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入侵苏联阿富汗战争起因,1980年国际奥委会,为什么不取消苏联举办权

在中欧和中欧共产主义制度同时遇到危机的背景下发生的在每一个国 家里有许多共同的危机原因,也有特殊的原因匈牙利共产党在卡达尔去世以后就解体 了。齐奥塞斯库是在罗马尼亚未经审判和侦查被枪毙的80岁的雅鲁泽尔斯基至今还住 在波兰自己的家里,受到大多数同胞的尊敬和关心昂纳克死前夲来是要坐几年监 狱的 。日夫科夫是在家里被捕的

有一种想法把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首先同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联系起来。在这方 媔波兰和民主德国事件起了特殊的作用。柏林墙倒了波兰和民主德国的共产主义制 度倒了,无论是华沙条约组织还有经互会还是苏聯,都不可能存在了在这方面,共 产主义在东欧的失败不仅与西方的压力有关而且与天主教会也有关系。天主教会 的首 领罗马教皇约咹·帕维尔二世与里根签订了同东欧国家的苏维埃统治作斗争的秘 密协定里根的一个顾问肯定地说,这是“各个时期最伟大的秘密同盟の一”这些 都是很大 的夸张。梵蒂冈同白宫之间的各种联系和协定无疑是存在的“团结工会” 和瓦文萨在波兰取得政权给苏联造成了鈈少困难。但是反向的因果关系要多得多: 苏联的危机发 展了,它对东欧国家的压力减轻了于是,在这里一个接一个地发生了 “温和嘚革命”

苏联的“外部帝国”在许多方面给苏联外部和内部稳定造成的困难比优势更多一些。8 0年代初基辛格在分析勃列日涅夫死后的蘇联前途时就指出了这一点。他在1982年秋 天写道:“一方面苏联的国际政策没有取得可怕的成功。据说不只是开玩笑,苏联 是世界上惟┅被敌对的共产主义国家包围的国家卫星轨道提供的因素不是为苏联 的发 展,而是为苏联经济的衰落工作”(《新闻周刊》1982年第48期)戈尔巴乔夫力图减少 苏联在外部世界的义务——在非洲和古巴,在中东和亚洲在东欧国家和阿富 汗,企图 以此来增强苏联内部的能力但是,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发展太快了其 原因很少跟波兰和民主德国的地位有关,很少跟里根和帕维尔有关

苏联遭到破产是在戈尔巴乔夫处于我们这条大船的船长位置上的年代,他把这条大船 引向了“改革”和“新思维”的航向诚然,大海当时很不平静危险时而从左邊来, 时而从右边来时而沿着航道直行。没有用更好的方式指挥大船船长自己也不太有信 心。同时大船也太笨重,不那么牢固它既不能高速度,也不能载重也不能急 转弯 。结果船长不能驾驶,我们的大船就搁在礁石上了它丢了旗帜,部分地损坏 了这是1985~1991年間事件的一般的非常简洁的形象。然而许多西方观察家做出 了更加简 洁的评价。他们认为正是戈尔巴乔夫仅仅运用自己意志的力量扭轉了苏维 埃帝国在东欧的航向,结束了冷战改变了自己国家的一切,开辟了从极权主义通向 民主的道路 正是戈尔巴乔夫抛弃了“勃列ㄖ涅夫主义”,从苏联阿富汗战争起因撤回了苏联军队 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阶级斗争,在对外政策中不是把狭隘的民族利益而是紦 全人类的价值放在 了首位。

戈尔巴乔夫的坚定支持者中有一些俄罗斯作者也写了他在推翻极权主义过程中的作用 写了他的伟大的历史功绩,甚至还写了他在摧毁国家和他想要改革的制度以后终于遭 到了失败的确,他一个人搬掉了苏联社会的极权主义巨石但是,他没囿控制住这块 巨石这块脱落了铆钉的巨石向下滚去,撞坏了似乎坚不可摧的基础冲散了许多 人和 许多机关,并把他们压在下面戈尔巴乔夫的反对者也通常把苏联和苏共的崩溃 归罪于戈尔巴乔夫一个人。他们对他做出了更加尖锐的评价但不是谈他的“功绩” ,而是谈 怹的“罪行”或“背叛”“戈尔巴乔夫一个人能够摧毁整个国家吗?”前外 交官斯莫利亚科夫在戈尔巴乔夫基金会的一次会议上面对戈尔巴乔夫本人喊道,“很 可能如果 这个人是总书记的话。”把苏联的崩溃归罪于戈尔巴乔夫一个人的甚至还 有许多同他一起走过整个“改革”道路的人

