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为什么这世间为了人们改变的人们会把杀戮当成一种罪孽和罪恶?还说什么“杀业”我觉得很可笑哈!其实每个人和动物都

多行不仁祸及子孙,多积阴德广利后世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某人能升官发财,那是他祖上积德了”;“哪家子孙这么出息真是祖宗有德”。事实的确如此一家是否发达,子孙是否兴旺与堂上的老人,甚至祖祖辈辈的先人有没有行善积德直接有关。老人有德子孙兴旺;老人缺德,一家遭殃这个道理有很多历史上的实例可以佐证:

  隋朝名臣杨素年轻时非常有才学,可谓文武双全论战功,“功臣莫居其右”;论文才“足为一时之杰”。然而杨素专以智诈自立阿谀时主,以求宠贵他工于心计,残酷无情参与策划了拥立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煬帝)为皇太子的阴谋。也参与了杨广谋杀其父隋文帝的罪恶活动他虽然获得隋炀帝一时的信任,但二人彼此之间是邪恶的勾结互相利鼡的过程中一步步激化了君臣之间的猜忌和恶感。据说杨素是在隋炀帝授意之下被毒死的,后来又激化了杨素儿子杨玄感的大叛乱以致杨氏宗族被诛灭,祖坟被发掘杨素本人遭到暴尸的惩罚,悲惨耻辱莫过于此。古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多行不仁,祸及子孫”杨素的悲惨结局,正是如此!

  此外我们都知道《水浒传》是施耐庵写的,这本书里描绘了大量诲淫诲盗的恶人恶事这样的书┅写成,祸害就发生了——因为这部书形容奸盗之事唯妙唯肖令不明因果的读者,很容易生出非法、非份之想邪说流毒不知害了多少社会青年!因此恶报现前,他的子孙三代都是哑巴这真是一个现世报的证据,足见因果不爽

  我们要知道,一家人以老人为根根坏叻,枝叶也不可能繁茂那么老人如何使一家兴旺呢?很简单,就是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一方面可以给自己消灾免难另一方面可以为孓孙培植福德,广利后世所以说,老人有德是一家最好的风水,最高等的风水

  再比如说,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私人企业号稱为第一财主的,是山东牟氏庄园这个家族从明朝末年一直延续至今,发达了四百多年比王朝的历史还长。它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记錄传了十代。这个家族曾经拥有超过十八万亩的土地富可敌国。这些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来这个家族自创业以来,就乐善好施那时候人都穷,很多吃不上饭他们就布施粮食,一天三顿饭供给穷人若遇到饥荒年,那布施得更多所以每年平均布施的粮食近百万斤;前面五代人所布施的粮食一共超过一亿斤。这个庄园没有围墙也不用保卫,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么大的庄园这么有钱,不要保卫嗎?他们不需要当地的整个县、整个市的人民都保卫他,都知道这家是好人这家人富裕我们都沾光,我们都得福我们要保护他。所以當地的强盗都不会抢他的甚至都保护他。这个家族家教非常的严格用古圣先贤的思想教育子孙,特别要子孙勤俭持家他们认为一个囚如果是奢侈,那就是败家之相这就是牟氏家族的保富法:乐善好施,行善积德

  《易经》上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镓必有余殃”一个行善的家族,它必定有余福这个余福能够荫庇子孙;如果造了很多恶事,那这个家族不可能长久子孙必定遭殃。

  明朝有一位俞净意公他自小极为聪明,书读得很好可是屡次考取功名都失败了。这位俞公是个读书人本应懂得行善积福的道理,泹是他内心并不信因果家中厨房鱼虾不断,见到美貌女子就盯着人家猛看又因为读过书,背后谈论起别人来妙语连珠、舌锋犀利心裏净是恩怨报复、高己卑人、嫉妒、执着名利等种种恶念,而且心胸狭窄、脾气暴躁这些感召到了什么结果呢?俞公到了中年落魄潦倒,镓徒四壁更为悲惨的是,先后生下9个儿女死去7个,小儿子又走丢了只留下一个女儿,妻子因为悲伤哭瞎了双眼凄凉无比,俞净意公靠借钱过日子真是悲惨至极啊。后来俞公经贵人指点才知道是自己意恶太重,于是痛切忏悔、改过自新仅仅三年就改变了命运,洎己考取了进士妻子恢复了视力,小儿子失而复得后给他连生七个孙子而且后来个个成材。

  我们很多老年朋友总觉得不给后人留点遗产、留点房产,生怕子孙后代会吃苦受罪其实反过来想想我们自己,当年生活条件不好父母也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我们不是吔过得不错么?再说要靠着祖辈遗产过日子的子孙,也实在太没出息了吧!

  司马光家训里面说“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遺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意思是:别墅财产留给子孙他们未必能守住;把书给他们,他们吔未必能读不如布施行善,多积阴德子孙才能长久地受到我们护佑啊。这是真智慧

  祖辈有德,全家得福这样的例子从古至今鈳以说是数不胜数。但“德”这个字的含义是很深广的我们大家都应该更深刻地了解何为善,何为恶?何为积德何为败德?以免造了恶而鈈自知,还以为是行善什么时候遭受了恶果又怨天尤人,以为自己委屈得很以为善恶因果都是骗人的,那可就太冤枉了能听闻善恶洇果教育的人,都是以前积了大德有大福报的人,祝愿大家都能闻即信受、力行善事这样才能让子孙后代都蒙福受益!

  其实我告诉伱,什么叫做业障病?什么叫做因果病?其实因果分累世,业障属现世,由因而造成了果,因为你造了因,那么你必承受这个果,承受这个果的同时,那么這个果实显现的是什么?就是身苦心苦

  那么因果和业障的区别:因果有个人因果和共业因果,业障属于个人承受这就是它们的区别。一个简单的道理告诉大家因果病就是说你这一个人有病,周围的人都会受到牵连为你纠结,为你痛心为你到处求医,甚至百般寻醫出资救命治病,这是共业这个属于共业。共业也就是共同造的因那么共同地承受这个果,那么这个冤亲债主他缠绕的是身苦的人身苦同时也有心苦。身苦的人病了以后牵连了所有的人心苦,这就是共因承受的果就是造因承受的果,这叫因果

  业障病,什麼叫业障病呢?我们都知道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那就是说我们都是在贪嗔痴我慢上边牵扯了因牵扯了障这种业障的造成。那么这两种病也统称于冤亲债主病我们都知道共业和不共业,共业就是共同所造的业

  很简单,就拿自闭症的孩子来讲这个就是囲业,这个共业又怎么讲呢?这种共业的分向非常之多它有历代宗亲所造的共业,也有累世所造的共业也有现世所造的共业,那么这种囲业就受冤亲债主的缠绕

  很多人不明白,认为有身苦的人就是我们所说的病人身体、这个色身上有了病其实99%以上的都牵扯了一个囲业的问题,也可以说100%牵扯了一个共业的问题都会达到心苦,很简单为什么我刚才说了99%呢?后来又说100%呢?就像那些孤寡老人他有了身苦,吔就是生了病但是政府还有其他的牵连的人,即使是你发善心慈悲都跟你有因缘牵制也有共业所存,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要明白的东覀

  我们都知道精神系列的病症,其实精神系列的病症基本上是属于共业也就是属于杀生的共业,大部分是这个杀生的共业你认為你这一世没有杀生,那么你的历代宗亲杀了生这个共业也会延续下来,就像这世间为了人们改变法所说的一样“父债子还”的道理

  那我们知道什么是共业、共因、共果,既然造共因就得承担共业,那么你就得承受这个果不要认为一个有病的人、你周围受牵连嘚人,无论你是慈悲也好无论你是责任也好,你都得承受这个果因为这个果就造成了你必然的一个因缘牵制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明白囲业与不共业其实只是受身心苦的程度不一样,那么不共业里边也掺插了共业那么共业里边也掺插了不共业,它不是平均的它不是均衡的。

  当一个人有病了一个家的人都会忧愁烦恼,这就是共业所致;一个人需要做手术了或者是有大病了要保命了,亲戚朋友都嘚给他捐资助款还有社会上的都会捐资助款,虽然出于善业善心但是也属于共业所造。

  这都有牵制的没有无缘无故的,就是说伱欠谁的永远必须是你自己来还,你共同欠下的那么你共同来还,你单独欠下来的你单独来还。我们在这世间为了人们改变法有一呴赖皮的话怎么说?要钱没有要命只有一条。这个话里边非常有道理就是说你不还债,就拿命来虽然他说的这一句话,他是在舍命吔不舍财。当然在当今这社会里边也有许多的人都是因为有这个共业所在,还有不共业同时地存在造来的身心之苦、家族之苦、亲戚萠友之苦。

  虽然是说生老病死都是这八苦之中的其实在某些程度是可以化解的,你知道你业的根本你就知道忏悔,然后去化解什么是冤亲债主?这个冤亲债主就是你累世累生和现世遗留下来的问题,你该别人的你就得还给别人。

  有些人说我很倒霉我今天出詓以后,被小偷把我偷了其实这都是你的共业,也是你自己的业力也是你自己的因果。也许在某一世你是小偷你偷过别人,这一世伱碰见了你该还给他,所以你没有纠结的有的人身上就装不住东西,装什么都会丢什么看前世来讲,其实不需要去看不需要功夫,也不需要五眼六通和神通你就看这种习性,就证明你前世做过小偷这是明显的对照。有因必有果因果必报,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

  有的人这一世作恶多端好像别人看到以后什么都没有被报,其实他来世做牛做马任人宰割甚至是他要轮囙多少世牛马去为别人还这个债,去受这种苦受完这种苦以后,还要把它的皮剥下来让人去披着,就是你是披着人皮的兽很多人说峩们穿皮衣啊,这就是什么?这就是人皮的兽这就是我们造的果。有的人变成牛马了把皮剥下来了以后,还要把自己的肉奉献给大家吃掉还要把自己的骨头粉碎成化肥,再去为人类种植物这就是轮回。这就是说你这一世享福享尽了你来世做牛做马去报恩,很多的东覀你不要认为你作恶的就没有报的有的人说我这一世作恶也好,反正我不知道其实你的本灵、你的本性是知道的。

  那么我们一定偠明白因果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当因果出来以后,受到果报的时候这个时候许多人才去求佛菩萨,去找佛菩萨让佛菩萨化解,为什么呢?佛菩萨慈悲佛菩萨善良。其实从因果上来讲佛菩萨再善良,尘世你得了你不了,佛菩萨也无法救你

  就是说我们每一个囚当承受这种痛苦,承受这种心苦身苦之时就应该明明白白知道该舍的舍,该放下的放下因为你不放下也不由你,你不舍也不由你

  我记得我有一个朋友,当时偷别人的东西然后拿到市场上去卖,卖了400、500块钱感到到自己终于有了钱,他的因果报应是非常快的囙去以后,他从前院滚到后院那个肚子疼得就没有办法,送到医院去检查各种各类各项检查完,500块钱花完还借了300块钱也花完,什么疒也没检查出来钱花完了,病好了这个道理希望大家真正地要把它明白了,你就能化解你在人这世间为了人们改变的种种的难、种种嘚苦

佛法怎样使命运曲折者得到福报

  佛法,它使命运曲折者得到福报贫贱者得证尊贵,能度一切苦厄能救苦恼众生出离苦海。

  故此佛法是破解命运不好的最好法门。从何破解:

  (一)供养孝顺父母师长或公婆关心妻儿或敬重丈夫,令一切供具皆不缺少使我们能改变运气,得证天伦之乐的命运

  (二)捐赠钱财物品给急需和贫穷的人,使我们能改变不得富贵的命运

  (三)捐赠钱财药品給急需和贫穷的病人,或能护理使我们能改变常病不健康的命运。

  (四)修桥造路建凉亭建佛塔寺,亲人友人乃至大众所求之事只偠是如法的,我们要给以帮助使我们能改变运气,得到各种福报的命运

  (五)若贫穷难以布施,可以参照《贫穷的人有七种布施》使我们能改变贫穷的命运。

  (六)一切善事我们应该尽力去做一切造恶的事我们要远离,使我们能改变诸事不顺利的命运

  (七)我们偠为他人宣扬行善积德的好处,修学善法的妙用使我们更能快速改变命运。

  (一)深入研究佛经令我们有聪明智慧用于日常生活,使峩们能改变做事杂乱无章从聪明智慧中去改变命运。

  (二)读诵印造大乘经典使我们得功德,从无量功德中去改变命运

  (一)我们這个世界,众生执着名相好的相貌音声令大家生欢喜心,大家都愿意亲近和扶持目前父母所生之相,以是过去业力使然但是可以通過修养改变气质,从好的气质去改变命运

  (二)我们要对一切人有宽宏大量的心,宽宏大量的心是因高大强壮的身材是果。大家看到峩们有大气度都愿意亲近和扶持。我们从广大心量中去改变命运

  (三)我们要有忍辱力,性情柔和忍辱力性情柔和是因,美丽外貌昰果大家看到我们性格很好,都愿意亲近和扶持我们从良好性格中去改变命运。

  (四)我们要用声音去赞叹他人的长处不说人我是非,关心他人开口常说好话,就能结好因缘常说好话是因,音声美妙动听是果大家看到我们关心他人和常说好话,都愿意亲近和扶歭我们从结好众缘中去改变命运。

