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罗尔斯的正义理论

  作 者:王立,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

  原 载: 《哲学动态》2019年04期

  在当代正义理论的研究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应得( desert)”。从理论上来说,这与如下三个重要原因密切相关:第一,就正义思想自身而言,它有历史和传统。应得作为最早的正义观已经在历史上得以实践,并且应得的某些观念在今天仍然有理论影响。因此,如何在当代正义理论中回应和思考应得是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第二,应得被人们再度审视和关注,与平等主义的话语塑造分不开。应得和平等之间的相互论争以及理论批判所构织起来的正义话语,是我们把握整个当代正义理论的有效途径。第三,一些思想家把应得作为反对平等主义正义观的有力理论武器,说明应得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自证其作用和意义。通过这种作用和意义的自我展示,可以揭示正义理论某些深层次的问题。

   一、罗尔斯对应得的基本态度

  应得作为一种古典的正义观,在当代思想境遇里不再被大多数人所重视。人们信奉的是自霍布斯、洛克和卢梭以来的自由主义及其所秉持的一系列价值理念和基本原则。在这种意义上,如果没有当代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对应得的拒斥和批判[1],应得也就仅仅是一种古典的正义观念,仅仅停留于道德哲学的领域而被人们作为道德思想史的研究对象。[2]正是罗尔斯从正义原则和社会基本结构的角度提出了有关应得的根本看法,人们才得以反思应得在政治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大批学者开始高度关注应得,丰富的文献和思想由此产生,从而形成了今天研究应得的学术热潮。

  罗尔斯是批判应得的最重要的思想家,其批判激发了当代政治哲学家的思考,而对罗尔斯的批判之批判则是研究应得正义乃至平等正义的重要进路。因此,罗尔斯的批判是我们理解和批判其批判的前提。总体来说,罗尔斯本人对应得的态度存在着一些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前后期对应得的认知和理解差异上。在早期思想中,罗尔斯对应得的定位比较清晰和明确。这里所说的 “清晰和明确”是针对他所理解的应得之内涵的单一性。在晚期思想中,罗尔斯则出现了不同的理解。这里的“不同理解”在于他所针对的应得之内涵的复杂性。不管是早期还是晚期,罗尔斯的总体观念没有变化,即不存在 “分配正义”意义上的应得,只存在表达道德价值的“道德应得( moraldesert)”。

  在早期思想中,罗尔斯对应得的看法主要体现在《正义论》的第12、13、47和48等相关章节,集中表述则是在第 47 节,其核心观点是道德应得与分配正义无关。罗尔斯的批判思路是这样的: 应得主要体现为道德应得,道德应得表达的是道德价值而非分配正义; 道德价值同分配的份额没有关系; 真正决定人们得到什么的,是正义原则规定下的 “合法期望”[3]。具体来说,罗尔斯认为应得正义观最通常的理解是: 收入、财富和生活上的一般的美好事物都应该按照道德上的应得来分配。[4]也就是说,有德性的人应得幸福才是正义的。然而,罗尔斯话锋一转,认为按德性分配的观点无法区分合法期望和道德应得。因为道德应得体现的是道德价值,而道德价值并不能确定分配的份额。例如,每个人道德上的平等并不意味着分配份额上的平等。人们有权利得到什么,取决于建立在正义原则基础上的“合法期望”。

  在晚期思想中,罗尔斯对应得的看法则比较全面。可以说,这代表了他的基本观点和总体看法,主要体现在《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以下简称《正义新论》)的第20、21和22节。罗尔斯的基本观点是:

  在我们的统合性观点内部,我们有一种道德应得的概念,而这一概念是独立于现存制度规则来加以规定的。说作为公平的正义拒绝这个概念是不正确的。它至少承认三种观念,而这三种观念在日常生活中都被视为道德应得的观念。