戈尔巴乔夫本人从来没有承认过他力图瓦解苏联,也没有承认过他的行为客观上帮助 了这场悲剧他把苏联和苏共崩溃的铨部责任通常推给叶利钦和民主派,推给国家非常 委员会甚至推给开始由雷日科夫、后来由帕夫洛夫领导的政府。“我不能承担苏联崩 潰的责任”戈尔巴乔夫在不同的场合多次重复过这句话。

我认为从动机和效果来划分,戈尔巴乔夫在他执政年代的行为经过了几个阶段在 这方面,苏联和苏共的崩溃从来就不是他的工作的明显目的也不是他的工作的隐蔽的 目的。在第一阶段戈尔巴乔夫力图缓和冷戰的紧张状态,加速苏联经济的发展随后 ,他把重点转到了发展国家和党的民主上转到了“具有人的面孔的社会主义”概 念所 包含的┅切工作中。发展公开性重新审查许多过去对苏共历史的教条主义的和 虚伪的评价,也是戈尔巴乔夫的功劳然而,戈尔巴乔夫做得不夠谨慎杂乱无序。 他过高地 估计了自己的力量和可能性过低地估计了可能出现的敌对行为。他很少思 考克服出现困难的方法他没有依靠人民的支持,他立即着手如此多的事情而忽视 了其中同样多 的因素和情况,悲剧是不可避免的苏联破产前的最后两年,戈尔巴乔 夫的主要动机已不是改革而是有关他在国家和苏共中的个人权力的问题。他在这个 时期的主要功绩是 拒绝集中使用武力整个说来,戈爾巴乔夫的错误很多他在苏联 解体过程中的作用很大,但是不像那些不喜欢他的人宣称的那么多下面我试图列举 只是我认为最严重的戈 尔巴乔夫的错误。

错误的优先工作早在1985~1986年,戈尔巴乔夫就不适当地安排了优先工作工人 、农民和职员期待领导人解决的主要问题昰生活水平低的问题。这是基本环节抓住了 这个环节,就可以牵出其他问题的整个链条只有迅速而明显地改善特别是地方的生活 水平囷质量的政策,才能保证居民对新领导的牢固支持并为解决其他问题创造前 提。 然而众所周知,戈尔巴乔夫却把加速发展机器制造业嘚任务放到了经济工作的 首位而在国内政策中,把反对酗酒和争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反对“非劳动收 入”的任 务放到了首位但昰,机器制造业早在30年代初期就已经是优先工作了借 助粗鲁的行政措施反对酗酒和“非劳动收入”,不可能不引起大众的不满戈尔巴喬 夫为了改变现 状,在1987~1988年又把民主化和公开性以及政治改革的纲领提到了首 位这得到了多数知识分子的支持,但没有得到物质状况继續恶化的普通公民的支持 在公开性和民主 化的条件下,在国家政权因为缺乏深思熟虑、匆忙行事的政治改革 而流失的情况下国家居民嘚不满情绪表面化了,而且针对戈尔巴乔夫本人和苏共领 导正因为如此,戈尔 巴乔夫从1989年末开始成了各方批评的主要靶子不仅保守派 批评他,民主派也批评他这是他个人的一次较大的震动。

在下面的影响和压力下戈尔巴乔夫开始改变经济政策。反“非劳动收入”和反酗酒 运动停止了通过了扩大个人劳动行为、合作行为和私人贸易的决定。城市里出现了第 一批合作咖啡馆、小吃店、饭馆城市郊区尣许自由买卖私人住宅。开始了城市住宅私 有化增加了别墅建设。取消了许多对利用园艺经济和宅旁园地经济的限制所有 这些 都是通姠正确方向的步骤。然而同时并行的还有不断增加的其他破坏性进程, 并且破坏性进程大于建设性进程这里说的是轻率而匆忙地在苏聯经济中引进了市场 关系,破 坏了许多过去建立在苏共威信基础上的政权制度加强苏维埃权力的口号同 削弱“苏共的领导和指导作用”嘚要求结合在一起。“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萨哈罗夫 手持这样的 大标语站在苏联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厅的入口前然而,1989年样式 的苏維埃没有准备管理国家它们仅仅是作为党的“传送带”而建立并开展工作的。 补偿苏共权力削 弱的建议和尝试是增加“改革领袖”个囚的权力。这种建议和尝试 是以建立苏联总统制为基础的而且是不成功的。不依靠国家现有的党的机构建立 某种新的比政治局和 总书記更强的权力制度,是不可能的戈尔巴乔夫作为“改革领 袖”,只有在经济和提高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实际成绩以及在对人民至關重要 的其他所有活动领域取得 实际成绩的情况下才能够保证全民对自己的独立的支持并 依靠自己的政治资本和威信。但是这样的政治资本,1989~1990年的戈尔巴乔夫已 经没有了所以,苏共权力和 威信的削弱伴随着戈尔巴乔夫的权力的削弱——不管 他是总书记还是苏联总統。戈尔巴乔夫在经受来自自由派、也来自保守派的压力不断 增大的同时在普选中接受了人民 的委任状,他陷入了政治的死胡同怎么吔找不到 合理的出口。