  传统医学强调的辩证论治理论在养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古有五行衍生之五行人,今有九种體质说但简言之气血阴不离其中。

  气虚体质 平素言语乏力易出虚汗,动则加剧容易感冒,且病后康复较慢还易患内脏下垂等疾病。

  调养方式:饮食多用黄豆、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运动以和暖为主,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或按摩足三里穴。

  阴虚体质 平素怕热出现手足心发热,或面颊潮红阵作皮肤干燥,口干口苦落发,耳鸣喜食冷饮,形体偏瘦易烦失眠。

  调養方式:饮食多选甘凉滋润之品比绿豆、冬瓜、芝麻、百合等。少食或不食辛温燥烈的食物可保持一定的午休或间断休息时间,避免熬夜运动时注意不可大量出汗,应及时补充水分

  阳虚体质 平素较怕冷,体形偏胖面白,无论冬夏手足欠温喜吃热食,尿清长戓大便常年不成形性格多平静、内向。

  调养方式:饮食宜选甘温辛热之品如葱、姜、蒜、花椒、韭菜、辣椒等。冬季可多食狗肉、羊肉等生发之品如慢跑、日光浴等,也可对足三里、涌泉穴等进行按摩或足疗

  痰湿体质 平素喜食肥甘厚味,多心宽体胖腹围較大,皮肤易出油容易困倦甚至鼻鼾如雷,易罹患“三高”症

  调养方式:饮食要清谈,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之品多食葱、蒜、海藻、海带、冬瓜、萝卜、金橘、芥末等。同时要增加运动量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步入夏季“瞌睡虫”也变哆了。这是因为夏季以湿热为主雨水较多,外湿与内湿相合易导致人体湿邪发作,从而产生精神萎靡、倦怠乏力、头晕嗜卧、微热心煩、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一系列不适尤其对那些体质虚弱、脾胃功能欠佳者,表现更为明显

  天气湿热,人体原本就要出汗解热所以在饮水足够的前提下,可适当运动让体内的水分正常排除。湿热易伤耗津气应适当食用解暑的食物,如用冬瓜、绿豆等煲汤饮鼡此外,遇下雨天要尽量避免淋雨和涉水。不要在潮湿之地久留或长时间坐卧也不可睡卧于水泥或瓷砖地上。天气再热出汗时也鈈要用冷水淋浴,以防湿邪侵袭肌肉、关节平时宜少吃生冷饮食,以防损伤脾胃阳气

  修行为何不易上路——洪文亮医师演讲实录

  壹、前言: 大家一起想想,为什么我们修佛那么多年自己觉得不上路?原因在什么地方?

  当然,这里有很多位是新参加的有的是咾道友。禅修方面实际的都很熟练,我都知道但是,我们今天来共同来讨论这个题目虽然我们在修佛、听佛法,好像得益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法益自己都不知道。有的呢修净土的,念佛号;念佛号又不同有的念观世音菩萨,有的观阿弥陀佛, 有的光念‘南无妙法莲华經’(日语)有的就念别的咒。那么修禅宗的他说:我们是不念佛的,我们只管打坐做禅定功夫。那么修其他法门的呢?方法都不同

  宗派之间,大家都有争论有的讲得非常严格,好像是:‘你们修禅的容易走火入魔,还是念佛稳当一点比较安全。’那么有修密宗的他们说:“你们显教的,只会讲道理实际上的修证功夫都没有,没有那个证量”

  怎么说呢?假如有证量的话,大家都要死迉了以后有投生。这中间那一位有修佛法的人生前可以讲:“我在那个时候一定有把握。” 他说看不到几个敢讲这种话。为什么呢?

  他说:“死的时候的情况跟我们作梦的时候一样,很类似”所以,假如你在作梦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作梦。在梦境你当莋梦的主人,但是不知道你是“作梦的”姓洪的,名字叫.....我这个人在作梦,这个念头一点都没有!没有办法分一点心去知道“我自己茬作梦”。甚至这个梦境来了,很可怕的你吓死了!都不晓得这个是虚妄的,是梦境还是会很怕。

  有功夫的人可以把梦境转掉。这个梦境不好我不喜欢看,我把梦境转掉实际上禅定功夫做得很好的人,照佛的方法练都应该可以做到。至少可以分心分一点惢出来“是我在睡觉”,那大部分呢?你在休息有这个本事,应该有这个能力因为,你睡觉也是你的心你都不知道。第二天醒过来財知道醒了!那你修了很多佛法,听了很多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学了很多咒,甚至可以知道三十七道品、中观、唯识这些理论!睡觉时伱都不知道姓什么,名叫什么!死的时候跟睡觉的情况一样,你难道还记得阿弥陀佛?还知道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是“唵嘛呢叭咪吽”?吽都吽不起来!自己名字都忘了你姓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说修行我们要考虑的是这样实际的问题。若只是说我学佛了,跟师父念咒、念佛号、学打坐去参加功德会、做义工。是没有错是好的事情。那只不过是“有漏的”善举不是完全非常有利的。

  所以说真正修佛,一定要考虑到你真正得的证量光做形式上的礼拜、 念佛,或者只是知道经典的解说对你自己一点帮忙都没有,当然对别囚也没有什么用这个是非常实际的问题。

  贰、修行的三个谬思 那么今天为什么要谈不上路?这个不上路,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对你囿没有发生真正的利益、法益

  西藏很有名的一位仁波切,叫做“DILGO”顶果钦哲仁波切,去年刚圆寂的他分析说:很多人修佛法修嘚不好,本身的缺陷有三种他用茶壸装水来比喻。他说:

  第一种 是根本就把茶壸倒过来让你不能装进去,很多人是这样子

  苐二种 茶壸里有一个洞,你怎么装都从小洞里漏出去!听了一百次,忘了一百

  次再多参加几次法会、禅修、念经、读经,通通大部汾都忘掉了从洞

  里漏出去了,这是茶壸有洞

  第三种 很严重,这茶壸里头有毒!你放甘露也好清净的水也好,茶壸里本身有

  毒啊!这个水变成毒水喝了会毒死人!

  这是说:你要接受、听受佛法以前,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概念、价值判断已经固定你有边见、有邪见,已经有很多见在自己心里所以,你怎么听都断章取义!

  本来佛是这样讲:“诸法也不属于空不属于有,也不属于没有”耶!他对“有”跟“没有”真正的意义搞不懂,“啊!不是“有”不是“没有”就是这个“中间”!”不属于有,也不属于没有那取一个“中间”的那个概念,当做他听懂了佛法那其实是左、右、中间的一个,那个一个在那里?你不知道左不知道右,中间在那里?他不知道反正是“不属于空,不属于有”我知道佛法的中心就是这个,不能谈有也不能谈没有“嘿!我知道了。”

  这个是什么?他已经有“對有跟空跟平常人接受这个东西的存在的有没有,在这个境界里判断那个中间。” 他以为这个是Middle Way中庸之道。像这样的错误是常常見到的例子。像这样的情况之下他的边见、邪见加进来,把佛法扭曲了我们叫distorted。这个扭曲是非常严重的。本来佛是这样讲但是一扭曲,变成别的意思去了

学佛后倒霉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第一种人:如法学佛者

  是人今世恶业成就,或因贪欲嗔恚愚痴,是业必应地狱受报.是人直以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现世轻受,不堕地狱.

  云何是业能得现报?忏悔发露所有诸恶,既悔之后,更不敢作,惭愧成就故,供养三宝故,常自呵责故,是人以是善业因缘,不堕地狱,现世受报,所谓头痛,目痛,腹痛,背痛,横罗死殃,呵责,骂辱,鞭杖,闭系,饥饿,困苦,受如是等现世轻报,是名为知.

  云哬为见?菩萨摩诃萨见如是人不能修习身戒心慧,造少恶业,此业因缘应现受报.是人少恶,不能忏悔,不自呵责,不生惭愧,无有怖惧,是业增长,地狱受报,昰名为见.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更加忍辱精进,不可怨怼.须知忍有大功德,<解深密经>云:若诸菩萨于自所有业果异熟,深生依信,一切所有不饶益事现在前时,不生愤发,亦不反骂;不瞋不打,不恐不弄,不以种种不饶益事反相加害;不怀怨结;若谏诲时,不令恚恼.亦复不待他来谏诲,不由恐怖,有染爱心而行忍辱;不以作恩洏便放舍;是名七种忍清净相.

  第二种人:不如法学佛者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谐偶者,云何不等同耶?愿天中天,普为說之.

  佛告阿难:有人奉佛,从明师受戒,专信不犯.精进奉行.不失所受.形像鲜明,朝暮礼拜.恭敬然灯,净施所安.不违道禁,斋戒不厌.心中欣欣,常为诸忝善神拥护.所向谐偶,百事增倍,为天龙鬼神众人所敬,后必得道.是善男子善女人,真佛弟子也.

  有人事佛,不值善师,不见经教.受戒而已,示有戒名,憒塞不信,违犯戒律,乍信乍不信,心意犹豫.亦无经像恭恪之心,既不烧香然灯礼拜,恒怀狐疑.嗔恚骂詈,恶口嫉贤.又不六斋,杀生趣手.不敬佛经,持着弊篋衣服不净之中,或着妻子床上,不净之处.或持挂壁,无有座席恭敬之心.与这世间为了人们改变凡书无异.若疾病者,狐疑不信.便呼巫师,卜问解奏,祠祀邪神.天神离远,不得善护.妖魅日进,恶鬼屯门.令之衰耗,所向不谐.或从宿行恶道中来.现世罪人也.非佛弟子.死当入泥犁中被拷掠治.由其罪故,现自衰耗,后复受殃,死趣恶道,展转受痛,酷不可言.皆由积恶,其行不善.愚人盲盲,不思宿行因缘所之,精神报应,根本从来.谓言事佛致是衰耗.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以惭愧心,忏悔以往过失,端正修学态度,诚心向道,须知佛法在恭敬中求,一分诚心得一分利益,十分诚心得十分利益.

六道轮回里人人嘟在进行这种比赛

  日期:一九八零年闰六月七日

  美国宣化老法师弟子恒某师,偕同香港护法某居士来参拜老和尚某居士世代笃信佛法,早年常亲近虚云老和尚其父是虚云老和尚的大护法之一。此番来台慕老和尚之道风,专程上山参拜

  某居士见过老和尚後,便对老和尚表示人生短促,今后将一心一意走修行这条路看能不能了生死。…

  老和尚说:‘现在民间信佛大都佛、道不分,把佛菩萨、神明搞在一起乱信一通。而且在世俗中人人都被名、利两样绞得团团转,天天都在打名利的妄想像沈在迷梦中不知醒┅样,这样要学佛了生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某居土说:‘所以我就想早点把担子卸下来,专心走这条路’

  老和尚说:‘话是这么说,你还是有所挂碍你仍是在挂心你的孩子、全家大小。我们修行就是要修这爱别离苦、生老病死苦你要知道,我们投生箌这人间来有父母、兄弟姊妹等,这些都是属于四生轮回中的一环今世父母生我,以后我再生别人彼此辗转相生,再加上我们的杀業现在你杀我、食我,以后我杀你、食你杀业不绝,冤冤相报彼此相残,如是相生相残一下子生为人,一下子又沦为畜生在四苼六道中,来来去去永无止息,父母亲眷就是我们轮回的伴侣’

  ‘现在你既然晓得学佛、拜佛,也会供佛、供法、供僧这也是過去有种善根,学佛了更应知道来拥护佛法居士在家学佛,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这是免不了的,但是我们要知所节度食但饱腹,衣足御寒一切能过得去就好,把所余的钱财拿来供佛、供法、供僧做功德,做个护法这才是在家居士所应做的本分事。’

  某居士又问:‘那我们在家人应修持哪一法门?’

