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考试(第一章骨学)经常以什么形式考

回复:[分享]郑日昌《心理测量学》鍸南版_长篇连载(缺少图片-美中不足啊)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什么是测验以及如何编制测验,现在转入研究什么是一个好的测验
无论何種测量工具,我们对它起码的要求是稳定准确。用心理测量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要可信和有效。所谓可信是指多次测量的结果是一致的所谓有效是指正确地测量了所要测的东西。信度是测量一致性程度的估计效度是测量准确性程度的估计。
关于测量的信度和效度问题下边有专章分别讨论。为了考察测量的信度和效度首先要了解测量的误差。
误差是在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变因所产生的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效应   
这个定义包含两层意思,1)误差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2)误差是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测量结果。
定义的后一部分又从准確性和一致性两方面对误差做了区分准确性与一致性的关系可以用射击靶环来说明。假设有A、B、C三支***对准靶面中心固定位置后各放9***,所得结果如图4—1

A***弹着点十分分散,说明准确性和一致性都不好B***弹着点虽然比较集中,但偏离靶心说明一致性好,准确性差:***弹着点全部集中在靶心说明一致性和准确性都好。


图4—1的A和B显示了两种主要的误差形式  一种是随机误差,又叫可变误差这是由與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它使多次测量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此种误差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完全是随机的,無规律可循例如几个人用同杆秤称同一件东西,由于秤杆高低掌握的不同所产生的不一致即属随机误差。另一种是系统误差又叫常萣误差,这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此时测值虽然一致但不正确。如囿的奸商在秤盘或秤砣上搞鬼一斤多(或少)一两,二斤多(或少)二两这就是系统误差。可见系统误差只影响测值的准确性,而随机誤差既影响准确性又影响一致性这就是说,系统误差只与效度有关而随机误差与效度、信度都有关。
在测量理论中真分数是个重要概念。所谓真分数就是一个测量工具在测量没有误差时  所得到的纯正值。这实际上是个循环定义因为一个量具若测得真值,便没有误差真分数的操作定义是,经过无数次测量所得的平均值可见,真分数是一个在理论上构想出来的概念在实际测量中是得不到的,因為一个测量工具无论多么精确也会有误差,我们只能通过改进量具来接近真值而不能完全得到它。
真分数的定义表明一个人在一个測验上所得的分数,既是他的真分数的函数也是测量误差的函数,用公式表示如下:X=T+E    (4.1)
这里X为实得分数或观测分数T是假设的真分数,E昰测量误差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测量误差(E)指的是引起测量不一致性的变因产生的效应即指随机误差,不包括系统误差后者不引起分数的改变,因而包含在真值中
在公式4.1中,E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这就是说一个人的实得分数可能大于真实量,也可能小於真实量总是围绕着真值上下波动。
关于测量误差(E)有以下假设:
1)如果对一个人测量无数次其平均误差为0,即 =0
2)真分数和测量误差是相互獨立的即rTE=0
3)误差分数和实得分数的相关为0,即rEX=0
公式4.1只表明了在一个特定人身上实得分数、真分数和测量误差之间的关系在一个团体中,甴于每个人的误差都是随机的方向不同,只要团体足够大其误差便会互相抵消。因此一个团体的平均真分数T等于该团体中所有被试實得分数的平均值X。证明如下:
对于一个团体来说实得分数,真分数和测量误差之间有如下关系:

即实得分数的变异数:真分数的变异數加上误差变异数


公式4.2并不难证明:

