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采购成本成本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要: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和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方向,有助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把经济发展从注重市场需求的数量转变为注重供给的质量。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三去一补一降”,而去产能降成本又是其中的关键变量,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做事效率,增强创新能力,完善供给结构,最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从会计的角度探讨了会计对去产能、降成本起到的作用。

中国论文网 /3/view-7446450.htm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去产能;降成本;会计视角


  一、前言
  我国在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发展依然保持着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但由于面临一系列结构性矛盾,特别是体制机制问题,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还是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各种潜在风险的危害性不容低估。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国内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这一说法。同时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重点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
  2015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着重强调指出“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并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随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当前供给侧改革的五大重点任务。可见,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与主攻方向,供给侧改革将会是“十三五”期间我国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政策着力点。
  二、供给侧改革的基本逻辑
  供给侧改革中的供给侧是与需求侧相对应的。供给和需求是对立统一于经济活动中的两大主导因素。其中,供给侧改革是针对生产环节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与配置,包括自然资源、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而需求侧管理是针对生产环节中所生产产品的去向,就是经常说的“三驾马车”即消费、投资和出口。
  在经济增长中,供给和需求互为条件、相互转化,只有需求和供给相互协调才能实现经济的增长。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重点侧重于需求侧管理,即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政策,刺激经济中的三驾马车,来扩大总需求,使实际产出回归到潜在产出,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之前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着力点正是基于这一凯恩斯主义需求侧管理理念。比如,2008年面临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我国政府出台了以“四万亿”瞩世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
  需求侧管理中包含的一个前提假设为供给体系是高效率、高质量的,同时也不存在没有供给的需求。这个假设在供给侧中没有提出。如果这一前提假设不成立,就不能单纯从需求侧入手进行宏观调控。比如,20世纪70-80年代,美、英经济相继陷入滞胀。扩大需求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可能会加剧通货膨胀,面对这一两难选择,“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供给侧改革”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当前,中央密集强调“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对经济增长问题的基本判断是供给体系出了问题,仅靠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总需求管理难以保障经济持续增长。
  在“供给侧改革”一词提出以来,“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成为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四项重要措施之一。这也表明了,未来我国宏观政策将更为注重在供给侧方面的改革,为企业的发展“松绑减负”,助推降低成本,提升效益,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三、供给侧改革的重中之重:去产能、降成本
  中央提出重视供给侧的作用,正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高市场主体的竞争能力。而企业作为市场重要的主体,要激发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就必须完善市场环境,在制度和政策上为企业营造宽松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的负担,“松绑”后,方能“轻松上阵”。
  如今,面对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成本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生死线”。目前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有些方面高于高收入国家,这会导致一方面产能过剩,产品不好卖;另一方面成本进一步提高。企业两头受压,削弱了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所以说高成本是供给侧最致命的硬伤。
  从供给侧改革发力,这种宏观调控着力激活微观活力,在减税、金融改革等方面努力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这有利于提高企业发展能力,让企业愿意去生产,从而增加有效供给。这种供求两侧相结合的调控方式是符合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正确选择。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三去一降一补”就是核心。这主要是为了培育新的产业、业态和模式,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摆脱原来的发展速度情节,消除经济换挡的焦虑,同时又要提高目前供给的配置效率与质量。简单地说,“三去一将一补”就是该破产的破产,该出清的出清,该优胜劣汰的优胜劣汰,积极地降低企业成本。这也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会计的紧密结合点。
  四、去产能、降成本的实现方式:以会计的视角
  (一)通过会计的管理职能实现去产能、降成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三去一降一补”都跟会计密切相关,而通过会计的管理职能,可以达到激活新动能、改造传统动能等目标。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想通过促进新兴城镇化,增强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促销对路,推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这又是通过会计方法可以解决的问题。
  (二)通过会计的决策功能实现去产能、降成本。无论什么行业去产能,都要考虑到在3年至5年间,如何解决工业品价格越来越低的问题。目前,我国制造业产能很大程度上还是传统式的,这就需要提升新动能。由于钢铁和煤炭行业的价格和核算要素都是原来的传统方式,如果没有新的价值创造,这将会导致这两个行业继续走经济下坡路。因此会计的决策功能也很重要。比如钢铁企业,要搞清楚到2020年钢铁产业在国际、国内的产业比较和发展态势,我国企业的优势与行业特点、企业的人力成本以及研发投入等要素。这些数据清楚了,就能聚焦在“短板”处发力了,这里肯定需要会计决策发挥重大作用。
  (三)在企业经营全链条上发挥会计效能。“三去一降一补”,解决的是目前供给效率不足的问题,更多的侧重点在制造业,针对的重点是经济调整转型的攻坚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对某些重点领域和环节发力的。在去产能中,会计不仅能发挥出决策、规划、预测职能,更多的是能根据供给效率进行管理。比如提高供给能力包括库存管理能力、规划预测、成本挖潜等。国家通过降税减费的政策调控来降低成本,但是企业中的物流费用、电力补贴、人力成本、五险一金等成本的降低还需要企业内部通过会计方法来解决。
  会计可以从预测、控制、规划等整个企业管理的链条上全面发挥作用,包括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价,完全能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出现的结构性问题,如效率低、供给水平差、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发力。现在不是人们没有消费能力,而是没有合适的供给。要用新产业提供新动能、新供给,提高研发投入。目前,我国在智能、绿色、信息、健康、文化、体育等诸多消费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帮助企业降成本,一方面降税减费,另一方面企业自身着力挖掘成本降低的空间,比如用工方式更灵活,解决用工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以前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确实是低成本,但是由于我国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这种优势已经不明显了。这就更加证明了降低成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2016(2):12-17.
  [2] 张岩.降低成本从制度下手[J].中国报道,2016(1):24-25.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摘 要: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基本手段和有效方法。当前,国家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大去产能力度,煤炭市场形势较为严峻,随着原煤矿采面不断延伸, 原煤供应下降、煤质变差已成常态。本文以八矿选煤厂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影响企业成本的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实现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对选煤行业应对危机、实施精煤战略,重塑煤炭核心竞争力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企业管理;降低;运营成本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是以核心成本为基点,在保证煤炭质量和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洗选效率;通过加强物资管控,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加强生产设备管理,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转;通过调整人力资源劳动组织,优化劳动用工,降低人工成本。