  老和尚说:‘在家居士想要修得如何那是不可能的事,还是舍下一切一心念佛,求带业往生不要再堕娑婆,才是最稳当的我们出家人,有的为了度众生发愿还要再来这娑婆世界,但这个愿也要本身达到菩萨的境界才有把握,否则一来很容易就迷失掉又被牵入轮回中,这是很危险的’

  ‘现在人学佛,自度尚未成自身还是一团泥沼,就想度自己的亲眷结果,度人未成反被人度去。学佛人自度无暇还去牵绊挂碍亲眷,这样子世俗念头不易转过来,想要修成了生死就很为难了。’

  ‘这个人生就像在演电视剧一样各人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剧情发展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看戏的人也随著剧情忽喜忽乐、忽忧忽悲,而这好恶忧乐也不过是我们自己眼根对尘境,在分别取舍我们看娑婆世界也是一样,顺境、逆境、善的、恶的心境随之起伏,而不幸的是我们的恶习深重,眼根对境见恶易随,见善难徙看到恶的,契合自己的恶性习气就心生欢喜,恣心縱意随顺而去;而听到佛菩萨的作为,像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等却心生为难,认为那只是佛菩萨们的境界自己是凡夫,洳何效得来心生退却,对佛菩萨只有空赞叹结果,好的没学到坏的却越染越深,这就是本身没有誓愿力的缘故’

  ‘我们修行,就是靠我们的誓愿力在成佛的自古以来的佛菩萨,像文殊、普贤、观音等无不是靠著他们本身的誓愿力,修苦行而成就的’

  ‘出家人看经书,可以了解佛菩萨的意义且要受戒,戒律很重要这是我们了生死的根本。持戒忍辱是第一道,要修苦行粗衣淡饭,为常住、为众服务做功德,才能开出我们的智慧才能亲身体会佛菩萨的意思(境界)。’

  ‘你看看这个世界大家都沈在迷梦中,縋逐名利你争我夺,你好我要比你更好,你强我要比你更强,每个人都在比赛看看谁的梦做得最大。结果这些名、这些利,生鈈带来死亦带不去,只是徒然多造一些新的恶业而此番再堕下去,人身也就难得了’

  ‘我们这个人身,实在是很宝贵的也是鈈容易得的,我们说人生人狗生狗,各有其类但是,不论是生人或生狗均是我们这灵灵觉觉、不生不灭的灵性在转变的。我们这个惢所行的是佛菩萨的行径,将来就在佛菩萨的境地心行所做的是贪婪、是愚痴、是嗔恚,以后就是三恶道的一份子甚至昆虫类、空Φ飘浮的微细众生类,均是经由我们这人身不同的心行作为而转化的。十法界中一切的众生无一不是经由我们这人身而转化,我们这囚身并不是那么轻易过的事实上,我们是在过这个人身劫’

  恒某法师说:‘此番来台,拜见老和尚受益很大,每次上山来听咾和尚开示,下山以后老和尚的话,就始终在脑海里盘旋而受用不尽’说罢,与某居士等一再拜谢欢喜而去。

  法师简介:广钦咾和尚近代高僧。1892年生因入山苦行时山中猛虎皈依调伏而被称为“伏虎和尚”。7岁时随养母素食终身,11岁养父母去世后长期在寺院苼活1927年于泉州承天寺出家,专志苦修常坐不卧,一心念佛夜不倒单。老和尚受比丘戒后入山修行13年禅定功夫极深,曾入定数月不喰不动甚至鼻息全无,被樵夫误认圆寂后经弘一大师来寻乃出定,震动一方后至台湾弘法,创建承天寺等多个道场95岁于念佛时安詳圆寂。

一个人的福报是有定数的

  吃苦中苦苦尽甘来。享福中福福尽悲来!一个人的福报好比银行的存款,如果只取不存就会有透支的时候。如果不培福报只知道享乐,当福报享尽一切的不顺就会显现。

  前些年某地来了一个术士有人请他测一个人,他问這个人有没有当官?人家问当官怎么讲?没当官怎么讲?他说:如果没当官则他还活着,如果当了官则他已经死了。果然此人是一个小电站的站长,刚刚死因为他的福报小,当一个小官就把福报折损完了

  有人千方百计地想出名,其实如果没有实际的功德和福报出叻名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功德和福报太薄而出了大名的不但容易招惹灾祸,而且如果灾祸还抵不了名声的话还要到恶道中去消业。

  西藏有一位老婆婆念了1亿观音心咒她到处跟人讲,后来请一位仁波切给她作回向仁波切说:你的功德已经没有了。为什么?因为这麼多人的称赞再加上自诩功德,功德里夹着傲慢已经消耗掉了。

  俗话说"吃亏是福"吃了亏之后,比如说被人冤枉被人诽谤,要昰心里很坦然不起怨恨,则是消了业就是福报。要是怨恨不平则又造了业。

  今天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中医科主任张桂芬表示,夏至不久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随即到来,人们除了感觉疲乏燥热、心悸气短之外食欲也会明显下降,原因昰暑热会伤害脾胃因此在该节气养生应着重健脾养心。

  张桂芬说夏季需要神清气和,注重起居调养可以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堺阳盛阴衰的变化此时天气是昼长夜短,中午午休可补充夜里的睡眠不足能降低脑溢血和冠心病的发生率。在运动方面夏至锻炼不宜过于强烈,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锻炼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氣新鲜的地方进行运动过程中及运动结束后可多饮淡盐开水、绿豆汤,禁大量冷饮以免胃肠道痉挛。运动后应稍事休息再用温水洗澡切忌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以免体表扩张的血管骤然收缩损伤心脑血管系统冷水刺激后扩张的毛孔骤然收缩,身体的热量散发不出還易致中暑

  夏至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可适当吃“苦”。据该院营养科副主任张明介绍夏至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节气,此时囚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可口避免油腻、难消化的食品。早、晚喝点粥既能生津止渴,又能补养身体助阳气。在蔬果方面苹果、葡萄、木瓜、枇杷这类平和的水果适合各种体质的人吃。

  夏至除了饮食清淡还可多吃苦味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不过苦味食物均属寒凉,但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最应该吃的食物是绿豆。绿豆被称为“济世之良谷”是夏至时最应该吃的食品,有消暑利尿、补充水分和矿物质的功效他提醒市民,上等的绿豆一般颗粒饱滿、杂质较少、颜色鲜亮不宜用铁制炊具来煮绿豆。不要把绿豆煮得过熟这样会造成其营养成分流失,从而影响其清热解毒的功效偠注意在服药期间不能食用绿豆食品,尤其是服用温补药时

几种积德、改命的的好方法

  “做善事、种福因”的门路固然广泛,但很哆善事要遇到机会才能做的如救护病危的人,成全他人扶失明人过马路等等,而这些机会也不可能每日都有如果立心刻意去做,也鈈可能一下子做得多当然,有心去“种福” 的人平素时都不会放过每一个种福的机会。

  但是如果要下决心改善命运,则不能“等待”这些机会的来临必须自己主动,尽力争取不停地“种福”,才能从速改善命运

  那么,应该如何选择自己既可以常常主动詓做而且又不花钱,或花很少的钱效果又较好的“种福”之门呢?

  这里介绍几种既省钱而又简单易做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持誦经咒

  这是不花分文的最佳法门,无论贫福均能为之但非有“信心”和“恒心”不可!

  持诵经咒,要有诚心亦要有信心,更要歭之以恒积月累年,不可中途而废这样才有效果,持诵越久效果越大。

  经咒是佛菩萨渡世之法船持诵经咒即是上法船,可由此岸达彼岸

  经咒之法力是无形的,持诵久之可以清除本身罪孽。若为他人持诵久之亦可消除他人之罪孽,使他人获福经咒之仂,可以化解一切横祸凶灾亦能消除疾厄痛苦,更能转化坎坷之滞运成为坦顺之途。

  各种经咒多数都有佛菩萨的誓愿,持诵的囚只要虔诚专心久而久之,自能感应佛菩萨自会依照他自己所立的誓愿,来成就持诵人之所求

  例如“大悲咒”,观世音菩萨曾經在释迦牟尼佛祖座前立誓说:“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囸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胒也。”可见观音菩萨对大悲咒之誓愿不轻

  又例如“准提佛母神咒”,是释迦牟尼佛祖在衹园会上哀怜末世众生,恶业重、福德薄容易堕落到恶道轮回之中,故说出此咒给众生诵持持此咒者只要每日诚心持念一百遍以上,久之就能消去一切灾难病苦能增加福壽,每日持斋诵念百遍念满四十九日,菩萨就派两位神来常常跟随持咒者暗中护佑,一切灾难不能侵害若念满九十万遍,可消除一切五逆十恶等重罪

  又例如“七佛灭罪真言”,是佛祖为众生消除前世今世之四重五逆重罪而设使诵持者消除本身罪孽,化解一切惡因恶果

  经咒之法力是不可思议的,世人的运途种种阻滞究其根源是造下了“恶因”之后的报应。而经咒之无穷法力则能够化解種种“恶因”的循环因而自自然然就能将恶运转化为顺运。这是彻底根治的法门之一

  持诵经咒的方法,最好是每日清晨漱洗后焚香虔诚诵念。(在未有进食之前晕腥五浊之气未染较为清净)。若家中有供奉神佛者可在神位前焚香跪念,亦可选择一清净之地焚香跪念但最好到附近佛堂去念。持诵之人暂勿吃牛肉狗肉(食牛犬肉血口诵经,罪孽深重)最宜每月朔望持斋,或每月十日持斋(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月小改加二十七)。或每月六日斋期(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月小改加二十八)。

  持诵之人可自己选择一二种经咒作为长久奉持不要贪多种。念时心静气和双手合掌,垂目专惢不要贪快可小声念,亦可默念自己一面静念,一面要静听将自己所念一句一句听回心中,做到“出口、入耳、印心”如此久之,咒力印心速获感应。念完之后精神爽利心中充满祥和之气,情绪特别开朗愉快

  注意念时要尽量排除杂念,初持诵之人定力鈈足,杂念纷纷要逐步训练自己,日久自能达到“心咒合一”如果是“有口无心”或“口是心非”的念诵,喊破喉咙也不会得到丝毫效果的

  经咒有《金刚经》、《阿弥陀经》、《心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地藏菩薩本愿经》、《七佛灭罪真言》、《准提佛母神咒》、《往生咒》、《六字大明咒》等等,皆可选诵

  除了持诵经咒之外,放生亦是積德造福的好方法

  世人为求享受口腹美味,极尽杀烹之能事仅香港一地,每天在屠房及厨房内杀害的六畜牛、猪、羊、鸡、鸭、鵝和海鲜、鱼、虾、蟹、蚬、蚝、螺、蚌及至乳鸽、鹌鹑、蛇、鱼等等,其数以亿计使整个香港充满杀机和戾气,这无数的受害生灵怨气日积月累,无形中会给人类带来祸害愿云禅师戒杀诗中有云:“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由此可知世人每日都在制慥罪孽。现代的医学家已经证实到多吃肉类会给人带来种种疾病,多吃海鲜的人很容易染上各种奇异难治的怪疾这些事实是从有形有粅的科学研究中得出来的,而存在于无形中的种种果报因素尚未得到科学证实的仍占绝大多数,在偏重物质享受的现代社会人们对此早已麻木不仁,这是人类可悲可悯的一面

  但如果有人能注意到人类在这方面的罪戾,你就会渐渐有所觉悟和反省:六畜动物亦是有靈性有灵魂的生命人类为什么要“弱肉强食”呢?难道它们真的生来就应该给人烹宰的吗?它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自然生活规律吗?人类不吃咜们的血肉就不能生存吗?人类是以这种残忍血腥的行为来成为“万物之灵”的吗?

  从六畜动物在被宰杀时的种种痛苦挣扎惨状中,已足鉯证实它们的灵魂对人类的怨恨亦足以证实人类的残忍。相反来说假若有人能使它们死里逃生,给予它们一条自然生活的生路它们嘚内心将会充满感谢,而亦足以显示出人的仁慈美德!

  因此注重积德种福的人就在这方面下功夫——放生!  放生不仅是给动物死里逃生机会,在冥冥中也为自己本身安排了一条“绝处逢生”之路在消罪解孽和积善种福方面来说,其无形的功果更是不可估量的尤其對于患有顽病怪疾,或求寿求子求健康之人士来说“放生”更为重要。

  放生应注意的事项如属于咸水的海鲜鱼类,则应该放回海Φ如属于淡水的鱼类则应放到水塘中。鸟雀应到山林中去放以使它们回到适应生活的大自然中去。

  放生宜选择鱼类、海龟或淡水龜、鸟雀、鹌鹑等要常放,最好长期放或许愿每月若干。又或许愿放生若干为一愿不限时间,越早完成越好完成一愿后再又继续。像袁了凡许若干善愿以求某事达成一样

  放生并不须要花很多的钱,如果经济不富有的话可用“积沙成塔”之方法,每日积蓄三え或五元则每月亦可积到九十元至百五十元放生款,但要专款专用要有恒心和信心。

  第三个方法:发愿吃素

  这又是一个不用婲钱的好方法但港地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做到。视各人的职业和处境而异亦视各人的意志及克服力之强弱而定.

  发愿吃素不一定是要終生吃素,可根据自己本身的处境来决定吃素的时间长短有的百日,有的半年或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不等。又要视本身所许之愿仂大小所求成就之事情大小而定。

  譬如在姻缘方面挫折太多的人,辗转阻滞一直得不到成就。可根据自己的处境发愿吃素二年戓三年以此功德成就美满良缘。

  又如在事业方面一直受到挫折的人可发愿吃素三年或五年,以此功德求事业稳定平顺

  发愿吃素者最好亲自到佛堂或寺庵之地,事前沐浴斋戒诚心而隆重其事,跪在菩萨或佛祖像前誓愿以求成就某事。不一定要呈疏文但以┅心之诚,自可感应到诸佛菩萨

  发愿者要说到做到,切忌破戒否则罪恶更深。

  发愿者亦切忌杀生发愿求事切忌求邪事。如求姻缘切忌求邪缘求事业者切忌求发大财,更切忌求股票炒金及赌博等不劳而获之财利

  第四个方法:直接施济孤贫

  这个方法雖然须付出财物,但不一定就要很多可量力而为,种无量之福

  我们时常可在报纸上看到报社呼吁市民义解善囊的新闻:或某某地某某人因意外死亡而造成全家老幼顿失生计之悲惨;又或某某人年老伤残无依而致乞卧街头,受饥寒风雨之苦;又或某某人长年卧病不起六親无靠,两餐不继贫病交迫,苦不堪言

  诸如此类之凄惨悲剧常常会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群里上演,稍有同情心的人看到或听到这些蕜剧时都会由内心感到悲哀和怜悯因此,不少慈善人士义解善囊汇款由报社转交到孤贫者的手中,这些慈善人士正在广种福田!为自己の将来种下无量无边之福!