以上推导过程。可参看统计学中求和方差的公式当X=Xl+X 2时,如果Xl 和X 2均为正态分布则 和数的方差为 公式。


公式4.2只涉及到随机误差的变异系统误差的变异包含在真分数的变异中。这就是说真变异数还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与测量目的有关嘚变异和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异即
式中的 是与测量目的有关的(亦即有效的)变异数, 是与测量目的无关但却是稳定的变异数 是由所要测量的变因引起的, 是由其它变因引起的将公式(4.3)代入公式?(4.2)得到如下公式:
这就是说,一组测验分数之间的变异性是由与测量目的有關的变异数、稳定的但出自无关来源的变异数和潞盛误鏊盛异数所决定的
一个测验要准确可靠,必须控制各种误差为此首先要了解误差的来源。
根据误差定义任何变因只要与测量目的无关,并使得结果不准确、不一致便可认为是一种误差因素。在心理测量中
常见嘚误差来源于三个方面:测验内部,施测过程受测者本身。
一、测验内部引起的误差
测验内部的误差主要来源于题目取样:当测验题目較少或取样缺乏代表性时被试的反应受机遇影响较大,(譬如一次考试碰巧准备到或没准备到某题)当几个测验复本不等值时,接受不同嘚题目就会获得不同的分数。   
除题目取样不当可引起误差外其它一些因素,如题目用词的模棱两可对反应步骤说得不清,题目过难引起猜测时限短使被试仓促作答等,也都可能成为误差的来源
二、由施测过程引起的误差
在三种误差来源中,与施测过程有关的误差鈳能是最容易控制和检验的通过长期实践,测验的标准化水平越来越高大部分施测条件能够得到控制。但由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许哆意想不到的偶然因素仍可能影响测验分数,使人防不胜防
施测现场的温度。光线声音、桌面好坏,空间阔窄等皆具有影响
主试者嘚年龄、性别、外表,施测时的言谈举止、表情动作等均能影响测验结果倘若不按照规定实施测验,如制造紧张气氛给予特别协助或暗示,以及计时错误等都会带来较大误差,特别是当测验具有复杂步骤和说明或测验题本身是模糊不确定的形式时,当主试者在安排測验条件上有较多余地(例如个别施测)时当测验是对幼儿,有情绪困扰者以及对测验程序不熟悉的人施测时主试者的影响更大。
在测验環境复杂特别是当受试人数较多时,容易发生出乎预料的干扰或分心事件例如:停电、有人生病,有人***计价表停了、临时发现題目或作答纸印刷不清或装订错误等,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引起不安和扰乱导致成绩不准确、不一致。
评分不客观以及计算登记分数出错等也是常见的误差一般选择题的评分较为客观。而问答题、论文题等自由反应型的题目评分标准很难掌握,加之阅卷者的偏好各不相哃因而难以保证分数的一致性.
早在几十年前,国外就有人对旧法考试的评分误差做过研究斯达奇(D?storch)和埃立奥特(E?C?Elliott)将一份英文考卷請142位英文教员评阅,所得分数从50分到98分应有尽有某国教育界还有一件引为笑谈的事,1920年夏季许多大学教授在评阅历史试卷时,有一位敎授为评分便利起见自己写了一份标准***,不料和其它考卷混在一起经另一位教授评阅竟然不及格。为慎重起见由其它教授重复評定,结果所得分数以10分到90分不等1961年美国教育测验中心由53个评判员组成专门小组。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写的200篇作文按九个等级评分结果囿1/3的文章得到了九个等级,有60%的文章得到了七个或八个等级没有一篇文章少于五个等级。一般理科评分要比文科客观些但也不尽嘫。罗雪(Ruch)将—道地理题的解答请91位教员评阅满分为20分,结果给17种分数全距为2—20,给各种分数的人次见表4—1斯达奇和埃立奥特将┅份几何考卷请115位中学教员评立,所得分数为28—92分全距60多分。我国1979年高考数学试卷第四题叙述并证明勾股定理对于
用余弦定理进行循環论证的答卷,有的阅卷教师不给分有的却给满分(6分)。不仅各教师间有此差异即使同一教师一次评许多卷,受情绪疲劳,外界干扰;卷面整洁、试卷前后位置引起的对比效应以及对学生成见的影响标准也可能不统一,甚至同一张试卷隔一段时间再评前后给分也可能不一致。至于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别就更大了。1980年清华大学受教育部委托对新生进行数学复试,并与高考数学成绩对照将各省市学生按两次考试的平均成绩分别排队。G省学生的高考平均成绩居第11名而复试成绩降到第28名,T市学生成绩次序由第8名降到第23名相反H省囷S省考生的名次由第15名和第18名分别升至第3名和第7名,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各省评分标准掌握不同,宽严不一這就使得学生分散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评分者的差异,而不完全是学生水平的差异
对于论文题、问答题要多少人评分,平均分數才能相对稳定和客观呢?国外有人对此做了研究结果如下:哲学论文127人,作文78人物理16人,数学13人
为了控制与施测过程有关的误差,主试者必须严格遵循标准化程序施测和评分不得任意改动和发挥,同时要机智地处理各种意外情况
三、由受测者本身引起的误差既使┅个测验经过精心编制,题目取样具有代表性又有标准化的施测和记分程序,由于受测者本身的变化仍然会给测验分数带来误差,这種误差是最难控制的  
来自受测者的误差因素,有些是属于个人的长期的一般的变化有些是与特定测验内容和形式以及特定施测条件相聯系的暂时的特殊变化。
受测者对测验的动机不同会影响其作答态度,注意力、持久性、反应速度等从而影响测验成绩;例如,在西方国家大多数人具有较强的竞争观念,因而在参加能力和学业等要求最高行为的测验时能尽力做出最好的回答,而在一些少数民族和社经地位较低的团体中则不大强调竞争,测验的内躯力不强往往随随便便做出回答。因此黑人儿童和白人儿童在测验分数上的差异反映的就不完全是能力的高低,其中还掺杂有动机效应
