己知道。


近年来,好莱坞大片可以说是电影市场当之无愧的主角,它们通常制作精良,众星云集,宣传攻势铺天盖地,似乎每个人都在讨论,结伴去电影院一探究竟。那么,这些大片真的像我们以为的那样,叱咤而来,卷走一片钞票,满载而归吗?

根据29部成本超1亿美元的好莱坞大作的相关数据,电影研究学者Stephen Fellows分析了这些大体量巨作的成本,收入以及盈利三个方面的情况,由此,我们可以对好莱坞大片的运作机制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毋庸置疑,好莱坞大片的制作成本每年都在不断攀升,增幅远超过通货膨胀率。根据图1中的数据显示,1995年到2004年的10年间,制作成本超过1亿美元的好莱坞电影共60部。然而到了接下来的2005年到2015年的11年间,这一数量激增至197部。

高制作数量的猛增意味着电影平均制作成本的节节攀升,这也引起了业界的警惕。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和卢卡斯曾在一场论坛活动上批评了这个现象:再这样下去,行业将会内爆

好莱坞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近几年的电影成本出现了下降趋势,2014年和2015年制作成本超过1亿美元的电影分别都是21部,远低于2011年高峰时的34部。

Stephen对这部分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29部影片的平均总成本达到了4.17亿美元,其中平均制作成本为1.5亿美元左右,而平均营销成本也高达1.21亿美元,说明了营销在当代好莱坞电影的运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29部影片中,营销成本占总成本比例最高的是40%,最低的也有24%

物理拷贝、音像产品的制作及其运输成本为平均每部6780万美元。正确估计所需拷贝和音像产品的数量很重要,尤其是在采取了可退货销售政策的DVD市场。2005年时,梦工厂制作了500万套《怪物史莱克2》的DVD,但销售惨淡,直接导致其当季收入目标未能达成。

29部电影还会支出平均3660万美元用于收入分成和补偿,基本上都由导演、制片人、编剧、主演等关键主创人员获得。对好莱坞大制片厂来说,收入分成的机制可以帮助其降低前期财务压力;而对主创人员来说,也是一种激励。这29部电影中,盈利的影片平均有9%的收入用于分成,最高的一部达到了18%,即使是亏损的影片也有平均5%左右的收入用于分成。

值得注意的是,主创人员会要求参与收入分成,而非利润分成。这是由于在好莱坞狡猾的会计系统的运作下,一些原本大赚的电影也可能变为亏损状态。例如2010年,《哈利波特5》泄露出的一份报告显示,在电影发行两年之后,华纳仍宣称其亏损了1.67亿美元,让利润分成成了一句空话。

好莱坞还需要向由各类工作人员组成的公会支付一定的红利,这29部电影平均支付了1176万美元。此外,好莱坞电影公司的运营成本也会分摊到各部电影中,分摊到这29部电影的是平均1483万美元。

票房是这29部电影的最大收入源,但并非最大利润源。在扣除销售税和影院分成后,片方可以收到北美票房的53%和国际票房的41%,票房收入约为1.69亿美元。再扣除用于影院发行的平均9800万美元的营销费用,只剩下约7000万美元。

因此,尽管这些电影取得了平均3.732亿美元的总票房,包括1.299亿美元的北美票房和2.433亿美元的国际票房,但片方计算的票房收入却只有一半不到

在家庭音像发行方面,这29部电影平均每部取得了1.343亿美元的收入。除掉平均2190万美元的营销费用和305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后,平均净收益为8190万美元,居收入首位,利润率相较影院发行要高很多。这也是好莱坞电影公司特别担心电影DVD销售下滑的原因。

电视发行为这些电影创造平均每部8690万美元的收入,而且直接成本很低,通常只涉及少量发行费和律师费等,不涉及像影院发行和家庭音像发行那般高昂的制作费和营销费。付费电视频道为这些电影创造的收入略高于免费频道,前者平均为1460万美元,后者为1330万美元。

视频点播不构成这些大片的主要收入来源。29部电影中,有约一半的视频点播收入占比低于1%,即便是2011年之后发行的电影,该收入占比也只有4.1%。好莱坞在构筑这些超级大片的发行体系时,对视频点播仍持有比较保守的态度。当然,这种局面可能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衍生开发方面,这29部电影通过授权衍生品开发而创造的收入为平均1150万美元。但有几乎2/3的衍生开发收入来自于最顶级的两部超级大片,并且只有1/3的电影在这方面赚得超过100万美元。

除了上述收入来源外,这些好莱坞大片还有来自飞机播映、音乐等的零碎收入,平均每部不超过270万美元。但取得这些收入也几乎不需要什么直接成本。

令人意外的是,根据Stephen统计,这29部好莱坞大片的平均利润为1480万美元,利润率仅为3.7%。再考虑到漫长的收入回收过程,这个利润率很可能难以打败通货膨胀。

具体到单部电影的情况,有14部盈利,剩下的15部则亏损。成本处于最低区间(1亿-1.25亿美元)的电影盈利表现最差,只有1/3挣到了钱。而成本处于最高区间(超过2亿美元)的电影有3/4都获得了盈利。

电影投资者都希望投中最赚钱的影片。在这29部影片中,最赚钱的一部利润率高达122%。但问题是,如何能够准确地锁定这部超级卖座的影片?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