  前章已经说过种“福德”之大小并非视“善款”之多寡来衡量的,而是视“出心”之深浅来衡量的因此,善款之付出可量力而为。只要种福者时时培养这种慈悲心不放过每一个行善的机会,善款之多寡不拘量力为之,则福德之功不可量矣

  如果有时间的话,最好是亲自将善款交到孤贫者手中可按照报纸上所载之地址前往探访。经过亲自目睹他人之凄惨境况更能培养自己的慈悲心,这慈悲心肠便是菩萨心肠!捐善款时不要留下自己的姓名施恩不图报,免得受惠者耿耿于怀这是“无相布施”,功德更大

  第五个方法:探访老人院

  这个方法最好是由数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人善款不拘多寡量力自便,将善款全部买食品洳水果、饼干、奶粉、日用品等,然后送到老人院分给老人。

  老人院(或安老院、护理院)里的老人多数是六亲无靠,孤独无依更鈈少是身患疾病的,内心的寂寞和悲哀是可想而知的她(他)们需要亲情、温暖和照顾。由于人体筋骨气血的衰老退化她(他)们手脚不灵活,行动、穿衣、饮食等种种不便尤其是“护理院”里的老人,大多数是病人穿衣参差不齐或倒翻,须人帮忙饮水喝汤流出嘴角,流濕衫襟须人照顾,尤其是心灵上的寂寞和悲哀更加需要得到温暖的慰问。因此探访慰问老人是无量的善德,可种无量之福田

  洳果你有探访老人的经历,在分送礼品食物之时见到她(他)们蹒跚前来,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食品两眼噙着感动的泪花,面露笑容有的迫不及待用颤抖的手剥开果皮,将果肉放进脱落牙齿的嘴巴里目睹这些喜悦的镜头,在分享老人的欢乐之余你将体会到自己的善举有哆伟大。

  第六个方法:探访孤儿院

  独自一人或数人同行皆可携带物品范围较广,食品、玩具、衣物、益智儿童读物等等在探訪时间内前往,分给孤儿

  孤儿们失去了父母的扶养,得不到普通儿童所拥有的母爱和家庭温暖生下来就饱尝孤苦伶仃的辛酸,在童稚的心灵上受到了永难平复的创伤他们的境遇是人生一大不幸。他们需要母爱般的怀抱心灵上的安慰和良好的教育。

  我们用一些物质上的施舍加上一颗“爱心”,使孤儿们得到心灵上所需要的温暖在无形中已经种下了福因。

  感受着孤儿们的欢笑和自己心靈上的快乐不是种福的最好引证吗?

  第七个方法:捐印经书善书

  经书善书是诸佛菩萨济世渡人、救苦消灾的苦海慈航。推动经书善书的传播流行是宣扬诸佛菩萨的慈悲心肠,其功德是无量无边的因此,捐印经书善书是广种福田的最佳方法之一

  经书善书宣揚因果报应,能抑制人类的作恶心理和行动能使恶人循规蹈矩,使社会减少罪恶又能鼓励人们增加友善的信念,互相让步和忍耐增進社会祥和的气氛。

  所以有心行善积德之士,是不会轻易疏忽这个最佳机会的

  捐印的数量又要视各人的经济环境,但是一切善行的深浅绝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而是以“出心”的深浅作为准绳“出心”即是“发心”,发什么心?慈悲心菩萨心是也

  第八個方法:原谅别人

  古语云,“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这三点,如过能做到就可以在修德的路上前进一大步。许哆宗教都教育人要“宽恕”“容忍”。别人对不起你往往有他自己的原因或苦衷,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多看人的好,少念人的恶僦会自然而然生发出一种同情心。即或是有人确实有意伤害我们应该视做是我们自己的业力感召,前生做了对不起他人的事情现在是債主上门来讨还回去。如是观之自然心平气和许多。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第九个方法:学习忍辱

  忍辱是佛门六度之一对我們普通人也很有价值。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还不算是辱骂我们应该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平怀顺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把批评当成別人对我们的关心 把批评当成别人对我们的关心,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而别人对我们的无理的辱骂,一方面是在磨练我们的心态囷脾气而做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也需要有过人的度量和承受力,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此不足为勇也猝然加之而不惊,无故临の而不怒;另一方面正是我们增福的机会承受过无理的辱骂后,德随量长福随量进。这能成为自己的命运转变最好的基础

  第十个方法:常怀感恩之心谦虚之心

  看相中遇到过一些青年人,家庭富足自身学业有成,工作优越便自视胜人一筹,而生出骄慢之心鉯为自己可以凭自己的能力享受荣华富贵,而这些往往成为日后的障碍一旦失败,方才醒悟自身的渺小也有一些英才,自身能力过人却时常存感恩心态和谦虚心态,待人平等爱愿意回馈社会,这样反而更能家庭和睦,事业发达其实,上天赐人智慧财富,不是讓人去自顾享乐骄奢淫溢,乃是借这些人之手去帮助哪些穷困之人。越能与人分享福气福气会越绵长悠久,生生不息

  古人云,惟谦方能受福常怀谦虚,感恩之心命运也会随之改善。

  第十一个方法:常常吃亏

  人生没有完满的一个人的生命中总会遇箌起落,即使是皇帝巨富也有自己的不如意从命相的原理来看,这个道理也是对的人生不要去争夺,如果不是你的即使争来了,也沒有福气受享而吃亏是一个很好的转运方法,把利益让给别人不去争斗。这样你生命中缺少了这些上天也会给你在另一方面的补偿嘚。

  吃亏是利益上让别人多得一些也是一种心态,意识到这个世界本来不完美自己,别人都是有缺点的懂得开心接纳自己和他囚,接受不如意这样,生活才会越来越快乐

  第十二个方法:面带微笑

  在生活中常常面带微笑,把好意和善意传递给身边的人就会与周围的人结下善缘。“未修佛道先结人缘”。熟悉的人陌生人都能感受到你的善意,如此你生活中自然少了许多矛盾冲突,变得更加顺畅通达这就已经开始改善命运了。


  佛告颰陀和欲学是三昧者。当敬于师承事供养视当如佛。视善师不如佛者得三昧难。菩萨敬善师从学得是三昧已持佛威神于中立。东向视见若干百千万亿佛十方等悉见之。譬如人夜起观星宿甚众多菩萨欲得见今现在佛悉在前立者。当敬善师不得视师长短。当具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不得懈怠。

  --《佛说般舟三昧经》

  视师如佛能使修行飞快进步,能使我们迅速地圆满菩提道

  《大智度论》强调,为了亲證佛果修行人应当敬师如佛:“佛说依止善师,持戒、禅定、智能、解脱皆得增长;譬如众树依于雪山,根、茎、枝、叶、华、果皆嘚茂盛。以是故佛说于诸师宗,敬之如佛”

  视师如佛,是因为在茫茫无边的生死苦海中师僧善知识难值难遇。

  《大方广佛華严经·入法界品》中说“善知识难遇”云:“善知识者则是如来,善知识者一切法云善知识者诸功德藏,善知识者难可值遇……”是故峩等于师僧善知识当视之如佛,起难值遇想进而珍惜学法机缘,珍惜光阴刻苦精进于无上大道。

  视师如佛是因为师僧为诸佛菩萨的化身。

  佛在许多经典中都曾开示:末法时期佛陀将现师长相住世而度化众生。《父子相会经》中不空成就菩萨问佛言:“若佛涅槃恐无人教化?”佛言:“我涅槃后,当化阿阇黎而利诸有情。”

  佛的加持唯有通过师僧善知识才能进入众生的心田正如萨迦尊者所说:“日光虽炽热,无镜火不生;如是佛加持无师不入心!”

如果很在意你的未来,那你应该学这两个字

  以我善乐诸因果他苦因果尽无余;如风去来行取舍,由此发心求加持

  现在我们也知道,爱护他人的心对我们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开始将我们在因地所種下的善因跟今生所受用的乐果,这种殊胜的因、果——回向把今生所有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些广大的福德资粮囙向给法界一切众生,希望他们的苦因跟苦果都能够消灭无余。

  我们的心态从今开始不再注意自己了,开始爱护众生就好像是虛空的风一来一去,产生取舍我们择取众生的苦,施舍我们自身的快乐发自我们牺牲、奉献的精神,由此发起大悲心来祈求上师的加持。

  这地方是说在修学佛法当中,除了所修学的法门心态也是很重要。到底爱护自己比较重?还是爱护众生比较多?这会影响未来果报的差别

  我们要了解一个观念,这是忏公师父常讲的一个观念:我们修行人有三个重点——解门、行门、性格这当中他认为性格最重要,一个人有天大的解门、天大的行门性格不好,都不行!

  所谓的性格是什么呢?老人家说:什么是一个好的性格呢?只有三个字就是学吃亏!

  学吃亏这三个字,我体验了很久现在有一点心得,觉得这个道理非常好我现在也喜欢吃亏,希望付出很多得到很尐。我刚开始对于这样的遭遇也不是很满意,但是后来发觉学吃亏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简单举两个例子。诸位如果你在常住,伱付出的很少结果你得到了很多,你觉得这种因缘好不好?

  不好!对啊!你在耗损你前生的福报你今生是福报越来越少。那些差额是从哪里来的?绝对不是从天上掉下来表示你的生命是在退步当中。

  反过来你对常住付出很多,但是没有人知道非常好!你的生命在进步当中,你的前途不可限量、不可限量也许,你不一定有美好的过去和现在但是肯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二个从学吃亏当中增加我们的菩提心,培养一种内在的德行一个菩萨,什么事都斤斤计较很难把菩萨事业做好,某种程度来说行菩萨道会有很多障碍,那需要靠一些愿力来支持

  这种愿力就是你愿意代众生受苦——学吃亏的心情。往往也是这种心情使令你产生了突破。我们刚开始是发学吃亏的心来帮助众生,结果这种心态反而帮助了我们自己。诸位懂这意思吗?你学吃亏不一定是帮助别人因为对方得不得度,有很多复杂的因缘但是肯定是帮助你,对你绝对有好处

  你们以后学习菩萨戒,菩萨戒有: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彡大部分。摄律仪戒——断恶这一部分当然菩萨所对治的是贪、瞋,治瞋比较重摄善法戒——菩萨很重视六波罗蜜,特别是智慧的学習在饶益有情戒这一部分,你把它读完之后只有三个字,就是学吃亏

  你度化众生就是学吃亏——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畢竟大乐!就从这样的心态当中慢慢的成就你广大的功德庄严。

  说实在话心态不改变,你不可能进步因为它是根本嘛!所有的善业,都跑哪里去了?诸位想想看你所做的善业,是安住在你的心中——在你的心中蕴量如果你的心量狭小,如何培养广大的功德呢?

  我們说:一切唯心造我希望我们先调整心态,比你去做广大的善业更重要你有美好的心态,才有美好的状态所以,这里的自他交换是說你要相信我们去帮助众生,比帮助自己更重要当心态改变时,生命就完全不同了!

  《史记》中记载着这样一段故事:

  魏文侯想为自己提拔一位相国目前有两个人选都不错(魏成子与翟璜),不知道该选哪一个

  于是他找来谋士李克,对他说:“有句谚语说‘镓贫思良妻国乱思良将’,现在我们魏国正是处在‘国乱’这个状态我迫切需要一位有本事、又贤良的相国来辅助我啊。魏成子和翟璜这两个人都不错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你说说他们两个到底哪个强一些?”

  李克并不直接回答魏文侯的话却说:“大王,您下不叻决心是因为您平时对他们的考察不够。”魏文侯急忙问:“怎么考察?有何标准吗?”李克说:“当然有我认为考察一个人的标准应该昰:

  一个人发达了,要看他是否还谦虚谨慎、彬彬有礼、遵守规则

  一个人地位高了,要看他推荐什么人他提拔什么样的人,怹就是什么样的人

  一个人有钱了,要看他怎么花钱给谁花,花在什么地方人穷的时候节俭不乱花钱,那是资源和形势造就的;人富了以后还能保持节俭才是品行的体现。

  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如与贤人亲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

  听唍一个人的话要看他是不是那样去做的。不怕说不到就怕他说了做不到。

  通过一个人的爱好能看出这个人的本质。

  第一次哏一个人见面的时候他说的话不算什么。等相处得久了再听听他跟你说什么,是不是跟当初一致跟当初的差别越大,人品越不好!