  首先,严格意义上的道德应得观念,即人作为一个整体之品质的道德价值(以及一个人特有的美德),而这道德价值是由统合性学说所赋予的;以及具体行为的道德价值;第二,合法期望的观念(以及伴随它的资格观念),这些观念是公平原则的另外一面(《正义论》第48节);以及第三,由公共规则体制所规定的应得(deservingness)观念,而这种公共规则体制是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被设计出来的。[5]

  从前后期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罗尔斯关于应得的认识出现了几个细节性的变化。一是对应得态度的转变。在《正义论》中,罗尔斯对应得持几乎全面否定的态度。这种否定不是说应得的观念是错误的,而是说应得这样的正义观念同他所说的分配正义没有任何关系。这种不相关性既体现在前制度的 “反应得”之中,也体现在制度内的 “反应得”之中。对于前者,人们从关于正义的原初推理中提不出任何有关应得的要求和主张;对于后者,正义原则的分配份额之归属体现为合法期望。一言以蔽之,在分配正义的视域内,不存在分配正义意义上的“应得”,只存在表达道德价值的“道德应得”,但道德价值同分配正义没有任何关联。而在《正义新论》中,罗尔斯认为“彻底地否定道德应得的概念”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他认为公平的正义能够接受道德应得的观念。

  二是关于“道德应得”作用的变化。在《正义论》中,道德应得的概念在“分配正义”理论中不被接受。它只能以道德的 “否定性”判断起作用,即它以“道德的不应得”来否定自然天赋在分配中所带来的优势和利益,从而为平等开辟理论道路。而在 《正义新论》中,道德应得的概念可以被接受。接受的意思不是说在 “政治正义”的层面上接受,而是在统合性学说的内部被接受。这表明任何统合性学说都可以存在 “道德应得”的概念,它也可以在日常观念中来使用。但是,一旦上升为 “政治的正义”观念层面,道德应得就不会发挥作用,因为“从理性多元论这个事实来看,道德应得的观念作为品质和行为的道德价值无法体现于政治的正义观念之中”[6]。这个时候,取而代之的是 “合法期望和伴随的资格观念”[7]。

  三是道德应得概念使用范围的变化。在《正义论》中,道德应得是罗尔斯批判的重要概念。人们之所以接受罗尔斯的这种批评,原因在于道德应得被罗尔斯界定为德性观念的一般表达。德性表达了人的价值,但德性表达的道德价值与分配份额的确没有关系。然而,在《正义新论》中,道德应得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和含义明显扩大,它既包括严格意义上的道德应得(《正义论》中使用的概念),也包括合法期望和由公共规则体制所规定的应得观念。如果我们用合适的特征来描述的话,严格意义上的道德应得根源于德性,合法期望根源于正义原则下的行为,而公共规则下的应得基础在于 “在先的”规则。也就是说,基于德性、行为和规则的应得都被罗尔斯划归为宽泛意义上的“道德应得”。

  但罗尔斯前后期不变的信念是,应得都是道德应得的体现。不管是严格意义上的道德应得(《正义论》使用的),还是宽泛意义上的道德应得(《正义新论》使用的),人们使用这个概念的目的都是要表达某种道德价值。然而,作为政治的正义,体现道德价值的道德应得无法发挥分配正义观念的作用,而且对于所要达到的政治生活目的来说,它也是无效的或行不通的。[8]真正体现应得的是“资格”和“合法期望”。在这种意义上,罗尔斯关于应得的总体立场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且坚持如下:不存在 “前制度的应得”,应得必依赖于制度,即只存在制度之内的应得; 但是,应得在制度中本身也没有实质意义,它只能体现为合法期望和资格。所以,就应得这个概念本身来说,在分配正义的原则中不起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在变与不变之中,罗尔斯关于应得的一些理解及其所隐藏的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究。第一,在《正义新论》中,罗尔斯认为政治的正义所使用的“应得”是合法期望的观念(以及伴随它的资格观念)———它能代替道德应得在分配正义中发挥作用。但是,在分析道德应得(宽泛意义上的)时,罗尔斯又认为道德应得包括合法期望的观念(以及伴随它的资格观念),并且同时强调合法期望的这些观念是公平原则的另外一面(《正义论》第48节)。这其实是一个很矛盾的解释。罗尔斯所说的合法期望究竟属于还是不属于道德应得呢?

