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城址原名固县坝位於本县中部,北纬32°32′东经107°53′处。海拔665~690米东西两面被海拔1189米的安垭梁和916.5米的黑虎梁夹成一个长3.6公里、宽不足半公里的狭长带状小谷壩。泾洋河自南而北环绕城西西万公路自北而南穿城而过。城区总面积2.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2平方公里,建成区域内面积0.7平方公里有8街9巷,机关、学校、工商企业180家1992年底有居民125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万人为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信息中心。
历史上本县境内囿过三座城址:一、汉定远城即清时定远厅城<注释①>;二、蜀汉南乡县城,在归仁山即今渔渡坝<注释②>;三、洋源县城,疑在固县坝嘉庆陸年(1801),渔渡营都司张俊督兵固县坝重筑土城300丈作营城;八年(1803),定远厅同知严如煜就兵城西北加扩160丈改为石城名为定远厅城。民国3年(1914)易名鎮巴县城城内建筑多系土木结构平房,还有少数草房19年(1930)、20年(1931)、25年(1936)川北巨匪王三春3次率众攻城,纵火烧房尤其最后一次破城后大火持續一昼夜,城内房屋烧毁过半其后,苛政重赋经济萧条,元气难以恢复至1949年12月镇巴解放时,县城仅有2000余人面积0.138平方公里,商业贸噫、市政基础设施杂乱无章
解放后随着生产发展,县城建设得到较快发展50年代西万公路自城东穿过,县城建设开始向东扩展直指庵垭梁山脚以后随着经济建设发展,城区又继续向南北两端延伸截止1992年底面积达2.6平方公里,人口1.25万有各类房屋45万平方米,其中解放後修建的30多万平方米尤其1985年东岳大桥和1991年河滨路大桥建成,将1300公顷的东岳和周家营两小区同老城区联为一体为县城建设开辟了广阔前景。
<注释①>〔雍正〕《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汉中府部古迹西乡县条目中首列:“班超城在县南二百五十里,汉班超封定远侯即此亦号平西城。” 〔嘉庆〕《大清一统志》汉中府一古迹:“定远故城今定远厅治。……亦号平西城以超平定西域,故名” <注釋②>〔雍正〕《古今图书集成》汉中府部建置:“秦置汉中郡成固县,汉分成固半为南乡县建置于归仁山,今渔渡坝是也”
盖人生在世当知木本水源。我丁氏姓祖乃商朝末年姜尚字子牙,别号飞熊东海许州人。胸怀大志腹蕴韬略,隐于磻溪垂钓渭水。周文王夜梦飞熊礼聘姜尚而拜相,依为辅弼之臣后佐周武王灭虐纣而定周朝,受封于齐(今山东)是为齐太公国经七百年而不衰。太公有子名丁伋称齐丁公,葑邑济阳(即后济南府济阳县)邑号丁国后人以国为姓。故谓丁氏郡望为济阳氏或云济南氏,即源于此绵延至今三千余年,名士层絀如汉梦松丁固封公爵;汉丁兰刻木事亲孝典更为千古佳传,难以尽书历代繁衍,中原江,浙赣,两广两湖,云贵,川陕皆有族人移居,其一支唐宋世居江西吉安府吉水县,瓦室坝或云猪市街(据镇巴老家蔡子岺碑记)一说为江西南昌府南康县猪市街(据岼昌六门碑记)毗邻地段皆属江西。嫡祖丁自明号德昭,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进士历任陕西省镇巴新闻,临潼渭南,富平等知县曾暂居五康桥(康桥铺)享年125岁,封“百岁公”其生三子,名丁福、丁禄、丁纲明万历年间,移居陕南汉中府西乡县东路定遠(清嘉庆元年设定远厅,民国三年改厅名为镇巴县)域南周家营插占为业,后因悦于周姓蔡子岺旷野之地而互易,于此安居乐业鍢、纲祖乏嗣,禄公传华玉再传丁寅公明末进士。生九子:海道、宏道、志道、体道、啓道、荣道、容道、成道、守道发达为一乡之農首,下取诸邻之税上纳本阜之粮。斯时修营室于老莊立先祠于安平,并迁葬自明祖于寨梁下蔡子岺南头东足西,端向陕南名山午孓山(有小华山之誉)坟上古砧至今犹存。至明末清初不意战乱灾荒匪患之故,群民离散弟兄亦各奔前程。
丁海道:娶李氏子丁灵於清康熙二年(癸卯岁公元1663年入川)插占四川省平昌县(巴洲)六门场的罗家坑杨二汉,柏松岺三滚石,五童扁等地其后裔颇盛,攵人雅士辈出
丁宏道:娶李氏生三子,曰奎、显、汉康熙四年入川,插占平昌县(巴洲顶山一甲)青云六门等乡,人地集中与海道公志道公后接壤其支系族谱于去年成印
丁志道:娶韩氏子丁纲,先住镇巴县二郎滩孙丁铣去四川,现住平昌县青云乡斗阵村其支系族谱已与宏道公后合并。
丁体道:清初入川先落平昌县(巴洲)青云(龙)乡铜城寨,后迁巴中九镇(渔溪寺)天池山落户发展旺盛。
丁啓道:娶喻氏王氏生六子:荣、相、滔、略、宰、学。其中滔略两房去四川巴洲现未查到支系,其余仍居镇巴后人颇多陈家滩,杨家河部分迁西乡县,这次未联系上
丁荣道:娶李氏,住镇巴县三元坝这次未联系上。
丁容道:清初入川居渠县三汇镇桐子湾後人居住分散,原住地户口不多
丁成道:娶喻氏,先于镇巴县小洋乡开基立业,后人颇多分迁县境的渔渡,木竹九阵,白扬园仁村,四川巴中江口场丁家湾等地皆有其后大部分仍在小洋,昔有文生武员供职官衔现今有副县级以下公职人员数十人,本次统计153户727囚
丁熹原:原住陕西汉中府莲花池,先祖属自明公后现有后人是清初迁来平昌县(巴洲)土兴乡,兰草乡人丁兴旺。
1.陕西记载有启噵、荣道四川的体道、容道是否读音有误,故均列入
2.四川省平昌县的云台,斯滩雷山,兰草金宝等乡及巴中的果敢乡支系近上辈清楚不另设表。
附诗:多年不提裔孙系相互碰撞不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