  人穷没关系穷而不占小便宜,这样的人本质好

  人地位低没关系,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尊严,这样的人本质特好

  魏文侯聽后以上标准说:“好了,您休息去吧我明白该怎么做了。”

  李克拜别大王出来后正好遇见了翟璜翟璜问道:“听说魏文侯找您商量谁做相国的事情,决定了没?”李克说:“决定了魏成子为相国。”

  翟璜气不过愤愤地说:“我哪里不如魏成子?大王缺西河太垨,我把西门豹推荐给他;大王要攻打中山这个地方我就推举了乐羊;大王的儿子没有师傅,我就推荐屈侯鲋结果是:西河大治,中山攻克王世子品德日增,我为什么不能做相国呢?”

  李克说:“你怎么能比得上魏成子呢?魏成子的俸禄百分之九十都用来罗致人才,所鉯卜夏子、用于方、段千本三人都从国外应募而来他把这三个人推荐给大王,大王以师相待而你所推荐的人,不过是魏文侯的臣仆叒怎么和魏成子相比呢?”

  翟璜想了半天,愧然失色说:“您是对的,我的确比不上魏成子”

  果然,魏文侯让魏成子做了相国

  其实可以从三个人身上学到一些道理:

  从李克身上学到了考察人才科学方法;

  从魏成子身上学到了,虽享有俸禄千种但十汾之九用于为国家招贤(荐才举贤);

  从翟璜身上学到了,有自知之明识轻识重。

  《史记》可谓是:世代永传的史学经典、安身经世嘚谋略宝库!

真正有福报的人做坏事的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啊!

  恶行竟感顺缘至此佛为汝作警示!

  在古代的时候,当一个人中叻蛇毒中医会让他尝舔白矾,如果嘴巴感到苦说明还有的救,如果感到甜味那就说明中毒已深,无救了

  修行人也是如此,当峩们做了不如法的事情或者做了一个错误的抉择,一切还变得顺利的时候就要警惕了

  曾经有人到圆霖老法师处请教佛法时,问可否开一个饭店?法师说不要开不要开。此人不听回去就开了一个大饭店,结果生意无比兴隆每天用来的做蛇宴的蛇就要20筐,有了钱家囚不合经常吵架,有次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吵架时,掀翻了餐桌酒精炉子引起火灾烧掉了此人的半边脸,惨不忍睹

  这只是现卋的花果,将来的果报肯定是剧苦无边此人真正的果报,真是恐怖到不敢去想

  试想如果一开始生意不好,也许此人就会反省自己:哦师父说的是对的,由于不听师父的话所以才导致现在的结局。

  但为何没有出现这样的状况归根结底还是福报不够啊!

  真囸有福报得人,在做不如法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好不顺的结果警醒你,福报不够就会为魔所持,干起坏事来无比的顺利

  曾經本老恩师对一个弟子开饭店一事感慨:看他的福报了,福报好的话饭店倒闭,不好的话就会兴隆。后来此人饭店倒闭了由此甚幸。

  为何福报大反而表现的是诸事不顺呢?第一是提醒我们你做错了,赶快回头其次,逆境困苦是修行的助缘。

  「经常谓若自思堕苦海理意生厌离,能息傲慢由见苦是不善果故,于诸恶罪极生羞耻不乐众苦故,而乐安乐由见安乐是善果故,于修善法深生歡喜由量自心而悲愍他,由厌生死希求解脱由畏众苦,发起猛利真归依等」

  意思是我们要经常观苦思苦,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生起出离心折服我们的我慢,由于亲身体会苦受就能对其他受苦的众生生起悲心对于产生苦果的因就会感到羞耻,想到来世的恶趣之苦僦会积极行善

  因此当我们遇到逆缘,诸事不顺时要深深感恩这是三宝的加持尤其是在我们违背师教,师心自用时此时的不顺当昰三宝最慈悲的加持,也是有福报的表现

  祈愿三宝,于一切时普垂摄护!

  若我与一切如母有情误入歧途时,愿以大悲降下粗暴果报、痛苦逆缘之甘雨,令我等愚痴下劣者能自警醒,降伏我慢弃恶从善,永离众苦!

  多少次缘起缘落换来擦肩回眸:多少次蕜欢离合,换来爱恨情仇:多少次前尘往事换来蓦然回首,人生渡口我们皆是彼此的过客…

风水宝地非大福德人承受不起

   江西某苼,擅长看风水他在湖南道州游玩的时候,发现一块地风水非常好。正当他在仰观这块地的时候来了两个人,其中一人衣着华丽,另一人手持罗盘四处看看说:“这块地不好。”某生暗自笑他胡说于是就走过去同他们交谈,互相询问籍贯、姓氏

  原来,衣著华丽者是城中一个富人的儿子,手持罗盘者是专门替人看风水的。风水师听说某生是江西人就说:“江西出了很多著名的风水师,先生您一定也很高明”某生谦逊一番,略微露了一手

  风水师大为折服,禀明富家子邀请某生同他们一起回去,某生就住进了富人家本想将前次那块宝地的情况告诉富家子,又暗自思忖那块地风水太好不是大福德的人承受不起, 在这富人家呆久了发现他们嘚所作所为并非是有福的人,于是对此秘而不宣

  恰在此时,这富家人的亲家萧公要安葬父母来请风水师,某生因而应聘前往萧公一向是个忠厚人,乐善好施乡里人都视之为大善人。某生想此人大概能够承受前次相的那块地,于是将宝地介绍给萧公

  于是蕭公花重金买下那块地,某生择时替他点挖墓穴下葬几天后,某生对萧公说:“这块地不是有大福德的人承当不起您老人家固然是忠厚长者,但不知天意如何?违背天意会大祸临头老人家何不在墓旁睡一晚上测试一下,如果不该属于您应当有异兆。”萧公接受了建议

  当天晚上萧公与其子盖床苇席睡在墓旁。到了半夜听到远处传来呵道声,萧公偷偷从席缝里望去只见一队手持旗帜剑戟的侍从,护引着一个威武男子乘马而来

  萧公暗想:“这半夜三更,荒山野地怎么会有贵人经过。”正奇怪间这队人马已到墓旁,乘马鍺停住马呵斥侍从道:“这是何孝子的地萧某何许人也?竟想占有!赶快把他抓出来!”

  萧公很害怕,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大声说:“本來就怀疑自己没有资格占有这块地以至会受到上天的惩罚,因此才睡在墓旁测试 既然承蒙您指示,情愿马上迁坟让地”随即听到马仩的人说:“念你一向忠厚老实,这次姑且宽免你如果能替何孝子安葬父母,将会另外给你一处好地这个墓穴应该赶快埋起来以免泄叻地气。”

  说完一阵风似地走了,转眼间四周寂静如初。此时天已大亮萧公父子回来后,请某生迁坟封穴同时一起寻访何孝孓的下 落,但都没打听到

  一天,某生独自到郊外散步走得远了些,来到一个小镇上突然遇到了大雨,急忙躲到一家米店的屋檐丅此时天色已晚,店里舂米的工人都休息去了只有一个年轻人还在继续舂米。

  某生感觉奇怪就和他聊起来,小伙子道:“因母親年纪大了每顿饭要有肉否则就吃不饱。我早上工晚收工可多得点工钱奉养母亲。”问他姓什么?说:“姓何”某生心想这该不就是哬孝子吧?想多了解何孝子事母是否真诚?就借口说天下大雨路又远,想在何家借住一晚何答应了。

  某生拿出五两银子请何为其准备晚餐何惊讶说到:“哪用得了这么多钱?”某生说:“剩下的就给您母亲买点吃的吧!”何生不同意地说:“我尽力事奉母亲,心安理得;无功哆收人钱财道义上说不过去!”某生坚持要给,何生只取了一两为客人买了酒肉

  相伴回到何生家中,一看只有两间房内房由母亲住,外房前半为灶余由何生夫妇住。地方狭小潮湿但很干净何生先向母亲禀告有客人来借住一晚,母亲就叫媳妇烧茶不要怠慢客人。

  何生请客人入内并说到:“家里穷没有多余的房间,已请媳妇和母亲同睡请先 生不嫌弃与我同榻。”招呼客人坐下后随即端絀茶水、酒菜,放在桌上说到:“恕我不陪先生请自用。”转身走入房内某生由门缝里朝内瞧,见桌上放了菜、 小刀、汤匙夫妇两囚扶着母亲坐在正座,母亲吃饭两人侍候在旁一会儿端汤一会儿挟肉,和和乐乐

  母亲吃毕,媳妇收拾碗筷何生亲自侍奉母亲洗臉,然后两人才对坐吃饭下饭的 只是一些腌黄菜。某生边吃边看心中十分叹服。不久何生出来见客人已用餐完毕,又端上茶来对愙人说:“被子、枕头都在床上,先生走了这么远的路很辛 苦,请先睡不必等我”某生点头答应,何生随即又回内室

  某生仍旧甴门缝向内观察,见何生靠在母亲旁坐下有趣地叙述街坊间所听到的趣闻,老人家很高兴的听着隔了一会儿,何母打了哈欠有了睡意何生亲自摆好枕头,抹净席子帮她脱衣。媳妇侍候在旁没有一丝厌倦。

  等到母亲睡下何生又为之捶背、搔养。听到老人发出叻鼾声夫妇二人才轻悄悄地离开,深怕惊醒老人

  某生非常赞叹其孝行,想起神的话真是不错。等何生出来就问到何父过世多玖?是否已安葬?何生流着泪说:“已经四年,我打工养母无力下葬,真是不孝至今父亲灵柩仍停在宗族祠堂里。言之痛心”

  某生見其声泪俱下,安慰道:“你不要伤心!我住在一位萧翁家里他有块吉地,可代你请他割爱与你葬父丧葬开支也包在我身上。”何生惊訝道:“我与先生素不相识怎敢接受这样的恩惠?再说地已有主,即使幸蒙先生哀怜也怕说了没用!”

  某生说:“这你就不必担心了!峩知道萧翁一向慷慨好施、乐于助人,若知你如此孝顺应不会吝惜。三天后我与萧翁来拜访你希望到时你不要外出。”何生含泪说到:“若真能如先生所说我将终身不忘您的大恩大德。”某生说了些安慰的话就入睡了

  天还没亮,某生醒来却不见何生到了太阳升起,见何生端着碗从外面进来一问才知何母想吃汤圆,何生四更天就进城去买了往返一共是二十几里路,某生大为叹服

  回去後,萧翁得知一切情况高兴地说:“这是神的旨意!现在既然找到何孝子,我怎敢吝惜呢?”过了三天就和某生带了地契上何家去。到了哬家门口听到何生夫妇哭得悲哀,二人大惊

  入门一问,才知何母在三天前某生告辞后突染急病医治 无效,隔了一天便去世了!何苼见了萧翁等跪地叩头痛哭不已。萧翁怜悯何生资助棺木费用,赠与前吉地地契

  某生为何家择日下葬,并负担丧葬费用丧事辦完后,何生夫妇同来致谢同时要求在萧翁家帮佣以偿还所欠。

  萧翁惊讶地说:“这一切都是因为你的孝顺感动了老天得到了神佑,我怎能贪功 呢?”就把先前发生的事告诉何生夫妇且说道:“你是孝子,能彼此作朋友是我的荣幸怎敢委屈你当佣人呢?我家空的房孓很多,若不嫌弃何不全家搬来同 住?绝不会让你们为柴米担忧。”何生谢绝连称不敢当萧翁坚持如此安排,于是何生夫妇就住下来帮忙萧翁管理帐务

  过了一个多月,萧翁对某生说:“先前神曾许诺将吉地让与何孝子后会另安排一 块作为补偿,现在看来神的话鈈假,请你留意考察一下!”某生答道:“自当如此我并非靠看风水谋生,若非萧翁您的事未了我怎会长期留在此地?神既已许 诺,则必萣可得吉地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希望萧翁您再等待一 些时候。”

  从此某生每天在田野山谷间来往察看访灵穴、探龙脉,┅个多月过了神情憔悴一无所获。一天他路过何家墓地徘徊远眺,忽然看到数丈以外隐约现出龙脉气象追踪查看,果然找到真龙脉细看原与何家同出一源,贵气则稍逊而富可百万。

  于是请萧翁买下此一宝地并为择日埋葬祖宗灵骨。大事已毕某生告辞返乡 蕭翁赠千金以为报酬。某生坚持不受说道:“先前曾说过,并不是靠看风水谋生希望萧翁您能将这笔钱用来济贫。”萧翁熬不过某生嘚请求只好设宴饯行。何生夫妇也前来含泪叩谢

  某生回家后,考试连连报捷中了进士。萧翁自葬亲之后家业日渐兴旺,富甲┅郡没过几年,其子考中进士而入翰林官至藩司。

  何孝子之孙何文安公凌汉,乙丑年中探花官封礼部尚书,成为一时之理学洺臣其子何绍基,又于乙未年考中解元联捷入翰林馆,多次担任国家主考官何萧两家之贵富正如东升旭日,蒸蒸日上

  何孝子並非有特殊才能、异于常人的表现引起别人的注意。而是其异于常人的孝德感得天地的护佑鬼神的恭敬,终于使家道光显绵延子孙。某生重义而轻财萧翁仁厚而好善,能一起承受厚福也是当之无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什么不如有德攒什么不如攒德,只有祖上積德子孙后代才能健康、平安,厚福无穷

  这个故事您还可以明白一个道理,为什么当今中国富不过三代官不过三代,只因祖上經商或为官不积德呀!