  第二,在《正义新论》中,罗尔斯解释了严格意义上的道德应得,即人作为一个整体之品质的道德价值(以及一个人特有的美德),以及具体行为的道德价值。其中,前者是由统合性学说所赋予的。请注意,此处的道德应得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基于人的品质(德性)的应得;二是基于行为的应得。这明显不同于《正义论》中对“严格”意义上的“道德应得”的定义。后期严格的“道德应得”还包括行为的应得,罗尔斯在此处强调的是基于行为的道德价值。基于行为的应得和基于行为的道德价值的应得并不是一回事。行为必然导致某种后果,它可能是一个中性的事实;关于行为的道德价值则必然涉及价值判断,而价值判断则可能偏离这些事实。这种区分的目的是强调,基于“行为的应得”和基于“价值的应得”不是一回事。因而,罗尔斯所理解的严格意义上的道德应得不能扩展到具体行为的维度。

  第三,为了捍卫自己的观点,罗尔斯强调道德应得与分配正义没有关系,并且进一步强调所有的应得都是道德应得,从而回避应得的实质性作用。既然如此,罗尔斯没有必要扩大道德应得概念的范围,他可以沿用 《正义论》中的道德应得也能达到理论批判的目的。而且,就应得所体现的意义来看,严格的道德应得和合法期望与基于公共规则的应得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基于德性、行为和规则的应得虽然都能够表达 “道德的”判断,但是,支持这三种应得的道德基础存在着本质性的差别。因而,广义的道德应得在此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概念。

第1篇:《罗尔斯正义论》读后感8篇

约翰·罗尔斯(johnrawls1921-),美国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1921年生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1943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1950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以后相继在普林斯顿大学(年)、康奈尔大学(年)、麻省理*工学院(年)和哈佛大学(1962-)任教,现为哈佛大学哲学系教授。

《正义论》一书是罗尔斯积近二十年的努力思考的一部心血之作,它集罗尔斯思想之大成,把罗尔斯十多年来所发表的论文中表达的思想发展成为一个严密的条理一贯的体系——即一种继承西方契约论的传统,试图代替现行功利主义的、有关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理论。

罗尔斯有一句名言: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论,不论它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或纠正。同样,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每个人都拥有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这种不可侵犯*即使以社会整体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

如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的*稳定,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理念层面)要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高度,深入理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要妥善协调、统筹兼顾社会各方面利益,正确处理人

第2篇:罗尔斯《正义论》读后感

导语:本书被誉为是二战后“伦理学、*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正义论》读后感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它既是构建合法社会制度的理论基础,也是构建道德体系的理论基础。它广泛渗透在哲学、*经济学和伦理学中,自古至今,历久常新,成为哲学家、思想家探究的根本问题。20世纪70年代美国着名*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1971年),从公平正义入手,全面系统深刻地论*了自由与公平、个人与国家、机会与结果等广泛的社会*问题,力图为现代西方社会重建“公平正义”的道德基础。他的学说,对西方*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引发了西方学界对“公共理*”与社会行为、个*利与社会共同体要求、个人价值与社会正义、社会多元与社会统一、自由与平等、*与秩序等重大理论问题的广泛讨论,从而形成了当今西方社会*哲学的大繁荣局面,以致人们将《正义论》的出版视为“罗尔斯时代”或“罗尔斯轴心时代”的开始的标志。笔者认为罗尔斯的正义观,其视野虽然限于一种“国内社会”,但是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来说,回顾和探讨他关于公平与正义、平等与效率等一系列观点,并对我国的社会先行制度作出合理的反思,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应该说,罗尔斯《正义论》的逻辑还是挺清楚的,