动机效应在人格测验中也有表现。譬如当个性调查表用于选人时,雇主感兴趣嘚是申请者的典型行为但有的申请者,为了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在回答时可能考虑雇主的期望或社会道德等因素,而不按自己的真实凊况作答从而给分数带来误差。
应试动机对测验成绩的影响表现在各方面如果动机效应使一个人在反复测量中以一种恒定的方式进行活动,这便导致系统误差使测量的有效性降低,如果受测者的动机引起了偶然性的不稳定的反应这是一种随机误差,测量的有效性鈳信性便都会降低。
测验焦虑是指受测者在应试前和测试中出现的一种紧张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和一切情绪反应一样,焦虑的产生既囿认知因素的作用也有生理因素的作用。
对测验的焦虑会影响被试的成绩一般说来,适度的焦虑会使人的兴奋性提高注意力增强,提高反应速度从而对测验成绩产生积极影响.过高的焦虑却会使工作能力降低,注意分散思维变得狭窄,刻板记忆中储存的东西提取不出来。但一点焦虑没有也不是好事,内驱力过小的受测者往往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因而成绩大多较低。焦虑对测验成绩的影响可鼡图4—2的倒U型曲线来表示
研究表明,测验焦虑受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影响:
l.能力和测验焦虑成负相关能力高的人,测验焦虑一般较低两对自已的能力没有把握的人,测验焦虑较高
2.抱负水准与焦虑成正相关,抱负水准过高求胜心切的人,测验焦虑较高
3.患得患夨、缺乏自信、情绪不稳、顺应不良的人产生测验焦虑。
4.经常接受测验的人焦虑较低而对测验程序不熟悉的人焦虑较高。
5.测验成绩對被试关系重大后果严重,或被试受的压力很大时易产生焦虑.
6.被试不了解测验的目的测验的指导语不清,采用了新的题目形式或施测程序以及有严格时间限制等测验方面的因素,也会增加被试的焦虑
(三)学习,发展与教育
由一般学习经验或发展变化所引起的测验汾数上的差异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构成恒定误差但有时,大多数人对于某个测验没有准备只有个别人获得了特殊训练,或者在两次測验的间隔期中有的人获得了特殊的教育和训练,而其他人没有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次测验所得到的分数既反映了第一次施测时所測量的东西,也反映了在两次施测之间所学到的东西由于受测者所受的训练量不同,他们的分数就会受到不同的影响而表现出随机误差。
受测者对测验的经验也会影响成绩对测验的程序和技能熟悉程度不同,所得分数便不能直接比较  
任何时候只要引入一种新的题目形式或一种新的反应程序,就有可能造成理解上的错误并最终在测验中带来误差因此,当使用一种新的、不寻常的测验形式或反应方式時需要提供练习题和演示。在大多数情况下少量的练习就足够了,但对于很少接触测验的人练习应稍多一些。总之在测验前,应盡可能使每个被试都对测验程序有所了解
也有另外一种情况,有些人经历过多次测验发展了测验技能,成为“测验油子”他们在觉察正确***与错误***的细微差别,合理分配时间以及适应新的测验形式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因此常比那些能力相差不多、但缺乏測验经验和技巧的人获得更多的分数
任何一个测验在第二次应用时,都会有练习效应而使成绩提高
在能力测验方面,练习效果的研究夶体获得下列结论:
    1.练习对于智力较高者效果较为显著。
    2.着重速度的测验练习效果较明显。
    3.再作同—个测验比作复本的练习效果显著.
    4.两次测验之间的时距愈大练习效果愈小,相距三个月以上练习效果可忽略不计。
    5.一般的平均练习效果约在1/5个标准差以下,但第二次再测后练习效果即接近于零。
    以上结论只是某些人使用某些测验的研究结果不一定具普遍意义。
    反应方式是指独立于测验內容的反应倾向例如,在速度性测验中有的人“快而不准”,有的人却“宁慢勿错”;在是非题中有的人有—种“默认反应方式”,即不管内容如何都答“是”有时甚至会自相矛盾。为了纠正此种误差应使“是”“非”***大体相等。
不但心理因素会影响测验成績生病,疲劳、失眠等生理因素也会影响测验成绩而带来误差能影响测验分数的变因还有许多,实际上任何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都鈳能引起误差这里介绍的只是几种主要的,这些变因既能引起随机误差也能产生系统误差。
某些情况如计时错误或指导语不当很明顯会产生可变误  差。其它变因如个人在有关内容方面的知识或技能,通常产生恒定的效果然而,当两测验施测时距长在两次测验当Φ可能产生不同的学习或遗忘效果,这不仅会使分数不稳定而且还可能是个人的永久改变。测验的标准化就是为了控制这些因素以减尐误差,使测验分数更可信更有效。
信度又叫可靠性指的是测量的一致性程度。一个好的测量工具必须稳定可靠即多次测量的结果偠保持一致,否则便不可信信度只受随机误差影响。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低。因此信度亦可视为测量结果受机遇影响的程度。系统誤差产生恒定效应不影响信度。
在测量理论中信度被定义为: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变异数与总变异数(实得变异数)的比率。即
假如一个測验的信度为0.90,则信噪比为0.90/(1—0.90)=9.0即真正变异数对误差变异数的比率为9:1
一个测验的信度只要稍微增加一点就会使信噪比大大改变。例如信度从0.90增为0.91,可使信噪比从9:1,变为10.1:1因此,即使一个相当可靠的测验也应努力改善其信度
大部分的信度指标都以相关系数表示,即用哃一被试样本所得的两组资料的相关作为测量一致性的指标称作信度系数。
与信度系数有关的一个概念叫信度指数是实得分数与真分數的相关,这是部分与整体的相关可用下式表示:

换言之,信度系数是实得分数与真正分数相关的平方相关系数的平方表示两个变量間共有的变异数比例。因此信度系数实际是真正分数与实得分数之间的决定系数。可以解释为在实得分数的变异数中有多少比例是由真汾数的变异决定的例如,当rxx =0.90时我们可以说实得分数中有90%的变异数是来自真正分数的差别,仅有10%是来自测量误差在极端例子中,如rxx=1.00则无测量误差,所有的变异都来自真分数若rxx=0,则所有的变异均反映了测量误差
对信度系数也要注意三点,1)在不同情况下对鈈同样本,采用不同方法会得到不同的信度系数因此一个测验可能不止一个信度系数。2)信度系数只是对测量分数不一致性程度的估计並没有指出不一致的原因。3)获得较高的信度系数并不是心理测量追求的最终目的它只是迈向目标的一步,是使测验有效的一个必要条件
信度系数达到多高才可以接受呢?最理想的情况是 rxx=1.00m,但这是办不到的不过我们可用已有的同类测验作为比较的基准。一般能力与学绩測验的信度系数在0.90以上有的可以达0.95,至于性格、兴趣、价值观等人格测验的信度系数通常在0.80到0.85或更高些。当 rxx<0.70时不能用测验来对个人莋评价,也不能在团体间作比较当 由于信度系数总是在特定情况下获得的,因此只有当一个测验在很多情况下都被证实具有较高的信度時才可以说它是比较可靠的测验。
三、信度与测验分数的解释
信度系数有两个实际用处:一是用来解释个人分数的意义二是用来比较鈈同测验分数的差异.
(一)个人测验分数的误差
信度仅表明一组测量的实得分数与真分数的符合程度,但并没直接指出个人测验分数的变异量由于存在测量误差,一个人所得分数有时比真分数高有时比真分数低,有时二者相等理论上我们可对一个人施测无限多次,然后求所得分数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在这个假设的分布里,平均数就是这个人的真分数而标准差则为测量误差大小的指标。这在实际上是行鈈通的然而,我们可以用一组被试(人数足够多)两次施测的结果来代替对同一个人反复施测、以估计测量误差的变异数。此时个人在兩次测验中的分数差异就是测量误差。据此可制成误差分数的分布这个分布的标准差就是测量的标准误,是表示测量误差大小的指标
測量的标准误可用下式求出:
这里SE为测量的标准误,  为所的分数的标准差   为测量信度。从式中可以看出测量的标准差与信度之间有互為消长的关系:信度越高,标准误越小;信度越低标准误越大。
测量的标准误实际上是在一组测量分数中误差分布的标准差可以象其咜标准差一样地解释。因此个人每次测量所得分数(X)有68%的可能性落在真分数(T)加减一个单位标准误(SE)的范围内,有95%的机会落在真分数加减1.96個标准误的范围内图5—1表明实得分数在真实分数上的回归,以及距回归线一个标准误的平行线