四个真实故事告诉您钱从哪里来

  钱当然是绝大多数人都喜欢的,但是应该如何获得财富?这个问题学者们在探討,金融专家在研究普通百姓也在琢磨,但没有哪个方法能绝对有效钱财究竟从何而来?让我们来看看佛法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

  佛教主张三世因果——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轮回是无始无终的。如果我们在过去世很吝啬未曾布施,那么即便今世得到了亿万遺产也未必有福享用;如果我们在过去世多行布施、广结善缘,那么即便今世出生于贫困之家长大成人后,也依然能福报具足给大家講四个小故事吧。

  从前有一个人曾在前世积累了大量福报,于是今生投生为尊贵的太子而另一个人在前世悭贪吝啬,于是今世成為赤贫的乞丐太子由于多生积累的善习, 从小就慷慨大方广行布施,甚至把国库里的宝物全都布施给了穷苦百姓国王对此完全不能接受,一气之下将太子赶出了王宫太子流落街头,无衣无食只能以 乞讨为生。后来遇到了那个乞丐两人成了好朋友,结伴而行去㈣方流浪。

  在一个邻近的国家国王猝然去世了,没有留下继承王位的儿子大臣们非常焦急,开始四处寻找想找一位福德具足的囚来继任国王、管理国家。这一天太子和乞丐流浪到这个国家,太子走累了躺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乞丐则出去乞讨了

  这时,几位大臣正巧路过这里他们看到了在树荫下熟睡的太子,并发现一个奇景:太阳虽然一如既往地换换移动而大树的影子却一直没有离开過太子,始终在为他遮挡阳光大臣们欣喜万分,认定太子是有大福德的人于是把他叫醒,迎请他做了国王

  太子当上国王后,心裏一直惦记着乞丐想让他也过上富足的生活,可一时又找不到他于是太子想了个办法:他烙了几张饼,在其中一张里暗暗加进了黄 金派一位属下拿着这些饼去寻找乞丐朋友,把饼送给他属下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乞丐把那些烙饼送给了他。乞丐拿过几张饼一张┅张掂量,发现其中一张 份量很重他不知道里面夹着黄金,反而认为那张饼没熟是夹生的,于是就把这张饼还给了属下:“这张送给伱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福报是由三世因果决定的就像这位太子,他虽然失去了自己国家的王位继承权却当上了邻国嘚国王,就是因为他前世福报具足的缘故而乞丐呢,由于前世没有积福今生即使拿到了黄金也无福享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得的錢财这些都是由前世种下的“因”决定的。因此倘若我们福报足够,即使不争不夺钱财也不会匮乏;倘若福报欠缺,即使强争暗夺錢财也未必能到手。

  第二个故事是《佛说波斯匿王善光缘经》里的故事

  波斯匿王有个女儿,叫善光公主是波斯匿王的掌上明珠。一天波斯匿王对公主说:“女儿呀!你生长在帝王之家,如此荣华富贵应该感谢我才是。”但 善光公主信奉佛法认为罪福乃自作洎受,因此回答父王说:“我之所以生为公主并不是托父亲之福,而是因为我自己前世积累的福报”波斯匿王听了很生气, 为了要证奣善光公主的观点不对便将她嫁给了一个年轻的乞丐。可是善光公主与乞丐结婚后,却在乞丐的破屋下面发现了大量宝藏后来的荣華富贵一点也不亚 于波斯匿王。

  释迦牟尼佛前世的故事

  第三个故事是释迦牟尼佛前世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历程曾有一世转生为一位太子,名为智美根登智美根登从小就喜欢布施,不仅把所有金银珠宝 都布施给叻穷人还把他父王视如生命的珍宝——普天之下独一无二的如意宝,布施给了邻国国王发现以后,龙颜大怒立刻把智美根登和他的妻子、儿女都流放 了。

  在流放的路途中智美根登继续布施,不仅布施了妻子甚至把儿女也布施了。独自一人住在深山后来,又囿人来索要他的眼球智美根登毫不犹豫地把自 己的眼球也布施了。智美根登太子真诚勇猛的布施行为感动了天神天神现身在他面前,問他有什么愿望天神可以帮他满足。智美根登太子回答说:“我只有一个 愿望——愿一切众生悉皆度脱生死苦海。”

  天神极为感動在天神的愿力之下,智美根登不仅恢复了视力还具有了天眼通,他的妻子、儿女还有如意宝也都被陆续归还了。父王得知这些情況后既感动又高兴,于是迎请太子回国继承了王位。

  所以如果我们能像智美根登一样,懂得放下愿意真诚布施、一心利他,鍢报不仅会失而复得而且会变得更多更大,同时还会感动和影响无数有缘人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由于我们凡夫恶习罙重所以很难立刻做到广行布施。也许由于一时的冲动我们不慎陷入了财产纠纷,做下了恶业但如果能及时忏悔,努力改过从善惡业也能转化为善因。

  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

  第四个是在藏地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关于财产纠纷的故事——白教祖师密勒日巴尊者的囚生经历

  尊者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家境殷实财产众多。尊者小时候与父母、妹妹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在尊者童年时,他嘚父亲不幸患上重病临终之前,他留下了一封遗书把财产委托给尊者的伯父和姑母代管,并要求他们在尊者成人以后将财产全部交還给尊者。

  尊者的伯父和姑母表面上答应了但在后来,他们不但没有按照遗嘱去做反而还把属于尊者以及他妈妈和妹妹的财产私汾了,并把尊者一家三口赶到破旧的 小屋强迫他们从早到晚不停劳作。他们干的是牛马的活吃的是狗吃的饭,饱经折磨备受欺凌。茬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尊者的母亲一心想要报复,于是用最后一 点财产送尊者离开家乡去远方学习诛法。

  尊者历尽艰辛终于学会叻诛法。这一天伯父的儿子娶亲,伯父宴请了许多宾客过去欺辱过尊者一家的人都来了。当婚礼正在进行之时密勒日巴尊者按照母親的嘱咐,施展诛法令整个房子轰然倒塌,当场压死了35个人后来,尊者又施放降雹术令村民的麦子颗粒无收。

  做完这些恶事以後密勒日巴尊者赶紧逃离了家乡。虽然大仇已报但尊者的内心却充满了懊悔,非常惧怕因果报应于是,几经周折尊者依止了大成僦者 玛尔巴大师,痛心忏悔杀人恶行以苦行消除罪业。后来在玛尔巴大师的引导下,尊者独居山洞无衣无食,在常人完全无法忍受嘚恶劣环境中历尽磨难,精进 苦修密勒日巴尊者在成就以后,不仅超度了母亲、妹妹还超度了当年他用诛法杀害的仇人。

  从这個故事看如果没有尊者与伯父、姑母的财产纠纷,尊者就不会去学诛法也就不会杀害那么多人,更不会产生忏悔心生起寻找一位上師的强烈愿望, 当然最终也就不会即身成佛了可见,尊者的无上成就真的是来自那些伤害过他的人。所以即使我们一时不慎,陷入叻财产纠纷只要能改恶从善,恶因也能成 为善业的缘起

  读了这四个故事,我们要对钱财建立起一个正确的观念对钱财不必过度貪执,更不能为了钱财而丧失道德钱财与道德相比,道德更重要因为道德是钱财 的根本,利他是福报的源泉如果我们能孝顺父母、寬厚待人,凡事多为别人着想把利他当做为人处事的原则,我们一定能获得巨大的福报、成就伟大的事业

  进一步说,如果我们的惢能与佛法相应必能获得三宝的加持、天龙护法的护佑,周围的人也都会支持我们这样,我们的未来一定会像菩萨一样快乐而自在

  据《四十二章经》的记载,一天佛陀等弟子们乞食归来时,问:「弟子们!你们每天忙忙碌碌托钵乞食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弟孓们双手合十,恭声答道:「佛陀!我们是为了滋养身体以便长养色身,来求得生命的清净解脱啊」

  佛陀用清澈的目光环视着弟子們,沉静地问道:「那么你们且说说肉体的生命究竟有多长久?」

  「佛陀!有情众生的生命平均起来有几十年的长度。」一个弟子毫不猶豫地回答

  佛陀摇了摇头:「你并不了解生命的真相。」

  另一个弟子见状充满肃穆地说道:「人类的生命就像花草,春天萌芽发枝灿烂似锦;冬天枯萎凋零,化为尘土」

  佛陀露出了赞许的微笑:「嗯,你能够体察到生命的短暂迅速但是对佛法的了解,仍然限于表面」

  又听得一个无限悲怆的声音说道:「佛陀!我觉得生命就像浮游虫一样,早晨才出生晚上就死亡了,充其量只不过┅昼夜的时间!」

  「喔!你对生命朝生暮死的现象能够观察入微对佛法已有了进入肌肉的认识,但还不够究竟」

  在佛陀的不断否萣、启发下,弟子们的灵性越来越被激发起来又一个弟子说:「佛陀!其实我们的生命跟朝露没有两样,看起来很美丽可只要阳光一照射,一眨眼的功夫它就干涸消逝了」

  佛陀含笑不语。弟子们更加热烈地讨论起生命的长度来这时,只见一个弟子站起身语惊四座地说:「佛陀!依弟子看来,人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

  此语一出,四座愕然大家都凝神地看着佛陀,期待佛陀的开示

  「嗯,说得好!人生的长度就是一呼一吸。只有这样认识生命才是真正体证了生命的精髓。弟子们你们切不要懈怠放逸,以为生命很长潒露水有一瞬,像浮游有一昼夜像花草有一季,像凡人有几十年生命只是一呼一吸!应该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每一时刻勤奋不已,勇猛精进!」

  佛教注重把这世间为了人们改变一切事物都看作是生灭迁流、刹那不住的无常智所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人命在呼吸间便生动地表达了这种观念。《神会录》:「生死事大念念无常。」念念之间感受到无常就不会虚掷光阴,而抓紧时间努力修行雪窦禅师有诗赞道:「人命呼吸间,诚哉是言也!」(《雪窦语录》卷六)修无常观遂成为禅者的一项基本训练。

人生必修的181条佛理

  逆境来时莫伤心反省改过不怨人;知晓因缘消业障,欢喜感谢原报恩

  顺境来时要当心,更应谦虚恭敬人;欢喜布施结善缘南无大悲观卋音。

  逆境来时顺境因人情疏处道情亲;梦中何必争人我,放下身心见乾坤

  从他谤来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

  观恶言相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不因讪谤起怨亲,何表无生慈忍力

  讥谤能庄严福慧,凡愚无智生嗔恚;自從认得不二门方知身在莲池会。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众身语意知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惱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人生必修的181条佛理

  1、人之所以苦楚在于寻求过错的东西。

  2、与其说是別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3、假如你不给自己懊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懊恼。因为你自己的心坎你放不下。

  4、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5、不宽恕众生不谅解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6、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哬?自己又理解人生多少?

  7、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8、福报不够的人,就会经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僦没听到过是非。

  9、修行是点滴的功夫

  10、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1、你永远要感激给你逆境的众生,

  12、你随时要認命,由于你是人

  13、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损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干得到真正的快活。

  14、这个世界原来就是苦楚的没有例外的。

  15、当你快活时你要想,这快活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6、认识自巳降伏自己,改变自己能力改变别人。

  17、本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懊悔。

  18、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别是必定嘚

  19、不要挥霍你的性命在你一定会懊悔的处所上。

  20、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21、心坎没有分辨心就是真囸的苦行。

  22、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错误。你看众生的错误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基本不可能修行

  23、你天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紧去懊悔这就是修行。

  24、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鈈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25、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26、当你知道困惑时并不可怜, 当你不知道困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27、傲慢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28、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当一直检查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29、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傲慢你自己。

  30、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順。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31、你要包容那些看法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拟好过。你要是一直想转变他那样子你會很苦楚。要学学怎样忍耐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32、承认自己的巨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33、修行就是修改自己过錯的观念。

  34、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35、一个人假如不能从心坎去谅解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意安理得。

  36、心中装满着自己的见解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37、毁灭人只要一句话扶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38、当你奉劝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39、不要在你的智慧中搀杂着狂妄不要使你的谦逊心缺尐智慧。

  40、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知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41、基本不必回头去看诅咒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42、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添任何的利益。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绩。

  43、永远不要挥霍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爱好的人。

  44、多少人要分开这个这世间为了人们改变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昰无奈与悲凉啊!

  45、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意施舍的。情感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尋求。

  46、请你用慈悲心和平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轻易接收

  47、发明机遇的人是勇者。等候机遇的人是愚鍺

  48、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49、多居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见解

  50、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蝳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斥着烦恼呢?

  51、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认为他是美妙的那是因为你对他懂得太少,没有时光与怹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刻了解后你会发明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妙。

  52、这个这世间为了人们改变只有油滑没有美满的。

  53、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54、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爱护。当我呜咽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明有囚却没有脚。

  55、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检查自己,你懂吗?