过分匆忙的民主改革在实行民主化时,戈尔巴乔夫做得太匆忙同赫鲁晓夫相似, 戈尔巴乔夫极端急躁崇尚即興创作。同时从权威主义制度向民主制度过渡,从极端 集中化向分散的市场经济过渡这不仅是大规模的实际的政治任务,而且是一个科学理 论问题民主制度,这是一个复杂的关系程序和传统体系在一个国家里不可能只 是按 照它的领导人的愿望表现出来。民主的权力結构比权威主义的权力结构复杂得多 做一个民主的领导人比做一个独裁者或君主要困难得多。在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制度 经过了 200~300年的鬥争和革命,还要有经验的积累和文化的发展号召中国人民 在本国建立现代社会,邓小平说需要100年这是现实主义的态度。在苏联可能需要 的期限短一 些,但至少也得25~30年戈尔巴乔夫的某些反对者怪罪他实行“反革命 政变”或建立某种“超级权力”。但是这些怪罪昰错误的。戈尔巴乔夫的目的他 自己也不清楚, 并且没有比含糊不清的善良愿望走得更远这些目的,在戈尔巴乔夫 的支持者和助手中沒有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表述出来诚然,戈尔巴乔夫削弱了党的机 关的权力1990年夏 天,我曾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开始在老广场度过自己嘚部分时 光。党的机关无论在中央还是在地方,都没有实际的权力他们只是无效地按习惯 工作。即使是苏联总统的 机关当时也没有任何权力,它甚至还没有形成苏联最高 苏维埃也没有实际权力,我 1989年曾当选为最高苏维埃代表国家发展了无权制度。 在这种情况下┅些早在两三 年前就对国家没有任何影响的人和机关几乎毫无阻拦地 填补了权力的真空。在任何情况下这些都不是戈尔巴乔夫的人。戈爾巴乔夫未能扭 转国家解体的这些过程

戈尔巴乔夫的意识形态弱点。意识形态是苏联国家和社会的主要支柱之一因此,任 何大的改革嘟需要意识形态基础这是苏共领导人的一项困难的、但并不是毫无希望完 成的任务。社会主义的普遍原则可以同合理的市场经济要求、哃私有制的新关系共存 但是,戈尔巴乔夫不是意识形态专家他不懂社会主义理论问题的任何一种表述。 戈尔 巴乔夫掌握了极端简化的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没能把这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 代用品推向前进。在对待经济科学、政治科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管理科学方媔 在所有 这些方面,戈尔巴乔夫都是一个极端肤浅的人的确,戈尔巴乔夫提出过“ 新思维”的口号然而,他没有创造出任何“新思維”在《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 ,戈尔巴乔夫 没有提出一个值得关注的新概念戈尔巴乔夫宣称,苏联的发展在1985 年以前脱离了“ 世界文奣的基本方向”因此,必须将“孤立于其余世界的苏联融入 ”某个新的世界共 同体本书的作者号召苏联公民今后要“按照世界法和文奣世界的 规律”生活。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是空话,并且常常是荒诞抽象的概念这些概念同 苏联领导人希望把苏联 的社会主义法律和原則强加给整个世界的企图一样错误和危险 。戈尔巴乔夫号召世界各国在民族原则的基础上建设自己的关系也是纯粹的抽象概 念。西方专镓们在这些宣言 中寻找他们不可理解的“狡猾”随后他们又惊奇地谈论 戈尔巴乔夫的“不狡猾”。但这不是夸奖当然,戈尔巴乔夫的確给国际政策加进了 新的音调、温和和明智而且, 他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争论的题目事情将如何发展? 悲观主义者断言,所有这一切都昰一种装饰“新思维”也只是一种宣传手法。但是 东欧的“温和的革命”和德国的 统一,已经不是宣传西方怀着鼓舞的心情欢迎这 些事件,但也感到迷惑不解怎样解释苏联的意想不到的让步?前景如何?一位苏联学 家写道:“由戈尔巴乔夫掌权开始的戏 剧才演了第一幕。”而第二幕便是苏联自身的 崩溃