第3篇:罗尔斯的正义论读后感作文

如果把法律和幸福放在一起,很多人会疑惑,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我们很难用只言片语来解释清楚什么叫做法律,什么叫做幸福,前一段看了几本伦理学上的书,书中有关“幸福和法律的关系”这一让人头疼的问题作了很多引导式的解释,那么什么是法律呢?说道法律,我们这些不学法律的人往往想到了法院高高的大楼,检察院,*察局,穿着正装的律师,高高在上的法官,等等。解释什么叫做法律,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那就换种思路。我们人类赖于肉体而生存,肉体带来无尽且不断增长的欲望,欲望使我们具有两面*,正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着魔鬼与天使的两面*,才需要法律和道德的规范来约束我们。法律、道德和宗教史三种最主要的约束。与其他二者相比,法律是社会对某种行为的道德价值评价作为基础的,是一种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应当与否的标准则是社会的公共利益,调整的是一种涉他的行为。

那么什么是幸福呢?幸福是对外在环境和自身产生的一种主观上的偕同。从伦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幸福不仅仅是主观感受,而且是人们对于客观需要得到满足的主观感受。在我们的生活中,生理和生存的需求是幸福的低级阶段;相。被爱与施爱是幸福的高级阶段。

在这些书中,伦理学上的法律是以道德判断为基础的。法律观取决于社会观,社会观取决于人生观,人生的目的就是社会的目的,社会的目的就

第4篇:尼尔斯骑鹅历险记的读后感8篇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尼尔斯骑鹅历险记》的书。

这本书是瑞典的塞尔玛·拉格洛夫写的,大概讲了尼尔斯是个没有爱心的小男孩,无意被施了魔法变成了小精灵。大雁阿卡从天空飞过,呼唤家鹅一起飞到拉普兰去,终于,一只名叫莫顿的家鹅与雁群一起出发,却不小心带上了尼尔斯。一路上,尼尔斯救了许多动物,明白了许多道理。回家后,他不顾莫顿被宰对自己变回人的好处,勇敢地救了白鹅,自己也变回了真正的人。

从《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这本书中,我读懂了每一个人都不能缺少爱心,要不然这个世界将会一片混乱;我领略了瑞典的山河秀丽,森林草原辽阔无垠;聆听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更让我明白了许多终身受益的道理。如:珍惜身边的点点滴滴,珍惜身边的亲情和友情,不要等到失去时,才知道后悔,才明白他们的可贵,否则只会留下遗憾。

我多么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小精灵,骑着白鹅周游世界……

尼尔斯是一个调皮的小孩,自从他经历了种种事情后,他变成了一个乖小孩。有一天,尼尔斯的爸爸妈妈去教堂了,他自己一个人在家,他就想: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得玩点什么。他这么想着,突然,从经书旁边跳出来一个小人儿,尼尔斯想都没想,用苍蝇拍的小格扣住了小人儿。小人儿在那乞求尼尔斯放过它,“放过我我可以给你一枚金*”,小人儿说。

尼尔斯心动了,就松开苍蝇拍放了它。但他又想:应该让它弄更

第5篇:《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后感400字8篇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部童话出版以后,被指定为全瑞典学童的必读课外读物,并译成50多种文字流传世界。一起来看看《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后感,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主人公是一个可爱又调皮的小男孩——尼尔斯,但由于自己一次调皮的举动,无奈变成一个小人儿,经历了种种困难。

读过了这篇文章后,有如释重负的感觉。虽然尼尔斯遇到了很多困难,甚至有时可能失去生命,但最后的结局是值得欣慰的:尼尔斯改掉了自己的好多缺点,并且还变成了一个善良勇敢、有责任心的好孩子。

但是在现今的社会,孩子们都生活在温暖的襁褓里,根本没有机会去好好地锻炼自己,便养成了自私、任*、没有责任心,不能真正成为一个男子汉,我也很为这种现象担忧,也很期待能有一次磨练自己的机会,是自己能更加的勇敢坚强。俗话说:拥有了好的品质,就有了成功的钥匙。我不怕在过程中会出现多大的困难和险阻,因为有伟大的哲学家说过:愚昧的人会把困难当成绊脚石,聪慧的人会把困难踩在脚下。所以在未来的道路中,我会充满信心的面对未知的磨难,成为令父母骄傲的那颗星,我相信我会成功的。