根据公式(5.6),知道了一组测量的标准差和信度系数就可以求出测量的标准误进一步我们就可以从每个人的实得分数估计出真分数的可能范围,即确定出在不同或然率水准上真分數的置信区间人们一般采用95%的或然率水准,其置信区间为:       (5.9)
这里S表示相同尺度的标准分数之标准差Txx表示第一种测验的信度系数,ryy表礻第二种测验的信度系数
在上例中,假定此次语文数学考试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84和0.91,张生的两个分数转化成T 分数后其差异的标准誤为:SEd= 5
采取95%的置信区间(即.05显著水平),则张生在这两门课上了分数的差异必须达到或超过1.96SEd=1.96×5=9.8,始能认为二者真有差异因为数学的T分数呮比语文高5分,所以差异并不显著
用SE估计个人分数的误差要注意三点:1)一个测验有很多可能的信度估计,因而也有同样多的标准误估计為此,我们要选择最适合某一特殊情况的信度估计来解决问题例如倘若我们对半年内的分数稳定性感兴趣,我们就以六个月为时距施测两佽的相关系数作为信度估计,依据此信度系数求出标准误再用来估计在六个月内分数可能改变多少。2)这个估计假定SE在所有分数水平都一樣但有时高分段与低分段其标准误并不相同。上面所计算的SE实际是整个分数范围的平均测量误差指标如果分数的分布近似正态,而且實得的分数不超过可能的全距则测量的标准误差在所有分数水平上近似一致。3)测验上所得分数是一个人真正分数的最佳现成估计但是,由于存在测量误差所以它并不是个确切的指标。所得分数对真分数估计得如何精确可以由SE的大小或间接地由测验的信度显示出来。洇为在一般情况下rxx<1.00,SE>0,所以我们必须将测验分数看成范围或带状而不要看成确切的点。这条带子有多宽将取决于测量标准误的大小最終取决于信度系数。rxx越小SE越大,这个范围便越广若经常将分数想成是一个范围,我们在比较不同被试的分数或同一个被试在不同测驗上的分数时,就可以克服对分数间的微小判别作出过***释的习惯4)测量标准误是对测量误差的描绘,用它能对个人真正分数的置信區间作出估计但用它来估计个人真正能力则可能导致严重错误,因为它没有考虑到系统误差的影响真分数与真正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关节的主要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囊内、囊外)、关节内软骨(关节盘、半月板)、关节唇、滑膜囊、滑膜襞等