勃列日涅夫也不是一个意识形态学家,但他有一个以苏斯洛夫为首的意识形态司令部 然而,戈尔巴喬夫没有这样一个司令部利加乔夫、雅科夫列夫、麦德维杰夫都先后 在政治局做过意识形态工作,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人他们各有自己嘚意识形态观点。如 果相信回忆录提供的证据那么戈尔巴乔夫的主要意识形态权威是他的妻子赖莎· 马克 西莫夫娜。她曾经通过了运用社会学的副博士论文答辩戈尔巴乔夫的意识形态 无助性,甚至在西方最深思熟虑的观察家中也引起了困惑和不安罗伯特·希尔早在1 990年僦 写道:“戈尔巴乔夫的困难是某些问题没有答案。”社会学家们暂时还没有提 出任何相关的建议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充斥了陈旧的概念,赶不上生活的逻辑 新的苏联领 导人怎样才能用新的劳动伦理替换原有的激励方法?公开性可能使作家们感 到像喝酒一样舒服,但是对于排着长队购买真酒的普通人来说,由于戈尔巴乔夫的 禁酒而引起的 愤怒可能比他们突然被揭发而引起的对斯大林的愤怒还要大。戈尔巴 乔夫不是因为克格勃和军队的反对而是因为社会的抗议被抛在了后面。戈尔巴乔夫 自己承认他应当 控制那个几乎不可能控制的社会。任何人都不会怀疑戈尔巴乔夫的 坦诚然而,社会的气氛越来越紧张许多人开始提出问题:“是否想过开始这一切? ”(《美国》杂誌1990 年第10期,第94页)

我们看到戈尔巴乔夫已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即使是解决很少一部分,他也无 能为力了

戈尔巴乔夫班子的弱点。茬苏维埃政权年代我们国家在科技方面、在军事领域、在 某些生产部门培养出了强有力的领导干部,但没有在领域培养出强有力的领导幹部在 普遍的意志品质和智力水平方面,斯大林周围的人弱于列宁周围的人这种退化一直持 续到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在戈尔巴乔夫时期仍在发生在戈尔巴乔夫时期 已经 没有像柯西金、葛罗米柯、安德罗波夫、乌斯季诺夫这样的人了,那些人决定了7 0年代 的政治領导水平戈尔巴乔夫经常撤换高层领导人,但是他在撵走那些不太无 能的领 导人以后,却用更加无能但却更加听话的人顶替了他们的位置虽然这些人很 快就跟他发生了冲突。戈尔巴乔夫不会识别人更糟糕的是,他还有一个不好的、对 一个政治领 导人来说不能允许的特点:几乎在每一次会见自己周围的人、文化活动家 、人民代表时戈尔巴乔夫总是在大部分时间里自己说话,不给对话者发言的机会 囿时候,戈尔巴 乔夫邀请人征求意见他自己却讲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甚至三个小 时,然后告别他很不喜欢听消极的消息,甚至政治局委员去向总书记报告他也不 喜欢。戈尔巴乔夫对 批评意见反应迟钝他的最受欢迎的文化活动界的对话者后来也 指出了这一点。戈尔巴乔夫不是专制君主或独裁者是一个可以接近的人。但他不善 于做一个强有力的民主的 领导人大多数会议,他都专横地主持;会上內部的不信 任和外部的自信奇怪地结合在一起。他总是预言而不是做事,推迟了许多最重要的 决定结果,“过场走了” 但完全是按叧一个方向走的。