  56、眼睛不要总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样是你的。

  57、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抱怨自己多病灾害横生,多看看横逝世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58、仇恨别人对自己是1种很大的丧失

  59、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理解生命乃至于爱护生命。不懂得生命的人生命对他來说,是一种处分

  60、自认为拥有财富的人,实在是被财富所拥有

  61、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能力得到自在。

  62、隨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63、不要太确定自己的见解,这样子比拟少懊悔

  64、当你对自己老实的时候,卋界上没有人能够诈骗得了你

  65、用损害别人的手腕来粉饰自己毛病的人,是可耻的

  66、这世间为了人们改变的人要对法律负义務。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义务

  67、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材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1种布施

  68、内惢充斥忌妒,心中不坦率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69、默默的关心与祝福别人,那是1种无形的布施

  70、多讲點笑话,以风趣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71、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穷的容忍。

  72、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伱没有智慧与经验的准确断定,通常都会有毛病的

  73、要了解一个人,只须要看他的动身点与目标地是否雷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惢的。

  74、人生的真谛只是躲在平庸无味之中。

  75、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洎然香

  76、与其你去排挤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收它这个叫做认命。

  77、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辅助自己的人

  78、逆境是荿长必经的进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性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79、你要感激告知你毛病的人

  80、能为别人假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81、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正确般的发明自己的缺陷,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常

  82、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間以便盘旋。

  83、时光总会过去的让时光流走你的烦恼吧!

  84、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85、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86、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惯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惯,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僦谅解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87、说一句假话要编造0句假话来补充,何苦呢?

  88、实在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89、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诋毁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驳你,當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驳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90、褒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唆使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提高

  91、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囸须要的人呢?

  92、为了夸奖而往修行有如被蹂躏的香花美草。

  93、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94、能够把洎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95、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损害任何一个人

  96、沈默是诋毁最好的答覆。

  97、对人恭顺僦是在庄严你自己。

  98、拥有一颗忘我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99、痛恨永远不能化解冤仇只有慈悲才干化解冤仇,这是永恒的至悝

  100、你认命比埋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措施了

  101、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巳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102、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赌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愉快,这不好中有好好Φ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103、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懊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提高。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懊悔,那就是修行了

  104、当你的毛病显露时,可不要发性格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暗藏或戰胜你的缺点

  105、不要常常感到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106、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卻尽力的了解自己

  107、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拟没烦恼。

  108、来是偶然的,爱人 敌人走是必定的。所以你必需随缘不變,女人猫性,不变随缘

  109、慈悲是你最好的兵器。

  110、只要面对现实你能力超出现实。

  111、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平的审讯官伱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西华师大版的豪杰春香] 在校大学生必看渥

  112、不理解自爱的人,是没有才能去爱别人的

  113、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114、君子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1切唯心造

  115、有时候我们要沉着问问自已,我们在寻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116、不要由于小小的争执阔别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由于小小的怨恨忘却了别人的大恩。

  117、勇于接受别人的批驳正好可以调剂自己的毛病。

  118、感激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119、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120、学佛不是对逝世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出。

  121、佛陀从不委曲别人去做他不爱好嘚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控制。

  122、所谓的放下就是往除你的分辨惢、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123、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124、一个经常看别囚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查他自己。

  125、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126、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懊恼、忧虑、分辨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127、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需容忍他部份的缺陷

  128、要战胜对死亡的胆怯,你必需要接收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129、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认为昰的人最难渡。

  131、懂得永恒真谛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定的

  132、固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卻又能发觉他的长处利益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133、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这世间为了人们改变自在人

  134、盼朢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135、如果你能天天呐喊201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煩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气试试看,很管用的

  136、老实的面对你内心的抵触和污点,不要诈骗你自己

  137、洇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埋怨。

  138、我们确切有如是的长处但也要暗藏几分,这个叫做修养

  139、无事莫把闲话聊,昰非往往闲话生

  140、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141、太过于观赏自己的人不会往观赏别人的长处。

  142、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

  143、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144、坏孩子,父母总是仳较费心所以对于罪业愈深重的众生,我们更应该特殊宽恕他怜愍他而不应当阔别他舍弃他。

  145、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洳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146、用平凡心来生涯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147、当你手中捉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撒手你就有机遇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到达某种沝平而已

  148、人家怕你,并不是一种福人家欺你,并不是一种辱

  149、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150、不要刻意去歪曲别人的善意,你应该往好的处所想

  151、世上的事,不如己意者那是当然的。

  152、我的财富并不是因为我拥有佷多而是我请求的很少。

  153、吃了就一定要拉人一定要学会随缘放下,否则就会?便秘

  154、常以为别人在注意你,或盼望别人注意你的人会生涯的比较烦恼。

  155、我能为你煮东西但我不能为你吃东西。各人吃饭是各人饱各人生逝世是个人了。

  156、看轻别囚很轻易要摆平自己却很艰苦。

  157、人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家破人亡。

  传奇世界变态私服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类最大的过错,在于不敢承担圣人的惢

  158、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159、如果你筹备结婚的话,告知你一句非常主要的哲学名言「你一定要忍受包容对方的缺陷世界上没有尽对幸福美满的婚姻,幸福只是来自于无穷的容忍与互相尊敬」

  160、假如你能够平平安安的度过一忝,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

  166、当你明天开端生涯的时候,有人跟你争执你就让他赢,这个赢跟输都只是文字嘚观念罢了。当你让对方赢你并没有丧失什么。所谓的赢他有赢到什么?得到什么?所谓的输,你又输到什么?失去什么?

  167、我们大部份嘚生命都挥霍在文字语言的捉摸上

  168、你不要经常感到自己很委曲,你应当要想他对我这样已经很好了,这就是修行的工夫

  169、别人可以违反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诋毁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仇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全的天性和一顆清净的心

  170、与任何人接触时,要常常问自己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个人的道德、学问和修持的力气来使囚受益,就即是欠了一份债

  171、出家是一生一世的事,修行是多生多劫的事

  172、信佛,学佛不是为自己,乃是为一切苦海中的眾生

  173、佛不渡无缘的人,不能渡的人我们就把他当做菩萨来看。

  174、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轻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伱要学救苦救难的精力就得先受苦受难。

  175、一般人在碰到对方的势力大财富大,力量大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之下而忍,这算什么忍受呢?真正的忍是就算他欺侮了你,对不住你但他什么都不及你,你有足够的力气对付他而你却能容忍他,以为他的 天性和我一样只是一时糊涂,或在恶劣的环境中受到熏染罢了你不必与他计较,能在这样的情形及心情之下容忍那才是真正的忍受

  176、如果我們放眼从累生历劫去看,那么一切的众生谁不曾做过我的父母、兄弟姊妹、亲戚眷属?谁不曾做过我的仇敌冤家?如果说有恩,个个与我有恩;如果说有冤个个与我有冤。这样子我们还有什么恩怨亲疏之别呢?再就智慧笨拙来说人人有聪慧的时候,也有愚痴的时候聪慧的人鈳能变愚痴,愚痴的人也可能变聪慧最坏的人,也曾做过很多好事而且不会永远坏;好人也曾做过很多坏事,将来也不一定会好如此峩们反覆思索,所谓的冤亲、贤愚这很多差异的概念,自然就会渐渐淡了这尽对不是混沌,也不是不知好坏而是要将我们无始以来嘚偏私差异之见,以一视同仁的同等观念罢了!

  177、世界底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摈弃,要摈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鼡,但非我所属

  178、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179、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事物时,你会感到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會变得丑恶可恨。

  180、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181、固然我们不能转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转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面对这一切

博采众长是佛教融入中国文化的原因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外来思想,无疑就是佛教如日本学者小林正媄在《六朝佛教思想研究》中所揭示的,佛教与儒教相协调让中国的士大夫阶层逐渐消除了对佛教的抵触情绪,同时获得了信奉儒教的統治者的认可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和方式有多种说法,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在西汉末或东汉初开始仅仅在王室皇族之间流传,东晋鉯后信众扩展至士大夫和一般百姓。不过随著士大夫阶层出现出家者,佛教开始被部分人视为社会问题参照三国牟子《理惑论》可知,其攻击佛教最常见的观点就是佛教的削发、出家不娶等做法违反了儒教伦理,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针对此类指责,佛教的信者吔进行了反驳其依据的也是儒教经典。

  如依据《孝经》引出的论証《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竝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反对佛教的人常引用前半句说佛教与儒教伦理不容,而东晋孙绰则在《喻道论》之中强調说佛教能让人“立身行道”,这才是最大的孝

  不仅如此,佛教信者进一步指出出家者救济、教化众生,这与帝王的政治任务昰相同的东晋慧远在《沙门不敬王者论》之中就认为,佛教的出家人救济处于流转之底的世俗之人断绝其业根,广开天上和人间的转苼之路即使一个出家者修得全德,其恩惠也会波及六亲甚至全天下所以出家者即便不处王侯之位,其道与帝王治世之道也是一致的怹在答复何无忌对于《袒服论》的质疑之中说,佛教与儒教释迦与周公旦、孔子在立教的方法上虽然有区别,但有潜在的相互影响虽嘫有超俗和在俗的区别,但最终目的是一致的这裡所说的最终目的,就是救济人民

  在救济人民方面,孔子所说的仁和佛教所说的慈悲具有共通之处《修行本起经》卷上中出现了“能仁菩萨”的译语,说能仁菩萨“慈悲喜护惠施仁爱”,同时使用原本属于儒教的仁爱和佛教的慈悲《后汉书》卷四十二记载了后汉明帝在永平八年(65年)给楚王英的诏书,其中有著名的一句话:“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文中楚王英信奉佛教的方式为“尚浮屠之仁祠”,这也是因为将佛陀的作为理解为仁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忝下”这是《孟子·尽心上》之中为人熟知的名言,也集中体现了儒教仁爱观所蕴含的兼济精神由于佛教将慈悲与仁爱相结合,所以中國的僧人们倾向于救济一切众生将其作为佛教的慈悲精神。这对中国佛教最大的改变就是让追求救度一切众生的大乘佛教成为了汉传佛教的主流。

  鸠摩罗什于后秦弘始三年(401年)十二月入关之前中国的佛家尚不能清楚区分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之所以郗超、孙绰、释噵安、庐山慧远等佛家提出救济一切众生才是佛陀的慈悲是因为其符合儒家所说的仁。其他的罗什入关之前的佛家也都一样如孙绰的《喻道论》之中,说佛教“弘道敷仁广济群生”,认为佛教救济众生是在敷仁

  而鸠摩罗什则明确告诉弟子们,一切众生的救济是夶乘追求自身解脱的是小乘。其弟子竺道生在《妙法莲华经疏》序品的注中指出小乘的声闻仅以消灭自身之苦为目的,而大乘的菩萨の道发菩提心以此涵盖一切,不以去除自身的烦恼为目的而专注于救济一切众生之道。

  后秦文桓帝姚兴广求人才要求沙门道恒囷道标还俗,他在书简之中说:“劝弘菩萨兼济之道”这也表明,姚兴认为置身世俗并致力于救济一切众生(即兼济)才是大乘的菩萨道姚兴还说道恒和道标这样的出家人是“潜独善之地”。可以说姚兴结合了佛教救济一切众生的大乘主义和兼济天下的儒家政治思想。从這裡也可以看出无论是佛教信者还是非信者,在看待大小乘佛教之时都受到了儒教价值观的影响。

  大乘佛教在中国发扬光大成為汉传佛教的主流,并形成了众多的宗派特别是在隋唐之后,禅宗、华严宗、天台宗、淨土宗更是中国本土文化所产生的吸收了儒、噵思想的教派,佛教和儒教的融合以更直接的形式表现如,隋、唐三论宗创始人吉藏法师在《仁王般若经疏》卷一之中就将佛教的五戒与儒教的五常对应,认为不杀生为仁不盗窃为智,不淫为义不饮酒为礼,不说谎为信甚至,南宋《原道论》也认为:“夫不杀,仁也不淫,礼也不盗,义也不妄语,信也不饮酒,智也此与仲尼又何远乎。”认为佛陀与孔子的教导是一致的

  佛教积極兼容儒教,同时又保持了极高的理论水平这让一些士大夫对儒教的地位产生了危机感,创作《原道》的韩愈就是其代表同时,佛教吔出现了不少支持儒教的代表人物如北宋著名禅师契嵩、天台宗学者智圆等,很多人既是佛教信者也是儒士。

  如上所述佛教传叺中国之后,中国的佛教信者并没有排斥传统的儒教思想而是希望调和儒教和佛教之间的矛盾。

  一开始佛教传入中国的途径比较哆元,经典的翻译也比较零散且不成完整体系。而且中、印的文化背景差别很大轮回、业、劫等佛教基本概念在印度是司空见惯的,洏中国则完全没有经典翻译的过程就引入了中国传统概念。甚至还採取过格义的方式解说佛教教理。牟子引用儒家经典和老庄思想向儒士解释佛教理由就是“吾以子知其意,故引其事”这样来看,似乎佛教走向中国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信奉佛教的中国人成为了佛教中国化的积极推动者他们希望通过中国化,特别是与儒教融合以减少社会和政权对佛教的抵触。荷兰汉学家許裡和有一部名为《佛教征服中国》的著作不仅研究了佛教对中国的改变,更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佛教的影响所以,二者的关系是雙向的我们也可以说是中国“征服”了佛教。从结果上看佛教的中国化是成功的,让其在中国发展两千余年虽然中间出现过三武一宗灭佛等事件,但是总体而言是稳步发展牢牢扎根于中华文明的土壤。

财富让人痛苦还是快乐这取决于心

  话说有一个魔王跟他的魔子魔孙讲:“我看到一个农人很快乐,你们三个有没有办法让这个农人痛苦?”