2 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工艺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八矿选煤厂于1985年建成投产,原设计处理能力180万吨,目前企业原煤处理能力为450万吨/年。近年来受经济形势影响,企业处于拼设备、拼人力的状态,工艺落后、设备老化、机电事故频发、材料消耗高、质量波动大、工效低已成常态。选煤厂生产技术需要进一步改造升级,通过完善选煤厂入洗煤系统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洗选效率。

(2)物资成本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材料成本支出目前在选煤厂成本占用比例较大,由于洗选设备老化严重,备品备件投入量大,投入的物资种类较杂、消耗量较大, 临时计划较多,不易控制。 因此, 如何有效降低物资消耗, 压缩非生产物资支出,对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十分重要。

(3)大型设备的维护成本需要进一步降低

选煤厂现用空压机为阿特拉斯ZH7000低压风机(离心式)和宝莱特低压风机(螺杆式)。根据设备运行要求,当运行16000小时和24000小时(离心式)或3500小时(螺杆式)时必须做相关的定期保养,才能确保设备运行正常。近几年,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巨大,设备定期保养费用较高,空压机和压风机房运行设备无法按期保养,如何以较少的保养费用,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转,这就需要采取新的工作措施。

(4)机电设备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由于工艺落后、设备老化的因素,机电设备管理机制不够科学完善,造成事故率频发、事故影响时间较多,导致生产电耗居高不下。如何保证生产顺利运行,降低机电事故影响时间,改变机电管理薄弱环节的局面,就要创新管理理念,从设备的巡检、保养、维修、操作各个方面入手提高机电设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科学的设备管理机制。

(5)劳动用工成本需要进一步降低

随着集团加快深化改革步伐,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不断增多。一是人员结构方面有待优化,实行定岗定员管理,用工总量固定,辅助服务岗位富余人员较多,生产一线人员紧张;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生产系统较为复杂,对人员素质及劳动组织管理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优化劳动用工、合理降低用工成本,对于推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和降本增效、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管理的措施