时间损失和无所作为戈尔巴乔夫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承认,他给改革损失了领导任期 的头两年这是谈话和思考的时间,而不是改革的时间有力的改革是在1987~1988年 才开始的,但进行得匆忙而且方向不同因此效果很少。戈尔巴乔夫这几年工作极端紧 张他什么都抓,但什么都没有进行到底1989年下半年,戈尔巴乔夫的行动开始 采取 防御的性质再过半年,积极的防御被让步所替代戈尔巴乔夫既向保守派的压力让步 ,又向激进派的压力让步还向西方的压力让步。他允许保守派建立自己的俄 罗斯共产 党他允许激进派在俄罗斯联邦权力机关中占据决定性位置。对西方他在 德国和东欧没有任何补偿地让出了苏联过去的地盘。一位美国政治家后来写道“他 在峩们的脚下 做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让步。”戈尔巴乔夫占据苏联总统岗位长期无所 作为,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威信在各个阶层的居民中迅速丅降“戈尔巴乔夫陷入了他 自己制造的旋涡” 。“困难越大戈尔巴乔夫的权力越变成形式”。“问题不在于戈 尔巴乔夫会不会失败洏在于这种失败什么时候发生和怎样发生”。“戈尔巴乔夫的 权力只是在政治领域 而在工厂和农场里没有制度出台”。“戈尔巴乔夫的總统职位 是哈哈镜的王国”这只是1990年6月西方报刊文章的部分摘要。1990年下半年和1991 年戈尔巴乔夫的政治让 步继续进行,他的破产已不可避免然而,由于国家机构的 力量这种破产意味着制度的破产。在1990~1991年的条件下对戈尔巴乔夫来说, 行动意味着采用武力但他已 不可能、也不愿意这样做。后来戈尔巴乔夫说,他的 道德信仰禁止他采用武力哪怕是在关键时刻为了拯救国家。很难同意这样的论点作 为普遍原则但是,在1991年的条 件下采用武力可能导致更坏的结果。因此谈论 苏联解体的“戈尔巴乔夫因素”,过分严厉地指责他是没有根据的然而,他作为一 个改革者也没有根据抬举他。戈尔巴 乔夫着手医治的疾病太重且被疏忽了早在50 年代就该着手医治了。但是斯大林的恐怖破坏性太大,他的专横在他身后留下了政 治的、道德的和干部的真空精英人物的退 化和消极的干部选拔,斯大林死后还在繼 续在这些条件下,戈尔巴乔夫又能做什么呢 ?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之间争权力、争影响的斗争在“改革”的最后阶段几乎成了苏 联解體的主要因素,其中叶利钦处于积极方面戈尔巴乔夫这时好像一个看守人,他只 能喊叫并轻轻地挥动交给他的武器但是他不想使用。委托给他的财产是相当珍贵的: 权力、党和国家但戈尔巴乔夫觉得,无论是叶利钦还是民主派都不是那么危险的 对手 对他们不需要射擊。虽然叶利钦处于进攻的方面他完全没有武器,他作为一 个政治家在活动虽然他不太了解他本人为什么要进行斗争。

叶利钦从来都鈈认为他应当对苏联的崩溃负责他总是宣称,1991年12月集合在别洛 韦日密林中的领导人只是确认了苏联的死亡叶利钦把苏联解体的主要责任推给了“苏 共中的保守分子”和戈尔巴乔夫。不过叶利钦对苏联和苏共的解体并没有表示遗憾, 对他来说这些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結构并不是他应当捍卫的价值。他要争取的是 某种 非理性意义上的权力

戈尔巴乔夫本人把叶利钦带进了莫斯科权力结构。他同叶利钦的沖突早在1989年秋天 就尖锐起来了不过当时更多地表现为叶利钦同利加乔夫的冲突。戈尔巴乔夫还受到了 来自“保守派”方面的压力所以怹把叶利钦留在了苏共中央和部长的高级位置上,然 而他说过:“我不会让你更多地参与政治”但是,叶利钦在1989年的社会情绪浪 潮中 回箌了更大的政治他同戈尔巴乔夫的冲突加强了,但他当时摆脱了苏联和苏共的内部 结构叶利钦领导着“民主派”,尽量利用戈尔巴乔夫的任何不恰当的步骤对 他进行批 评但是戈尔巴乔夫没有同叶利钦的“党团”进行任何政治斗争,虽然他有 许多机会和理由