古人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海洋,书能让我学到好多东西,以后我会在书中寻找属于我的那片天空。

在暑假里,我读过的书数不胜数,犹如天上的星星一

第6篇:《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后感8篇

读完《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几天里,脑海中时常浮现那个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叫尼尔斯,是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但因为捉了森林里的小精灵,变成了一个不到5厘米高的小人儿。无助之下,跳到一只家鹅身上,可家鹅说自己要去阿佰兰,尼尔斯便和鹅群一起飞向阿佰兰……

在路上,尼尔斯救了小松鼠,帮助了古城里的动物们;救了整个鹅群,体会到了助人为乐的乐趣,从来不受他人的讨厌。不过他也有难过的时候,比如只有水草和小虫吃,蚂蚁也欺负这个小人儿,还有……当有一天在家门口看见爸爸妈妈时,他变成了正常人!在鹅群的帮助下,他知道了家的温暖。

我认为,如果我是前面的尼尔斯,就应该马上改正,如果我是后面的尼尔斯,应该多多进步不要后退。

一天,我偶然间在班级中的图书角借到了一本《尼尔斯骑骑鹅旅*记》。刚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就觉得很纳闷。一个人怎么可能骑在鹅背上,更别说还去旅行了。所以,我便开始阅读这本书,来解开我的疑问。

这本书说要讲述的是一个14岁的小男孩尼尔斯被一个小精灵变成拇指大的小人儿,跟随大雁们一起旅行。在途中由于尼尔斯能在黑夜里看得和白天一样清楚,所以他在旅行过程中还帮了大雁和动物们许多忙。由于他乐于助人,所以动物们都很喜欢他,尼尔斯也从原来一个不爱学习,不爱护小动物的人,变成了一个富有同情心和拥有善良品质的人的这样一

第7篇:梅尔罗斯观后感

起先是因为卷福去看这部剧的,很多人的推荐词都是一致的:“演技炸裂”,特别是表现毒瘾发作无法自已、吸毒时飘飘欲仙的样子,真的让人心疼又后怕。第一集整集讲述patrick接到父亲离世的消息后去纽约拿回骨灰盒的过程。其中卷福的各种造型也相当多变,时而浪荡公子时而颓废自弃,对于福粉来说真是大福利。

第二集开始换了个平静的视角,讲述patrick的幼年经历时,从描写他与父母的关系、遇到的人和事平淡的叙述中总给人无法言说的压抑感。照理说,风景优美的法国乡村,富家公子的身份,生活富裕饮食无忧,应该无比快活才对,但是看他父亲对待儿子、妻子的态度,就能猜到,这家人并不幸福。patrick的父亲对他的伤害,比任何事情都过分;母亲迫于自保,对儿子的要求不闻不问,甚至自欺欺人;意识到这家人有问题的亲朋好友大都视而不见。在这样的环境长大,patrick能够存活下来,就已经是幸运了。

之后便一直在讲述patrick的疗伤之旅,先是醉生梦死、吸毒乱*,这些常人眼里如此极端的方式,都无法平息他看到父亲遗体时的各种害怕、仇恨、伤感,对他来说,如恶魔般的父亲死了都依然*魂不散。童年的*影,在有些人的身上,就是一辈子的*雨天气,时不时就会卷土重来。patrick从否定自己,到想方设法地逃离,到跟朋友吐露真相,再到组建家庭,