(1)优化粗煤泥系统,提高经济效益

为优化产品结构、降低生产加工成本,提高煤炭附加值,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对八矿选煤厂入洗煤系统(TBS)工程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新增粗煤泥分选系统,提高洗选效率,降低生产消耗。通过粗煤泥系统改造,实现多粒级分级入选,从而提高洗选效率,能提高精煤产率0.8%,按年入洗原煤500万吨计算,可多出精煤4万吨,为集团增加销售收入2000万元;由于提高了小时处理量,在同等原煤量的情况下,缩短了开车时间,吨煤电耗减少1.47kWh,每年节约电耗成本540万元;由于分离出0.25~1mm物料直接进入粗煤泥分选系统分选,不再进入重介系统,吨煤介质消耗可降低0.3kg/吨原煤,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2) 加强物资管理,严控材料成本

加强物资管理工作,严控材料费用支出。通过下达吨煤生产材料费指标以及主要物资消耗定额指标,进行***控制,开展清仓利库,盘活库存物资,实施物资领用跟踪等管理,动态掌握材料消耗情况。

1.压减材料费总指标。制定各基层单位的材料费限额指标,限额材料费指标闭合***到基层单位,确保全年材料费指标完成。

2.开展清仓利库,盘活库存物资。对基层单位库存物资进行盘点,减少库存物资存量,有效控制材料的占用成本。

3.对基层单位进行物资领用跟踪管理,定期对领用物资进行检查,避免物资的流失,杜绝浪费,考核部门要采取更为严格的考核方式,深入基层追踪物资的使用情况,有效降低物资消耗。

(3)大型设备技术承包管理,降低维护成本

针对加压过滤机的运行、维护、物资管理等问题进行分析,将选煤厂加压过滤机的“技术服务、升级”承包给国内知名的专业加压过滤机生产厂家,对低压风机定期保养开展设备维护承包的方式进行设备维修保养,有效提升经济效益。

1.承包合作的专业加压过滤机厂家在厂设立技术服务站,跟班指导加压过滤机操作、维护、保养;根据国内加压过滤机技术发展趋势,及时对加压过滤机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对企业操作维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职工业务技能,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效率。

2.针对低压风机定期保养维修的承包,选择专业化公司,实施保养服务对外承包合作,实现费用有效降低,服务质量合格,售后迅速,满足选煤厂正常生产需要。

(4)加强机电设备管理,提高运行效率

加强八矿选煤厂设备管理,提高机电设备管理水平,以“设备三色旗”管理为依托,对全厂主要机电设备进行“三色旗”管理,动态显示全厂主要机电设备统计日期内的运行状态,督促设备责任单位加强设备的保养、维修、检查、操作,及时完成设备的隐患整改,保障设备安全运转,促进机电管理标准化和生产的顺利进行,降低机电事故影响生产时间,增加产品产量,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1.制定全厂机电设备管理目标为:90.5.1,即设备完好率为:90%,设备待修率为:5%,事故率:1%。确保维护人人心中有目标,实现目标的层层传递。

2.机电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召开机电战线例会,通报设备管理现状和使用状况,分析设备管理存在问题,总结当月设备管理情况,指导设备使用单位设备的正确使用、操作和精心维护、安全运转。

3.进行设备“三色旗”管理,动态显示全厂主要机电设备统计日期内的运行状态。提升机电设备的动态管理水平,督促设备责任单位加强设备的保养、维修、检查、操作,及时完成设备的隐患整改;提高机电设备的完好率,降低机电设备的事故率、待修率,保證生产的安全连续运行。

(5)调整劳动组织,降低用工成本

调整劳动组织降低用工成本,确定在调整劳动组织中轮岗休息、内退办理、考勤核查维护等工作,建立有效的协调和考核奖惩机制,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实行轮岗休息制度。积极调整劳动组织,根据生产任务的轻重对不同的基层单位和岗位采取不同比例的轮岗。

2.试行退岗休息制度。根据当前煤炭形势,试行内部退养制度。申请内部退养的职工,保证生活费基数,根据工龄的长短调节收入比,单位为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个人缴纳部分由职工个人承担继续缴纳。在扣除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后保证职工的最低收入。

3.运行虹膜考勤系统。实行虹膜考勤系统,规范职工上下班制度,约束和督促不在岗人员正常出勤,维护在岗职工权益,保障在岗职工工资正常发放,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在当前煤源不稳定、煤质差别大的背景下,提升了企业应对的能力,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保留住了客户,也提升了企业社会影响力。对生产环节的有效管控,优化产品结构和劳动组织,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企业安全稳定健康有序的发展。

[1] 张瑛.对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3(总第389期).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