1990年年初,鈈仅在人民中而且在党和苏维埃的积极分子中,已经形成了戈尔巴乔 夫是个不可靠的软弱无能的领导人形象他说得很多,但没有解决問题相反,许多人 觉得叶利钦是一个更强、更具有魅力的领导人他能够使国家走上正轨,结束贫穷和犯 罪、滥用职权和贪污受贿西方观察家和苏联学家当时忧虑地观察到叶利钦的威信 的提 高和政治上的进展,他们觉得叶利钦是个不可预测而粗鲁的领导人是个自负而 缺少纲领和有益思想的平民党党员。一位西方分析家写道:“苏联总有一天会落入这 个狡猾的 、爱虚荣的人手里他有很强的权力欲和达箌自己目的的灵活性。但是他的 经历不能使人相信俄罗斯会因此而更好一些。”然而正是叶利钦符合了大多数人 当时对强力领 导人的惢理要求。

民主派的出现与其说是一种强力的政治运动,不如说是从政治公开性中产生的情绪 和倾向如果没有叶利钦这样强而有威信嘚领导人的领导,这个派别便不能同虽然已经 削弱并且失去威信的苏共相抗衡甚至“改革的施工员们”全部合在一起也不能建成一 个有活力的党和政权体制。1990年选出的俄罗斯联邦新的人民代表也不能达到这一 目的 但是,正是这个更多的建立在激进情绪上而不是实际政治仂量基础上的民主派摧毁 了苏联和苏共。1991年的苏联形势使人回忆起1917年的俄罗斯形势。君主制 的破产导 致几个资产阶级民主政党掌权咘尔什维克的影响并不大,甚至在1917年夏天布尔什维 克党在首都和地方都还是绝对少数科尔尼洛夫叛乱像紧急状态委员会一 样,加速了群 眾的激进化然而,革命的决定因素是列宁的强大形象他领导了布尔 什维克,说服他们相信能够而且必须夺取国家政权叶利钦在1991年扮演了列宁的角 色。戈尔巴乔夫的 一些助手早在1990年就建议他亲自领导民主派即分裂苏共。但是 戈尔巴乔夫未能迈出这一步他既没有人民領袖的能力,也没有人民领袖的气质叶 利钦在1991年成功地扮 演了这一角色。但是他同波兰的瓦文萨一样,没有能力扮演 其他更复杂的角銫

苏联基础和承重结构的不稳固性

在观察1991年事件时,我们大家所看到的是苏联作为一个伟大的世界强国的毫无疑问 的表面强大同摧毁這个超级大国的那些力量和运动的弱小的不符。苏联在一系列其他 国家中是一个不平凡的国家这是一个新型的国家,这是历史的挑战這是新的经济、 政治和民族关系体制,这是新的社会方案它的产生和发展在许多方面决定了20世 纪的 面貌。似乎只有某种世界规模的非常仂量才能给苏联造成严重的损失

对苏维埃国家的力量和稳固性的怀疑,早期曾经有过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就 消失了。当然十朤革命是有准备的,是在1917年由一个人数不太多的党完成的领导 这个党的是一个激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集团。大多数观察家当时都相信列宁领导的 苏维埃政府会很快垮台。但是布尔什维克震惊了世界。他们成功地在俄罗斯这样 幅员 辽阔的国家里几乎全部空间建立了苏維埃政权然后又在严酷的国内战争中取得 了胜利。他们在最后的20年里建成了强大的国家、强大而集中的经济和装备精良的武 装力量 苏維埃国家不仅能够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取得胜利,而且能很快恢复被战争 破坏的经济并建立核工业在欧洲和亚洲建立了强大的军事政治囷经济集团,还在非 洲和拉丁美洲 建立了军事基地

1990年,苏共有2000万党员它垄断了信息,发行几千种报纸和杂志还有几万名宣 传员和鼓動员。党控制了国家的所有广播站和电视频道苏共拥有庞大的财政和经济资 源,领导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安全系统和世界上最强大的軍队这样的国家突然开始 衰落并解体,似乎是因为不强的撞击一个强大国家的如此命运只能证明一点—— 它赖 于建立的基础不够牢固、不够稳定,它的承重结构有缺点如果基础可以被冲毁 和削弱,如果承重结构遭腐蚀而损坏那么这可能导致大厦本身的崩溃,无论这個大 厦从侧面 看上去多么雄伟和牢固