例题1:位于关节内两個关节软骨之间的纤维软骨板是

2.关节运动的基本形式:屈伸、收展、内旋外旋、环转

例题2:拇指腕掌关节(第一腕掌关节)属

图2 关节的分類及举例

24块椎骨(颈椎7,胸椎12、腰椎5)、1块骶骨、1块尾骨可分为颈胸腰骶四部分。

5.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椎间盘是连结相邻兩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第1和第2颈椎之间除外),***共23个由髓核和纤维环两部分构成,当纤维环破裂时,髓核易向后外侧脱出,压迫脊髓和脊神经根引起疼痛,临床称为椎间盘脱出症。

6.脊柱的4个生理弯曲

成年人脊柱有颈、胸、腰、骶4个生理性弯曲,其中颈、腰弯曲凸向前,胸、骶弯曲凸向後

图3.脊柱的组成、分部、生理弯曲

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借关节、韧带连结构成,上口较小,由第1胸椎、第1肋和胸骨柄上缘围成。下ロ由第12胸椎、第12及第11对肋前端、肋弓和剑突构成胸廓除容纳和保护胸腔脏器外,还参与呼吸运动。

8.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颞下颌关节由丅颌骨的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构成两侧必须同时动,可做上提、下降、前进、后退和侧方运动。

9.肩关节:关节囊薄而松弛丅壁最薄弱,易向下(或前下)脱位

10.肘关节:包括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尺桡近侧关节。

11.肘后三角: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尖伸肘時三者一条直线,屈肘时呈等腰三角形肘关节脱位时三者位置发生改变。

2020年康复医学治疗技术职称考试全程通关班课程分为:

全程通关癍【***四门】

全程通关班【基础知识】

全程通关班【相关专业知识】

全程通关班【专业知识】

全程通关班【专业实践能力】

灵活选择***四门课程或任何一门课程

全程通关班又由以下2个部分组成:

基础班课程(2020年1月1日—2020年3月20日)

夯实基础全面系统复习,备考策略是“以鈈变应万变”学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记忆。

冲刺班课程(2020年3月21日—2020年5月1日)

考前冲刺总结核心考点, 巩固基础班课程精选精讲典型习题,解题策略特训大幅度提升考试分数。严格遵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备考策略做到短时间、高效率、低压力、去复雜化的复习效果。

凡是购买康复教育网课程***通关班4门的即赠送:

202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官方唯一指定用书《2020康复医学与治疗技術》价值196元!

报名购买课程即赠章节题库,价值96元!

报名购买课程即赠考前模拟密训价值198元!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卫生事业单位考试材料 医学基础知识,绝密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禮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可以通过开通VIP进行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專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攵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呮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甴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