什么是公平?罗尔斯的回答绝了:“无知才能公平”。没有偏见就是无知,也就是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阶层,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和才能,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追求什么的时候,他的决策就是毫无偏见的。当所有的人都在这样一重“无知之幕”背后作决策时,他们所一致公认的社会契约,就是正义的。这就是我读完《正义论》后的最深的感受!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从公平正义入手,全面系统深刻地论*了自由与公平、个人与国家、机会与结果等广泛的社会*问题,力图为现代西方社会重建“公平正义”的道德基础。他的学说,对西方*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引发了西方学界对“公共理*”与社会行为、个*利与社会共同体要求、个人价值与社会正义、社会多元与社会统一、自由与平等、*与秩序等重大理论问题的广泛讨论,从而形成了当今西方社会*哲学的大繁荣局面,以致人们将《正义论》的出版视为“罗尔斯时代”或“罗尔斯轴心时代”开始的标志。在读完这本我自以为很难读懂的书后,才发现并不是我想像的那么的难懂,相反,我读懂了一些东西,一些我觉得很有用的东西——在《正义论》的阅读中,我感触很深,想知道什么是正义,就要知道为什么需要正义。罗尔斯借鉴了启蒙者卢梭的“确信每

第9篇:普罗米修斯读后感3篇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读后感(一)

你们读过《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你为他的精神而感动吗?让我们在回顾他的事迹吧!在很久很久,我们的地面上没有火,人类只好吃生东西,在黑暗度过一个又一个的夜晚。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来了,看见了这么悲惨的情景,很痛心。有一天普罗米修斯在看见太阳神驾驶太阳来的时候,拿了一个火种给了人间,从此人间就有了火,我们在寒冷的时候就可以拿火取暖,还可以煮熟食物。但不久之后众神之众的宙斯知道后,就让普罗米修斯把火种归还,但普罗米修斯拒绝,并说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宙斯很生气,就把最恶劣的惩罚给了普罗米修斯。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帮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受尽折磨。直到有一天,有一个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经过了这里而这位取火的英雄才获得了自由。

回顾了普罗米修斯的事迹,我们受到了很多启发,只要是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我们都有努力去做不怕*苦。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读后感(二)

一天,普罗米修斯到世界上,他是所有天神当中最有智慧的一位,可是他觉的地球上少了一个东西,所以他就用手捏了一个泥人和动物,然后,让它们苏醒过来,因为人们见到野兽害怕,每到早上普罗米修斯就会拿着枝木茴香,烧了太阳车为人们取来火种。宙斯知道了非常生气,所以把普罗米修关在了山顶最高处。

普罗米修斯烧了太阳车为*取来火种

第10篇:普罗米修斯读后感七篇

篇一:普罗米修斯读后感

今天,读了一篇古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神,他看到地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于是普罗米修斯就在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偷了火种,送到人间,人们有了火种以后,驱寒取暖,赶走野兽。可是这件事让众神领袖宙斯知道了,他就把普罗米修斯压倒高加索山上,并派了一只鹰吃他的肝脏,然而第二天肝脏又长了出来,这只鹰又把肝脏吃完。普罗米修斯受尽折磨,但他也不向宙斯低头。有一天,大力神知道了,就把鹰*死了,又用石头砸碎了铁链,救出了普罗米修斯。

文中的普罗米修斯,让我很敬佩,他很勇敢,不向强大的势力低头,他为了让人们过上快乐平安的日子,自己受到很大的痛苦,他的这种精神令我感动。然而宙斯他高高在上,为了自己的尊严,一点也不管人类的死活。我觉得他不配做神的首领。

我要向普罗米修斯学习,为他人多做有益的事情。

篇二:普罗米修斯读后感

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还没有火,人类只能吃生的东西。天神普罗米修斯知道了这件事,就从火神那里偷来一颗打火石带到了人间,自从有了打火石,人类就开始吃熟食、用火取暖。众神的领袖宙斯知道了他偷取火种的事,非常生气,于是就让火神去把普罗米修斯押到悬崖上,火神劝普罗米修斯归还火种并且向宙斯承认错误,他就会替普罗米修斯向宙斯说情,饶恕他,但普罗米修斯不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尔斯正义论的核心观点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