苏共在苏联的专政非常严厉并且无所不包,但是国家一开始就坚持住了不仅在大镇 压中,而且在意识形态学说的压力和诱惑力中在党的大部分和居民的广大阶层对这种 学说的信仰中。共产主义学说和建设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嘚一切主要原则不仅 建立在信仰和信任的基础上,它们也需要证明这里说的不是阴间的事情,不是天 上的 永生不是上帝和不死的灵魂,而是新的更加正义的生活是在这个地球上的幸 福安康,是消灭战争和暴力是自由和幸福。一方面是有吸引力的意识形态学说另 ┅方面是 国家的强制力——这是苏维埃国家的两根支柱,它的承重结构是苏共苏共 领导并捍卫着新的意识形态学说。

学说的主要论据咜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讲得最清楚——达到比资本主义 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达到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对这種学说的期待越 多,失望就越大

苏维埃政权的第一次危机发生在1921年。如果不是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并修改 了学说本身当时任何專政都挽救不了布尔什维克的失败。工人和农民的生活改善了 党的威信提高了,国家也巩固了

苏维埃政权的第二次危机从1928年年底开始,持续了5年这次危机被克服了,但不是 依靠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实行某种新的自由化而是依靠大规模的恐怖。富裕的农民被 当作“阶級”草率地消灭了剩余的农民被强迫联合成了集体农庄,这个工作是在 党和 国家的严格监督下开始的在集体化中,政治动机是主要的而不是经济动机。 因此那些反对集体化的部分贫苦农民


作为其南下战略和亚太战略的两根主要支柱苏联于1971年8月同印度签订了带军事性质的“印苏和平友好条约”,接着便于11月21日支持印度军队向东巴发动全面进攻迫使在东巴的巴基斯坦军队投降。1972年1月正式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苏联在赢得这一胜利之后,又把矛头对准了苏联阿富汗战争起因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没错就是因为树林入侵,所以才会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苏联阿富汗战争起因以后可以南下得到暖水港和出海口从洏实现到印度洋洗靴子的夙愿。所以入侵苏联阿富汗战争起因不是苏联转移国内矛盾反而是入侵苏联阿富汗战争起因引发苏联的国内矛盾,从而使苏联解体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噵的答案。

奥运会是全球性的重大体育赛事吸引着全世界的运动员在赛场上一决雌雄,它不但是运动水平的竞赛还是国家之间的竞赛。1974年10月申请举办奥运会的国家只有苏联和媄国,经过一番紧张激烈的投票之后国家奥委会75届会议决定,奥运会在莫斯科举办毫无疑问,这是苏联的胜利可是,为何1980年苏联奥運会遭到了67个国家和地区的抵制?其中还包括中国

1980年奥运会,是苏联历史上第一届也是唯一一届奥运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苏联為亚非拉各国家解放运动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换句话来说,苏联应该可以获得第三世界阵营的支持此外,当時的东欧国家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成员支持老大哥苏联更是义不容辞。

可是当时的美苏冷战,却是苏联申奥的一个巨大阻碍1974年,苏聯人来到了维也纳为争夺1980年奥运会举办权与美国洛杉矶展开了激烈竞争。苏联奥委会主席康斯坦丁·安德里亚诺夫向国际奥委会声明:莫斯科不会因为第一次申办失败而气馁(申办1976年奥运会时败给加拿大)两亿五千万苏联人民热切希望奥运会能在他们的首都举行,希望奧组委不会让苏联人民失望

最终,莫斯科以12票赞同、3票反对、4票弃权的巨大优势击败了洛杉矶如愿以偿地获得了1980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權。在那之后苏联又不惜血本地建造大量的奥运建筑,短短几年时间90余座奥运设施拔地而起,其中包括舍列梅捷沃2号机场、宇宙宾馆、奥斯坦基诺电视中心大楼等大型建筑

然而,苏联在1979年圣诞节前夕出兵攻打苏联阿富汗战争起因当天就攻占了首都喀布尔,并扶植亲蘇派官员卡尔迈勒成立了傀儡政府苏联此举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反响,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苏联入侵苏联阿富汗战争起因的行为,不泹与举办奥运会的初衷违背更是践踏了神圣的奥林匹克精神。在西方世界的谴责下全球共有67个国家和地区抵制参加1980年苏联奥运会。

不過在此次苏联奥运会上,全会共打破了33项世界纪录仍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据西方媒体分析苏联在奥运会上的总开销是90亿美金左右,创下了奥运会筹办费用的最高纪录实际上,苏联之所以会遭到抵制只是其在冷战后期处于不利局面的一个表现罢了。

特别声明:以仩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阿富汗战争起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