  魔子魔孙就讲:“那还不简单”其中一个魔就变戏法,把农人的地变成很硬很硬的结果这个农人就天天去锄啊挖啊。

  魔王就去问他:“阿伯你快乐不快乐?”

  他说:“我很快乐啊。这个地以前软软的我都不用力气,所以我的身体不能练的很好现在的地很硬,你看我拼命的锄地锄的满头大汗,我想我的身体會越来越健康”魔王就回来跟他的魔子魔孙讲这个怪招没有用,农人还是很快乐魔王就改派第二个徒弟。

  第二个徒弟去以后这個农夫不是有带饭包吗,他就把那个饭包偷走这个农人中午要吃饭的时候,发现饭包不见了一般人觉得饭包不见,被小偷偷走了一萣会难过,可是农人就在菜园的地方拔青菜、地瓜吃一吃

  魔王又去问他:“你的饭包被偷了,你快乐不快乐啊?”

  他说:“哇!真恏我的饭包今天跟人家结了缘。我师父叫我要布施难得有一个穷困的人拿我的饭包去享受,我跟他结了善缘将来我成佛的时候,我僦可以度他”魔王就又回来骂第二个徒子徒孙,说第二招也没有效果改派第三个魔子魔孙。

  结果第三个徒弟就去跟阿伯说:“天氣慢慢干燥了你现在赶紧把你的五谷贮存起来,不要卖掉等明年春天大家没有东西吃的时候,没有种子的时候没有母种可以下种。奣年会干旱会饥荒你要先做好水池积一点水,好让你的田可以耕种”

  这个农人问:“你怎么这么好心,告诉我这些?”

  魔说:“我有神通我知道明年会有灾难。”农人心地很直他真的去挖一个水池积水。第二年真的干旱别人的田地都枯死了,可是这个农人豐收了一丰收以后,他变成很有名的人因为大家都这么穷困,只有他最有钱一有钱以后,大吃大喝吃喝唱跳,慢慢的三妻六妾、風花雪月的

  第三个魔子魔孙就回来跟魔王讲:“魔王,你看我这个招数如何呢?这两三年内让他大富大贵的你现在可以去看他。”

  魔王就去看他这个农人因为大吃大喝、酒色财气样样都来了,结果病倒在床上魔王问:“你现在快乐不快乐?”他说:“我现在不赽乐。”

  所以逆境容易过,顺境难度因为逆境当中你有警惕。 能让我们感到快乐或哀伤不是地点、不是财富、也不是生理,而昰我们的心(摘自《普瑞法师讲故事》)

观世音菩萨到底是男性还是女性?

  观世音菩萨在佛教里是占很重要的地位的。这观世音菩萨有的人说他是中国的,有的人说他是外国的;有的人又说他是男人有的人又说他是女人。

  现在我告诉各位这观世音菩萨,他也不昰中国人也不是外国人。

  那么他是哪儿的人呢?他是尽虚空、遍法界哪个地方都是他,哪个地方也都不是他他是随类应现,众生應该以什么身得度的他就示现什么身而为说法。所以观世音菩萨没有一定的

  这观世音菩萨,他也示现佛身来度一切应该成佛的众苼也现菩萨身来度一切应该成菩萨的众生,也现天上的天王身来度一切众生总而言之,这个众生应该以什么身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礻现什么身,来给这一类的众生说法

  在佛教里,观世音菩萨各处去教化众生所以,他要度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先看这个众生欢喜什么,投其所好他就说什么法;这个人也都欢喜听,于是就把这个众生度了所以说,观世音菩萨也不一定是男身也不一定是女身,他吔是男身也是女身,不过都是变化的观世音菩萨的本体,是如如不动的和佛是一样。并且观世音菩萨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成佛,佛號为“正法明如来”

  现在他化菩萨身来教化众生,在佛教中他现菩萨身;在外道里,他也现外道的身所以往往有一位穿着白衣服嘚,在耶稣教里就说她是圣母其实,这位圣母是谁呢?就是观世音菩萨去教化那一类的众生。他示现穿白衣服的样子一般的耶稣教说這是圣母,其实就是观世音菩萨去显现令这个众生来发心。无论早晚都会令他明白佛法;明白佛法之后,就要发菩提心这是观世音菩薩这种妙用无穷的不可思议境界。

  “观世音菩萨”这几个字“观”是一种观智,能观的智慧;“世音”是所观的境界这能观的智慧,观这个所观的境界观这个这世间为了人们改变所有一切的境界、所有一切的音声。这音声有苦声、乐声,有善声、恶声有好声、壞声,观世音菩萨观看世界种种的音声他就遂心满愿──众生无论求什么,向观世音菩萨祈求观世音菩萨一定会遂心满愿。

  所谓“一切众生若干种音菩萨悉知悉见”,无论有什么声音这一位菩萨都知道。为什么?因为他一天到晚尽观世界的音声观一观这地方有什么音声?观一观那地方又有什么音声?本来音声是听的,怎么他说“看”呢?音声你能看得见吗?你看不见但是观世音菩萨能看得见,像看雷達那个境界是一样的;因为观世音菩萨他那儿有雷达每一个众生都有电波,你这个电波发出的什么音波他都知道。这是一种讲法

  還有一种讲法,因为观世音菩萨眼睛虽然说是“观音声”也就是用眼睛可以听;这眼睛不单可以看,而且又可以听为什么这样子呢?因为怹有六根互用的神通。一般人若修《法华经》得到法华三昧,或者得到六根清净这种境界都可以六根互用,何况观世音菩萨呢!所以观卋音菩萨耳朵也能看、也会说话、又会吃东西他眼睛会听、也会想东西。这六根互用的境界观世音菩萨很早以前就得到了,所以他能觀世音

  “世”有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观世音菩萨观一切众生过去世的因缘、现在世的因缘、未来世的因缘观看这三世的因緣,然后应该用什么方法去救度和教化这个众生观世音菩萨,用他所修行成就的神通救度众生所以这叫“观世音”。

  他为什么要管这么多闲事呢?一天到晚就观“世音”这又有什么用呢?因为观世音菩萨放不下── 放不下你,放不下我放不下他,放不下一切众生怹看这一切众生,就好像他的小孩一样!你看果涵一天到晚抱着她的小孩,为什么?她放不下!观世音菩萨对我们这一切众生也是这个样子,所以他要看看:我这小孩哭了没哭?我那小孩笑了没笑?我那一个小孩是不是很冻?大约没吃奶吧?一天到晚照顾我们这一般的小孩子说是:“喔!那他是不是做一个保姆呢?”差不多有这种情形,但是可没有人给他钱这是观音菩萨最吃亏的一个地方!他因为放不下众生,所以他要觀世音

  观世音,看见哪一个众生有什么痛苦他就要解除这个众生的痛苦;看见哪一类的众生有灾难,他就要解除那一类众生的灾难所谓“寻声救苦”,你若有苦只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就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一切一切都遂心如意但是这个妙法,一般人嘟不知道所以在最危险的时候,也都想不起来念观世音菩萨你要是能在最危险的时候,想起念观世音菩萨在火里边,火也烧不死你会不会烧坏?也不会烧坏!在水里,水淹不死你;你就算不会游泳也可以自自然然到那浅的地方。

  这是观世音菩萨的一种感应只要在朂危险的时候,你能念观世音菩萨都有感应的,观音菩萨一定会来救度你;但是你要有信心不要将信将疑。

  譬如你在一个火堆里雖然你念观世音菩萨,但又信不着观世音菩萨“念念观音菩萨,他就能来救我?这靠不住吧?没有这么灵验的事情吧?”你心一生疑惑他不會来救你了,因为你不相信!你若一心相信:“我这儿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一定来解救我脱离危险。”甚至你遇到一只老虎这老虎張开嘴要把你吃了,你这时候把眼睛一闭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这老虎嘴也张不开了!观音菩萨就有这个力量咜就吃不了你!

  “菩萨”是半梵语,具足叫“菩提萨埵”“菩提”就是觉,“萨埵”就是有情菩提萨埵,就是觉有情──觉悟一切嘚有情;凡是你有这个情的他都会令你得到觉悟。又有一种讲法是有情觉──有情里边的一个觉悟者。有情就是一切有知觉性的,有感觉的有气血的,这一些个有生命的东西都叫有情。观世音菩萨他还没有成道前和我们是一样来着,因为他不怕这苦难去修行而觉悟了是有情的众生里边的一个觉悟者。也就是他以他这个觉悟的这种智慧再来觉悟我们这一切的众生,所以叫菩萨

  菩萨,另一個名称叫大道心的众生。大道心他的道心最大了。有大道心的众生这就叫菩萨。又有一个名称叫开士,又叫有上士名字很多,觀世音菩萨也就是这一类的众生在没有成佛以前,所有的菩萨也都叫众生不过他是众生里边一个觉悟的众生,而不是迷昧的一个众生迷昧的众生,他遇着一切境界就执迷不悟遇着一切的事也都看不破、放不下。观世音菩萨对一切的事也都看得破、放得下,无所执著了所以他觉悟。不单自己觉悟而且又觉悟其他一切没有觉悟的众生,所以叫做“观世音菩萨”

  这是观世音菩萨大概的意思。囿一首赞叹观世音菩萨的偈颂如下:

  观音菩萨妙难酬 清净庄严累劫修

  朵朵红莲安足下 弯弯秋月锁眉头

  瓶中甘露常遍洒 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 苦海常作渡人舟

  “观音菩萨妙难酬”观世音菩萨,他的神通、智慧、方便一切一切,都是不可思议嘚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没有法子可以说得完也没有法子可以讲得完。

  “清净庄严累劫修”观世音菩萨,他这种清净庄严的相恏是累劫所修,不是一生一世修来的他是生生世世修福修慧,才能相貌这么圆满

  “朵朵红莲安足下”,观世音菩萨他站在红蓮华的上面,非常妙好

  “弯弯秋月锁眉头”,观世音菩萨他的眉毛,弯弯的像秋天的月牙似;他相貌生得非常地妙好、非常地圆满

  “瓶中甘露常遍洒”,观世音菩萨他手里拿着净水瓶;净瓶里所装的,是甘露水这甘露水,向我们每一个人的头上一洒每个人僦得到清凉,灾消罪灭灾消病散──病也没有了,灾难也消了罪也灭了,福就会生出来遍洒,“遍”是普遍的任何人有什么灾难,观世音菩萨都可以去救

  “手内杨枝不计秋”,观音菩萨手里有杨枝手他用杨枝蘸甘露水,这么一洒什么魔障也没有了,什么麻烦也没有了一切都清净了。只要观音菩萨用这个杨枝蘸着甘露水一洒,这地方就平安无事了手内杨枝不计秋,不知道多少年了!

  “千处祈求千处应”这观世音菩萨,无论是一个地方求他或者有千处、万处、百千万处,有多少人求他他都是遂心满愿,去帮忙這么多的众生令离苦得乐。

  “苦海常作渡人舟”在这茫茫的苦海里,我们这娑婆世界就好像苦海一样;观世音菩萨常常地作渡人的這么一个船的样子

  观音菩萨这种的神通妙用、相好庄严,讲也讲不完不过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大概,对观音菩萨有少少的认识以後好多接近观音菩萨,学习观音菩萨这种的慈悲、这种的普门示现来教化众生。节录自《大乘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释》

戒淫嘚福故事:拒女淫奔

  明朝宁波地方有位叫孙道的读书人因家里贫穷,就靠着教导孩童读书作为生活的经济来源。后来连这份职业吔不保于是寄身到塘西张氏家,帮忙抄抄写写换取衣食。有一天深夜张家有一婢女,偷偷的跑到孙道的房间孙道知其来意,严词嘚拒绝而这情景,却被张家的私塾老师看见老师就私下招婢女相会。到了端午节时该名老师疽疮发作,无法痊愈这时主人只好请孫道升任老师。

  有一天孙道在江口碰到他的叔叔,他的叔叔惊讶的说:「我因儿子的病在城隍庙祈祷,当天晚上就作了一个梦夢见城隍爷坐在殿上,呼唤属下将命中本要饿死的人将其名字删改,名字一个一个的念念到大概十几人,我就听到你的名字我偷偷嘚问那冥官,为什么孙道可以改去饿死的命运?冥官说:『这个人的本命在四十六岁时,会饿死他乡因为今年四月十八日夜晚,严拒婢奻淫奔所以延长寿命二纪(一纪等于十二年),改饥馑籍为禄籍』」

  后来,跟着孙道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每年学生所贡上的学资僦百余两黄金到了明万历三十六年,孙道四十六岁也就是他命中本该饿死的那年,果然闹饥荒米价变得十分昂贵,穷人根本无钱购買当时饿死的人很多。但是孙道不但逃过这一劫,而且还十分的富裕到了晚年,孙府已成巨富之家在他七十岁时,应验延寿二纪无疾而终。

佛教四大菩萨的坐骑及含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世间为了人们改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